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属于鞋类物品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其制备方法和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所穿着的鞋,其广义概念具体是:适当运动、健身运动、休闲运动、娱乐运动和专业竞技运动的训练过程及其正式比赛运动所使用的鞋种。运动鞋包括的部件比较多,部件间的镶接关系变化比较大。运动鞋的结构主要分为鞋帮和鞋底两大部分,因此鞋部件通常主要包括鞋帮部件和鞋底部件等。并且,运动鞋的常见的部位名称有:鞋头、头面、鞋口、领口、脚山、后踵、鞋身和鞋底。随着运动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运动的喜爱,对运动鞋的舒适、保护、美观和运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运动员在做力量训练时,足部会遇到各种扭曲、形变,如果其所穿着的运动鞋鞋底不稳定,会导致受力不均而影响训练效果,也容易造成足部扭伤。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其制备方法和运动鞋,穿着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在综合运动中能实现对足部的稳定支撑,提高运动训练效率,降低运动扭伤几率。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所述鞋底包括:橡胶触地部件和贴合在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上的中底部件;所述中底部件包括:相互贴合形成足部底面形状的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小于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相互缠绕形成足部底面轮廓,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再延至鞋底中腰处。优选地,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为第二eva发泡部件硬度的90%~92%。优选地,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面积大于第二eva发泡部件。优选地,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在鞋底两侧缠绕相交至少两次。优选地,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前掌外侧边墙加高。优选地,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具有分体结构,包括前掌橡胶触地部件和足跟橡胶触地部件。优选地,所述前掌橡胶触地部件和足跟橡胶触地部件的硬度均为62~68a。优选地,所述鞋底的中底部件中,在前掌和足跟之间还立体穿插有tpu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橡胶触地部件;采用eva材料,在不同的模具中分别进行发泡、二次压模成型,得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将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贴合形成中底部件,再贴合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得到运动鞋鞋底。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鞋,包括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包括橡胶触地部件和中底部件,其中,所述中底部件包括:相互贴合形成足部底面形状的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小于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相互缠绕形成足部底面轮廓,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再延至鞋底中腰处。本发明所述鞋底的中底部件具有麻绳或麻花似的缠绕式结构,主要由两种不同硬度的eva材质缠绕形成环绕立体式支撑结构,从而达到鞋底中腰前所未有的支撑稳定,使产品能更好地为人体运动所服务。因此,在穿着包括上述鞋底的运动鞋时,可以提高综合运动中的训练效率,降低足部扭伤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橡胶触地部件的实物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的2d视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的2d视图;图5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的2d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动鞋侧部照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动鞋底部照片;图8为实施例1中对比运动鞋的底部照片;图9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运动鞋鞋底的足底压力测试图;图10为实施例1中对比运动鞋鞋底的足底压力测试图;图11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运动鞋鞋底与对比运动鞋鞋底的cop横轴变化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鞋底,所述鞋底包括:橡胶触地部件和贴合在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上的中底部件;所述中底部件包括:相互贴合形成足部底面形状的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小于第二eva发泡部件;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相互缠绕形成足部底面轮廓,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再延至鞋底中腰处。本发明提供的鞋底可构成运动鞋,其在综合运动中能实现对足部的稳定支撑,提高运动训练效率,降低运动扭伤几率,利于应用。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的外观示意图,其中,11为前掌橡胶触地部件,12为足跟橡胶触地部件,21为第一eva发泡部件,22为第二eva发泡部件,3为喷砂设计。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包括橡胶触地部件,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为鞋底的底层,即接触地面部分,材质为橡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具有分体结构,包括前掌橡胶触地部件11和足跟橡胶触地部件12。