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168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手表表带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如今市场上常规手表表带要么是一体成型的,要么就是内衬和外观面通过缝线或者粘胶等工艺结合在一起无法拆卸。由于内衬和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当人体产生汗液无法排出或者人体碰到污垢后内衬会变脏且极难清洗,普通消费者会通过更换整个表带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用户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其用户体验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包括表带主体,还包括贴附于所述表带主体内侧且可撕离并再次贴附于所述表带主体的可更换内衬。

可选地,所述表带主体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可更换内衬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表带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可更换内衬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可更换内衬与所述表带主体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或磁性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可更换内衬设置有魔术贴勾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盘和连接于所述表盘两侧的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包括第一表带主体和第一可更换内衬,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可撕离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主体内侧;所述第二表带包括第二表带主体和第二可更换内衬,所述第二可更换内衬可撕离式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主体内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与所述第一表带主体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可更换内衬与所述第二表带主体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主体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一表带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二表带主体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可更换内衬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沿所述第二表带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可更换内衬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设置有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可更换内衬设置有魔术贴勾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和第二可更换内衬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更换内衬和第二可更换内衬采用皮质材料或硅胶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其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可更换内衬易于更换,降低消费者因为表带内衬脏污后整体更换表带带来的浪费问题,通过更换被汗液污染的可更换内衬,可以使可更换内衬与用户皮肤之间保持干爽,同时还能个性化的选择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内衬,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中第一可更换内衬和第二可更换内衬部分撕离时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中第一可更换内衬和第二可更换内衬部分撕离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包括表带主体10,表带主体1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表盘,表带主体1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有表扣或扣针,还包括贴附于所述表带主体10内侧且可撕离并再次贴附于所述表带主体10的可更换内衬20,可更换内衬20可以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所述可更换内衬20可撕离式连接于所述表带主体10内侧,可撕离式指用户无需辅助工具可以徒手将可更换内衬20直接从表带主体10上撕离,用户易于将可更换内衬20从表带主体10上拆下并更换另一可更换内衬20,可更换内衬20可以通过清洗、晾干后重复使用,降低消费者因为表带内衬脏污后整体更换表带带来的浪费问题,同时还能个性化的选择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内衬,用户体验佳,当然,可更换内衬20也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可更换内衬20也可以一次性使用。

可选地,所述表带主体10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可更换内衬20的容纳槽101,所述容纳槽101沿所述表带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可更换内衬2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01内。容纳槽101可以起到限位及定位的作用,可更换内衬20的外形可以与容纳槽101的尺寸适配,使可更换内衬20可以按预设的位置贴于表带主体10的内侧。表带主体10上可以设置有表扣孔,可更换内衬20也可以设置有与表扣孔对应的内孔,通过容纳槽101的限位和定位作用,可以使内孔与表扣孔一一对齐,扣针易于扣入内孔和对应的表扣孔,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容纳槽101可以呈条状,相应地,可更换内衬20也呈条状。具体应用中,容纳槽101的侧壁与表带主体10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小于2毫米或1毫米,即表带主体10的宽度与可更换内衬20的宽度之间的差值小于4毫米或2毫米,可更换内衬20与用户皮肤接触面积大,可更换式表带汗湿后可以通过更换新的可更换内衬20,用户皮肤可以感觉更舒适。当然,容纳槽101的宽度、可更换内衬20宽度、表带主体10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可选地,可更换内衬20可以凸于表带主体10内侧,或者,可更换内衬20也可以平齐于表带主体10内侧。

可选地,所述可更换内衬20与所述表带主体10之间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或磁性构件连接,其均可以徒手更换可更换内衬20,无需使用辅助工作,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或者,作为魔术贴的替代方案之一,可以在可更换内衬20的内侧设置多个微小的硅胶吸盘,硅胶吸盘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舒适性佳。

或者,作为魔术贴的替代方案之一,可以在可更换内衬20嵌设磁片或铁片,在表带主体10内嵌设有磁片,通过磁力吸附而使可更换内衬20连接于表带主体10内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01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02,所述可更换内衬20设置有魔术贴勾面102,用户可以通过撕、贴的方式更换可更换内衬20。或者,所述容纳槽101内设置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可更换内衬20设置有魔术贴毛面。

可选地,可更换内衬20可以采用皮质材料或硅胶材料,也可以采用超纤纤维或纸质材料等。

可选地,若通过内嵌的磁片吸附连接,可更换内衬20的两面材质相同或不同,用户可以对可更换内衬20进行两次利用,即正反面各贴一次。

具体地,可更换内衬2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浮点结构或蜂窝凹槽结构,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当然,可更换内衬20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光洁表面。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盘30和连接于表盘30两侧的第一表带11、第二表带12。第一表带11、第二表带12可以为上述的手表表带。表盘30内可以设置有sim卡、电路板、电池等,表盘30的正面可以设置有显示屏,底面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11的末端连接有表扣124,第二表带12设置有多个表扣孔123。第一表带11包括第一表带主体110和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一可更换内衬21可撕离式连接于第一表带主体110内侧;第二表带12包括第二表带主体120和第二可更换内衬22,表扣孔123贯通于第二表带主体120和第二可更换内衬22。第二可更换内衬22可撕离式连接于第二表带主体120内侧,用户易于将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从表带主体10上拆下并更换另一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降低消费者因为表带内衬脏污后整体更换表带带来的浪费问题,同时还能个性化的选择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内衬,用户体验佳。

可选地,第一可更换内衬21与第一表带主体110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或磁性构件连接;第二可更换内衬22与第二表带主体120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结构或微吸盘结构或磁性构件连接,其均可以徒手更换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无需使用辅助工作,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可选地,第一表带主体110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可更换内衬21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沿第一表带主体1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可更换内衬21设置于容纳槽内;第二表带主体120的内侧具有用于容纳第二可更换内衬22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沿第二表带主体1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可更换内衬22设置于容纳槽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01,第一可更换内衬21设置有魔术贴勾面201;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01,第二可更换内衬22设置有魔术贴勾面201。

具体地,第一可更换内衬21和第二可更换内衬22可以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以提高舒适性。

可选地,第一可更换内衬21和第二可更换内衬22采用皮质材料或硅胶材料,也可以采用超级纤维或纸质材料等环保材料制成,可以一次性使用。

可选地,第一容纳槽、第一可更换内衬21的两端可以采用对称式设置,以使用户易于将第一可更换内衬21安置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第二可更换内衬22的两端可以采用对称式设置,以使用户易于将第二可更换内衬22安置于第二容纳槽内。

可选地,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的两面材质相同,用户可以对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进行两次利用,即正反面各贴一次。

具体地,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浮点结构或蜂窝凹槽结构,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当然,第一可更换内衬21、第二可更换内衬22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光洁表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更换内衬的手表表带和智能手表,其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可更换内衬于更换,降低消费者因为表带内衬脏污后整体更换表带带来的浪费问题,通过更换被汗液污染的可更换内衬,可以使表带内侧与用户皮肤之间保持干爽,同时还能个性化的选择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内衬,用户体验佳。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