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63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手提包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



背景技术: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火爆了起来。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具有很多优势,其快捷方便、低碳环保、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租车费用低廉,所以共享单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有些共享单车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安装车筐,这样对于携带手提包的人们来说不太方便,人们只能将手提包背在身上,或者利用手提包的肩背带将手提包缠绕在车把上。手提包背在身上,影响人们骑车的灵活性,存在安全隐患;将手提包缠绕在车把上,固定不牢靠,手提包来回晃动,运转不方便。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悬挂的手提包,解决人们骑行没有车筐的车子时手提包无处安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人们骑行没有车筐的车子时手提包无处安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的上表面设有开关拉锁,所述包体的前面和背面对称设有手拎带,所述包体的左面和右面之间设有肩背带,所述包体的背面上设有多组悬挂件,多组悬挂件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所述包体的背面上设有外兜,所述悬挂件位于所述外兜内,所述外兜上设有横向拉锁,所述横向拉锁的高度与所述悬挂件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带下方设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穿过所述固定环粘贴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带下方设有悬挂带,所述悬挂带上设有卡扣,所述悬挂带穿过所述固定环并通过所述卡扣实现固定。

所述魔术贴与所述包体背面的连接处设有横向的加固条。

所述悬挂带与所述包体背面的连接处设有横向的加固条。

所述包体的左面和右面之间设有肩背带,所述包体的左面和右面设有侧兜。

特别的,所述悬挂件共有两个,两个悬挂件位于所述包体的背面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悬挂件直接将手提包悬挂在车把上,悬挂件悬挂紧实,不会出现手提包来回晃动的情况,解决了人们骑行没有车筐的车子时手提包无处安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体背面不具有外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体背面具有外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悬挂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悬挂件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2-开关拉锁;3-手拎带;4-肩背带;5-悬挂件;6-固定带;7-固定环;8-魔术贴;9-悬挂带;10-加固条;11-外兜;12-横向拉锁;13-侧兜;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悬挂的新型手提包,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的上表面设有开关拉锁2,所述包体1的前面和背面对称设有手拎带3,所述包体1的背面上设有多组悬挂件5,多组悬挂件5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特别的,如图2所示,所述包体1的背面上设有外兜11,所述悬挂件5位于所述外兜11内,所述外兜11上设有横向拉锁12,所述横向拉锁12的高度与所述悬挂件5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悬挂件5包括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上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带6下方设有魔术贴8,所述魔术贴8穿过所述固定环7粘贴在一起,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悬挂件5包括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上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带6下方设有悬挂带9,所述悬挂带9上设有卡扣,所述悬挂带9穿过所述固定环7并通过所述卡扣实现固定,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所述魔术贴8、悬挂带9与所述包体1背面的连接处设有横向的加固条10。

所述包体1的左面和右面之间设有肩背带4,所述包体1的左面和右面设有侧兜13。

所述悬挂件5共有两个,两个悬挂件5位于所述包体1的背面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悬挂件5直接将手提包包体1悬挂在车把上,悬挂件5悬挂紧实,不会出现包体1来回晃动的情况,解决了人们骑行没有车筐的车子时手提包包体1无处安放的问题。悬挂件5外设有外兜11,外兜11上设有横向拉锁12,横向拉锁12的高度与悬挂件5的高度一致,需要用到悬挂件5时将横向拉锁12打开安装即可,使用完毕后将悬挂件5塞进外兜11内,拉上横向拉锁12,这样不影响包体1的整体美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