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支撑架,属支撑工具领域。雨伞支撑架包括外支座,外支座上连接有支撑杆,外支座内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架设有内支座,内支座上形成导槽,支撑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夹块,第一夹块位于外支座外,还包括紧固带,紧固带一端固定于外支座上,紧固带外表面布设有棘齿,还包括第二夹块,第二夹块通过棘齿卡设于紧固带中,导槽上方设置用以调整紧固带的调整机构。使用时,将雨伞固定在支撑杆上,相比传统的夹持方法,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机构将紧固带稳定在固定在推车的把手,不易造成松动,同时又方便拆卸。
【专利说明】雨伞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支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伞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推车在行走过程中,一般需要双手握持把手,这样遇到下雨或酷暑天气,常常会另外配备雨伞来遮雨或遮阳。通常会将用夹子或者绳子将雨伞固定在把手附近,这样不用腾出手来举伞,能方便推车。然而用夹子夹持雨伞,雨伞易晃动,造成倾斜甚至歪倒;用绳子固定,在拆装时则比较费时。
[000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夹持且方便拆卸的雨伞支撑架。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雨伞支撑架,包括外支座,所述外支座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外支座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架设有内支座,所述内支座上形成导槽,所述支撑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位于所述外支座外,还包括紧固带,所述紧固带一端固定于外支座上,所述紧固带外表面布设有棘齿,还包括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通过所述棘齿卡设于所述紧固带上,所述导槽上方设置用以调整紧固带的调整机构,所述紧固带的另一端穿设于导槽和调整机构之间,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整紧固带沿导槽运动的调整柄,用于防止紧固带打滑的限位块,以及用于辅助调整柄和限位块进行复位的复位块。
[0007]较佳地,所述紧固带的活动端形成舌尖部。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凸块。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调整柄靠近紧固带的一端形成环形套,另一端设有卡口,所述环形套内设有收容第一勾簧的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内设有辅助所述调整柄进行复位的第一勾簧,所述环形套与所述棘齿接触的一面形成有与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
[00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块上形成有收容第二勾簧的第二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内设有辅助所述限位块进行复位的第二勾簧,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棘齿相配合的一面设有第二棘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复位块靠近的一端形成尖凸部。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复位块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复位块与所述紧固带相对的一面设置成圆弧端面,所述复位块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使用的挂杆,复位块与所述调整柄相对的一面设有连接槽。
[0012]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用以连接所述复位块和所述调整柄。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支座背离第二夹块的一端固定有上底座,支撑杆的一端形成与上底座匹配的下底座,所述支撑杆通过上底座固定在所述外支座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底座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下底座内设置有第二齿槽,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之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轮齿与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可同时啮合,所述齿轮与上底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收容槽,所述弹簧收容槽内设有弹簧,弹簧一端抵顶于弹簧收容槽,另一端抵顶于上底座内,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一端穿过所述下底座抵顶于所述齿轮的一端面,按钮的另一端设置于支撑杆外。
[0015]较佳地,所述按钮伸入下底座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所述下底座内形成有用以支撑所述环状凸缘的支撑台。
[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雨伞支撑架,支撑杆用以连接雨伞,将紧固带可活动的一端拉出来,环绕在推车的把手,再将紧固带的活动端插入导槽和调整机构之间,通过调整机构使紧固带紧紧锁定在把手上,进而将支撑架稳定固定住。当不需要使用雨伞时,再将紧固带的活动端拉出,将雨伞支撑架从推车上拆卸下来从而将雨伞取下。通过本发明的雨伞支撑架能实现将雨伞稳定固定在推车上,而且拆卸非常方便。
[0017]上述方案中,调整机构是通过如下过程实现紧固带的松紧:将紧固带环绕在推车上的把手上,将紧固带上的舌尖部穿过导槽和调整机构之间,此时紧固带的棘齿与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相啮合。将调整柄往第二夹块方向扳动,调整柄上的第一棘爪推动紧固带朝着舌尖部运动,与此同时,限位块在棘齿抵顶作用下向上运动脱离棘齿,以供紧固带运动推进,设置于限位块上的第二勾簧扭转产生扭力,在第二勾簧的作用下,限位块向下回位,与下一个棘齿啮合,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靠拢,扳动调整柄的同时,调整柄内的第一勾簧通过扭转产生一定的扭力。当调整柄上的第一棘爪全部脱离棘齿时,紧固带暂时停止运动,第一输送阶段结束,此时,由于限位块上第二棘爪的抵顶作用,紧固带不会回缩打滑。松开调整柄,调整柄在第一勾簧的作用下朝背离第二夹块的方向回位,调整柄上的第一棘爪再度与棘齿啮合。再次将调整柄朝第二夹块的方向扳动,开始第二输送阶段,如此往复操作,直到将紧固带紧紧固定在把手上。固定完毕后,将调整柄上的卡口挂扣在复位块上的挂杆上,避免调整柄刮碰到外物。要拆卸紧固带时,将复位块往限位块方向按压,限位块上第一凹槽和复位块的尖凸部相互抵顶,限位块设置第二棘爪的一面向上抬起,第二棘爪脱离棘齿,将紧固带拉出。
