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5977发布日期:2019-06-05 21:4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拉链结构在服装或者配件上为常见的基本元素,相对于钮扣,拉链具有更高的使用便利性,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作为拉链结构往复拉动的连结元件,现今,拉链头已普遍地应用在衣服、裤子及背包上。

现有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有一拉头、一拉片、一马钩及一帽盖。现有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组合顺序先将拉片的端部安置在拉头的凹陷空间内,并将拉片推向拉头的一端,使得拉片上的套孔将拉头上的第一固定座或者第二固定座套安置在其中。接着将马钩固定在拉头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上,其中马钩的头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马钩的尾部靠坐在第二固定座的凹槽底部,马钩的腹部承靠在拉片的端部上,而马钩的挡止部由设在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之间的马钩孔伸入拉头的滑槽内。最后,将帽盖盖合在拉头上的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上,其中帽盖内卡置有一弹片,弹片压抵在马钩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帽盖结构,包括:一帽盖本体以及一弹片。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卡固凸块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贯穿开口。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两个破孔特征。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内表面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向内延伸,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第一可调整角度。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具有一第一上侧端面、一与所述第一上侧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下侧端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一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一下侧端面之间的第一前端面,且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两个所述第一上侧端面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第一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延伸而出,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内凹槽具有一连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第一末端以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且远离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下表面的第二末端,且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宽度从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第二末端的方向渐渐变窄。

更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而出的第二卡固凸块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所卡固,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内表面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向内延伸,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第二可调整角度,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具有一第二上侧端面、一与所述第二上侧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下侧端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二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下侧端面之间的第二前端面,且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两个所述第二上侧端面所支撑以维持在所述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第二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更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体、一拉动片、一锁钩件、一帽盖本体以及一弹片。所述滑动体具有一第一固定座以及一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卡钩槽,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一卡钩孔。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卡钩槽内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穿过所述卡钩孔的第二末端部。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卡固凸块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第一贯穿开口。所述帽盖本体具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下表面,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两个破孔特征。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锁钩件之间且顶抵所述锁钩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所卡固。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内表面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向内延伸,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第一可调整角度。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具有一第一上侧端面、一与所述第一上侧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下侧端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一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一下侧端面之间的第一前端面,且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固凸块的两个所述第一上侧端面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第一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延伸而出的第二卡固凸块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第二贯穿开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贯穿所述帽盖本体,以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接触所述弹片,以使得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所卡固,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内表面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向内延伸,且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第二可调整角度;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具有一第二上侧端面、一与所述第二上侧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下侧端面以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二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下侧端面之间的第二前端面,且所述弹片被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的两个所述第二上侧端面所支撑以维持在所述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第二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更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呈对角线地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固凸块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呈对角线地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开口分别邻近所述帽盖本体的两个相反末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体、一锁钩件、一拉动片、一帽盖本体以及一弹片。所述锁钩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所述拉动片的一末端部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帽盖本体设置在所述滑动体上,且所述帽盖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卡固凸块以及至少两个贯穿开口。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帽盖本体内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每一个所述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可调整角度,且所述弹片被每一个所述卡固凸块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能通过“每一个所述卡固凸块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帽盖本体的所述内表面倾斜一可调整角度”以及“所述弹片被每一个所述卡固凸块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上”的技术方案,以使得所述弹片能维持在所述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所述可调整角度的改变而变动。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ii-ii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vi-v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形成有两个第一卡固凸块之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形成有两个第一卡固凸块之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xii-xi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帽盖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者信号,但这些元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一滑动体1(或者称拉头)、一拉动片2(或者称拉片)、一锁钩件3(或者称马钩)、一帽盖本体4(或者称帽盖)以及一弹片5(或者称板簧),并且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s。

首先,配合图1至图3所示,滑动体1具有一第一固定座11以及一第二固定座12。第一固定座11具有一形成盲孔状的卡钩槽110,并且第二固定座12具有一形成穿孔状的卡钩孔120。拉动片2的一末端部20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之间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13内。锁钩件3设置在滑动体1上,并且锁钩件3的两相反未端分别具有一设置在卡钩槽110内的第一末端部31以及一穿过卡钩孔120以形成一挡止件的第二末端部32。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部(41、42)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上。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锁钩件3之间且顶抵锁钩件3,并且锁钩件3与弹片5都被包覆在滑动体1与帽盖本体4之间(配合图2与图3所示)。