具体地,所述前掌橡胶触地部件和足跟橡胶触地部件的硬度优选均为62~68a,更优选为65a;两者厚度可均为3mm。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鞋底受力点处设置橡胶触地部件,利于保证鞋底的耐久性,同时降低了鞋子整体的重量。此外,本发明对所述橡胶触地部件的纹理、尺寸面积,以及制备等工艺设计并无特殊限定。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两部分形状均为u型近似状,足跟橡胶触地部件水平最大宽度可为86.7mm,前掌橡胶触地部件的最大宽度可为109.5mm。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鞋底包括中底部件,其与橡胶触地部件相贴合,主要由相互贴合的第一eva发泡部件21和第二eva发泡部件22构成。eva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英文简称;本发明所述中底部件使用的材质优选为耐磨eva,保证了鞋底的耐久性,提高了底部的舒适性。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小于第二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为第二eva发泡部件硬度的90%~9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为52~58c,所述第二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为57~63c。具体地,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优选为55c,所述第二eva发泡部件的硬度优选为60c;并且均可选用耐磨成型eva材质。同时,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相互缠绕,如同麻绳缠绕式或麻花结构,进而形成足部底面整个轮廓。其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再延至鞋底中腰处。本发明利用两种不同硬度或密度的eva材质,打破传统鞋结构观念,通过缠绕形成环绕立体式支撑结构,可实现鞋底中腰前所未有的支撑稳定,使产品能更好地为人体运动所服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在鞋底两侧缠绕相交至少两次,其中包括前掌与中腰连接处、中腰与足跟连接处;并且在足跟处对称相交。本发明鞋底轮廓的缠绕式结构可称为麻绳结构或麻花结构,优选是立体圆滑的,也可以是具有棱角的麻花结构。本发明对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中部贴合的结构设计没有特殊限制,优选具有一定的镂空结构,能提高透气性,并可进一步减轻鞋底重量。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面积大于第二eva发泡部件。以鞋底触地部件为基准,所述中底部件鞋头处最高点两侧的高度相同,可为43mm;后跟处最低点的高度可为35mm。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相对于鞋底触地部件的垂直距离相差0~1mm,如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的高度为48.5mm,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的高度为49.5mm。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前掌上沿最低点处高度可为23.5mm,与第二eva发泡部件相交两次,其中经过第二eva发泡部件在本侧的最高点(如高42.5mm),第二个相交处的最小高度可为5.0mm,再经过第一eva发泡部件的最高点延伸到足跟,最后延至鞋底中腰处。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前掌外侧边墙加高,可防止训练侧滑。此外,本发明所述鞋底的中底部件中,在前掌和足跟之间优选还立体穿插有tpu部件。tpu即热塑性聚氨酯的英文简称;本发明可在保持以上鞋底内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立体穿插tpu部件,进一步提供抗扭转性能和支撑性能。此外,本发明对各部件的配色设计、修饰形式等没有特殊限制;如可对第一eva发泡部件设置喷砂设计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橡胶触地部件;采用eva材料,在不同的模具中分别进行发泡、二次压模成型,得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将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贴合形成中底部件,再贴合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得到运动鞋鞋底。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橡胶触地部件,具体为:在模具中放入橡胶底料,合模,然后进行硫化,脱模,得到橡胶触地部件。硫化时,可5-15秒钟、排气2-3次;硫化时间可为200s。本发明实施例采用eva材料,在不同的模具中分别进行发泡、二次压模成型,得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其中,所述发泡的发泡倍率可为1.70;发泡时间为12分钟。然后,本发明可以采用二次热压模方式,达到双色跳模,分别制作得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本发明也可以采取冷压模工艺代替热压工艺,也就是将eva材料加热好,直接从模具压出来,效果会更好。本发明优选利用水冷模方式达到双色跳模,且根据硬度不同去满足支撑力和舒适度。此处,所述的热压是指材料放在模具里面升温加压,然后降温定型;冷压是指材料先加热,再放在冷的模具中压成型;二次热压是指小模发泡成雏形,再二次热压。对于第一eva发泡部件,可小发泡至硬度为41~43c,再二次成型至成品硬度52~58c。对于第二eva发泡部件,可小发泡至硬度为42~44c,再二次成型至成品硬度57~63c。最后,本发明实施例将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贴合形成中底部件,再贴合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得到运动鞋鞋底。本发明对各贴合工艺没有特殊限制;还可进行喷漆、喷砂等加工流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包括上文所述的运动鞋鞋底。本发明对所述运动鞋帮面的结构设计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综合训练运动鞋的常规帮面材料,透气性相对较好;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运动鞋可参见图3~5,工艺是在鞋外侧增加补强来增加强度。