[0018]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撑杆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设置齿轮和弹簧,形成可旋转的支撑杆,调整支撑杆上雨伞的遮挡方向,方便雨伞的使用。支撑杆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方向调整:支撑杆固定时齿轮上的轮齿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均啮合,在齿轮与上底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收容槽,所述弹簧收容槽内设有弹簧,弹簧一端抵顶于弹簧收容槽,另一端抵顶于上底座内,装入弹簧后,使齿轮的轮齿与第一齿槽的底面预留有一定距离。当需要调整支撑杆的方向时,通过按压按钮,按钮作用于齿轮上,齿轮压缩弹簧,逐渐朝着第一齿槽底面运动,同时齿轮逐渐脱离第二齿槽,当齿轮完全脱离第二齿槽,旋转支撑杆至合适的角度,松开按钮,齿轮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二齿槽靠近,在略微调整支撑杆,齿轮进入相应的第二齿槽,与第二齿槽实现啮合,从而将支撑杆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实现雨伞遮挡方向的调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结构示意图。[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块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柄及与调整柄配合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配合紧固带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柄的下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支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按钮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外支座101-上底座
[0032]102-第一齿槽 103-插槽
[0033]2-支撑块3-第一夹块
[0034]4-紧固带401-棘齿
[0035]402-舌尖部5-第二夹块
[0036]501-凸块502-通槽
[0037]6-调整柄601-卡口
[0038]602-第一棘爪603-第一收容槽
[0039]7-复位块701-挂杆
[0040]702-第一凹槽703-卡槽
[0041]704-圆弧端面8-限位块
[0042]801-尖凸部802-第二棘爪
[0043]803-第二收容槽9-连接块
[0044]901-卡板902-固定板
[0045]10-内支座1001-挂槽
[0046]11-支撑杆1101-下底座
[0047]1102-穿孔1103-第二齿槽
[0048]1104-支撑台12-按钮
[0049]1201-第二凹槽1202-环状凸缘
[0050]13-齿轮1301-弹簧收容槽
[0051]14-弹簧15-第一勾簧
[0052]16-第二勾簧17-轴套
[0053]18-外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5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雨伞支撑架,包括外支座1,外支座I上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另一端用来固定雨伞。外支座I的两侧各形成一竖直的翼板,所述翼板上设有通孔用以供插销穿过,对内部零件进行固定。在外支座I的侧面形成有插槽103,插槽103位于外支座I的内底面和外底面之间,且插槽103开口朝向紧固带4。所述外支座I内设有支撑块2,支撑块2固定在外支座I的内底面。在支撑块2朝向紧固带4的一端设有第一夹块3,所述第一夹块3位于所述外支座I外。所述支撑块2上架设有内支座10,内支座10两侧各形成一竖板,两竖板之间形成供紧固带4穿过的导槽。所述竖板上端设有供勾簧挂设的挂槽1001,用以供第二勾簧16挂设。还包括紧固带4,所述紧固带4 一端插入插槽103内,通过插销固定于外支座I上。所述紧固带4外表面布设有棘齿401,棘齿401按紧固带4的传动方向沿着紧固带4外表面均匀设置。还包括第二夹块5,第二夹块5上开有若干个通槽502,紧固带4依次穿过通槽502,棘齿401与通槽502的边缘相抵触,通过棘齿401将所述第二夹块5卡设于所述紧固带4中,第二夹块5在紧固带4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导槽上方设置用以调整紧固带4的调整机构,所述紧固带4的另一端穿设于导槽和调整机构之间,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整紧固带4沿导槽运动的调整柄6、用于防止紧固带4打滑的限位块8、用于辅助调整柄6和限位块8进行复位的复位块7。
[0056]较佳地,所述紧固带4的活动端形成舌尖部402。通过设置舌尖部402,紧固带4更加容易引导和穿梭,能方便紧固带4的调整。
[0057]较佳地,所述第一夹块3和第二夹块5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凸块501。在实施例中,沿着第二夹块5的夹持面等间隔设置3三个凸块501,通过设置凸块501,能增加夹块和夹持物之间的摩擦力,能紧固带4更加稳定地固定。
[0058]下面进一步阐述调整机构:
[0059]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柄及与调整柄配合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调整柄6靠近紧固带4的一端形成环形套,另一端开有卡口 601,所述环形套内设有收容第一勾簧15的第一收容槽603,在第一收容槽603内相应设有供第一勾簧15的勾部抵顶的凹区。所述环形套与所述棘齿401接触的一面形成有与棘齿401配合的若干个第一棘爪602。
[0060]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块8上形成有收容第二勾簧16的第二收容槽803,第二收容槽803相应设有供第二勾簧16抵顶的凹区。第二收容槽803内设有通孔,插销穿过通孔将限位块8进行固定,限位块8的底面中部设置成弧面结构,插销位于弧面最低点的正上方,限位块8可以绕着插销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棘齿401相配合的一面设有第二棘爪802,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复位块7靠近的一端形成尖凸部801。
[0061]如图4所示,所述复位块7与所述限位块8配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702,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紧固带4相对的一面设置成圆弧端面704,所述复位块7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口 601配合使用的挂杆701,复位块7与所述调整柄6相对的一面设有连接槽703。
[0062]如图5所示,还包括连接块9,连接块9由卡板901和两块固定板902组成,固定板902上设置有供插销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块9通过插销将复位块7和所述调整柄6。
