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及其伞骨架和伞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08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及其伞骨架和伞骨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及其伞骨架和伞骨单元,尤其是一种可折叠的安全伞及其可折叠的安全伞骨和可折叠的安全伞骨单元。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物品,应用极其广泛。只是,现有的伞在使用中常会遇到下列问题:

1、由于伞面较大,其边缘的尖角容易发生刚性碰撞,导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2、由于其伞骨通常为金属制成,而其尖角的伞珠是相对较软的塑料等材质,碰撞时更容易导致其损坏;

3、伞骨末端的伞珠容易脱落,伞珠脱落后伞骨末端暴露,不仅收合时使用不便,而且更易伤人;

4、由于空间有限,其结构改进亦受到较大的限制。

对此,申请号为201620027996.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提供了一种可以随着伞的开/合而撑开/收拢的安全角撑,该种安全角撑可以用于非折叠伞、两折伞、三折伞等各种伞上,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只是,对于折叠伞而言,由于其结构更加复杂,且体积更小,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期望其结构能够进一步简化,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得以进一步简化结构的更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伞,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其结构得以进一步简化,开/合操作方便、顺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伞骨架,其不仅使得折叠伞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而且,其结构得以进一步简化,开/合操作方便、顺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伞骨单元,其不仅使得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其结构得以进一步简化,开/合操作方便、顺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三折伞,其包括伞骨架,所述伞骨架包括中轴和若干伞骨单元,所述伞骨单元具有第一伞骨节、第二伞骨节、第三伞骨节、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和角撑,其中:

中轴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中轴的中段还设置有沿中轴滑动的滑动件;

第一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端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

第一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大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中轴上的滑动件,第二端枢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枢接部,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三枢接部,第一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

第二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基本等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

第二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牵拉件,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端枢接,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其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其中,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一段、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段、第二支撑件四者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

第一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枢接部,第二端 活动连接于第三伞骨节;

第三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牵拉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第三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六枢接部,第六枢接部与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枢转连接;

第二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伞骨节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角撑;

角撑具有基座、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角撑通过基座连接于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与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第二牵拉件的带动下沿第三伞骨节滑动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使得其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结构使得伞骨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借助第二牵拉件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与第二伞骨节和第三伞骨节的配合,使得伞骨架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架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顺势 张开、收拢,且其角撑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其还具有结构1至结构23中的任一种结构:

结构1、第一伞骨节和第一支撑件采用U型型材,二者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当四连杆机构合拢时,第二支撑件被容纳于两个U型型材构成的空间内;

结构2、第二支撑件为钢丝弯折而成,其第一端由钢丝弯折360°后形成一个优弧端,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枢转连接;

结构3、在结构2的基础上,第二支撑件的钢丝再反向弯折形成钩状部;

结构4、在结构3的基础上,四连杆机构中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利用预紧力令四连杆机构维持或趋向于维持并拢状态;

结构5、在结构4的基础上,复位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连接于与第二支撑件相对的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螺旋弹簧呈预拉伸状态;

结构6、在结构5的基础上,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钩状部;

结构7、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第三伞骨节穿设于贯通槽中;

结构8、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第一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9、在结构8的基础上,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第二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10、在结构9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导向部为孔状,第一牵拉件穿设于孔中;

结构11、在结构10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

结构12、在结构11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成拱桥状结构;

结构13、在结构10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为槽状;

结构14、在结构13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由两个沿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

结构15、在结构14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伞骨中段回线穿设的通道;

结构16、在结构15的基础上,第一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

结构17、第二牵拉件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第三滑动导向部对第二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三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18、在结构17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三滑动导向部是由第二牵拉件扭转形成的扭转部,第三伞骨节穿设于扭转部;

结构19、在结构18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

结构20、在结构19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

结构21、角撑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

结构22、在结构21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角撑的滑动连接件的左侧或右侧;

结构23、角撑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一种三折伞骨架,其包括中轴和若干伞骨单元,所述伞骨单元具有 第一伞骨节、第二伞骨节、第三伞骨节、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和角撑,其中:

中轴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中轴的中段还设置有沿中轴滑动的滑动件;

第一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端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

