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90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保护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的手机都采用了大屏幕设计,大屏幕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它也有弊端,就是我们拿在手上,很容易抓不牢而掉在地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指环,堪称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救星,因为它的设计样式是制造成手指可套的环,只要将其黏于手机/平板电脑上,手指套入环中就不怕摔落了,能轻松贴合在手机或平板后面,勾住它,再也不怕手滑砸到手机!指环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用来当作手机支架,可以调整各种倾斜的角度,方便使用,尤其方便在观看视频时将手机或平板放置在面前。

指环可直接粘贴在手机上,也可粘贴在手机套上,出于对手机的保护和手机与指环的使用寿命不一致的缘故,目前现有的方案主要是在手机保护套在背面附加指环。然而,在手机保护套背面附加的指环要不固定在某一角落,要不就是靠胶粘在某一部位,一旦附加之后都不能实现灵活位置移动,在使用中总有不便。如果要移动位置或更换指环,只能采取一些较为麻烦且可能带来永久损伤的方法,例如加热、用刀撬开、用线锯开等等,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成功率低,容易带来指环和手机保护套双双损伤的后果。因此,现有的这种方案远远无法满足人们随时地、灵活地移动指环位置或更换指环款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保护套,包括手机保护套本体、强磁指环和薄钢片,所述手机保护套本体具有安装手机的保护内腔,所述保护内腔具有内底面,所述手机保护套本体的外部具有与内底面相对的外底面,所述薄钢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底面上,所述强磁指环安装在所述外底面上,强磁指环通过与薄钢片之间的吸合与手机保护套本体固定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中,优选地,所述强磁指环包括指环底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指环底座上的指环转轴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指环转轴上的指环体。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中,优选地,所述指环底座为强磁底座片。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中,优选地,所述指环底座内设有强磁片。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通过在手机保护套中值入钢片,把指环的材质或部分材质变更为强磁,根据磁场的原理,把指环贴在手机保护套上,就紧紧的吸住了,用力拉又能灵活的改变位置,能够人性化的根据使用需要改变位置或移除更换指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的正面(安装手机的那一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的背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的侧视半剖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A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手机保护套本体1

强磁指环2

薄钢片3

保护内腔10

内底面11

外底面12

指环底座21

指环转轴22

指环体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手机保护套,包括手机保护套本体1、强磁指环2和薄钢片3,所述手机保护套本体1具有安装手机的保护内腔10,所述保护内腔10具有内底面11,所述手机保护套本体1的外部具有与内底面11相对的外底面12,所述薄钢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底面11上,所述强磁指环2安装在所述外底面12上,强磁指环2通过与薄钢片3之间的吸合与手机保护套本体1固定连接。

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所述强磁指环2包括指环底座21、可转动地设置在指环底座21上的指环转轴2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指环转轴22上的指环体23。

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所述指环底座21为强磁底座片。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将所述指环底座21整体采用强磁片制成,例如磁钢;也可以在由其它材料制成的例如塑料制成的所述指环底座21内设置强磁片,例如磁铁。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通过在手机保护套中值入钢片,把指环的材质或部分材质变更为强磁,根据磁场的原理,把指环贴在手机保护套上,就紧紧的吸住了,用力拉又能灵活的改变位置,能够人性化的根据使用需要改变位置或移除更换指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可实施。当然,以上所列的情况仅为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其他变形或简化,都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并且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