全自动开收反折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08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开收反折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开收反折伞。



背景技术:

伞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用以遮蔽阳光或是遮风挡雨,下雨时期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伞具,其伞布都以由上往下的方式收合,故收合完的伞布其接触雨水的伞面朝外,很容易沾湿人们的衣物;而且由于伞布以由上往下的方式收合,使用者欲进入室内或车内时,伞布的收合方向朝向使用者,因此,使用者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收合伞布,使得收合过程中使用者难免会淋到雨水,因此非常不便。

现有一种反折伞,包括伞柄、伞面和伞架,所述伞架由固定杆和弹性材料制作的活动杆组成,伞面由覆盖在伞架外的上伞面和下伞面两层伞布组成,将下巢往伞柄顶部推送时,伞架的活动杆向外延展,伞面展开,将下巢向下拉时,伞架的活动杆向伞柄靠拢,伞面收缩,挡雨的伞面朝外;这种反折伞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这种伞具大多是手动,使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反折伞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即可以实现自动打开又可以实现自动完全收合的全自动开收反折伞,且伞具收合后,伞布的挡雨面收纳在内,使得附近物品不会轻易被挡雨面沾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开收反折伞,其包括中棒组、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上巢、中巢、下巢,自动开收驱动结构以及伞柄;所述的伞骨架包括复数个主伞骨、反折伞骨,牵引支骨、长支骨和短支骨;所述主伞骨前端与上巢枢接,末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中部枢接反折伞骨,所述连接件自由端枢接一导引件,所述牵引件另一端可滑动勾接于长支骨上;所述连接件固定端与导引件支架之间设有一收缩弹簧,所述连接件与下巢之间设有一收伞弹簧;所述牵引支骨一端与中巢枢接, 另一端与主伞骨上靠近上巢的位置枢接;所述长支骨和短支骨的一端与下巢枢接,长支骨的另一端与反折伞骨外端枢接,短支骨的另一端与主伞骨的末端枢接;所述开收伞驱动机构包括一丝杆及一由丝杆带动上下移动的推管,该丝杆的下端是连接于伞柄中的正反向驱动的动力源;而中棒组包括一两端分别连接伞柄与上巢的中管,及一套置于中管之外的活动外管;上述的推管是穿过中管与外管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中管侧璧上开设有供推管上下移动的活动槽;在外管的上部设有带动中巢向上动作的限位结构。

所述推管包括下部配合丝杆的螺母部、上部的与外管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连接螺母部与连接部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为一刚性片体。

所述支撑部为至少两根呈对称设置的刚性线体,刚性线体的两端连接螺母部与连接部。

所述刚性线体之外还包覆有消音层。

所述螺母部中设有螺母或螺母部内壁形成与丝杆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伞布包括外伞布和内伞布,所述外伞布覆盖在主伞骨和反折伞骨上,所述内伞布覆盖在长支骨上。

所述丝杆的下端且位于动力源的上方设有一软质垫。

所述动力源为变速齿轮组构成的机械传动或正反转马达传动。

所述外管的下部配合一护套以罩置于外管下端处;所述下巢与中巢之间设有缓冲垫;所述外管下部在伞具收合状态时且在下巢的下端位置处上设有一外径大于下巢内径的环形凸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动力源驱动丝杆正反转令推管带动外管相对中管上下移动,即可推动中巢实现伞具的自动打开与收合;而且相比于传统直骨伞具,收伞反向朝向伞柄顶端,反向伞的收伞空间缩小,另外,伞布的挡雨一面收纳在内,将雨水包在伞内,不会沾湿附近物品,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棒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剖视图(收伞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开伞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中棒组组合驱动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全自动开收反折伞,其包括中棒组1、伞骨架2、固定于伞骨架2上的伞布3、上巢4、中巢5、下巢6,自动开收驱动结构7以及伞柄8。

所述的伞骨架2包括复数个主伞骨21、反折伞骨22,牵引支骨23、长支骨24和短支骨25;所述主伞骨21首端与上巢4枢接,末端设有枢接件26;所述枢接件26中部枢接反折伞骨22,自由端枢接一导引件27,所述牵引件27另一端可滑动的勾接于长支骨24上。所述枢接件26的固定端与导引件27之间设有一收缩弹簧28,所述枢接件26与下巢之间设有一收伞弹簧29;所述牵引支骨23一端与中巢5枢接, 另一端与主伞骨21上靠近上巢4的位置枢接;所述长支骨24和短支骨25的一端与下巢6枢接,长支骨24的另一端与反折伞骨22外端枢接,短支骨24的另一端与主伞骨21的末端枢接。

所述伞布3包括外伞布31和内伞布32,所述外伞布31覆盖在主伞骨21和反折伞骨22上,所述内伞布32覆盖在长支骨24上。

配合图1所示,所述的中棒组1包括一外管11、一长度大于外管11的中管12,该中管12的下端是固定在伞柄8上,上端是配合上巢4,而外管11是活动套置于中管12之外,中巢5及下巢6是活动套置于外管11上;其中在外管11的上部设有一限位结构111,以令中巢5在限位结构111上方活动,此处的限位结构111为成型在外管11上的凸缘,当然亦可采用配合在外管11上的套环或销钉等结构,为防止中巢5从外管11上端脱出,在中巢装配于外管11上后,外管11的上端设有一防脱结构112,其具体结构可同限位结构111。