第一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大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中轴上的滑动件,第二端枢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枢接部,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三枢接部,第一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

第二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基本等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

第二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牵拉件,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端枢接,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其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其中,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一段、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段、第二支撑件四者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

第一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枢接部,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三伞骨节;

第三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牵拉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第三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六枢接部,第六枢接部与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枢转连接;

第二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伞骨节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 接于所述角撑;

角撑具有基座、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角撑通过基座连接于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与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第二牵拉件的带动下沿第三伞骨节滑动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骨架,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骨架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使得应用该伞骨架的伞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结构使得伞骨架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借助第二牵拉件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与第二伞骨节和第三伞骨节的配合,使得伞骨架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架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顺势张开、收拢,且其角撑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骨架还具有结构一至结构二十三中的任一种结构:

结构一、第一伞骨节和第一支撑件采用U型型材,二者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当四连杆机构合拢时,第二支撑件被容纳于两个U型型材构成的空间内;

结构二、第二支撑件为钢丝弯折而成,其第一端由钢丝弯折360°后形成一个优弧端,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枢转连接;

结构三、在结构二的基础上,第二支撑件的钢丝再反向弯折形成钩状部;

结构四、在结构三的基础上,四连杆机构中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利用预紧力令四连杆机构维持或趋向于维持并拢状态;

结构五、在结构四的基础上,复位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连接于与第二支撑件相对的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螺旋弹簧呈预拉伸状态;

结构六、在结构五的基础上,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钩状部;

结构七、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第三伞骨节穿设于贯通槽中;

结构八、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第一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九、在结构八的基础上,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第二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十、在结构九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导向部为孔状,第一牵拉件穿设于孔中;

结构十一、在结构十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

结构十二、在结构十一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 成拱桥状结构;

结构十三、在结构十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为槽状;

结构十四、在结构十三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由两个沿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

结构十五、在结构十四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伞骨中段回线穿设的通道;

结构十六、在结构十五的基础上,第一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

结构十七、第二牵拉件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第三滑动导向部对第二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三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十八、在结构十七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三滑动导向部是由第二牵拉件扭转形成的扭转部,第三伞骨节穿设于扭转部;

结构十九、在结构十八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

结构二十、在结构十九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

结构二十一、角撑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

结构二十二、在结构二十一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角撑的滑动连接件的左侧或右侧;

结构二十三、角撑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一种三折伞骨单元,其包括:

第一伞骨节、第二伞骨节、第三伞骨节、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和角撑,其中:

第一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第一活动连接部,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一端 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

第一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大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段的长度,其第一端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第二端枢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一枢接部,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三枢接部,第一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三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

第二支撑件的整体长度基本等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

第二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牵拉件,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端枢接,第二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其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其中,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第二伞骨节的第一段、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段、第二支撑件四者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

第一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枢接部,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三伞骨节;

第三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牵拉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第三伞骨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六枢接部,第六枢接部与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枢转连接;

第二牵拉件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伞骨节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角撑;

角撑具有基座、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角撑通过基座连接于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与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第二牵拉件的带动下沿第三伞骨节滑动 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骨单元,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第三伞骨节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骨单元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使得应用该伞骨单元的伞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结构使得伞骨单元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借助第二牵拉件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第一牵拉件、第二牵拉件与第二伞骨节和第三伞骨节的配合,使得伞骨单元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单元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顺势张开、收拢,且其角撑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骨单元还具有结构①至结构中的任一种结构:

结构①、第一伞骨节和第一支撑件采用U型型材,二者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当四连杆机构合拢时,第二支撑件被容纳于两个U型型材构成的空间内;

结构②、第二支撑件为钢丝弯折而成,其第一端由钢丝弯折360°后形成一个优弧端,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三枢接部枢转连接;

结构③、在结构②的基础上,第二支撑件的钢丝再反向弯折形成钩状部;

结构④、在结构③的基础上,四连杆机构中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利用预紧力令四连杆机构维持或趋向于维持并拢状态;

结构⑤、在结构④的基础上,复位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连接于与第二支撑件相对的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段,螺旋弹簧呈预拉伸状态;

结构⑥、在结构⑤的基础上,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钩状部;

