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作业管理,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安全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别看安全帽平常无奇,可是,“小小安全帽,蕴藏大道理”。工程塑料安全帽光滑的表面和帽顶上一道隆起的顶筋,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坠落物冲击力而特制的。帽里边连着一根扣带的网状帽箍,是安全帽的一个关键部分,它能够延迟并减少传递到头部和颈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吸收由撞击带来的大部分能量。现有的安全帽存在智能化程度低的缺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866095,公开日2017年1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带智能眼镜的安全帽,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带智能眼镜的安全帽,包括有安全帽本体和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安装在安全帽本体上,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有玻璃块和电控盒,所述玻璃块内部设置有微型摄像头和近眼显示器,所述电控盒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所述电控盒表面设置有话筒和扬声器,所述安全帽本体外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和荧光条,所述安全帽本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其不足之处在于:所设置的微型摄像头不能直接探知所检修设备的使用情况,所设置的照明灯无法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智能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安全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和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安装在安全帽上,还包括,电子锁,设置在安全帽上;红外成像模块,安装在安全帽的正前方;移动电源模块,与所述红外成像模块电连接,通过安全帽内置线缆为红外成像模块供电;手持终端,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子锁无线连接,控制电子锁的开启;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显示路线信息、身份信息,进行密码输入;自动寻路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内置自动规划巡检路径的导航芯片;身份识别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指纹识别或密码输入确定是否具有使用权限;安全报警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采集环境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身份识别单元检验操作者身份,操作者通过指纹验证或是输入正确密码才可取得智能安全帽的使用权限,控制单元对电子锁解锁,电子锁解锁后操作者才能使用智能安全帽,毕竟智能安全帽集成了智能眼镜和红外成像模块,成本较高,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更好的管理。自动寻路单元可根据操作者所处的位置自动规划巡检路径,实现智能化巡检。红外热成像模块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并可以进一步检测出温度值。在巡检过程中,有利于巡检人员及时获取测试点的温度情况。通过与智能眼镜的结合,能够实时、直观的传输和可视化的展示巡检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从而为巡检人员对现场设备的检修和综合状况评估可靠依据。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帽与智能眼镜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帽和智能眼镜通过卡扣连接;安全帽两侧开有卡槽,智能眼镜在与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环境信息包括障碍物距离、电场电压。
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报警单元检测到安全帽周围的障碍物距离和电场电压,将所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当障碍物距离小于设定的对应阈值,或是电场电压大于设定的对应阈值时,安全报警单元发出报警命令,提醒操作者,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电源模块配套有将移动电源模块固定在佩戴者腰部或是手臂上的安装带。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帽的正前方设置有放置红外成像模块的腔体,腔体内壁上安装有弹性垫片,红外成像模块凸出腔体前端。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眼镜为微软Hololens眼镜。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帽上粘贴有荧光条。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本设备在虚拟增强现实眼镜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力设备巡视特需的红外热成像功能,将智能眼镜、红外热成像、安全帽三者有机结合,并实现了智能眼镜的权限管理,只有具有使用权限的人员才能使用智能眼镜,还可根据操作者的位置,自动规划巡检路径,并具有安全报警功能,由此解放了巡视人员的双手,使其在巡视作业时更专注于巡视中的技术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中,0-电子锁,1-控制单元,2-显示单元,3-自动寻路单元,4-身份识别单元,5-安全报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安全帽,如图1所示,包括安全帽和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安装在安全帽上,安全帽和智能眼镜通过卡口连接;安全帽两侧开有卡槽,智能眼镜在与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但安全帽和智能眼镜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卡扣连接,还包括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智能安全帽还包括电子锁0,设置在安全帽上。红外成像模块,安装在安全帽的正前方,安全帽的正前方设置有放置红外成像模块的腔体,腔体内壁上安装有弹性垫片,红外成像模块凸出腔体前端;移动电源模块,与所述红外成像模块电连接,通过安全帽内置线缆为红外成像模块供电。
手持终端,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单元1,与所述电子锁0无线连接,控制电子锁0的开启;显示单元2,与控制单元1连接,显示路线信息、身份信息,进行密码输入;自动寻路单元3,与控制单元1连接,内置自动规划巡检路径的导航芯片;身份识别单元4,与控制单元1连接,通过指纹识别或密码输入确定是否具有使用权限;安全报警单元5,与控制单元1连接,采集环境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1。
首先,操作者需要通过身份识别单元4的身份验证,取得智能安全帽的使用权限,控制单元1开启电子锁0,操作者才能正常使用佩戴智能安全帽。佩戴智能安全帽进行巡检时,自动寻路单元3根据操作者的位置自动规划巡检路径,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上,安全报警单元5通过检测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周围电厂电压的分布情况,判断操作者所处的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果操作者所处的环境具有安全隐患,安全报警单元5则发出报警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他的变体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