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12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器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美发费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项目之一,用于美容美发的各种电子设备也随之应运而生,比较常用的电子设备美发器具等,美发器具主要用于将使用者的头发拉直,在美发器具的使用过程中,美发器具常常设置有用于显示美发器具启动状态的指示灯,当使用者观看到指示灯处于发亮的状态时,就可以得知美发器具处于工作状态;但是由于现有美发器具的导光结构设计不合理,指示灯发出的光在某些角度不能被使用者轻易看到,往往会导致使用者忘记关闭美发器具,造成对电能的浪费,严重这还会烧毁美发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改善发光体的出光效果,提升美发器具的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包括梳体及装设于梳体内的发光体,梳体设有凹槽,发光体显露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装设有导光片,导光片用于遮盖发光体,导光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导光片设有多个墨点,多个墨点呈矩阵式排列,多个墨点经由丝网印刷的方式或模具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导光片上。

优选地,所述导光片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同向突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翅部,沿远离基部的方向,两个翅部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翅部远离基部的一端设有扣片,扣片自翅部的端面突伸而成,基部远离翅部的一端设有延伸片,延伸片自基部的端面突伸而成,梳体设有与凹槽连通的扣槽及导光槽,扣片突伸入扣槽内,延伸片突伸入导光槽内,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槽照射至导光片上。

优选地,所述墨点为圆形,墨点的直径为0.1-0.6mm。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墨点之间的距离为0.1-0.5mm。

优选地,所述导光片贴设有反光膜,反光膜位于导光片与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光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导光片内含有散光粉。

优选地,所述导光片设有散光纹,散光纹位于导光片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梳体包括第一本体、装设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及直发部、装设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显露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开关,直发部突伸出第二本体,发光体位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凹槽自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直发部、发光体分别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发部包括装设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烫发部、装设于第一本体与烫发部之间的发热体、装设于烫发部的多个第一突柱、装设于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二突柱,烫发部抵接于发热体,烫发部设有多个烫发柱,烫发柱、第一突柱及第二突柱均突伸出第二本体,多个第一突柱分别贯穿多个烫发柱,多个第二突柱环绕所有烫发柱设置,第一突柱、第二突柱均突伸出烫发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片上,导光片上的多个墨点对光线进行散射,确保导光片的不同区域均发出均匀的光,改善发光体的出光效果,提升美发器具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片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梳体 2—发光体 3—凹槽

4—导光片 5—墨点 6—基部

7—翅部 8—扣片 9—延伸片

11—扣槽 12—导光槽 13—反光膜

14—第一本体 15—第二本体 16—直发部

17—控制单元 18—开关 19—烫发部

21—发热体 22—第一突柱 23—第二突柱

24—烫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导光结构的美发器具,包括梳体1及装设在梳体1内的发光体2,梳体1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自梳体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发光体2显露在凹槽3内,所述凹槽3内装设有导光片4,导光片4用于遮盖发光体2,导光片4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导光片4上设置有多个墨点5,多个墨点5呈矩阵式排列,多个墨点5经由丝网印刷的方式或者模具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导光片4上,例如,将多个墨点5预先设置在模具的模腔内,然后向模腔内注入成型导光片4所需的材料,待模具冷却成型后,墨点5即可自动成型在导光片4上;根据实际需要,多个墨点5可以凸设在导光片4的外表面上,亦可经由导光片4的外表面凹设在导光片4内;本实施例中,墨点5设置在导光片4的内表面上。

实际使用时,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片4上,导光片4上的多个墨点5对光线进行散射,确保导光片4的不同区域均发出均匀的光,使得使用者从各个角度均能观看到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大大改善发光体2的出光效果,提升美发器具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片4包括基部6及自基部6同向突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翅部7,沿远离基部6的方向,两个翅部7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利用两个翅部7增加导光片4的出光面积,同时也增加导光片4在梳体1上的覆盖面积,避免使用者观看不到导光片4导出的光线。