结构⑦、第二伞骨节的第五枢接部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第三伞骨节穿设于贯通槽中;

结构⑧、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第一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⑨、在结构⑧的基础上,第二伞骨节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第二滑动导向部对第一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⑩、在结构⑨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导向部为孔状,第一牵拉件穿设于孔中;

结构在结构⑩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成拱桥状结构;

结构在结构⑩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为槽状;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由两个沿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 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伞骨中段回线穿设的通道;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一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

结构第二牵拉件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第三滑动导向部对第二牵拉件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三伞骨节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三滑动导向部是由第二牵拉件扭转形成的扭转部,第三伞骨节穿设于扭转部;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

结构角撑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

结构在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牵拉件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角撑的滑动连接件的左侧或右侧;

结构角撑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一种两折伞骨单元,其包括:

第一伞骨节、中段伞骨、伞骨中段回线、尾骨、尾骨回线和角撑,其中:

第一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第一活动连接部,第二端枢接于中段伞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二枢接部;

中段伞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其第二端枢接于尾骨回线,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端枢接,中段伞骨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中段伞骨的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中段伞骨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

伞骨中段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枢接部,第二端活动连接于尾骨;

尾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伞骨中段回线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尾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六枢接部,第六枢接部与中段伞骨的第五枢接部枢转连接;

尾骨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中段伞骨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角撑;

角撑具有基座、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角撑通过基座连接于尾骨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与尾骨回线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尾骨回线的带动下沿尾骨滑动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两折伞骨单元,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尾骨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骨单元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使得应用该伞骨单元的伞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结构使得伞骨单元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借助尾骨回线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伞骨中段回线、中段伞骨、尾骨回线与尾骨的配合,使得伞 骨单元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两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单元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顺势张开、收拢,且其角撑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两折伞骨单元还具有结构壹至结构拾捌中的任一种结构:

结构壹、第一伞骨节采用U型型材;

结构贰、中段伞骨的第五枢接部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尾骨穿设于贯通槽中;

结构叁、中段伞骨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第一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中段伞骨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肆、在结构叁的基础上,中段伞骨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第二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中段伞骨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伍、在结构肆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导向部为孔状,伞骨中段回线穿设于孔中;

结构陆、在结构伍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

结构柒、在结构陆的基础上,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成拱桥状结构;

结构捌、在结构肆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为槽状;

结构玖、在结构捌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由两个沿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

结构拾、在结构玖的基础上,第二滑动导向部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伞骨中段回线穿设的 通道;

结构拾壹、在结构拾的基础上,伞骨中段回线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

结构拾贰、尾骨回线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第三滑动导向部对尾骨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尾骨运动时发生偏移;

结构拾叁、在结构拾贰的基础上,尾骨回线的第三滑动导向部是由尾骨回线扭转形成的扭转部,尾骨穿设于扭转部;

结构拾肆、在结构拾叁的基础上,尾骨回线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

结构拾伍、在结构拾肆的基础上,尾骨回线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

结构拾陆、角撑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

结构拾柒、在结构拾陆的基础上,角撑的滑动连接件的左侧或右侧与尾骨回线的第二端活动连接;

结构拾捌、角撑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一种两折伞骨架,其包括:

中轴和若干伞骨单元,中轴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中轴的中段还设置有沿中轴滑动的滑动件,所述伞骨单元为上述任一种两折伞骨单元,伞骨单元的第一伞骨节第一端的第一活动连接部连接中轴顶端的第一连接件,伞骨单元的中段伞骨第一端的第二活动连接部连接中轴的滑动件。

一种两折伞,其包括伞骨架,所述伞骨架为上述任一种两折伞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角撑提高了伞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对角撑的开合结构的改进,使得其无需弹性件提供预紧力,即可随着伞的开合动作顺畅、到位的撑开/收拢,不仅简化了整体结构,而且,由于省去了弹性件, 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还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另外,其加工工艺更加简化,价格得以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基本处于收拢状态);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A~F分别对应放大位置A~F);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基本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第二伞骨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第一牵拉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第三伞骨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第二牵拉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角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基本呈收拢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中的角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基本呈打开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两折伞骨单元中的中段伞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伞骨节;11:第一活动连接部;12:第一枢接部;13:第二枢接部;

