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链式连结的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010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具有链式连结的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

鞋类物品通常包括两个主要元件:鞋面和鞋底结构。鞋面常常由多种材料元件(例如,织物、聚合物片层、泡沫层、皮革、合成皮革)形成,该多种材料元件被缝合或粘附地结合在一起,以在鞋类的内部上形成用于舒适且牢固地容纳脚的空腔。更特别地,鞋面形成在脚的脚背和脚趾区域上方、沿着脚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且围绕脚的脚跟区域延伸的结构。鞋面还可以包含系带系统(lacingsystem)以调整鞋类的适合度,以及允许脚进入鞋面内的空腔和从鞋面内的空腔移除。此外,鞋面可包括在系带系统下方延伸的鞋舌以增强鞋类的可调节性和舒适性,并且鞋面可包含鞋跟稳定器。

附图简述

参考以下附图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实施方案。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图示实施方案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数字在全部的不同视图中表示相应的部分。

图1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等距视图;

图2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外侧侧视图;

图3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内侧侧视图;

图4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图5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鞋类物品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处于弯曲构型的鞋类物品的外侧面立视图。

图8是处于弯曲构型的拉伸支撑结构的一个部分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9是拉伸支撑结构的一部分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0是处于弯曲构型的拉伸支撑结构的一部分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1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侧视图;

图12是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面的该部分沿图12中的线13-1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包含针织部件(knittedcomponent)的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侧视图;

图15是包含针织部件的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和

图16是包含针织部件的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的外侧面的该部分沿图15中的线16-16截取的横截面图。

详细描述

下文的讨论和所附附图公开了具有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面的鞋类物品。拉伸支撑结构由以链式连结构型(chain-linkedconfiguration)布置的多个股线(strand)形成。鞋类物品被公开为具有适合于行走或跑步的一般构型。与包括鞋面在内的鞋类物品相关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到各种其他运动鞋类类型,例如,包括棒球鞋、篮球鞋、交叉训练鞋、骑行鞋、美式足球鞋、网球鞋、英式足球鞋和登山靴。该概念也可以应用到通常被认为是非运动的鞋类型,包括时装鞋、便鞋、凉鞋和工作靴。因此,本文公开的概念适用于多种鞋类类型。

在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该鞋类物品具有鞋面和固定到鞋面的鞋底结构。鞋面可以包括具有内表面和相对的外表面的基层,基层形成鞋类物品的鞋面的至少一部分。鞋面还可以包括拉伸支撑结构,该拉伸支撑结构邻近基层的外表面布置,拉伸支撑结构包括在鞋面的鞋带区和鞋面的下部区之间延伸的多个股线。多个股线可以穿过拉伸支撑结构以链式连结布置联结在一起。

在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该鞋类物品具有鞋面和固定到所述鞋面的鞋底结构。鞋面可包含针织部件。针织部件可以形成鞋类物品的鞋面的至少一部分。鞋面还可以包括拉伸支撑结构,该拉伸支撑结构包括在鞋面的鞋带区和鞋面的下部区之间延伸穿过针织部件的多个股线。多个股线可以穿过拉伸支撑结构以链式连结布置联结。

在研究了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之后,实施方案的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明显的或将变得明显。其旨在所有这样的另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被包括在本描述和本概述中,在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并且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图1至图7示出了鞋类物品100(也简称为物品1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鞋类物品100可以包括鞋底结构110和鞋面120。尽管物品100图示为具有适合于训练的一般构型,但与物品100相关联的概念还可应用于各种其他运动鞋类型,包括例如跑鞋、英式足球鞋、棒球鞋、篮球鞋、骑行鞋、美式足球鞋、网球鞋、步行鞋和登山靴。该概念也可以应用到通常被认为是非运动的鞋类型,包括时装鞋、便鞋、凉鞋和工作靴。因此,关于物品100所公开的概念可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鞋类型。

出于参考的目的,物品100可分成三个大致区域:鞋前部区10、鞋中部区12和鞋跟区14,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鞋前部区10大致包括物品100的对应于脚趾以及连接跖骨与趾骨的关节的部分。鞋中部区12大致包括物品100的对应于脚的脚弓区域的部分。鞋跟部区14大致对应于脚的包括跟骨的后部部分。物品100还包括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延伸穿过鞋前部区10、鞋中部区12和鞋跟区14中的每一个并且对应于物品100的相对侧面。更特别地,外侧面16对应于脚的外侧区域(即,背对另一只脚的表面),并且内侧面18对应于脚的内侧区域(即,面向另一只脚的表面)。鞋前部区10、鞋中部区12和鞋跟区14以及外侧面16、内侧面18不意图划分物品100的精确区域。而是,鞋前部区10,鞋中部区12和鞋跟区14以及外侧面16、内侧面18旨在表示物品100的大致区域以便于以下讨论。除了物品100以外,鞋前部区10、鞋中部区12和鞋跟区14以及外侧面16、内侧面18也可以应用于鞋底结构110、鞋面120及其各个元件。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鞋底结构110固定到鞋面120,并且当物品100被穿着时在脚和地面之间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鞋底结构110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可选的部件,包括鞋底夹层、鞋外底和/或鞋垫或鞋内底。

