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0099阅读:2174来源:国知局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织物构成的鞋帮及其鞋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鞋具备鞋帮,该鞋帮具有覆盖穿用者的脚掌的鞋底罩面,和覆盖穿用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罩面。外穿的鞋,在此鞋帮的鞋底罩面上安装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外鞋底。近年,尝试制作鞋帮的大部分由织物构成,重量轻且穿用舒适性优异的鞋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尝试制作由一张织物来构成鞋帮的脚背罩面,生产性良好的鞋。在制造专利文献1的使用脚背罩面的鞋帮的情况下,将脚背罩面与脚背罩面之外另行准备的鞋底罩面通过缝制进行接合从而制成鞋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3754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希望进一步提高鞋帮的生产性。对于这样的要求,在使用由专利文献1的技术编织成的脚背罩面来制造鞋帮的情况下,存在将脚背罩面与鞋底罩面缝制的作业有些烦杂的问题。这是由于,脚背罩面与鞋底罩面分体,需要将缝制部位的对位,进而,其缝制线为曲线状。为了进行这样的曲线状的缝制需要某种程度的技术,而且因缝制作业者的技能不同所耗费的作业时间参差不齐,有时会降低鞋帮的生产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缝制作业容易且生产性优异的鞋帮,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鞋帮由具备将穿用者的脚掌部分全部覆盖的鞋底罩面,和覆盖穿用者的脚背侧部分且形成鞋口的脚背罩面的织物构成,具备下述构成。

·鞋跟织物,该鞋跟织物是被编织成起针部比收针部宽的织物,所述起针部在于其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对折后对接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鞋底罩面侧,所述收针部构成所述鞋口的鞋后跟侧的一部分,由此形成将穿用者的跟腱到脚后跟的部分包围的形状。

·鞋身织物,该鞋身织物是与所述鞋跟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和右侧缘部连续地编织成的织物,构成所述鞋帮中的除了所述鞋跟织物的部分。

·脚尖侧接合部,该脚尖侧接合部通过使所述鞋身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终端侧的缘部靠近所述鞋身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侧进行接合而形成,使所述鞋身织物的前端部的形状保持成将穿用者的脚尖包围的形状。

在具备上述构成的鞋帮中,将形成在所述鞋底罩面的位置的所述鞋身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与右侧缘部对接的第一线,和将所述鞋跟织物的所述起针部对折后对接的第二线呈一直线状。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具备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进行了缝制的缝制部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为,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编织鞋帮的鞋帮的制造方法,所述鞋帮具备覆盖穿用者的脚掌部分的鞋底罩面,和覆盖穿用者的脚背侧部分且形成鞋口的脚背罩面。当所述鞋帮分为具有从所述鞋口的鞋后跟侧部分到达所述鞋底罩面的鞋后跟侧部分的大小且将从穿用者的跟腱到脚后跟的部分包围的鞋跟织物,和构成除了所述鞋跟织物的部分的鞋身织物时,进行以下的工序。

·编织起针部比收针部宽的所述鞋跟织物的工序α。

·与所述鞋跟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连续地开始编织所述鞋身织物的左侧部分,而且,与所述鞋跟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侧缘部连续地开始编织所述鞋身织物的右侧部分的工序β。

·将所述左侧部分与所述右侧部分在所述针床上按左右排列的状态进行编织,将所述鞋身织物的脚尖侧形成为尖头形状的工序γ。

·将形成在所述左侧部分的脚尖侧的左侧弯曲缘部,和形成在所述右侧部分的脚尖侧的右侧弯曲缘部从二者的边界侧顺次接合的工序δ。

在上述工序γ中,在鞋帮的编织完了之后,将所述鞋跟织物在其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折叠成一半,使所述鞋身织物的所述左侧部分与所述右侧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时,对所述左侧部分的编织宽度与所述右侧部分的编织宽度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左侧部分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与所述右侧部分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侧缘部呈直线状。在此,优选为,在上述工序α~上述工序γ的至少一部分,使用前后的针床编织编结组织。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在编织所述鞋跟织物的所述起针部之后,在夹着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至少二个部位进行内放针,增加所述鞋跟织物的编织宽度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列举在上述工序δ之后,进一步进行下述工序ε的实施方式。