2:第二伞骨节;21:第四枢接部;22:第五枢接部;23:第一滑动 导向部;24:第二滑动导向部;

3:第三伞骨节;31:第六枢接部;

4:第一支撑件;41:第二活动连接部;42:第三枢接部;

5:第二支撑件;6:第一牵拉件;

7:第二牵拉件;71:第三滑动导向部;

8:角撑;81:基座;82:滑动连接件;

9:弹性件;2':中段伞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单元,所述伞骨单元具有第一伞骨节1、第二伞骨节2、第三伞骨节3、第一支撑件4、第二支撑件5、第一牵拉件6、第二牵拉件7和角撑8,其中:

第一伞骨节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第一活动连接部11,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2,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枢接部12,第一端与第一枢接部12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一枢接部12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二枢接部13;

第一支撑件4的整体长度大于第一伞骨节1的第一段的长度,其第一端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41,第二端枢接于第一伞骨节1的第一枢接部12,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三枢接部42,第一端与第三枢接部42之间构成第一段,第二端与第三枢接部42之间构成第二段;

第二支撑件5的整体长度基本等于第一伞骨节1的第二段的长度,其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件4的第三枢接部42,第二端枢接于第二伞骨节2;

第二伞骨节2(即伞骨中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于第二支撑件5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牵拉件7,第二伞骨节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21,第四枢接部21与第一伞骨 节1的第二端枢接,第二伞骨节2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21之间构成第一段,其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21之间构成第二段,第二伞骨节2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22,其中,第一伞骨节1的第二段、第二伞骨节2的第一段、第一支撑件4的第二段、第二支撑件5四者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

第一牵拉件6(即伞骨中段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1的第二枢接部13,第二端活动连接于第三伞骨节3;

第三伞骨节3(即尾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牵拉件6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8,第三伞骨节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六枢接部31(参见图6),第六枢接部31与第二伞骨节2的第五枢接部22枢转连接;

第二牵拉件7(即尾骨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伞骨节2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角撑8;

角撑8具有基座81、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82,角撑8通过基座81连接于第三伞骨节3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81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82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82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82与第二牵拉件7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第二牵拉件7的带动下沿第三伞骨节3滑动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第三伞骨节3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骨单元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8,使得应用该伞骨单元的伞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8结构使得伞骨单元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8借助第二牵拉件7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 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8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第一牵拉件6、第二牵拉件7与第二伞骨节2和第三伞骨节3的配合,使得伞骨单元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单元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8顺势张开、收拢,且其角撑8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其中,较佳的,第一伞骨节1和第一支撑件4采用U型型材,二者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当四连杆机构合拢时,第二支撑件5被容纳于两个U型型材构成的空间内。借此,使得三折伞整体可以收拢得更彻底,也有助于其角撑8收拢得足够到位,避免了因其角撑8收拢不彻底而导致三折伞收起后的体积过大,进而影响收藏,不便携带的问题。

其中,较佳的,第二支撑件5为钢丝弯折而成,其第一端由钢丝弯折360°后形成一个优弧端,与第一支撑件4的第三枢接部42枢转连接(参见图2A)。借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尤其是便于加工。

其中,较佳的,第二支撑件5的钢丝再反向弯折形成钩状部(参见图2A)。借此,可以简单的结构提供一个钩挂部,例如可以供挂接弹簧,且弯折结构更便于加工。

其中,较佳的,四连杆机构中设置有复位弹性件9,利用预紧力令四连杆机构维持或趋向于维持并拢状态。借此,使得四连杆结构更稳固,三折伞打开时结构稳固,且更易于收拢。

其中,较佳的,复位弹性件9为螺旋弹簧,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件5,另一端连接于与第二支撑件5相对的第一伞骨节1的第二段,螺旋 弹簧呈预拉伸状态。借此简化整体结构。

其中,较佳的,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钩状部。借此简化结构,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第二伞骨节2的第五枢接部22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第三伞骨节3穿设于贯通槽中(参见图2C)。借此,使得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可以避免在开合伞的过程中此处发生偏移现象。

