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装置及其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16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装置及其腕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及其腕带,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及其腕带,其可以向用户提供新的和多样化的穿戴体验的穿戴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等)由于其移动性和各种功能而受欢迎。可穿戴设备用于测量用户的心跳、跟踪用户的行走路线、记录用户的运动历史、向用户显示通知和/或提供其他不同的功能。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可穿戴装置的选择,需要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装置。

然而,市场上所有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仅提供类似于传统手表的类型,其具有设置在腕带的中间部分中的处理模块和分别从中间部分的两端延伸两个带子的腕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可穿戴装置,其包括腕带,电子模块和连接器。腕带包括壳体和带子。壳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容纳空间。带子具有从壳体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端和与带子的第一端相对的自由第二端。电子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器设置于壳体的第二端处,或者设置于比壳体的第一端更靠近壳体的第二端的电子模块的第一端处,其中带子的自由第二端可插入到连接器中,以将带子固定到连接器。其中在壳体的第二端和连接器之间以及电子模块的第一端和连接器之间没有任何带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装置的腕带。腕带包括壳体和带子。壳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容纳空间。带子从壳体的第一端延伸。其中壳体的第二端没有任何带子。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工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工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带子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可穿戴装置

2:腕带

3:电子模块

3a:曲面

4:连接器

21:壳体

21a:外表面

21b:内表面

22:带子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34:用户界面

35:生物感测器

41:环

42:支柱

43:第一连接器开口

44:第二连接器开口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213a:内表面

213:容纳空间

214:第一开口

215:用户界面开口

216:感测器开口

221:第一端

222:自由第二端

222a:突起

222b:切口环

222c:公扣

222d:母扣

222e:嵌入式磁体

222f:磁体槽

222g:钩

222h:环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hui:高度

huio:厚度

hbs:突出高度

hso: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公开提供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下描述组件和配置的具体范例,以简化本发明。当然,这些仅仅是范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本发明可以重复各种范例中的附图标记和/或文字。该重复是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本身并不表示所讨论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如图1所示,可穿戴装置1包括腕带2、电子模块3和连接器4。

在一实施例中,腕带2是柔性带子,其用于围绕用户的手腕并且包括壳体21和带子22。壳体21包括第一端211、第二端212和位在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之间的容纳空间213.带子22包括从壳体21的第一端211延伸的第一端221和与带子22的第一端221相对的自由第二端222。也就是说,壳体21的第二端212没有任何带子。在一些实施例中,腕带2的表面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织物、橡胶、塑料或其他类似材料,以使用户具有不同的触感,并且腕带2的内部材料可以是但是不限于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硅胶或其他类似材料,以确保腕带2具有足够的折叠弹性。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可为用于向用户提供不同功能并且设置在容纳空间213内的多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在卖给消费者之前预先设置在容纳空间213内。电子模块3包括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其中电子模块3的第一端31比壳体21的第一端211更靠近壳体21的第二端212。电子模块3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振动模块,其中无线通讯模块用于通过诸如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与诸如移动电话,电脑或其他类似智能装置等的其它装置通讯,并且振动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用户通知一些事件。

图2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模块的组装图。电子模块3包括对应于容纳空间213的内表面213a的一曲面3a;也就是说,电子模块3紧密地设置在容纳空间213内,以避免电子模块3与容纳空间213之间的不必要的碰撞。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在第一端31具有第一厚度t1,电子模块3在第二端32具有第二厚度t2,且电子模块3在位于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间的中心部分33具有第三厚度t3,其中第三厚度t3大于第一厚度t1和第二厚度t2,第一厚度t1大于或等于第二厚度t2。如上所述,容纳空间213的弯曲内表面213a对应于电子模块3的弯曲形状。此外,由于第三厚度t3大于第一厚度t1和第二厚度t2,因此更容易组装电子模块3进入容纳空间21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4设置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处,或者设置在比第一壳体21的第一端211更靠近壳体21的第二端212的电子模块3的第一端31处,其中带子22的自由第二端222可插入到连接器4中,以将带子22固定到连接器4上。如图2所示,因为电子模块3完全在容纳空间213内,所以连接器4设置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和连接器4之间没有任何带子。