鞋面120界定物品100内的空腔以用于接纳脚并使脚相对于鞋底结构110固定。空腔被成形以容纳脚并且沿着脚的外侧面、沿着脚的内侧面、在脚上方、围绕脚跟以及在脚下方延伸。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鞋面120由基层122形成。鞋面122的各个部分(包括基层122)可以由多种材料元件(例如,织物、聚合物片、泡沫层、皮革、合成皮革)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形成,这些材料元件可以形成鞋面120的大部分,或多个部分可以被缝合或结合在一起以形成界定物品100内的空腔的鞋面120。

鞋面120的基层122包括外表面21和相对的内表面22。外表面21面向外并背对物品100,而内表面22面向内并且界定物品100内的用于接纳脚的空腔的大部分或相当大的部分。此外,内表面22可以抵着脚或抵着覆盖脚的袜子放置。鞋面120还可以包括鞋领123,鞋领123位于至少鞋跟区14中并且形成鞋喉开口140。通往鞋面120的内部空腔的入口由鞋喉开口140提供。更特别地,脚可以穿过由鞋领123形成的鞋喉开口140插入到鞋面120中,并且脚可以穿过由鞋领123形成的鞋喉开口140从鞋面120抽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系带区130从鞋跟区14中的鞋领123和鞋喉开口140在鞋中部区12中的对应于脚的脚背的区域上方延伸到邻近鞋前部区10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鞋带136延伸穿过各种鞋带接纳元件以允许穿着者修改鞋面120的尺寸来适应脚的比例。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鞋带接纳元件被构造为多个鞋带孔134。更特别地,鞋带136允许穿着者围绕脚收紧鞋面120,并且鞋带136允许穿着者松开鞋面120以便于脚进入内部空腔和从内部空腔移除(即,穿过脚踝开口140)。作为多个鞋带孔134的替代方案,鞋面120可以包括其它鞋带接纳元件,诸如环、孔眼以及d形环。另外,鞋面120包括鞋舌132,鞋舌132在内部空腔和鞋带136之间延伸以提高物品100的舒适性。

物品100可以设置有跨越鞋面120布置的拉伸支撑结构150。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被构造成将拉伸力分配在鞋面120的一些部分上,并且可以进一步被构造成在施加张力时使鞋面120贴合穿着者的脚。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物品100包括位于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中的每一个上的拉伸支撑结构150。例如,如图4中所示,拉伸支撑结构150存在于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上,并且在鞋舌132的相对侧上朝向系带区130延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在相应的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上的每个部分可以彼此独立地构造。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在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中的每一个上的部分可以彼此连接。

拉伸支撑结构150提供允许拉伸力跨越鞋面120的一些部分分配的布置。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包括以链式连结布置联结在一起的多个股线152。也就是说,每个152跨越股线拉伸支撑结构150彼此互连或交织。

在涉及行走、跑步或其他走动运动(例如,急转、制动)的活动期间,在物品100的内部空腔100内的脚可能趋于使鞋面120伸展。也就是说,形成鞋面120的材料元件中的许多可以在由于脚的运动而处于张紧状态下时伸展。尽管多个股线152也可以拉伸到一定程度,但多个股线152通常比形成鞋面120的其它材料元件(例如,基层122)伸展至更小的程度。因此,多个股线152可构造成链式连结布置,以形成跨越鞋面120延伸的拉伸支撑结构150,拉伸支撑结构150将拉伸力分配在鞋面120的一些部分上并且在施加张力时使鞋面120贴合穿着者的脚以确保脚相对于鞋底结构110和鞋面120保持正确地定位。

多个股线152可以通过由大致长形的材料制成的拉伸元件形成,该大致长形的材料展现出大体上大于宽度和厚度的长度。因此,用于多个股线152的合适的材料包括由人造丝、尼龙、聚酯、聚丙烯酸物(polyacrylic)、丝绸、棉、碳、玻璃、芳纶(例如,对位芳纶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液晶聚合物、铜、铝和钢形成的各种丝、纤维、纱线、线(thread)、缆线或绳(rope)。用于多个股线152的合适的拉伸元件的另外的示例可以包括在dojan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第8,631,589号中公开的股线,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在此并入。其他类似的材料可以用作形成多个股线152的拉伸元件。