其中,较佳的,第二伞骨节2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22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23,第一滑动导向部23对第一牵拉件6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2运动时发生偏移,而且,还可以令第一牵拉件6沿预定行程稳定运行,既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脱离第二伞骨节2,避免因脱离而导致的安全性降低、结构不稳等问题,还可以使得伞在撑开状态时,借助第一滑动导向部23对第一牵拉件6的限位作用加强伞的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较佳的,第二伞骨节2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22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24,第二滑动导向部24对第一牵拉件6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二伞骨节2运动时发生偏移,而且,还可以令第一牵拉件6沿预定行程稳定运行,既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脱离第二伞骨节2,避免因脱离而导致的安全性降低、结构不稳等问题,还可以使得伞在撑开状态时,借助第二滑动导向部24对第一牵拉件6的限位作用加强伞的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较佳的,第一滑动导向部23的导向部为孔状,第一牵拉件6穿设于孔中。借此,使得可以第一滑动导向部23对第一牵拉件6构成多个方向上的限位,既可以避免左右偏移,还可以避免前后偏移,使其静止和运行时的结构均能够更稳固。更佳的,参见图2A,第一滑动导向部23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可以塑料材质制成),底座固定于第二伞骨节2,借以使得其结构稳固,且运行顺畅,尤其是,第一滑动导向部23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 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成拱桥状结构,使得其经久耐用,且始终能够保持运行的顺畅、稳定。

其中,较佳的,第二滑动导向部24为槽状(槽的开口可以朝向左侧、右侧或外侧)。借此,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而且,又不降低其静止和运行时的结构稳定性,另外,还可以在必要时(例如出现卡顿等现象时),便于使用者手动辅助,使其得以顺畅运行。

更佳的,参见图2D,第二滑动导向部24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第一牵拉件6穿设的通道,这个通道可以视为沿第一牵拉件6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即一个开口朝左的槽与一个开口朝右的槽构成),并利用梁在第一牵拉件6的牵拉方向上的弯曲构成一个S型的封闭型通道式结构,当第一牵拉件6由第一个槽中脱出时,则进入第二个槽中,且第一牵拉件6被限位的位置沿其牵拉方向发生运动,借此,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保证运行顺畅的同时,避免出现脱出、卡顿等现象。

其中,较佳的,第一牵拉件6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23和第二滑动导向部24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借此,使得其运行更顺畅。

其中,较佳的,第二牵拉件7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71,第三滑动导向部71对第二牵拉件7构成限位,避免其沿第三伞骨节3运动时发生偏移(参见图2E)。借助将第三滑动导向部71设于第二牵拉件7而非第三伞骨节3,可以使其运行更顺畅。

其中,较佳的,第二牵拉件7的第三滑动导向部71是由第二牵拉件7扭转形成的扭转部,第三伞骨节3穿设于扭转部。借此,可以简化其结构,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第二牵拉件7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借此,可以简化其结构,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参见图7,第二牵拉件7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也可以大于1,例如1.2或1.5或2或3.4等,还可以小于1,例如0.9或0.8甚至更小,使得第二牵拉件7能够顺畅地沿第三伞骨节3滑动限位即可)。借此,不仅使其运行稳定、顺畅,而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角撑8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参见图9)。借此,使得角撑8呈撑开状态时,伞的边缘更圆滑,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其中,较佳的,参见图8,第二牵拉件7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角撑8的滑动连接件82的左侧或右侧。借此,使得其便于组装,且运行顺畅。

其中,较佳的,角撑8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借此,既便于加工,又具有稳定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骨架,其包括中轴和若干伞骨单元(例如6个或8个),中轴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中轴的中段还设置有沿中轴滑动的滑动件,所述伞骨单元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三折伞骨单元,伞骨单元的第一伞骨节1第一端的第一活动连接部11连接中轴顶端的第一连接件,伞骨单元的第一支撑件4第一端的第二活动连接部41连接中轴的滑动件。

通过在中轴上推拉滑动件,借以使得第一支撑件4和第一伞骨节1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第二伞骨节2和第一牵拉件6等联动,进而带动第三伞骨节3和第二牵拉件7联动,最终使得伞骨架整体撑开/收拢,同时,角撑8也随之撑开/收拢,由于无需额外附加的结构来提供角撑8撑开/收拢所需的力,使其结构得以简化,且避免了因附加机构导致的运行不顺畅,撑开/收拢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折伞,其包括伞面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三折伞骨架。