所述自动开收伞驱动机构7包括一丝杆71、一配合在丝杆71上的推管72,该丝杆71的下端是连接于伞柄8中的动力源上;所述推管72包括下部的配合丝杆71的螺母部720、上部的连接部722,以及连接螺母部720与连接部722的支撑部723;螺母部720中设有螺母721或直接在螺母部720形成内螺纹以与丝杆71配合;所述连接部722与中管12内壁相适配,其通过连接件73穿过中管12侧壁与外管11连接在一起;外管11上设有供连接件73配合的固定孔113,则同时在中管12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供连接件73上下移动的活动槽121。所述操作动力源驱动丝杆71正反转动时即可带动推管72相对丝杆71上下移动。

其中所述支撑部723为一需具有轴向支撑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刚性片体,以保证推管整体的推动能力,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动力源作用丝杆71对螺母部720具有一转动的惯性趋势,导致出现伞中棒振动的现象。原因在于螺母部720的扭转趋势需经过支撑部723向连接部722传递,由于支撑部723具有可以变形的能力,螺母部720的扭转势能被支撑部723的变形能所抵消,则连接部722便不会被螺母部720转动趋势所影响,保证连接部722连接的外管12运行的平稳性,避免伞中棒振动。

所述支撑部723不局限于一刚性片体,还可以是为至少两根刚性线体,呈对称的排列;亦可采用多支刚性线体在螺母部720与连接部722之间呈均匀分布并由各刚性线体的两端连接螺母部720与连接部722。当然所述支撑部723还可以是一刚性套管,只是没有了减震能力,容易出现伞中棒振动的现象,使得伞具较容易损坏。

此处螺母721沿丝杆71上下移动的行程即为中巢5相对中管12上下移动的行程。

所述伞柄8为一容置动力源的罩体,同时在伞柄罩体上设有控制按钮81以启动动力源的正转动力与反转动力。该动力源可为变速齿轮组构成的机械传动,亦可采用正反转马达传动。

配合图2、3所示,如进行开伞动作时,按压伞柄8的按钮81,启动动力源输出正转动力,动力源会带动丝杆71转动,则螺母721沿丝杆71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支撑部723推动连接部722带动外管11相对中管12向上移动,在外管11上移的同时,其上部的限位结构111同步推动中巢5向上移动,由于主伞骨21的一端固定在上巢4,而牵引支骨23随着中巢5向上运动,利用牵引支骨23推开主伞骨21实现开伞动作;在主伞骨21被顶开的同时通过收缩弹簧28和牵引件27牵动长支骨24、短支骨25和反折伞骨22向外展开,并带动下巢6向外管11上部移动。在这过程中,外伞布31随着反折伞骨22和主伞骨21的展开而展开,而内伞布32在随着长支骨24展开而展开。在伞面打开到位后,反折伞骨22一端抵靠在枢接件26上,收伞弹簧28拉住主伞骨21,令下巢6不能向下移动。

当进行收伞动作时,按压伞柄8的按钮81启动动力源输出反转动力,动力源会带动丝杆71反向转动,则螺母721沿丝杆向下移动,同时通过支撑部723推动连接部722带动外管11相对中管12向下移动,在外管11下移的同时,其上部的限位结构111松释对中巢5的向上施力,在收伞弹簧29的作用下,主伞骨21压住牵引支骨23使得中巢5随外管11相对中管12向下移动,同时长支骨24失去主伞骨21的牵引作用,令下巢6沿外管11下移,反折伞骨22在长支骨24和主伞骨24的作用下反折,外伞布34向里折叠,内伞布32随着长支骨24收缩;伞具完全收合后,靠收伞弹簧29拉住作用伞骨架2不会自动松开,此时外伞布31的挡雨面朝内,并且外伞布31还被内伞布32覆盖,不会沾湿人们的衣物。

配合图1A所示,当采用刚性线体的支撑部723在实施时,其复位时会发生跳动,为避免与中管12发生碰撞产生噪音,在刚性线体上进一步套置有消声层724,如橡胶套或其它软质套管。

为保证中棒组1外观的整体性美观,在外管11的下部配合一护套116以罩置于外管11下端处;另外,在下巢6被牵引向上滑动至中巢5的位置时,防止二者之间产生过大的撞击,可设置有一缓冲垫9;另在伞具收合状态时,在下巢6的下端位置处的外管11上设有一外径大于下巢6内径的环形凸垣114,其可令伞具在展开时,此环形凸垣114对下巢6具有一助力作用,更便于伞具的打开。进一步在中管12的下部与伞柄8之间还套置一护管115及牙套117,牙套117将护管115紧密固定在伞柄8上。

当然所述伞布3并不局限于包括外伞布31和内伞布32的两层结构,也可以是只有外伞布31的单层结构,这样伞具收合后,外伞布31的挡雨面还是被折叠在里面,同样也能保证挡雨面不会朝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按压按钮81控制自动开收伞驱动机构7带动外管11相对中管12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即可利用顶压中巢5推开伞骨架2或松释对中巢5的顶持使得伞骨架2收合,实现伞具自动打开或者自动完全收合的过程;而且相比于传统直骨伞具,收伞反向朝向伞柄顶端,反向伞的收伞空间缩小,另外,外伞布31的挡雨面收纳在内,将雨水包在伞内,不会沾湿附近物品,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舒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