在一些情况下,多个股线152可以由对于拉伸支撑结构150的股线中的每一个而言单独且分离的拉伸元件形成。在其他情况下,多个股线152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拉伸元件的多个区段形成。在任一情况下,多个股线152可以包括拉伸元件的多个区段或多个拉伸元件或两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相邻鞋面120的基层122的外表面21定位并且在外表面21上大体上平行地延伸。另外,拉伸支撑结构150在鞋底结构110和鞋面120附接的鞋面120的下部区处附接至鞋面120和/或鞋底结构110。例如,多个股线152可以固定到鞋面120的下表面123和/或固定到顶表面111。在一些情况下,多个股线152可位于下表面123和顶表面111之间以将拉伸支撑结构150固定在鞋面120的下部区处。在其它情况下,多个股线152可以直接附接到鞋面120和/或鞋底结构110的不同部分。

在本实施方案中,多个股线152在下部区处固定到鞋面120,但是在下部区和系带区130之间的区域中可以保持不固定到鞋面120。在该区域中,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与鞋面120的外表面21保持松动接触。尽管多个股线152在下部区和系带区130之间的区域中保持未固定到鞋面120,但是多个股线152跨越拉伸支撑结构150在多个交织连结部(intertwinedlink)154处彼此连接。在系带区130处,由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多个股线152形成的环可以与鞋带136以及多个鞋带孔134相互作用,以便在系带区130处连接到鞋面120。利用这种布置,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将拉伸力分配在鞋面120的各个部分上。

如上所述,拉伸支撑结构150的链式连结布置可以由在多个交织连结部154处连接到相邻部分的多个股线152而形成。每个交织连结部154是多个股线15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多个股线152的相邻部分部分地缠绕在彼此之上和之下以将股线152的相邻部分交织在一起并形成连结部。多个股线152跨越拉伸支撑结构150在多个交织连结部154处连接,以形成多个股线152的链式连结布置。如图所示,多个股线152可以跨越拉伸支撑结构150以大致规则地隔开的间隔重复地在交连结部154处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多个菱形部分的链式连结布置。

如图5中所示,鞋底结构110包括固定到鞋面120的下表面123的顶表面111,该顶表面111构造成将鞋底结构110固定到鞋面120。尽管用于鞋底结构10的该构型提供了可用于与鞋面120连接的鞋底结构的示例,但还可使用用于鞋底结构110的多种其他常规的或非常规的构型。因此,在其它实施方案中,鞋底结构110或与鞋面120一起使用的任何鞋底结构的特征可以变化。

例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鞋底结构110可包括鞋底夹层和/或鞋垫。鞋底夹层可固定至鞋面的下表面,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鞋底夹层可由可压缩聚合物泡沫元件(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或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形成,该可压缩聚合物泡沫元件当在行走、跑步或其他步行活动期间在脚和地面之间受到压缩时减弱地面反作用力(即,提供缓冲)。在其他情况下,鞋底夹层可包含进一步减弱力、增强稳定性或影响脚运动的板、调节器、流体填充室、绷帮元件(lastingelement)或运动控制构件。在还有的其他情况下,鞋底夹层可主要由位于鞋面内并且定位成在脚的下表面下方延伸以增强物品舒适性的流体填充室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包括一起布置以形成用于鞋类物品100的每一侧面的分离的拉伸支撑结构的多个股线152。如图5的实施方案所示,拉伸支撑结构150包括布置在物品100的每一侧面上的内侧面拉伸支撑结构500和外侧面拉伸支撑结构502。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包括多个股线152,这些股线在物品100的相对的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之间连接和/或连续,以便形成具有连接的和/或连续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拉伸支撑结构150。

现在参考图6,示出了拉伸支撑结构15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如上所指出的,拉伸支撑结构150由在相邻部分处连接以形成交织连结部154的一个或更多个股线或多个股线152的股线区段形成。例如,在该实施方案中,多个股线包括第一股线600、第二股线610和第三股线620。第一股线600相邻第二股线610定位,并且第二股线610相邻第三股线620定位。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股线600可以沿鞋面120朝向鞋跟区14更靠后地定位,并且第三股线可以沿鞋面朝向鞋前部区10更靠前地定位。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股线600、第二股线610和第三股线620中的每一个包括在系带区130和鞋面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之间延伸的两个部分。每个股线的两个部分一起在系带区130附近形成环,该环延伸越过鞋带孔134以接纳鞋带136。出于描述的目的,这两个部分可以被描述为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然而,应理解,这些术语未必描述或限制本实施方案的组装方法。