[0063]本实用新型支撑杆设置成方向可调整,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0064]如图8至11所示,所述外支座I背离第二夹块5的一端固定有上底座101,在上底座101内设置有第一齿槽102,支撑杆11的一端形成与上底座101匹配的下底座1101,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101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下底座1101上形成有与齿轮13配合的第二齿槽1103,在下底座1101内底面设置有两个供按钮12穿过的穿孔1102,两个穿孔1102之间形成有支撑按钮12的座台,在穿孔1102靠近第二齿槽1103的外缘形成有支撑台1104。在第一齿槽102和第二齿槽1101之间设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的轮齿可同时与第一齿槽102和第二齿槽1101啮合。所述齿轮13与上底座10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收容槽1301,在齿轮13内底面设置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齿轮13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即可形成收容弹簧14的弹簧收容槽1301。所述弹簧收容槽1301内设有弹簧14,弹簧14 一端抵顶于弹簧收容槽1301,另一端抵顶于上底座101内。还包括按钮12,按钮12的侧壁开有两个第二凹槽1201,组装时,第二凹槽1201卡设在下底座1101的座台上,在按钮12远离按压部的一端设置有环状凸缘1202,环状凸缘202朝背离按钮12外侧壁延伸,组装时,环状凸缘1202通过弹性压缩进入穿孔1102后进行弹性回位,环状凸缘1202卡在支撑台1104上。所述按钮12的一端穿过所述下底座1101抵顶于所述齿轮13的一端面,按钮的另一端设置于下底座1101外用来按压。
[0065]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的组装过程:将支撑块2放入外支座I内,内支座10架设在支撑块2上,通过插销将支撑块
2、外支座1、内支座10三者固定在一起。将紧固带4的一端插入外支座I中的插槽103,通过销钉将紧固带4固定在外支座I上。将紧固带4的舌尖部402依次穿过第二夹块5的通槽502并从通槽502拉伸出来。舌尖部402穿过内支座10的导槽。将第二勾簧16嵌入第二收容槽803内,将限位块8通过插销连接到内支座10上。将复位块7通过插销连接到内支座10上。将轴套17和第一勾簧15嵌入第一收容槽603内。将连接块9的连接板901插入复位块7中卡槽703,将连接块9和复位块7通过插销连接在内支座10上。固定板902通过同一插销与轴套17、第一勾簧15、外盖18连接在一起,完成调整机构的组装。将弹簧14放入齿轮13的弹簧收容槽1301中,齿轮13嵌入上底座101,将下底座1101嵌入齿轮13中,通过插销将上底座101和下底座1101、齿轮13固定在一起。将按钮12通过挤压,部分伸入下底座1101的穿孔1102,按钮1102进入下底座1101后,环状凸缘1202卡设在支撑台1104,按钮12的一部分伸出下底座1101,完成支撑杆的组装。
[0066]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座,所述外支座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外支座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架设有内支座,所述内支座上形成导槽,所述支撑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位于所述外支座外,还包括紧固带,所述紧固带一端固定于外支座上,所述紧固带外表面布设有棘齿,还包括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通过所述棘齿卡设于所述紧固带中,所述导槽上方设置用以调整紧固带的调整机构,所述紧固带的另一端穿设于导槽和调整机构之间,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整紧固带沿导槽运动的调整柄,用于防止紧固带打滑的限位块,以及用于辅助调整柄和限位块进行复位的复位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带的活动端形成舌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中至少一个的夹持面上设有凸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柄靠近紧固带的一端形成环形套,另一端设有卡口,所述环形套内设有收容第一勾簧的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内设有辅助所述调整柄进行复位的第一勾簧,所述环形套与所述棘齿接触的一面形成有与棘齿配合的第一棘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形成有收容第二勾簧的第二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内设有辅助所述限位块进行复位的第二勾簧,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棘齿相配合的一面设有第二棘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复位块靠近的一端形成尖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块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复位块与所述紧固带相对的一面设置成圆弧端面,所述复位块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使用的挂杆,复位块与所述调整柄相对的一面设有连接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用以连接所述复位块和所述调整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座背离第二夹块的一端固定有上底座,支撑杆的一端形成与上底座匹配的下底座,所述支撑杆通过上底座固定在所述外支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下底座内设置有第二齿槽,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之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轮齿与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可同时啮合,所述齿轮与上底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收容槽,所述弹簧收容槽内设有弹簧,弹簧一端抵顶于弹簧收容槽,另一端抵顶于上底座内,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一端穿过所述下底座抵顶于所述齿轮的一端面,按钮的另一端设置于支撑杆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雨伞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伸入下底座的一端设有环状凸缘,所述下底座内形成有用以支撑所述环状凸缘的支撑台。
【文档编号】B62B5/00GK203558109SQ201320574881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吴文顶 申请人:吴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