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及防护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28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口罩及防护套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及防护套装。



背景技术:

空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清洁的空气不但能够促进人们健康生活,而且还能够让人身心愉悦。但是,近年随着大气污染的不断加剧,空气的质量越来越低,因此,呼吸道的保护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防止恶劣天气对人身体的影响,人们在日常出行时常常佩戴口罩,口罩对于进入人体肺部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尤其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是在高粉尘等污染环境下作业时,口罩已经成为人们自我保护的必需品。

现有的口罩虽然具备上述优点,但是,现有的口罩在佩戴过程中,常常由于耳戴过松造成口罩达不到保护口鼻部的目的;或者由于耳戴过紧造成使用者耳部的红赤不适,使得使用者佩戴过程舒适感差,因此,口罩的耳戴存在无法调节松紧以适应不同人群配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及防护套装,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人们在配戴口罩时,口罩的耳戴存在无法调节松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贴合口鼻部的口罩本体、相对固设在所述口罩本体上的左耳戴与右耳戴和用于调节所述左耳戴与所述右耳戴长度的调节扣,所述左耳戴和所述右耳戴分别与所述调节扣滑动连接;

所述口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三保护层之间形成设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三保护层与所述第四保护层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扣包括设有母孔的第一按压部、设有子孔的第二按压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按压部套装在所述第二按压部内,且所述左耳戴与所述右耳戴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子孔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呼吸阀,所述第三保护层与所述第四保护层设有阀孔;

所述呼吸阀包括设有进气口的阀座、设有出气口的阀盖和与所述阀座铰接的阀片,所述阀座与所述阀盖固接,且所述阀座和所述阀盖位于所述阀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和所述第四保护层依次对应为亲肤棉层、纳米薄膜滤片层、静电吸附滤棉层和纺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亲肤棉层上粘接有鼻垫。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还包括颈帘,所述颈帘包括贴合颈部的颈帘本体和相对设置在所述颈帘本体上的左帘戴与右帘戴;

所述左帘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纺棉层的左侧固接,所述右帘戴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纺棉层的右侧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子母扣或者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纺棉层上设有用于检验所述口罩真伪的验证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口罩包括贴合口鼻部的口罩本体、相对固设在口罩本体上的左耳戴与右耳戴和用于调节左耳戴与右耳戴长度的调节扣,配戴该口罩时,使用者的双手分别对应手持左耳戴与右耳戴,将口罩本体贴合于面部并确保全部覆盖口鼻处,随后将左耳戴与右耳戴对应套戴在耳廓上,其中,左耳戴与右耳戴设有调节两者长度的调节扣,且左耳戴和右耳戴分别与调节扣滑动连接,使用者根据自身面部的结构特征前后滑动调节扣,通过前后滑动调节扣可以改变左耳戴和/或右耳戴套戴在耳廓上的长度,进而达到改变左耳戴和/或右耳戴松紧的目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通过在左耳戴和右耳戴上分别对应滑动连接有调节扣,使用者在配戴该口罩时,可以前后滑动调节扣以改变左耳戴/或右耳戴松紧,进而调节出左耳戴和/或右耳戴配戴在耳廓上最舒适的长度,具有操作便捷、配戴方便、实用性强和功能性佳的特点,且通过调节左耳戴/或右耳戴松紧可以增加使用者配戴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了该口罩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口罩的防护套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防护套装与上述口罩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二保护层位于容纳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调节扣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口罩本体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的呼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口罩本体与颈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颈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口罩本体;2-左耳戴;3-右耳戴;4-调节扣;5-容纳腔;6-呼吸阀;7-颈帘;11-亲肤棉层;12-纳米薄膜滤片层;13-静电吸附滤棉层;14-纺棉层;41-第一按压部;42-第二按压部;411-母孔;421-子孔;61-阀座;62-阀盖;63-阀片;71-颈帘本体;72-左帘戴;73-右帘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罩,包括贴合口鼻部的口罩本体1、相对固设在口罩本体1上的左耳戴2与右耳戴3和用于调节左耳戴2与右耳戴3长度的调节扣4,左耳戴2和右耳戴3分别与调节扣4滑动连接。