例如,第一股线600包括第一上升部分602,第一上升部分602在朝向系带区130的方向上从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向上延伸。在系带区130130处,第一股线600形成围绕第一鞋带孔630延伸的第一环604,并且第一股线600的第一下降部分606在朝向鞋面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的方向上从系带区130向下延伸返回,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股线610包括第二上升部分612,该第二上升部分612朝向系带区130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二下降部分616朝向鞋面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延伸返回之前围绕第二鞋带孔632形成第二环614。第三股线620具有类似的布置,具有第三上升部分622,该第三上升部分622朝向系带区130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三下降部分626朝向鞋面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延伸返回之前围绕第三鞋带孔634形成第三环6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股线15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多个交织连结部154可被描述为自连结或相邻连结。也就是说,交织连结部154可以使同一股线的部分或多个股线152中的不同股线的部分联结。如图6所示,第一连结部650连接第一股线600的第一下降部分606和第二股线610的第二上升部分612。第一连结部650可以被描述为是相邻连结的,这是因为第一连结部650连接不同股线(例如,第一股线600和第二股线610)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相比之下,第二连结部652连接第一股线600的第一下降部分606和第一股线600的第一上升部分602。因此,第二连结部652可以被描述为是自连结的,这是因为第二连结部652连接同一股线(例如,第一股线600)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

自连结的交织连结部154和相邻连结的交织连结部154的组合布置可以跨越拉伸支撑结构150连续。再次参考图6,第三连结部654在鞋面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0的下部区附近第二次连接第一股线600的第一下降部分606和第二股线610的第二上升部分612。类似地,第四连结部656连接第二股线610的第二上升部分612和第二下降部分616,并且第五连结部658连接第二股线610的第二下降部分616与第三股线620的第三上升部分622。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连结部654和第五连结部658是相邻连结的,而第四连结部656是自连结的。利用这种构型,可以提供连接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多个股线152的链式连结布置。

图7示出了包括处于弯曲构型的拉伸支撑结构150的鞋类物品100的表示。如上所述,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将拉伸力分配在鞋面120的各个部分上。示出了这种力分配的一个示例,其中,穿着者的脚700被布置在鞋面120内,并且在使脚700弯曲的体育运动(例如,急转或推动运动)期间产生输入力702。在该示例中,输入力702在体育运动源附近朝向物品100的鞋前部区定位。股线152的链式连结布置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输入力702,并且使反作用力704施加在物品100的另一部分上。如图7所示,反作用力704施加在拉伸支撑结构150的相对端上,位于物品100的鞋跟区附近并且位于输入力702的位置的后方。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反作用力704可以指向与输入力702相反的方向。例如,当输入力702在系带区130和鞋底结构110之间沿着物品100的竖直轴线指向大致向外的方向时,反作用力704可以沿着竖直轴线指向大致向内的方向。利用这种构型,位于物品100的鞋前部区附近的体育运动可以通过经由拉伸支撑结构150的链式连结构型分配拉伸力而在物品100的鞋跟区附近将鞋面120更紧地拉向脚700。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拉伸力还可以使多个股线152更靠近鞋面120的外表面21移动和/或使鞋面120的基层122朝向脚700向内按压。利用通过多个股线152的链式连结布置的这种拉伸力分配,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协助使鞋面120贴合穿着者的脚700。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力还可以协助消除或减少鞋面120上的“热点(hotspots)”,在这些热点处,集中力可以被穿着者的脚700感觉到。通过提供股线152的互连或交织的链式连结布置,拉伸支撑结构150将这些力分配在穿着者的脚700的更大区域上。

可参考图8至图10进一步详细地描述通过形成拉伸支撑结构150的链式连结的多个股线152来分配拉伸力。

图8示出了通过由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多个股线152形成的单个菱形部分800分配拉伸力。在该实施方案中,菱形部分800可处于未弯曲或松弛的构型802(以轮廓线示出)。在施加拉伸力时,例如,施加沿着菱形部分800的竖直轴线指向大致向外的方向的输入力810时,菱形部分800可处于弯曲构型804。如图8所示,菱形部分800从未弯曲构型802到弯曲构型804的在形状上的变化使菱形部分800变窄,使得菱形部分800沿着竖直轴线变得更长并横跨中间变得更短。菱形部分800在弯曲构型804中的相应变窄产生将菱形部分800的相对侧向内拉的反作用力812。

图9示出了形成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多个股线152的一排链式连结布置。在该实施方案中,类似于菱形部分800的四个菱形部分在交织连结部处联结在一起。特别地,第一菱形部分900和第二菱形部分910在第一连结部908处联结,第二菱形部分910和第三菱形部分920在第二连结部918处联结,并且第三菱形部分920和第四菱形部分930在第三连结部928处联结。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形成图9中所示的拉伸支撑结构150的该排链式连结的多个股线152可以是鞋面120的外侧面16或内侧面18中的一个,其中第一菱形部分900位于物品100的鞋跟区附近而第四菱形部分930位于物品100的鞋前部区附近。