所述翅部7远离基部6的一端设置有扣片8,扣片8自翅部7的端面突伸而成,基部6远离翅部7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片9,延伸片9自基部6的端面突伸而成,优选地,延伸片9朝远离翅部7的方向并朝突伸入梳体1内的方向设置而成,梳体1设置有与凹槽3连通的扣槽11及导光槽12,扣片8突伸入扣槽11内,延伸片9突伸入导光槽12内,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槽12照射至导光片4上;当然,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槽12照射至基部6上及延伸片9上。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墨点5为圆形,墨点5的直径为0.1-0.6mm,当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片4上之后,墨点5形成虚拟的“点光源”,进而对光线进行散射,确保整个导光片4上不同的区域均匀出光。当墨点5的直径小于0.1mm时,墨点5不能形成虚拟的“点光源”,不利于光线在整个导光片4内散射;当墨点5的直径大于0.6mm时,墨点5本身亦会遮盖光线的射出,降低导光片4的出光亮度。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墨点5之间的距离为0.1-0.5mm,在保证墨点5能够对光线散射的前提下,又能够保证导光片4出光效果好。当相邻两个所述墨点5之间的距离小于0.1mm时,多个墨点5过于密集,会造成导光片4的出光亮度大大降低;当相邻两个所述墨点5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时,由于墨点5之间的距离太大,墨点5亦不能充分地对光线进行散射,导光片4的各个区域就不会均匀出光。

所述导光片4的内表面上还贴设有反光膜13,反光膜13位于导光片4与梳体1之间,通过增设反光膜13,确保发光体2经由导光槽12照射到导光片4上的光线尽可能全部射入到导光片4内,增加导光片4的出光亮度。

所述导光片4采用透明塑料制成,透明塑料为PMMA、PS、PC或ABS等,导光片4内含有散光粉,散光粉的添加量以不影响导光片4的透明度为准,通过在导光片4内添加散光粉,当墨点5对光线散射时,增加散光效果,辅助提升导光片4不同区域出光的均匀性。

所述导光片4设置有散光纹,散光纹位于导光片4的外表面,实际制造时,导光片4采用注塑模具制成,在模具表面上进行晒纹,简称为模具晒纹,模具晒纹又称模具咬花、模具蚀纹或模具蚀刻,如此,模具成型后的导光片4上即可具有散光纹,当导光片4导出光线时,光线经由散光纹的散射,确保使用者从各个角度均能观看到导光片4导出的光。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梳体1包括第一本体14、装设在第一本体14上的第二本体15及直发部16、装设在第一本体14与第二本体15之间的控制单元17、与控制单元17电性连接并显露出第一本体14或第二本体15的开关18,第一本体14、第二本体15均采用耐高温塑料制成,实际使用时,利用开关18控制直发部16的启动及发光体2是否发光;直发部16突伸出第二本体15,发光体2位于第一本体14与第二本体15之间,凹槽3自第一本体14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直发部16、发光体2分别与控制单元17电性连接。

所述直发部16包括装设在第一本体14与第二本体15之间的烫发部19、装设在第一本体14与烫发部19之间的发热体21、装设在烫发部19上的多个第一突柱22、装设在第一本体14上的多个第二突柱23,烫发部19抵接在发热体21上,优选地,发热体21为陶瓷发热体,发热体21发出的热量经由烫发部19传递到使用者的头发上,烫发部19上设置有多个烫发柱24,烫发柱24直接接触使用者的头发,烫发柱24、第一突柱22及第二突柱23均突伸出第二本体15,多个第一突柱22分别贯穿多个烫发柱24,多个第二突柱23环绕所有烫发柱24设置,第一突柱22、第二突柱23均突伸出烫发柱24。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突柱22突伸出烫发柱24,在美发器具的使用过程中,防止烫发柱24直接接触头皮而致使头皮被烫伤;通过多个第二突柱23环绕所有烫发柱24设置及第二突柱23突伸出烫发柱24,避免使用者因不经意碰触到烫发柱24而被烫伤,提升美发器具的使用性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