·在工序ε中,通过缝制将第一线与第二线接合,所述第一线将所述鞋身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与右侧缘部对接,所述第二线将所述鞋跟织物的所述起针部对折后对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鞋帮,用来在鞋底罩面的位置通过缝制将左右的织物接合的第一线和第二线呈一直线状延伸。直线状的缝制可以容易地进行,而且本发明的鞋帮不需要在直线状的第一线和第二线以外的部分进行用来使鞋帮成为立体形状的缝制。为此,本发明的鞋帮可以生产性良好地进行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鞋帮的制造方法,能够编织用来使鞋帮成为立体的形状的缝制部位呈直线状的鞋帮。而且,用来使编织成的鞋帮成为立体形状的缝制部位为一个部位,因此可以提高鞋帮的生产性。

通过在编织鞋跟织物的工序α中进行内放针,从而可以将鞋跟织物编织成立体的形状。其结果是,可以使鞋帮的鞋跟织物的形状成为沿着穿用者的脚后跟形状的形状。

通过进行将第一线和第二线缝制接合的工序ε,从而可以制造立体的形状的鞋帮。由于第一线和第二线形成为直线状,因此缝制作业可以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所示的鞋帮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该鞋帮的概略仰视图。

图2a是鞋帮的概略左侧面图。

图2b是鞋帮的概略右侧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示的鞋帮的编织顺序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鞋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整体构成》

在实施方式1中,对制造图1a、1b、2a、2b所示的鞋帮1的例子进行说明。鞋帮1,是由至少一部分包含热粘附纱的针织纱编织成的织物,具备覆盖穿用者的脚掌部分的鞋底罩面2、覆盖穿用者的脚背侧部分且形成鞋口4的脚背罩面3。也可以在此鞋帮1中的鞋底罩面2的外侧安装树脂等制成的外鞋底(未图示)。在此,在图2a、2b中为了方便说明,图示了从侧面观察鞋底罩面2的情形,但是实际上呈鞋底罩面2从侧面几乎看不到的状态。

本例的鞋帮1的鞋口4,朝脚尖侧呈狭缝状延伸,在其狭缝的切口端形成鞋舌5。而且,在脚背罩面3中的狭缝的两肋的位置,形成鞋带穿过的鞋带孔6。鞋舌5、鞋带孔6为任意的构成。

具备上述构成的鞋帮1,是用横机编织成的织物,为沿着穿用者脚的形状的立体的形状。尤其是,鞋帮1的鞋后跟侧的部分和脚尖侧的部分,为沿着脚的形状的立体的形状。鞋帮1之所以成为立体的形状,是由于如后述的鞋帮的制造方法所示的那样,将鞋帮1分为鞋跟织物10与鞋身织物11,编织鞋跟织物10之后再编织鞋身织物11。在图1a、1b、2a、2b中,用细线表示上述鞋跟织物10与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方向(线圈沿编织时针床的长边方向排列的方向)。换言之,与细线正交的方向为线圈纵行方向。在此,鞋舌5也是织物,但是在图1a、1b、2a、2b中省略了其编织宽度方向。

《鞋跟织物》

鞋跟织物10,是覆盖穿用者的跟腱到脚后跟的部分的织物。此鞋跟织物10的起针部10s,在于其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对折地对接的状态下被配置在鞋底罩面2侧(参照图1b)。更具体地说,对折的起针部10s的中央部(参照涂黑的箭头)被配置在鞋后跟侧,两端部(参照空心箭头)被配置在鞋尖侧。将起针部10s对折后对接的线(第二线l2)朝脚尖呈直线状延伸。另一方面,鞋跟织物10的收针部10e构成形成在脚背罩面3的上方的鞋口4的鞋后跟侧的一部分(参照图1a)。