如同上面的菱形部分800一样,形成图9中所示的拉伸支撑结构150的该排链式连结的多个股线152可处于初始未弯曲构型或松弛构型。在这种未弯曲构型中,每个菱形部分具有在顶端和底端之间延伸的形状。例如,第一菱形部分900在第一顶端902和第一底端904之间延伸,第二菱形部分910在第二顶端912和第二底端914之间延伸,第三菱形部分920在第三顶端922和第三底端924之间延伸,并且第四菱形部分930在第四顶端932和第四底端934之间延伸。

在这种未弯曲构型中,第四菱形部分930可以在第四顶端932和第四底端934之间具有等于第一高度h1的距离。类似地,在未弯曲构型中,第一菱形部分900可以在第一顶端902与第一底端904之间具有等于第三高度h3的距离。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高度h1小于第三高度h3。接下来,如下文将参考图10所示,拉伸力可施加到形成拉伸支撑结构150的该排链式连结的多个股线152的一部分,以将股线移动到弯曲构型。

图10示出了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的链式连结布置分配拉伸力的示意图,这使在一个部分处的输入力在另一个部分处产生互补的反作用力。如图10所示,第四菱形部分930由于沿着竖直轴线指向大致向外的方向的输入力而处于弯曲构型,这使第四菱形部分930以与上面参考图8所述的相似的方式变窄。

在这种弯曲构型中,第四菱形部分930在弯曲的第四顶端1032和弯曲的第四底端1034之间具有等于第二高度h2的距离。第二高度h2大于第四菱形部分930处于未弯曲构型(以轮廓线示出)的第一高度h1。在从未弯曲构型变成弯曲构型中,第四菱形部分930随着弯曲的第四顶端1032和弯曲的第四底端1034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横跨中间变窄。这种变窄将力施加到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其它链式连结部分中的每一个。

特别地,如图10所示,第四菱形部分930上的输入力使第一连结部908、第二连结部918和第三连结部928中的每一个移位,以移动到在图10的弯曲构型中的弯曲的第一连结部1008、弯曲的第二连结部1018和弯曲的第三连结部1028。弯曲的第一连结部1008、弯曲的第二连结部1018和弯曲的第三连结部1028中的每一个比处于未弯曲构型的第一连结部908、第二连结部918和第三连结部928更靠近第四菱形部分930定位。

交织的连结部的这种移位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来自第四菱形部分930的输入力。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力的分配在第一菱形部分900处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如图10所示,拉伸力的分配使第一连结部908在朝向第四菱形部分930的方向上拉动,并使第一顶端902和第一底端904移动得更靠近在一起,使得弯曲的第一顶端1002和弯曲的第一底端100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高度h4。第四高度h4小于第一菱形部分900处于未弯曲构型(以轮廓线示出)时的第三高度h3。利用该构型,在第一菱形部分900处的反作用力在与施加到第四菱形部分930的输入力大致相反的方向上向内指向。

拉伸支撑结构150的其他部分在从未弯曲构型转换到弯曲构造时经历类似的变化。例如,当拉伸力通过弯曲的第一连结部1008和弯曲的第二连结部1018分配时,第二菱形部分910在第二顶端912和第二底端914之间移动到弯曲的第二顶端1012和弯曲的第二底端1014。另外,当拉伸力通过弯曲的第二连结部1018和弯曲的第三连结部1028分配时,第三菱形部分920从第三顶端922和第三底端924移动到弯曲的第三顶端1022和弯曲的第三底端1024。

在拉伸支撑结构150被布置在内侧面18和/或外侧面16上的实施方案中,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传递的这个相应的反作用力可以使位于鞋前部区附近的输入力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以在位于鞋类物品的鞋跟区附近的另一部分处产生反作用力。

另外,如参考图10所描述的通过拉伸支撑结构150分配拉伸力还可以产生纵向贴合性,该纵向贴合性拉动多个股线152更靠近鞋面120的外表面21移动且/或使鞋面120的基层122向内朝向穿着者的脚按压。也就是说,施加在拉伸支撑结构150的交织连结部中的每个上的拉动在物品100的鞋跟区和鞋前部区之间指向纵向方向。如图10所示,当拉伸力在弯曲的第一连结部1008、弯曲的第二连结部1018和弯曲的第三连结部1028中的每一个上拉动时,拉伸支撑结构150可以朝向鞋面120的外表面21更靠近地移动。利用通过多个股线152的链式连结布置的这种拉伸力分配,拉伸支撑结构150可协助使鞋面120贴合穿着者的脚。

已经参考包括由基层122形成的鞋面120的物品100描述了前述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可以具有不同类型或布置的鞋面。例如,根据本文公开的原理的具有拉伸支撑结构的鞋类物品的替代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如图11至图13和图14至图16所示的鞋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可以包括多个层。因此,包括多层鞋面1120的鞋类物品1100的替代实施方案在图11至图13中进行描述。

