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211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环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通话手环结构主体包括底座和耳机,在底座上设置有按键,按键主要用于释放耳机,拿取耳机时,需要先按一下底座上的按键,再去拿取耳机,操作使用比较繁琐。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结构为:在底座上设置两个释放耳机的按键,按下这两个按键后,耳机靠耳塞套的弹力将耳机弹出来,这样需要先要按一下底座按键,再拿取耳机比较繁琐,同时由于耳塞套每次压缩的量不一样,耳机可能存在弹飞或弹出高度不够现象;第二种结构为:底座的正面有一个按键,按下按键后,耳塞套将耳机顶出,供消费者拿取,此种结构也是通过按压底座按键后拿取耳机,拿取耳机操作比较繁琐,且由于底座上只有一个按键,容易被误触发,存在耳机丢失风险,此外,耳机弹出通过耳机套弹力使耳机弹开,容易导致耳机弹飞或弹出高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环存在的拿取耳机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所提出的手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环,包括底座和耳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机容置腔,所述耳机容置腔内设置有装配耳机的卡装部,所述耳机的端部设置有一可被按压且按压后可将耳机从卡装部中弹出的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和可在按键作用下动作的动作组件,所述耳机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动作组件的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按压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按压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动作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内部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具体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滑块具有和所述第一倾斜面相贴合配合的第二倾斜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设置有凸出所述壳体的插装柱,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插装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插装孔和所述插装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滑块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装配第二滑块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和卡装配配合的凸起部,另一端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卡装部设置在所述耳机容纳腔的一端,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卡槽或卡设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置在耳机底部的耳塞套,所述耳塞套配重为耳机装配到位后卡紧固定在耳机容纳腔内,所述耳塞套材质为软胶。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环,包括底座和耳机,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卡装耳机的卡装部,在耳机上设置一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和动作组件,按键在受到按压力时可作用与动作组件将耳机从卡装部中弹出,在进行拿取耳机时可通过拿着耳机且按压其上设置的按压组件即可将耳机取出,无需再单独去按压底座上的按键即可,拿取耳机更加方便快捷且有效的避免了耳机弹飞或弹出高度不够的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环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组件的结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环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底座1和耳机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2的耳机容置腔11,耳机2在装配时放置在耳机容置腔11内实现对耳机2搁置,同时通过所述耳机容置腔11内设置有装配耳机2的卡装部12,优选的,卡装部12设置在耳机容纳腔11的一端,其具体的结构可以为设置在底座1上的卡槽或卡设口。

耳机2通过卡装部12卡紧固定在耳机容置腔11内部,为方便耳机2的取放,在耳机2上设置一按压组件3,按压组件3设置在耳机2的端部,在其被按压后可将耳机2从卡装部12中弹出。进一步的,耳机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按压组件3即可以在耳机2的一侧设置按压组件3,也可在耳机2的两侧同时设置按压组件3。优选的,在耳机2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按压组件3,用于防止仅仅设置一个按压组件3因误碰到按压组件3而导致耳机2从底座1中弹出问题的产生。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按压组件3包括按键31和可在按键31作用下动作的动作组件32,所述耳机2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动作组件32的安装腔21,本实施例中的耳机2包括有耳机前壳22和耳机后壳23,在耳机后壳23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安装腔21,动作组件32装配在安装腔21内且至少一部分伸出安装腔21。在动作组件32装配到位后通过将耳机前壳22扣设在耳机后壳23上和耳机后壳23进行卡接固定,同时将耳机前壳22和耳机后壳23通过点胶的方式进行粘结。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动作组件32包括壳体321、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321内部的第一滑块322和第二滑块323,在壳体32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滑块322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装配第二滑块323的第二安装孔,第一滑块322对应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孔内,在受力时可在第一安装孔内来回运动,同样的,第二滑块323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孔内,在受力时可在第二安装孔内来回运动。

第一滑块322上具有第一倾斜面322-1,第二滑块323具有和所述第一倾斜面322-1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323-1,第一倾斜面32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323-1倾斜角度相同,第一滑块322通过第一倾斜面322-1和第二倾斜面323-1的相互作用带动第二滑块323滑动,第一滑块322和第二滑块323运动方向垂直,且两者配合的倾斜面之间贴合,在按压第一滑块322时,可通过第一斜面322-1和第二斜面322-1的相互作用限制第一滑块322在水平方向运动,第二滑块323在垂直方向运动。优选的,在第二滑块323的一端设置有和卡装部12配合的凸起部,另一端设置有弹性件4,在按压第一滑块322时,第一滑块322作用力使第二滑块323运动,第二滑块323中的凸起部从卡装部12中脱离,此时,由于受到压力位于第二滑块323其另一端的弹性件4则在压力作用压缩到壳体321的内侧壁上,此时可取出耳机2,装配时,可通过按键31作用于第一滑块322使弹性件4压缩,将耳机2放置到位后,松开按键31,则弹性件4释放能量将第二滑块323的凸起部推入到卡装部12内实现耳机2的固定,优选的,弹性件4为弹簧。

为确保按压按键31时可使动作组件32动作,在动作组件32的第一滑块322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凸出所述壳体321的插装柱324,在安装腔21的侧壁上开设有插装孔,按键31穿过所述插装孔和所述插装柱324固定连接,优选的,按键31和插装柱324插装固定。在按压按键31时可对应作用到第一滑块322上,使第一滑块322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置在耳机2底部的耳塞套5,所述耳塞套5配置为耳机2装配到位后卡紧固定在耳机容纳腔11内,所述耳塞套5材质为软胶。在对耳机2侧部的按键31进行按压时,可推动第一滑块322运动,第一滑块322通过其上方的第一倾斜面322-1和第二滑块323上的第二倾斜面323-1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第二滑块323做来回的伸缩运动,第二滑块323做伸出运动时,可通过其上设置的凸起部插装到卡装部12内,实现将耳机2的卡接固定,当第二滑块323做缩回运动时则使耳机2从卡装部12中弹出,此时则通过手动拿取耳机2即可,在按压按键31时耳机2从卡装部12中脱离的过程中,设置在耳机容纳腔11内的耳塞套5由于其为软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可产生一定的弹性作用力,加快耳机2的弹出。方便了耳机2的取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手环结构,在对耳机2进行取出时通过手拿耳机2同时按压耳机2上的按键31即可,拿取耳机2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由于在拿取耳机2时人手拿耳机2则有效的避免了耳机2弹飞的现象的产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