鞋跟织物10被编织成,其起针部10s的宽度比收针部10e的宽度大的大致梯形。为此,在图1a所示的脚背罩面3侧,鞋底罩面2与脚背罩面3的边界中的从不踏地的部分附近向鞋口4延伸的左侧缘部10a与右侧缘部10b都向鞋后跟侧倾斜。而且,在图1b所示的鞋底罩面2侧,从鞋底罩面2的中央部朝左(右)延伸的左侧缘部10a(右侧缘部10b)向鞋后跟侧倾斜。在此,上述鞋跟织物10也可以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在该情况下,两缘部10a、10b也都向鞋后跟侧倾斜。

《鞋身织物》

鞋身织物11,鞋跟织物10的左侧缘部10a与右侧缘部10b连续地编织,在该缘部10a、10b的位置,成为鞋跟织物10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线圈与鞋身织物11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端部线圈相连的状态。其结果是,成为鞋跟织物10与鞋身织物11彼此支撑的状态,将鞋帮1的鞋后跟侧的部分的形状保持为立体形状。

与鞋跟织物10的左侧缘部10a连续的鞋身织物11的左侧部分11l,和与鞋跟织物10的右侧缘部10b连续的鞋身织物11的右侧部分11r,如图1a所示那样,在脚背罩面3侧的靠脚尖的位置相连且没有连接线。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不相连的部分,跟鞋跟织物10的收针部10e一起形成鞋口4。另一方面,在鞋底罩面2侧,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的脚尖侧的一部分形成通过编织进行连接的连接线(脚尖侧接合部13),除了此脚尖侧接合部13的部分(后述的第一线l1)不是通过编织而是通过缝制进行连接。

脚尖侧接合部13,通过使鞋身织物11的线圈纵行方向终端侧的缘部靠近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侧进行接合来形成。更为具体地说,通过将鞋身织物11的左侧部分11l的线圈纵行方向终端侧的缘部、鞋身织物11的右侧部分11r的线圈纵行方向终端侧的缘部从脚尖侧顺次接合,从而形成脚尖侧接合部13。通过此脚尖侧接合部13将鞋身织物11的前端部的形状保持为将穿用者的脚尖包围的形状。

通过形成脚尖侧接合部13,成为迂回到鞋底罩面2侧的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11a与右侧缘部11b对接的状态。将此左侧缘部11a与右侧缘部11b对接的第一线l1呈直线状延伸,与将上述鞋跟织物10的起针部10s对折后对接的第二线l2一起缝制成一直线状。也就是说,在本例的鞋帮1中,通过在鞋底罩面2的位置将左右的织物缝制从而形成缝在一起的缝制部14。

《脚背罩面的编结组织》

鞋帮1(鞋跟织物10及鞋身织物11)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鞋帮1整体,由用前后的针床编织成的厚壁的编结组织构成。厚壁的编结组织的编织方法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罗纹编织、圆筒形平针编织等的用前后的针床进行的编织适当组合来编织厚壁的编结组织。这样的编结组织,比使用前后任意一个针床编织成的编结组织(例如,平针组织)厚、结实。如果用厚壁的编结组织来构成使用时受到负荷的鞋的鞋帮1的话,不容易变形,可以使鞋帮1的耐久性优异。在此,之所以可以在厚壁的编结组织的编织中利用前后的针床,如参照图3的后述的编织工序所示那样,是因为,将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沿针床的长边方向排列进行编织。

《鞋帮的制造方法》

上述鞋帮1,可以经过将鞋跟织物10与鞋身织物11编织的编织工序,和对配置在鞋底罩面2侧的第一线l1及第二线l2进行缝制的缝制工序,以及对鞋帮1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工序来制造。

[编织工序]

在编织工序中,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双针床横机编织鞋跟织物10,然后编织鞋身织物11。当然,这些织物10、11也可以用四针床横机编织。