在穿着本发明包括上述鞋底的运动鞋时,可以提高综合运动中的训练效率,降低足部扭伤几率。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其制备方法和运动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橡胶为普通rbatr0001。实施例1一种如图1所示的运动鞋鞋底,包括前掌橡胶触地部件11和足跟橡胶触地部件12。所述橡胶触地部件的硬度:左脚均为68a,右脚均为67a;厚度为3mm,重量为130g,中板压料时间ts2±15s,主要作用是隔色;硫化时间tc90±15s。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为黑色,两部分形状均为u型近似状,足跟橡胶触地部件水平最大宽度为86.7mm,前掌橡胶触地部件的最大宽度为109.5mm。根据j62检测依据,橡胶触地部件(带花纹)的din耐磨耗(mm3)为:左脚70.1、右脚73.6。密度为1.10g/cm3,根据j60检测依据。所述橡胶触地部件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模具连同中板入机孔内预热2-3模时间后,拉出模具,开模,用风枪将模具内吹干净,然后适当喷洒离型剂,合模,推入机孔内再预热1模。模具预热好后,拉出开模用风枪吹净模内,接着摆放橡胶底料适当加料,合模,推入机孔内进行硫化,15秒钟、排气3次,硫化时间为200s。硫化完成后,及时开模和脱模,得到橡胶触地部件。所述鞋底包括贴合在所述橡胶触地部件上的中底部件;所述中底部件包括:相互贴合形成足部底面形状的第一eva发泡部件21和第二eva发泡部件22;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相互缠绕形成足部底面轮廓,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再延至鞋底中腰处。采用eva材料在模具中进行小发泡,发泡倍率为1.7,发泡时间为12分钟,小发泡硬度为42c,再二次压模成型,加热时间为450秒,冷却时间为450秒,硫化完成后,拉出模具并把模具打开至110℃,得到第一eva发泡部件(材料选用耐磨成型evaate0002),重量为164.2g,硬度为:左脚58c、右脚57c。并且,按照上述方法制备,但小发泡硬度为43c,进而得到第二eva发泡部件(材料选用耐磨成型evaate0001),重量为50.2c,硬度为:左脚60c、右脚60c。将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贴合形成中底部件,再贴合所述橡胶触地部件,喷漆、喷砂,得到运动鞋鞋底。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与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在鞋底两侧缠绕相交两次,其中包括前掌与中腰连接处、中腰与足跟连接处;并且在足跟处对称相交。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和第二eva发泡部件中部贴合处具有一定的镂空结构;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的面积大于第二eva发泡部件。以鞋底触地部件为基准,所述中底部件鞋头处最高点两侧的高度相同,为43mm;后跟处最低点的高度为35mm。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的高度为48.5mm,第二eva发泡部件侧部最高点的高度为49.5mm。所述第一eva发泡部件侧部一端位于鞋头处,并从远离足弓一侧延伸到足跟处,前掌上沿最低点处高度为23.5mm,与第二eva发泡部件相交两次,其中经过第二eva发泡部件在本侧的最高点(高42.5mm),第二个相交处的最小高度为5.0mm,再经过第一eva发泡部件的最高点延伸到足跟,最后延至鞋底中腰处。将所述运动鞋鞋底与帮面部件贴合,得到如图6~7所示的运动鞋。本发明对所述运动鞋进行性能测试,并以图8所示鞋底的运动鞋作为对比。其中,本发明运动鞋与对比运动鞋鞋面情况如下:均为普通综合训练运动鞋帮面,采用透气鞋面材料,工艺是在鞋外侧增加补强来增加强度。对比鞋款中,鞋面主要为侧面鞋带穿插结构、起包裹作用;鞋底工艺是普通的一块射出eva部件结合橡胶贴合,并且有中腰支撑片。测试方法包括:(1)舒适性试穿测试。为评估本发明该款鞋底运动鞋的人体主观舒适性,安排试穿人员进行试穿,并反馈鞋底的舒适性。反馈结果为:鞋底宽,稳定性较好;外侧支撑性较好。(2)novel鞋内足压测试。采用专业跑台和novel鞋内足压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人体10km/h的速度运动时鞋内足底压强峰值。测试结果参见图9~10以及表1,如图9~10所示,颜色越深表示足底压强越大,测试结果表明足底压强偏大,压强越大表示舒适性越差,与对比鞋款相比,本发明鞋底与足弓贴合更佳,前掌压力更小。表1实施例1中本发明运动鞋鞋底与对比运动鞋鞋底的足底压力分布(3)物性测试。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t32024-2015《整鞋扭转性能测试方法》,后跟抬起25°,以2.6rad/min的速度向内扭转10°,向外扭转30°,测试三次,取内外转的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稳定性参考运动学数据,相同动作下不同鞋子对身体运动学数据的影响对比为最终结果。结果如表2所示,本发明运动鞋的抗扭转性更好,稳定性更强。表2实施例1中本发明运动鞋与对比运动鞋的物性测试结果测试项目抗扭转(内10°,外30°)nm后跟减震g值后跟回弹率鞋底硬度本发明运动鞋1.512.0-4级33.3-1级54/58对比运动鞋0.99.8-5级45.2-3级52另外,根据j61检测依据(常温,无割口,连续屈挠6万次),本发明鞋底耐折性能符合要求。本发明鞋底的分层撕裂强度、收缩性能、耐老化、粘合强度等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4)cop测试。利用测力台测试侧向蹬伸时的cop变化,对比两款运动鞋底的外侧支撑性。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中线条1为本发明所述鞋底的cop横轴曲线,线条2为对比款鞋底的cop横轴曲线,cop横轴变化曲线表示身体重心的偏移量,数值越小表示偏移量越小,动作越稳定。从图11可以看出,本申请所述鞋底的支撑性能更好。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述鞋底的中底部件具有麻绳或麻花似的缠绕式结构,主要由两种不同硬度的eva材质缠绕形成环绕立体式支撑结构,可实现鞋底中腰前所未有的支撑稳定,使抗扭转性表现好,能满足综训一些大强度运动训练需求,并且外侧支撑性好,增强稳定性,有利于综训变向运动,提升稳定支撑性。因此,在穿着包括上述鞋底的运动鞋时,可以提高综合运动中的训练效率,降低足部扭伤几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使本
技术领域:
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是能够实现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的,而这些修改也应视为本发明应该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