现在参考图11,物品1100包括鞋面1120和鞋底结构1110。鞋底结构1110固定到鞋面1120,并且当物品1100被穿着时在脚和地面之间延伸。在该实施方案中,鞋面1120包括多个层,包括覆盖层1122和基层1124。覆盖层1122和基层1124在鞋面1120的范围内大致共同延伸并且具有彼此相邻布置的表面。例如,如图13所示,覆盖层1122的外表面1300可以形成鞋面1120的外部的大部分,并且覆盖层1122的内表面1302被设置成与基层1124的外表面1310相邻并且面向基层1124的外表面1310。基层1124的内表面1312与外表面1310相对布置并且面向鞋面1120的内部空腔。在一些情况下,内表面1312可以形成鞋面1120的内部的大部分。

物品1100还包括布置在鞋面1120上的拉伸支撑结构1150。拉伸支撑结构1150由多个股线1152形成,多个股线1152在多个交织的连结部1154处以链式连结布置的方式连接。在该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150、多个股线1152和多个交织的连结部1154可以大体上类似于上面参考物品1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的拉伸支撑结构150、多个股线152和多个交织的连结部154。

另外,物品1100可以包括与上述物品100类似的其他部件。例如,物品1100包括形成鞋喉开口1140的鞋领1123,该鞋喉开口1140提供进入鞋面1120的内部空腔的入口。如上所述,鞋领1123和鞋喉开口1140中的每一个可以大体上类似于上面所述的鞋领123和鞋喉开口140。物品1100的鞋面1120还可以包括系带区1130,该系带区1130以与上面所述的系带区130大体类似的方式从鞋领1123和鞋喉开口1140向前延伸。系带区1130还可以包括大体上类似于鞋舌132和鞋带136的鞋舌1132和鞋带1136。鞋带1136可延伸穿过构造为多个鞋带孔1134的多个鞋带接纳元件。鞋带孔1134可以大体上类似于鞋带孔134,包括上面所述的任何可选的构型。

在本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布置成具有在形成物品1100的鞋面1120的不同层之上和/或之间延伸的部分。也就是说,因为鞋面1120包括多个层,包括基层1124和覆盖层1122,所以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以与物品100不同的方式布置在鞋面1120上。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具有(a)布置在基层1124的外表面1310和覆盖层1122的内表面1302之间的部分和(b)布置在覆盖层1122的外表面1300之上的部分。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具有其他布置,例如,拉伸支撑结构1150几乎完全布置在基层1124的外表面1310和覆盖层1122的内表面1302之间,或者拉伸支撑结构1150几乎完全布置在覆盖层1122的外表面1300之上。

如图11和图12所示,鞋面1120的覆盖层1122包括暴露基层1120的多个开口1126。多个开口1126还为拉伸支撑结构1150的多个股线1152的部分提供入口,所述部分从覆盖层1122下方延伸出来以在覆盖层1122的外表面1300之上延伸和/或在覆盖层1122的下方延伸以位于基层1124的外表面1310和覆盖层1122的内表面之间。也就是说,多个开口1126允许拉伸支撑结构1150的多个股线1152交替地定位在覆盖层1122和基层1124之间和在覆盖层1122之上,从而暴露于鞋面的外部。利用这种布置,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与物品1100的鞋面1120的各部分相互作用并且将力分配到鞋面1120的各部分。

现在参考图12,相对于鞋面1120的覆盖层1122和基层1124示出了拉伸支撑结构115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如上文所提到的,拉伸支撑结构1150由多个股线1152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股线或股线区段形成,该一个或更多个股线或股线区段在相邻部分处连接以形成交织连结部1154。例如,在该实施方案中,多个股线包括第一股线1200和第二股线1210。第一股线1200相邻第二股线1210定位。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股线1200和第二股线121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在系带区1130和鞋面1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之间延伸的部分。

14081715106e每个股线的部分一起在系带区1130附近形成环,该环延伸越过鞋带孔1134以接纳鞋带1136。为了描述的目的,这些部分可以被描述为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如上面参考图6所描述的。另外,在物品1100的这个替代实施方案中,每个股线的部分还可以(a)被覆盖,即位于基层1124和覆盖层1122之间或(b)被暴露,即布置在覆盖层上1122之上。