上述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两折伞,例如,去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 件,并将伞骨中段适当延长,或者说是将去掉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伞骨中段制成一个件(参见图10,后文称之为中段伞骨2',另外,若无特殊说明,描述两折伞中所使用的部件名称如果与三折伞中所使用的部件名称相同,则表示其所指代的部件可以采用三折伞中的对应部件,如尾骨、尾骨回线等),即相当于将去掉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作为伞骨中段延长的那一部分,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两折伞骨单元,其包括:

第一伞骨节、中段伞骨2'、伞骨中段回线、尾骨、尾骨回线和角撑,其中:

第一伞骨节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第一活动连接部,第二端枢接于中段伞骨2',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二枢接部;

中段伞骨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其第二端枢接于尾骨回线,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四枢接部,第四枢接部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端枢接,中段伞骨2'的第一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一段,中段伞骨2'的第二端与第四枢接部之间构成第二段,中段伞骨2'的第二段设有第五枢接部;

伞骨中段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伞骨节的第二枢接部,第二端活动连接于尾骨;

尾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活动连接于伞骨中段回线的第二端,其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角撑,尾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六枢接部,第六枢接部与中段伞骨2'的第五枢接部枢转连接;

尾骨回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中段伞骨2'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角撑;

角撑具有基座、左支撑件、右支撑件、左连接件、右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角撑通过基座连接于尾骨的第二端,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分别与基座活动连接,左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左支撑件分别活动连接,右支撑件与滑动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滑动连接件与尾骨回线 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在尾骨回线的带动下沿尾骨滑动时,能够驱使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令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张开/收拢。

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两折伞骨单元,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伞骨单元的末端(即尾骨的第二端)设置了可以随着伞骨单元的打开而张开的角撑,使得应用该伞骨单元的伞在撑开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避免了戳伤他人等潜在的危险,而且,其角撑结构使得伞骨单元对伞面的支撑更加稳固,提高了伞的防风性能和使用寿命;

2、由于其角撑借助尾骨回线即可以顺畅地张开、收拢,而无需再额外借助弹性件的预紧力,使得其结构得以简化,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弹性件的存在而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等问题,使得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角撑中省去了弹性件,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低了成本;

3、借助中段伞骨2'、伞骨中段回线、尾骨回线与尾骨的配合,使得伞骨单元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两折伞的折叠效果,尤其是,其整体开合顺畅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伞骨单元整体的开合驱动力,带动其角撑顺势张开、收拢,且其角撑的张开、收拢顺畅、到位,不会在张开、收拢过程中出现卡顿或者不到位等现象。

其中,较佳的,第一伞骨节采用U型型材,当伞合拢时,中段伞骨2'和伞骨中段回线被容纳于U型型材内。借此,使得两折伞整体可以收拢得更彻底,也有助于其角撑收拢得足够到位,避免了因其角撑收拢不彻底而导致两折伞收起后的体积过大,进而影响收藏,不便携带的问题。

其中,较佳的,中段伞骨2'的第五枢接部位置具有一个贯通槽,尾骨穿设于贯通槽中(参见图2C)。借此,使得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可以避免在开合伞的过程中此处发生偏移现象。

其中,较佳的,中段伞骨2'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滑动导向部,第一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中段伞骨2'运动时发生偏移,而且,还可以令伞骨中段回线沿预定行程稳定运行,既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脱离中段伞骨2',避免因脱离而导致的安全性降低、结构不稳等问题,还可以使得伞在撑开状态时,借助第一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的限位作用加强伞的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较佳的,中段伞骨2'的第四枢转部与第五枢接部之间还具有第二滑动导向部,第二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中段伞骨2'运动时发生偏移,而且,还可以令伞骨中段回线沿预定行程稳定运行,既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脱离中段伞骨2',避免因脱离而导致的安全性降低、结构不稳等问题,还可以使得伞在撑开状态时,借助第二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的限位作用加强伞的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较佳的,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导向部为孔状,伞骨中段回线穿设于孔中。借此,使得可以第一滑动导向部对伞骨中段回线构成多个方向上的限位,既可以避免左右偏移,还可以避免前后偏移,使其静止和运行时的结构均能够更稳固。更佳的,参见图2A,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是将一个横梁通过四个支架连接于一个底座形成(可以塑料材质制成),底座固定于中段伞骨2',借以使得其结构稳固,且运行顺畅,尤其是,第一滑动导向部的孔状导向部的横梁与四个支架呈H型布置,且连接于横梁两端的两组支架与底座间形成拱桥状结构,使得其经久耐用,且始终能够保持运行的顺畅、稳定。

