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快装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38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快装伞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盘,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快装伞盘。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户外遮阳伞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在沙滩和咖啡馆等休闲场合,遮阳伞得到了广泛引用。现有遮阳伞的伞盘结构有很多,为了便于携带和运输,需要伞盘和伞骨的结构拆装较为方便。伞骨与伞盘的安装结构为:安装伞骨时将伞盘拆开,安装伞骨后再将上伞盘和下伞盘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各种伞盘和伞骨的安装结构,如专利号为CN201521097096.4(授权公开号为CN2053214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伞盘与伞骨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上伞盘、下伞盘、伞骨以及夹固在上伞盘与下伞盘之间的压紧板,在下伞盘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安装槽,伞骨的前端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内,伞骨的前端设有伞骨销,压紧板压紧在所述的下伞盘上并将伞骨销定位在安装槽内。安装伞骨时,将伞骨前端的伞骨销嵌入下伞盘的安装槽内,并通过压紧板将伞骨销定位在安装槽内,拆卸伞骨时,取下压紧板并将伞骨销从安装槽内取出即可,虽然该伞盘的结构牢固,但是安装和拆卸费时,有待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的组合式快装伞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快装伞盘,包括伞盘盖、伞盘座以及夹固在所述伞盘盖和伞盘座之间的伞盘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盘夹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伞盘盖和/或伞盘座扣合连接,所述伞盘盖和所述伞盘座通过连接件连接,从而将伞盘盖、伞盘夹以及伞盘座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所述伞盘夹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用来与所述伞盘盖和/或伞盘座相扣的弹性卡扣。

为了便于伞盘与伞骨的安装和拆卸,所述伞盘通过伞盘夹与伞骨实现可拆卸连接。

伞骨与伞盘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优选,伞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伞盘座或伞盘盖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安装槽,所述伞盘夹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凸部,所述伞盘夹压紧在所述伞盘座或伞盘盖上并将凸部定位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优选,每一个所述的安装槽包括有中间安装槽和分别设于中间安装槽左右两侧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伞骨限位在所述的中间安装槽内。

进一步优选,伞盘夹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分布有与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的压紧单元,每一所述压紧单元中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弹性插片和第二弹性插片,所述第一弹性插片上形成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弹性插片上形成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相对设置并能够分别嵌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弹性插片和第二弹性插片分别设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并将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组合式快装伞盘的伞盘夹通过卡扣结构分别与伞盘盖和伞盘座扣合连接,伞盘盖和伞盘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伞盘盖、伞盘夹以及伞盘座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伞盘的结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伞盘夹分别与伞盘盖和伞盘座采用卡扣方式连接使得伞盘的安装与拆卸更加地方便省时,同时更加便于伞盘与伞骨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组合式快装伞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式快装伞盘与伞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组合式快装伞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式快装伞盘与伞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组合式快装伞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式快装伞盘与伞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组合式快装伞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组合式快装伞盘与伞骨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组合式快装伞盘,包括伞盘盖1、伞盘座2以及夹固在伞盘盖1和伞盘座2之间的伞盘夹3,伞盘夹3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用来与伞盘座2相扣的第一弹性卡扣51,伞盘座2上设有与第一弹性卡扣51相配合卡脚,使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座2上,在伞盘盖1和伞盘座2的相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8,连接件6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8,从结构简单和成本角度而言,优选连接件6为螺钉,即螺钉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8,从而将伞盘盖1、伞盘夹3以及伞盘座2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伞盘座2通过伞盘夹3与伞骨4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伞骨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伞盘座2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安装槽7,每一个安装槽7包括有中间安装槽71和分别设于中间安装槽71左右两侧的第一插槽72和第二插槽73,伞骨4限位在中间安装槽71内。伞盘夹3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分布有与安装槽7一一对应的压紧单元31,每一压紧单元31中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缺口311,缺口31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弹性插片312和第二弹性插片313,第一弹性插片312上形成有第一凸部314,第二弹性插片313上形成有第二凸部315,第一凸部314和第二凸部315相对设置并能够分别嵌入到第一安装孔41内,第一弹性插片312和第二弹性插片313分别设于第一插槽72和第二插槽73内并将第一凸部314和第二凸部315限位于安装槽7内。

安装时,首先将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座2内,将伞骨4插入到伞盘座2的安装槽7内且将第一凸部314和第二凸部315嵌入到第一安装孔41内,最后将伞盘盖1盖合在伞盘座2上,并将螺钉穿过伞盘盖1和伞盘座2对应位置开设的第二安装孔8,从而完成安装,该安装牢固且方便、省时;拆卸时,只需将螺钉取下,实现伞盘盖1与伞盘座2的拆分,取下伞骨4,并将伞盘夹3从伞盘座2上取下,即可完成伞盘的拆卸,该伞盘拆卸也非常的方便省时。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伞盘盖1和伞盘座2的连接方式相同,且伞盘夹3的压紧单元3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与实施例一中的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盖1上,即伞盘夹3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用来与伞盘盖1相扣的第二弹性卡扣52,伞盘盖1的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安装槽7,从而实现伞骨4插入到安装槽7内。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伞盘座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伞盘座的结构相同,且伞盘夹3的压紧单元3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与实施例一中的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伞盘夹3通过卡扣结构分别与伞盘盖1和伞盘座2扣合连接在一起,即伞盘夹3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分别用来与伞盘座2和伞盘盖1相扣的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在伞盘盖1上设有与第二弹性卡扣52相配合的第二扣孔11,从而使伞盘夹3限位在伞盘盖1和伞盘座2之间,而本实施例中,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盖1上,而伞盘夹3与伞盘座2留有间隙。

安装时,首先将伞盘夹3夹固在伞盘盖1和伞盘座2之间,且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盖1上,然后将伞骨4插入到伞盘盖1的安装槽7内且将第一凸部314和第二凸部315嵌入到第一安装孔41内,完成伞骨4的安装,最后将螺钉穿过伞盘盖1和伞盘座2对应位置开设的第二安装孔8,进而将伞盘盖1和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座2上,使伞骨4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安装槽7内,该结构设计省去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将伞盘盖1或伞盘座2盖合的步骤,操作更加地方便、省时。而拆卸时,只需将螺钉取下,即可实现伞盘与伞骨4的拆卸,拆卸过程简单且省时。

实施例四: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伞盘盖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伞盘盖的结构相同,且伞盘夹3的压紧单元31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与实施例二中的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伞盘夹3通过卡扣结构分别与伞盘盖1和伞盘座2扣合连接在一起,即伞盘夹3的内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有分别用来与伞盘座2和伞盘盖1相扣的第一弹性卡扣51和第二弹性卡扣52,在伞盘座2上设有与第一弹性卡扣51相配合的第一扣孔21,而在本实施例中,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座2上,而伞盘夹3与伞盘盖1留有间隙。

安装时,首先将伞盘夹3限位在伞盘盖1和伞盘座2之间,且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座2上,然后将伞骨4插入到伞盘座2的安装槽7内且将第一凸部314和第二凸部315嵌入到第一安装孔41内,完成伞骨4的安装,最后将螺钉穿过伞盘座2和伞盘盖1对应位置开设的第二安装孔8,将伞盘座2和伞盘夹3压紧在伞盘盖1上,从而使得伞骨4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安装槽7内,该结构设计省去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将伞盘盖1或伞盘座2盖合的步骤,操作更加地方便、安装更加省时。而拆卸时,只需将螺钉取下,即可实现伞盘与伞骨4的拆卸,拆卸过程简单且省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