在对编织工序的说明中,参照图3。图3是表示编织方法的编织顺序的示意图。图3的空心箭头表示编织的进行方向(与线圈纵行方向相同),各部10、11中的横线表示编织宽度方向(线圈排列的方向)。而且,对图中的编织的重要部分赋以大写拉丁字母。

首先,编织鞋跟织物10(相当于工序α)。具体来说,编织鞋跟织物10的起针部10s(参照点a-点b),编织与该起针部10s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多段线圈列。此时,使线圈列的编织宽度逐渐变窄。由此,成为排列在所得到的鞋跟织物10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10a(参照点a-点c)的线圈及排列在右侧缘部10b(参照点b-点d)的线圈被卡止在针床上的状态。另一方面,成为鞋跟织物10的线圈纵行方向终端部的る收针部10e(参照点c-点d)比起针部10s窄。收针部10e通过关边处理等从针床脱离。

在此,在编织鞋跟织物10时,也可以在夹着鞋跟织物10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至少二个部位进行内放针(日文:内増やし)。例如,在图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靠编织宽度方向中央的二个部位,和该二个部位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二个部位进行内放针。内放针,可以利用通过进行在织物的编织宽度内形成增圈的编织动作,从而例如形成贴补、加针的公知的内放针。通过在鞋跟织物10的编织中进行内放针,从而,使鞋跟织物10成为鼓出的状态,可以使鞋跟织物10的形状更加成为沿着脚的形状的形状。

在工序α之后,与鞋跟织物10的左侧缘部10a连续地从点c的位置开始编织鞋身织物11的左侧部分11l,而且,与鞋跟织物10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侧缘部10b连续地从点d的位置开始编织鞋身织物11的右侧部分11r(相当于工序β)。这些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利用分别的喂纱口进行编织。

在工序β之后,将鞋身部11的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在针床上按左右排列的状态进行编织(工序γ),以使鞋身部11的脚尖侧成为尖头形状。在进行此鞋身部11的编织时,在鞋帮1的编织完了之后,将鞋跟织物10在其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央折叠成一半,将鞋身织物11的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时,对左侧部分11l的编织宽度与右侧部分11r的编织宽度进行调整(参照图2a、2b),从而,使左侧部分11l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11a与右侧部分11r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侧缘部11b呈直线状。在对其编织宽度进行调整时,也要考虑鞋帮1的宽度、高度。不需要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为对称形状,最好与脚的形状一致地使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的编织宽度不同。在此,将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对接的第一线l1只要呈直线状即可,从鞋底罩面2的中央向左右偏移也没关系。

在本例的工序γ中,进行鞋舌5与鞋带孔6的形成。鞋舌5,在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之间起针(参照点g-点h),成为需要的长度之后与鞋身部11相连。而且,鞋带孔6,可以通过收针等来形成。

在工序γ中编织的鞋身部11,如上述那样,以随着趋向脚尖而成为尖头形状的方式进行编织。具体来说,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等逐渐缩减鞋身部11的编织宽度,从而使鞋身部11成为尖头形状。通过进行这样的编织,成为使形成在左侧部分11l的脚尖侧的左侧弯曲缘部11c(参照点i-点k),和形成右侧部分11r的脚尖侧的右侧弯曲缘部11d(参照点j-点k)卡止于针床的状态。

而且,在鞋身织物11的编织时,也可以进行,以使脚尖侧的部分成为立体形状的方式,一度将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缩减之后进行使编织宽度加宽的编织。例如,以使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线圈排列在双点划线所示的点a-点b的方式,缩减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以使点a-点b和点c-点b连续的方式增加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通过进行这样的编织,成为鞋身织物11的脚尖侧的部分修整到纸面内侧的形状,容易进行后续的缝制作业。

在工序γ之后,将形成在左侧部分11l的脚尖侧的左侧弯曲缘部11c,和形成右侧部分11r的脚尖侧的右侧弯曲缘部11d,从左侧弯曲缘部11c、右侧弯曲缘部11d二者的边界侧顺次进行接合(相当于工序δ)。通过进行此工序δ,可以形成图1a、1b、2a、2b所示的脚尖侧接合部13,可以使鞋帮1的脚尖部分成为立体的形状。