其中,较佳的,第二滑动导向部为槽状(槽的开口可以朝向左侧、右侧或外侧)。借此,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而且,又不降低其静止和运行时的结构稳定性,另外,还可以在必要时(例如出现卡顿等现象时),便于使用者手动辅助,使其得以顺畅运行。

更佳的,参见图2D,第二滑动导向部具有一个底座和一个S型梁,S型梁架设于底座上,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供伞骨中段回线穿设的通道, 这个通道可以视为沿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交错布置的两个槽状结构构成(即一个开口朝左的槽与一个开口朝右的槽构成),并利用梁在伞骨中段回线的牵拉方向上的弯曲构成一个S型的封闭型通道式结构,当伞骨中段回线由第一个槽中脱出时,则进入第二个槽中,且伞骨中段回线被限位的位置沿其牵拉方向发生运动,借此,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保证运行顺畅的同时,避免出现脱出、卡顿等现象。

其中,较佳的,伞骨中段回线由钢丝弯折而成,其穿设于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借此,使得其运行更顺畅。

其中,较佳的,尾骨回线具有第三滑动导向部,第三滑动导向部对尾骨回线构成限位,避免其沿尾骨运动时发生偏移(参见图2E)。借助将第三滑动导向部设于尾骨回线而非尾骨,可以使其运行更顺畅。

其中,较佳的,尾骨回线的第三滑动导向部是由尾骨回线扭转形成的扭转部,尾骨穿设于扭转部。借此,可以简化其结构,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尾骨回线由钢丝弯折而成,其扭转部呈螺旋状。借此,可以简化其结构,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参见图7,尾骨回线螺旋状扭转部的扭转圈数大于1或等于1(也可以大于1,例如1.2或1.5或2或3.4等,还可以小于1,例如0.9或0.8甚至更小,使得尾骨回线能够顺畅地沿尾骨滑动限位即可)。借此,不仅使其运行稳定、顺畅,而且,便于加工、组装。

其中,较佳的,角撑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成弧形,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弧形的内凹侧(参见图9)。借此,使得角撑呈撑开状态时,伞的边缘更圆滑,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其中,较佳的,参见图8,角撑的滑动连接件的左侧或右侧与尾骨回线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借此,使得其便于组装,且运行顺畅。

其中,较佳的,角撑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借此,既便于加工,又具有稳定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两折伞骨架,其包括中轴和若干伞骨单元,中轴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中轴的中段还设置有沿中轴滑动的滑动件,所述伞骨单元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两折伞骨单元,伞骨单元的第一伞骨节第一端的第一活动连接部连接中轴顶端的第一连接件,伞骨单元的中段伞骨2'第一端的第二活动连接部连接中轴的滑动件。

通过在中轴上推拉滑动件,借以使得中段伞骨2'和第一伞骨节通过伞骨中段回线带动尾骨和尾骨回线联动,使得伞骨架整体撑开/收拢,同时,角撑也随之撑开/收拢,由于无需额外附加的结构来提供角撑撑开/收拢所需的力,使其结构得以简化,且避免了因附加机构导致的运行不顺畅,撑开/收拢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两折伞,其包括伞面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两折伞骨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角撑提高了伞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对角撑的开合结构的改进,使得其无需弹性件提供预紧力,即可随着伞的开合动作顺畅、到位的撑开/收拢,不仅简化了整体结构,而且,由于省去了弹性件,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因弹性件失灵等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其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还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因弹性件卡顿等所导致的开合不顺畅,另外,其加工工艺更加简化,价格得以进一步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