例如,第一股线1200包括第一暴露的上升部分1202,第一暴露的上升部分1202在朝向系带区1130的方向上从靠近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向上延伸。第一暴露的上升部分1202在覆盖层1122之上延伸。在覆盖层1122中的多个开口1126中的一个处,第一股线1200在覆盖层1112下方延伸,并且第一覆盖的上升部分1203位于基层1124和覆盖层1122之间。接下来,在系带区1130处,第一股线1200形成围绕第一鞋带孔1230延伸的第一环1204,并且第一股线1200的第一覆盖的下降部分1205从系带区1130向下返回地延伸穿过多个开口1126中的另一个开口以便再次在覆盖层1122下方和在基层1124之上延伸。第一股线1200在朝向鞋面1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的方向上继续,并且从多个开口1126中的另一个开口延伸出来,使得第一暴露的下降部分1206再次在鞋面1120的外部上延伸于覆盖层1122之上。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股线1210包括第二暴露的上升部分1212,第二暴露的上升部分1202在朝向系带区1130的方向上从靠近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向上延伸。第二暴露的上升部分1212在覆盖层1122之上延伸,并且在覆盖层1122中的多个开口1126中的一个处,第二股线1210在覆盖层1112下方延伸,使得第二覆盖的上升部分1213位于基层1124和覆盖层1122之间。接下来,在系带区1130处,第二股线1210形成围绕第二鞋带孔1232延伸的第二环1214,并且第二股线1210的第二覆盖的下降部分1215从系带区1130向下返回地延伸穿过多个开口1126中的另一个开口以便再次在覆盖层1122下方和在基层1124之上延伸。第二股线1210在朝向鞋面1120的靠近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的方向上继续,并且从多个开口1126中的另一个开口延伸出来,使得第二暴露的下降部分1216再次在鞋面1120的外部上延伸于覆盖层1122之上。

在股线115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多个交织连结部1154可以如上面参考图6所描述地布置,该连结部1154包括自连结和相邻连结类型的交织连结部。如图12所示,第一连结部1240连接第一股线1200的第一暴露的上升部分1202和第一暴露的下降部分1206。第一连结部1240可被描述为自连结的,这是因为第一连结部1240连接同一股线(例如,第一股线1200)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相比之下,第二连结部1242连接第一股线1200的第一暴露的下降部分1206和第二股线1210的第二暴露的上升部分1212。因此,第二连结部1242可以被描述为是相邻连结的,这是因为第二连结部1242连接不同股线(例如第一股线1200和第二股线1210)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多个连结部1154中的其余的连结部具有大体类似的构型。

在该实施方案中,多个开口1126中的每个开口与多个交织连结部1154中的一个的位置相对应。利用这种构型,通过以如图8至图10中所述的方式拉动交织连结部而发生的拉伸力经拉伸支撑结构1150的分配可以通过开口1126被调节。此外,通过使多个股线1152的各部分在覆盖层1122之上和之下交替地延伸,鞋面1120的覆盖层1122可以在系带区1130和鞋面1120连接到鞋底结构1110的下部区之间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连接到拉伸支撑结构1150并与拉伸支撑结构1150相互作用。通过这种布置,拉伸支撑结构1150可以提供鞋面1120与穿着者的脚的额外的贴合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鞋类物品的包括拉伸支撑结构的鞋面可以包含针织部件。相应地,包括包含针织部件1422和拉伸支撑结构1450的鞋面1420的鞋类物品1400的另一替代实施方案在图14至图16中进行描述。物品1400包括拉伸支撑结构1450,拉伸支撑结构1450连接到具有被并入鞋面1420中的针织部件1422的整体针织构造和/或由该整体针织构造形成。拉伸支撑结构1450由多个股线1452形成,多个股线1452在多个交织连结部1454处以链式连结布置的方式连接。在该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450、多个股线1452和多个交织连结部1454可以大体上类似于上面参考物品100和物品1100的实施方案所描述的拉伸支撑结构150和/或1150、多个股线152和/或1152以及多个交织连结部154和/或1154。

现在参考图14,物品1400包括鞋面1420和鞋底结构1410。鞋底结构1410固定到鞋面1420,并且当物品1400被穿着时在脚和地面之间延伸。在该实施方案中,鞋面1420包括针织部件1422。针织部件1422可以通过针织工艺形成,例如通过纬织工艺(weft-knittingprocess),包括平针织或圆针织工艺(flat-knittingorcircular-knittingprocesses),以使形成针织部件1422的纱线相互成圈。在该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450的多个股线1452延伸穿过形成于鞋面1420的针织部件1422中的多个针织管1424。多个股线可以使用在dua等人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第8,490,299号、huffa等人的美国专利第8,839,532号和huffa的美国专利第9,060,570号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中所描述的用于镶嵌拉伸元件或股线的方法来针织到形成鞋面的针织部件中,以上专利的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例如,参考图14和图15,针织部件1422包括股线1452的部分位于其中的各种针织管1424。如图16中所描绘的,针织管1424通常是由两个重叠的且至少部分地共同延伸的针织层(包括第一针织层1610和第二针织层1612)形成的中空结构。尽管形成针织管1424的针织材料的一个针织层的侧面或边缘可以固定到另一个针织层,但是中央区域通常是未固定的,使得另一个元件(例如,股线1452)可以位于两个针织层之间并且穿过针织管1424。在该实施方案中,多个针织管1424覆盖股线1452的部分,而股线1452的另一部分通过开口1426暴露在鞋面1420的外部上。股线1452的暴露部分与连接股线1452的相邻部分的多个交织连结部1454的位置相对应。