图3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4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1还包括在第二端212处的第一开口214,以使电子模块3能够通过第一开口214插入并可从容纳空间213中移除。连接器4设置在电子模块3的第一端31,并且当电子模块3通过第一开口214插入容纳空间213中时,连接器4露出于容纳空间213。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模块3的第一端31和连接器4之间没有任何带子。

在一实施例中,当带子的自由第二端插入到连接器中并将其固定到连接器以形成环时,腕带的壳体具有面向环的外表面和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

图5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6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当带子22的自由第二端222插入到连接器4并将带子22固定到连接器4以形成环时,腕带2的壳体21具有面向环的外表面21a和与外表面21a相背对的内表面21b,并且第一开口214位于壳体21的外表面21a处,且连接器4设置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和连接器4之间没有任何带子。

图7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由于第四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过程与第三实施例之间相似,在附图中未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可穿戴装置的组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相同,腕带2的壳体21具有面向环的外表面21a和与外表面21a相背对的内表面21b,第一开口214位于内表面21b,连接器4设置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1的第二端212和连接器4之间没有任何带子。

图8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但具有附加特征。这些附加特征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还包括用于与用户通讯的用户界面34。更具体地,用户界面34可以是输入和/或输出信息的显示器、触摸面板、按钮或其他类似的硬件。对应于用户界面34,壳体21还包括用于显露用户界面34的用户界面开口215。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界面34从电子模块3的弯曲表面3a突出,用户界面34的高度(hui)等于用户界面开口215的厚度(huio)。因此,电子模块3可以更可靠地保持在容纳空间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界面34可以平滑地设置在电子模块3的弯曲表面3a;也就是说,用户界面34不从曲面3a突出。

图9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但具有附加特征。这些附加特征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还包括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物信息的生物感测器35。更具体地,生物感测器可以是光体积变化描记图(photoplethysmography,ppg)感测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感测器或任何其他生物感测器,并且生物信息对应于生物感测器的类型。对应于生物感测器35,壳体21还包括感测器开口216,其用于显露生物感测器35以检测用户的生物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感测器35从电子模块3的曲面3a突出,生物感测器35的突出高度(hbs)等于感测器开口216的厚度(hso)。因此,电子模块3可以更安全地保持在容纳空间内。在另一实施例中,生物感测器35可以平滑地设置在电子模块3的弯曲表面3a;也就是说,生物感测器35不从曲面3a突出。

图10绘示可穿戴装置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组合;也就是说,电子模块3包括用户界面34和生物感测器35,并且壳体21包括用户界面开口215和感测器开口216两者。

图11~图17绘示各种类型的连接器以及如何固定带子到连接器。在图11中,连接器4包括环41和支柱42,其中支柱42设置在环41中,并将环41分成正方“8”形,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开口43和第二连接器开口44。在本实施例中,自由第二端222插入第一连接器开口43中并且被u形折叠以插入第二连接器开口44中,以将带子22固定到连接器4。

在相较于图11的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带子22还包括在自由第二端222处的突起222a和切口环(notchring)222b。自由第二端222在插入通过第二连接器开口44之后,突起222a可以卡在切口环222b中,以将可穿戴装置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

在相较于图12的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公扣222c和母扣222d代替突起222a和切口环222b。在自由第二端222插入穿过第二连接器开口44之后,公扣222c可以连接到母扣222d,以将可穿戴装置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图13和图14的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释放方法。图13的实施例是侧面释放,图14的实施例是顶面释放。

在相较于图12的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嵌入式磁体222e和磁体槽222f代替突起222a和切口环222b。自由第二端222插入通过第二连接器开口44之后,嵌入式磁体222e可以连接到磁体槽222f,以将可穿戴装置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图15和图16的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插入方法。图15的实施例是侧面插入,图16的实施例是顶面插入。

在相较于图12的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钩222g和环222h代替突起222a和切口环222b。自由第二端222插入通过第二连接器开口44之后,环222h可被钩222g钩住,以将可穿戴装置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

有鉴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装置、腕带以及佩戴可穿戴装置的各种方式,以向用户提供新的和多样化的穿戴体验的穿戴式装置。

在本发明中,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区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例如,在不脱离实施例的范围,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综上所述,虽然已以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