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8359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都属于劳动保护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保护人体头部不受外来物体击打和伤害的防护用品,是建筑施工、隧道涵洞施工、矿山开采、高空作业等必备的护品,它与安全带、安全网并称为安全生产的“三件宝”。安全帽在施工安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安全帽的技术创新则面临安全帽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重大技术突破的局面。

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得益于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安全帽本身的坚固性能无须怀疑。然而,借助于安全帽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则显得较为薄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安全帽的技术创新则面临安全帽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重大技术突破的局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的管控系统及方法,将健康、安全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融入其中,扩展了安全帽与管理平台的信息交互功能,并建立起良好的、全面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安全帽智能模块;所述的安全帽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呈矩形,底部设有走线孔;所述的安全帽内部设有弹性带;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设置在安全帽的内侧,固定于安全帽的顶部;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包括外壳、电路板;所述的外壳呈长方体状,电路板置于外壳的内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安全帽电源模块、安全帽传感器模块、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安全帽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帽电源模块包括:usb充电接口、电池、电源管理模块、太阳能充板;所述的usb充电接口设置在外壳上,usb充电接口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所述的太阳能充板设置在凹槽内,太阳能充板经导线穿过走线孔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帽传感器模块包括:肌电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脑电波传感器、定位装置;所述的肌电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脑电波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的底部;所述的肌电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脑电波传感器、定位装置分别与安全帽电源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与安全帽传感器模块相连,用于处理安全帽传感器模块中的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帽通信模块用于与安全管理平台进行通讯;所述的全帽通信模块为nb-iot通讯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装置为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所述的定位装置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位置信息;所述的肌电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肌肉电信号;所述的体温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体温信息;所述的脑电波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脑电波信息;

还提供了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智能安全帽、安全管理平台;所述的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安全帽智能模块;所述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信息接收装置、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用与接收安全帽的安全帽智能模块发送的工人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装置;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的处理和筛选包括:对工人的佩戴安全帽的时间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对工人的肌肉电信号、体温信息、脑电波信息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后,会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存储装置,对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息推送装置包括app推送系统、微信推送系统;所述的app推送系统、微信推送系统可以通过app或微信客户端设定推送信息类型和推送时间;所述的信息推送装置接收到数据分析装置推送的信息后,将信息按照app或微信客户端的设定,将相关信息推送的相应的app或微信客户端。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安全帽智能模块;所述的安全帽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呈矩形,底部设有走线孔;所述的安全帽内部设有弹性带;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设置在安全帽的内侧,固定于安全帽的顶部;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包括外壳、电路板;所述的外壳呈长方体状,电路板置于外壳的内部;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安全帽电源模块、安全帽传感器模块、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安全帽通信模块;还提供了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智能安全帽、安全管理平台;所述的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安全帽智能模块;所述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信息接收装置、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依次相连。

建筑工地从业人员佩戴安全帽,各种传感器及定位装置采集数据,同时会把数据通过nb-iot通讯装置发送到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分析装置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存储装置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和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安全管理平台根据当前数据,再结合系统内的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确认人员当前身体健康状况及地理位置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能够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判断当前人员是否处于工作区域,实现自动考勤功能;并且,如果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不良,不适宜进行当前工作,管理平台会通过app或者安全帽本身进行推送提醒,最大限度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的智能安全帽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1:智能安全帽

请参见附图1-2,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1、安全帽智能模块2;

所述的安全帽1的顶部设有凹槽1;

所述的凹槽1呈矩形,底部设有走线孔11;

所述的安全帽1内部设有弹性带12;

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2设置在安全帽1的内侧,固定于安全帽1的顶部;

所述的安全帽智能模块2包括外壳201、电路板202;

所述的外壳201呈长方体状,电路板202置于外壳201的内部;

所述的电路板202上设有:安全帽电源模块21、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23、安全帽通信模块24;

所述的安全帽电源模块21包括:usb充电接口2101、电池2102、电源管理模块2103、太阳能充板2104;

所述的usb充电接口2101设置在外壳201上,usb充电接口2101与电源管理模块2103相连;

所述的太阳能充板2104设置在凹槽1内,太阳能充板2104经导线穿过走线孔11与电源管理模块2103相连;

所述的电源管理模块2103与电池2102相连;

所述的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包括:肌电传感器2201、体温传感器2202、脑电波传感器2203、定位装置2204;

所述的肌电传感器2201、体温传感器2202、脑电波传感器2203设置在电路板202的底部;

所述的肌电传感器2201、体温传感器2202、脑电波传感器2203、定位装置2204分别与安全帽电源模块21相连;

所述的定位装置2204为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

所述的肌电传感器2201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肌肉电信号;

所述的体温传感器2202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体温信息;

所述的脑电波传感器2203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脑电波信息;

所述的定位装置2204用于检测使用人员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23与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相连,用于处理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中的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

所述的安全帽通信模块24用于与安全管理平台进行通讯;

所述的全帽通信模块24为nb-iot通讯装置。

使用时,当工人佩戴安全帽时,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开始工作,安全帽传感器模块22的传感器开始检测工人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23,安全帽信息处理模块23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和分类,并将信息传输至安全帽通信模块24;安全帽通信模块24将信息传输至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帽1的安全帽电源模块21用于给整个安全帽智能模块2提供电源,使用者可以通过usb充电接口2101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太阳能充板2104进行充电。

实施例2: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

请参见附图1-2,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智能安全帽、安全管理平台;

所述的安全帽包括:安全帽1、安全帽智能模块2;

所述的安全管理平台包括信息接收装置3、数据分析装置4、数据存储装置5、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6;

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3、数据分析装置4、数据存储装置5、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6依次相连;

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3用与接收安全帽1的安全帽智能模块2发送的工人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

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3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分析装置4;

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4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

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4的处理和筛选包括:对工人的佩戴安全帽的时间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6;对工人的肌肉电信号、体温信息、脑电波信息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信息推送装置6;

所述的数据分析装置4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后,会将信息发送至数据存储装置5,对信息进行存储;

所述的信息推送装置6包括app推送系统61、微信推送系统62;

所述的app推送系统61、微信推送系统62可以通过app或微信客户端设定推送信息类型和推送时间;

所述的信息推送装置6接收到数据分析装置4推送的信息后,将信息按照app或微信客户端的设定,将相关信息推送的相应的app或微信客户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