另外,物品1400可以包括与上述物品100和/或物品1100类似的其他部件。例如,物品1400包括形成鞋喉开口1440的鞋领1423,该鞋喉开口1440提供进入鞋面1420的内部空腔的入口。鞋领1423和鞋喉开口1440中的每一个可以大体上类似于上面所述的鞋领123和/或1123以及鞋喉开口140和/或1140。物品1400的鞋面1420还可以包括系带区1430,该系带区1430以与上面所述的系带区130和/或1130大体类似的方式从鞋领1423和鞋喉开口1440向前延伸。系带区1430还可以包括大体上类似于鞋舌132和/或1132以及鞋带136和/或1136的鞋舌1432和鞋带1436。鞋带1436可延伸穿过构造为多个鞋带孔1434的多个鞋带接纳元件。鞋带孔1434可以大体上类似于鞋带孔134和/或1134,包括上面所述的任何可选的构型。

在本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450可以布置成具有多个股线1452的延伸穿过针织管1424的部分和在多个开口内从针织管1424暴露的部分,针织管1424由并入物品1400的鞋面1420中的针织部件1422的重叠的针织层形成。例如,如图16所示,针织部件1422的外表面1600可以形成鞋面1420的外部的大部分,而针织部件1422的内表面1601与外表面1600相对布置并且面向鞋面1420的内部空腔。在一些情况下,内表面1601可以形成鞋面1420的内部的大部分。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支撑结构1450可以具有多个股线1452的(a)被布置在由重叠的第一针织层1610和第二针织层1612形成的针织管1424内的部分和(b)在开口1426处从针织管1424暴露到鞋面1420的外部的部分。通过这种布置,拉伸支撑结构1450的部分可以连接到具有并入鞋面1420中的针织部件1422的整体针织构造和/或由该整体针织构造形成。

现在参考图15,相对于鞋面1420的针织部件1422示出了拉伸支撑结构145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如上所提到的,拉伸支撑结构1450由多个股线1452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股线或股线区段形成,该一个或更多个股线或股线区段在相邻部分处连接以形成交织连结部1454。例如,在该实施方案中,多个股线包括第一股线1500和第二股线1510。第一股线1500相邻第二股线1510定位。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股线1500和第二股线151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在系带区1430和鞋面1420的靠近鞋底结构1410的下部区之间延伸的两个部分。每个股线的两个部分一起在系带区1430附近形成环,该环延伸越过鞋带孔1434以接纳鞋带1436。

例如,第一股线1500包括第一上升部分1502,第一上升部分1502在朝向系带区1430的方向上从靠近鞋底结构1410的下部区向上延伸。在系带区1430处,第一股线1500形成围绕多个鞋带孔1434中的一个延伸的第一环1504,并且第一股线1500的第一下降部分1506在朝向鞋面1420的靠近鞋底结构1410的下部区的方向上从系带区1430向下延伸返回。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股线1510包括第二上升部分1512,第二上升部分1512朝着系带区1430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二下降部分1516朝向鞋面1420的靠近鞋底结构1410的下部区延伸返回之前围绕多个鞋带孔1434中的另一个形成第二环1514。

在股线145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多个交织连结部1454可以如上面参考图6所描述的那样布置,该连结部1454包括自连结和相邻连结类型的交织连结部。如图15所示,第一连结部1520将第一股线1500的第一上升部分1502连接到不同股线的相邻部分。第一连结部1520可以被描述为是相邻连结的,因为第一连结部1520连接不同股线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相比之下,第二连结部1522将第一股线1500的第一上升部分1502连接到第一股线1500的第一下降部分1506。因此,第二连结部1522可以被描述为是自连结的,因为第二连结部1522连接同一股线(例如,第一股线1500)的相邻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多个连结部1454中的包括第三连接部1524和第四连结部1526的其余的连结部具有大体上类似的构型。

在该实施方案中,针织管1424的多个开口1426中的每个开口与多个交织连结部1454中的一个的位置相对应。利用这种构型,通过以如图8至图10中所述的方式拉动交织连结部而发生的拉伸力经拉伸支撑结构1450的分配可以通过开口1426被调节。

尽管已经描述了多个实施方案,但是该描述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的是,在实施方案的范围内的许多更多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方式是可能的。任何实施方案的任何特征可以组合地或取代任何其它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其它特征或要素来使用,除非特别限制。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之外,实施方案不受限制。而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而且,如当引用前述权利要求时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任一项(anyof)”旨在表示:(i)任一权利要求;或(ii)所引用的两个或更多个权利要求的任何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