口罩本体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第一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之间形成设有开口的容纳腔5,第二保护层位于容纳腔5内,第三保护层与第四保护层粘接。

该口罩包括贴合口鼻部的口罩本体1、相对固设在口罩本体1上的左耳戴2与右耳戴3和用于调节左耳戴2与右耳戴3长度的调节扣4,配戴该口罩时,使用者的双手分别对应手持左耳戴2与右耳戴3,将口罩本体1贴合于面部并确保全部覆盖口鼻处,随后将左耳戴2与右耳戴3对应套戴在耳廓上,其中,左耳戴2与右耳戴3设有调节两者长度的调节扣4,且左耳戴2和右耳戴3分别与调节扣4滑动连接,使用者根据自身面部的结构特征前后滑动调节扣4,通过前后滑动调节扣4可以改变左耳戴2和/或右耳戴3套戴在耳廓上的长度,进而达到改变左耳戴2和/或右耳戴3松紧的目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通过在左耳戴2和右耳戴3上分别对应滑动连接有调节扣4,使用者在配戴该口罩时,可以前后滑动调节扣4以改变左耳戴2/或右耳戴3松紧,进而调节出左耳戴2和/或右耳戴3配戴在耳廓上最舒适的长度,具有操作便捷、配戴方便、实用性强和功能性佳的特点,且通过调节左耳戴2/或右耳戴3松紧可以增加使用者配戴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了该口罩的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能够对外界的空气产生多层的过滤,使得使用者吸入体内的空气清洁、健康,减少甚至避免外界的污浊的空气吸入体内。

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之间形成设有开口的容纳腔5,第二保护层位于容纳腔5内,第三保护层与第四保护层粘接,使用者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容纳腔5内放置第二保护层,当外界环境空气指数较低、质量较差时,使用者可以将第二保护层放置在容纳腔5内,使得该口罩具有四层过滤保护效果,提高该口罩的过滤作用,保障吸入使用者体内空气质量的干净、清洁;当外界环境空气指数较高质量较好时,使用者可以将第二保护层从容纳腔5内移除,移除第二保护层后的口罩,能够降低使用者的闷热感,使得使用者配戴该口罩在起到对呼吸道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使得使用者配戴舒适、呼吸顺畅,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的实用性、功能性和便捷性。

如图3所示,其中,该口罩的调节扣4包括设有母孔411的第一按压部41、设有子孔421的第二按压部4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弹性件,第一按压部41套装在第二按压部42内,且耳戴位于子孔421内。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左耳戴2和/或右耳戴3松紧时,使用者用拇指抵压住第一按压部41后,并用食指按压第二按压部42直至子孔421与母孔411重合,第二按压部42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且压缩弹性件,弹性件发生形变,其中,子孔421内穿设有耳戴,由于子孔421与母孔411重合,使用者可以滑动调节扣4沿着左耳戴2和/或前后移动以达到调节左耳戴2/或右耳戴3松紧的目的;左耳戴2和/右耳戴3松紧调节合适后,使用者除去食指施加在第二按压部42上的压力,第二按压部42在弹性件形变后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按压之前的位置处,此时,母孔411与子孔421彼此错开并将左耳戴2和/或右耳戴3夹紧,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该口罩的实用性。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其中,该口罩还包括呼吸阀6,第三保护层与第四保护层设有阀孔,呼吸阀6包括设有进气口的阀座61、设有出气口的阀盖62和与阀座61铰接的阀片63,阀座61与阀盖62固接,且阀座61和阀盖62位于阀孔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呼吸阀6包括设有进气口的阀座61、设有出气口的阀盖62和与阀座61铰接的阀片63,当使用者呼气时,由于口罩本体1外侧空气的压强小于内侧的压强,因此在压差的作用下,阀片63以与阀座61的铰接处为旋转点转动并与阀座61分离,在使用者呼气时,部分从体内呼出的气体会经由阀座61从阀盖62的出气口进入外界环境中,呼吸阀6能够快速的将使用者呼出的气体排出,降低使用者的闷热感,同时还能够保持口罩本体1内表面的干燥,防止细菌的滋生;