再者,配合图4至图6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41a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第一贯穿开口42a,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接触或者顶抵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另外,帽盖本体4具有一内表面400、一外表面401以及一连接在内表面400及外表面401之间的下表面402。其中,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贯穿帽盖本体4,以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构成其中两个破孔特征(亦即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向内打点后所形成的破孔特征)。借此,由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即可有效缩小(亦即材料被打薄而缩小厚度),以使得本发明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一贯穿开口42a与第一卡固凸块41a。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可呈对角线地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内,并且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换句话说,由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及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都位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位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一内凹槽40a、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或者两个第一贯穿开口42a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每一个第一内凹槽40a具有一连接在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一末端401a及一相反于第一末端401a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二末端402a,并且第一内凹槽40a的宽度w可从第一末端401a朝向第二末端402a的方向渐渐变窄。另外,配合图5与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卡固凸块41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并且每一个第一贯穿开口42a邻近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第二末端402a。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4至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卡固凸块41a(也就是卡固凸块)的内表面410a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向内横向延伸(也就是说,是沿着帽盖本体4的长轴方向延伸,而非短轴方向),并且每一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内表面410a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倾斜一第一可调整角度θ1(也就是可调整角度)。另外,每一个第一卡固凸块41a具有一第一上侧端面411a、一与第一上侧端面411a相对设置的第一下侧端面412a以及一连接在第一上侧端面411a与第一下侧端面412a之间的第一前端面413a。此外,弹片5被至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两个第一上侧端面411a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p上,而不会受到第一可调整角度θ1的改变而变动。也就是说,第一可调整角度θ1不管被如何的调整或者改变,弹片5都会通过两个第一上侧端面411a的支撑而维持在预定平面p上,弹片5并不会因为第一可调整角度θ1的调整或者改变而产生倾斜的问题。

举例来说,配合图7与图8所示,第一模具m1的第一加工刀具m10与第二模具m2的第二加工刀具m20能分别插入加工前的帽盖本体4’的两相反长侧边,以使得本发明能以冲压的方式分别形成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5与图9所示,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延伸方向可以随着不同的需求而改变,但是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延伸方向不管如何改变,弹片5都会通过两个第一上侧端面411a的支撑而维持在预定平面p上,弹片5并不会因为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延伸方向改变而产生倾斜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并且帽盖本体4及弹片5两者可组合成一种具有多个破孔特征的帽盖结构s。由图4至图6与图10至图12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配合图10至图12所示,帽盖本体4具有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延伸而出的第二卡固凸块41b以及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第二贯穿开口42b。此外,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凹陷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贯穿帽盖本体4,以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构成另外两个破孔特征(亦即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向内打点后所形成的破孔特征),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接触或者顶抵弹片5,以使得弹片5被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所卡固。借此,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预先形成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所以帽盖本体4位于内表面400与外表面401之间的厚度即可有效缩小(亦即打薄),以使得本发明可轻易通过机械打点的方式,来同时形成第二贯穿开口42b与第二卡固凸块41b。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11所示,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并且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可呈对角线地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内,并且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可呈对角线地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上,并且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分别邻近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换句话说,由于两个第二内凹槽40b及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都位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的侧边上,并且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位于帽盖本体4的外表面401的侧边上,所以两个第二内凹槽40b、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或者两个第二贯穿开口42b的位置大致上为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两个相反末端(4011、4012)转90度的位置。

举例来说,配合图4与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个第二内凹槽40b具有一连接在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一末端401b及一相反于第一末端401b且远离帽盖本体4的下表面402的第二末端402b,并且第二内凹槽40b的宽度(图未标示)可从第一末端401b朝向第二末端402b的方向渐渐变窄。

再者,配合图5、图6、图11、图12所示,每一个第二卡扣凸块41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并且每一个第二贯穿开口42b邻近相对应的第二内凹槽40b的第二末端402b。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4至图6所示,每一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内表面410b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向内横向延伸(也就是说,是沿着帽盖本体4的长轴方向延伸,而非短轴方向),并且每一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内表面410b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倾斜一第二可调整角度θ2。另外,每一个第二卡固凸块41b具有一第二上侧端面411b、一与第二上侧端面411b相对设置的第二下侧端面412b以及一连接在第二上侧端面411b与第二下侧端面412b之间的第二前端面413b。此外,弹片5被至少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两个第二上侧端面411b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p上,而不会受到第二可调整角度θ2的改变而变动。也就是说,第二可调整角度θ2不管被如何的调整或者改变,弹片5都会通过两个第二上侧端面411b的支撑而维持在预定平面p上,弹片5并不会因为第二可调整角度θ2的调整或者改变而产生倾斜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11与图13所示,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延伸方向可以随着不同的需求而改变,但是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延伸方向不管如何改变,弹片5都会通过两个第二上侧端面411b的支撑而维持在预定平面p上,弹片5并不会因为两个第二卡固凸块41b的延伸方向改变而产生倾斜的问题。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帽盖结构s及拉链头组合结构z,能通过“每一个卡固凸块(41a或41b)的内表面相对于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倾斜一可调整角度(θ1或θ2)”以及“弹片5被每一个卡固凸块(41a或41b)所支撑以维持在一预定平面p上”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弹片5能维持在预定平面上而不会受到可调整角度(θ1或θ2)的改变而变动。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帽盖结构s能通过压铸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内凹槽40a”的结构设计,并且帽盖结构s能通过机械打点(例如使用铆刀来进行打点)的方式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从两个第一内凹槽40a延伸而出的第一卡固凸块41a”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对应且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的第一贯穿开口42a”。因此,当弹片5设置在帽盖本体4的内表面400上时,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会接触弹片5,以使得弹片5顺势被两个第一卡固凸块41a所卡固,以增加弹片5卡固在帽盖本体4内的加工效率及稳固性。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