两弯曲缘部11c、11d的接合方法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通过编织用来将两弯曲缘部11c、11d连接的织物而将两弯曲缘部11c、11d接合的方法,以及将两弯曲缘部11c、11d的线圈彼此通过编织直接接合的方法。在前者的情况下,首先使左侧弯曲缘部11c的除了边界侧端部的线圈的线圈向边界侧移动,而且,使右侧弯曲缘部11d的除了边界侧端部的线圈的线圈也向边界侧移动。通过该移动,形成左侧弯曲缘部11c的边界侧端部的二个线圈重叠的重叠线圈、右侧弯曲缘部11d的边界侧端部的二个线圈重叠的重叠线圈。然后,编织与其二个重叠线圈的各自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二个新的线圈。然后,反复进行在一方的新的线圈上重叠左侧弯曲缘部11c的边界侧端部的线圈,在另一方的新的线圈上重叠右侧弯曲缘部11d的边界侧端部的线圈,和形成与一对重叠线圈各自地连续的二个新的线圈,直至两弯曲缘部11c、11d的线圈消除为止。另一方面,在后者的情况下,只要将左侧弯曲缘部11c的边界侧端部的线圈、右侧弯曲缘部11d的边界侧端部的线圈直接重叠,通过在其重叠线圈上形成新的线圈来进行接合即可。

通过上述工序α~δ,可以将鞋后跟侧的部分与脚尖侧的部分的形成保持为立体形状,而且可以编织由厚壁的编结组织构成的图1a、1b、2a、2b的鞋帮1。在此时,鞋帮1的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还处于未被接合的状态,因此,进行下面的缝制工序。

[缝制工序]

在缝制工序(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ε)中,把将鞋身织物1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缘部11a与右侧缘部11b对接的第一线l1,和将上述鞋跟织物10的上述起针部10s对折后对接的第二线l2,通过缝制进行接合。其结果,可以完成具备图1b所示的直线状的缝制部14的鞋帮1。

在此,作为缝制对象的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如图2a、2b所示那样,为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鞋身部11的左侧部分11l与右侧部分11r的编织宽度进行了调整而成为了那样。直线状的缝制,不要求缝制作业者特别熟练,可以容易地进行,因此本例的鞋帮1生产性优异。而且,在本例的鞋帮1中,在缝制部14以外的部分不需要进行用来使鞋帮1成为立体形状的缝制,因此,这一点也使本例的鞋帮1的生产性优异。

也可以在上述鞋帮1上通过缝制而安装加强部件、装饰部件。为慎重起见附带说明一下,此加强部件、装饰部件的缝制,与使鞋帮1成为立体形状的缝制不同。

[热处理工序]

缝制后的鞋帮1只要嵌在脚模上进行热处理即可。通过热处理使鞋帮1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的热粘附纱熔融粘着,从而可以使鞋帮1立体地成形。而且,通过热粘附纱将线圈彼此熔融粘着,成为具有适度柔软性的结实的鞋帮1。

[其它工序]

热处理后的鞋帮1由厚壁的编结组织构成,鞋底罩面2已经成为一体化,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当然,也可以在鞋帮1安装装饰部件、加强部件、内衬、外鞋底等。本例的鞋帮1成为沿着脚的形状的立体的形状,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内衬、外鞋底等的安装。

附图标记说明

1鞋帮

2鞋底罩面3脚背罩面4鞋口

5鞋舌6鞋带孔

10鞋跟织物

10s起针部10e收针部10a左侧缘部

10b右侧缘部

11鞋身织物

11l左侧部分11r右侧部分

11a左侧缘部11b右侧缘部

11c左侧弯曲缘部11d右侧弯曲缘部

13脚尖侧接合部

14缝制部l1第一线l2第二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