当使用者吸气时,由于口罩本体1外侧空气的压强大于内侧的压强,因此,阀片63在压差的作用下紧紧压紧阀座61,因此在使用者吸气时,外界污浊的空气无法从阀盖62经由阀座61的进气口进去人体的呼吸道,设计巧妙,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提高了使用者配戴时的舒适感和体验感。

具体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第三保护层和第四保护层依次为亲肤棉层11、纳米薄膜滤片层12、静电吸附滤棉层13和纺棉层1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口罩本体1由内之外的材料依次为亲肤棉层11、纳米薄膜滤片层12、静电吸附滤棉层13和纺棉层14,亲肤面层具有质地柔软、绵柔舒暖的特点,能够保障使用者配戴时的舒适度,同时,亲肤棉面还有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吸收使用者呼出的水汽,进一步提高使用者配戴时的体验感。

纳米材料具有透气性和防潮性的特性,同时,由于纳米薄膜滤片的薄膜纤维直径在100-200nm,因此能够有效阻隔空气中的PM2.5,使得该口罩的过滤效果更高。除此之外,该口罩应用纳米薄膜滤片过滤属于物理过滤方式,在较长的时间不会失效,提高了该口罩的使用寿命。

静电吸附棉具有良好的过滤性、透气保温性和吸水性,同时,市场来源广,价格低;纺棉具有环保、柔软透气吸水的特点,该口罩通过由外至内纺棉层14、静电吸附滤棉层13、纳米薄膜滤片层12和亲肤棉层11多层过滤保护的方式,过滤效果明显,保障了人体呼入气体的清洁、干净。

其中,该口罩的亲肤棉层11上粘接有鼻垫,鼻垫能够使得口罩鼻部更加贴合使用者的鼻梁,同时,使用者配戴时,减少甚至避免该口罩对使用者鼻梁处的摩擦挤压,使得使用者配戴时更加舒适。

具体的,弹性件为弹簧,当使用者的食指按压第二按压部42时,第二按压部42会挤压弹簧并使得弹簧发生形变,由于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性能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利用弹簧的这种特性,能够很好的控制机构运动,以实现机构的复位运动功能,因此,使用者除去食指施加在第二按压部42的作用力后,第二按压部42在弹簧的弹力恢复至初始位置处,操作便捷方便。

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该口罩还包括颈帘7,颈帘7包括贴合颈部的颈帘本体71和相对设置在颈帘本体71上的左帘戴72与右帘戴73。

左帘戴72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纺棉层14的左侧固接,右帘戴73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纺棉层14的右侧固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据当天空气指数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容纳腔5内放置纳米薄膜滤片外,使用者还可以根据当天紫外线实际情况的强弱选择是否配戴颈帘7,其中,颈帘7包括贴合颈部的颈帘本体71和相对设置在颈帘本体71上的左帘戴72与右帘戴73,当天气的紫外线较强时,使用者可以将左帘戴72通过第一连接件固接在纺棉层14的左侧,右帘戴73通过第二连接件固接在纺棉层14的右侧,颈帘本体71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紫外线对人体颈部的照射,可以保护人体颈部皮肤的健康白皙;当天气的紫外线较弱时,使用者可以将颈帘7从该口罩上拆卸下来,简单便捷,装卸方便,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魔术贴的一面是细软的纤维,另一面是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魔术贴在受到一定横力的情况下,富有弹性的勾刺被拉直,从绒圈上松掉而打开,然后又恢复原有的勾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易用性和紧固性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可以为子母扣,子母扣的作用及目的与魔术贴相同,前文已经明确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纺棉层14上设有用于检验口罩真伪的验证码,人们可以通手机、电脑等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登录制造商的官网,通在制造商官网的指定区域输入口罩上的验证码后,可以检验所购买的口罩是否为真品,进而起到防止不良厂商仿制假冒,提高了该口罩的功能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套装,该防护套装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口罩。

该防护套装与上述口罩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