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62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其不仅能遮风挡雨,还可遮阳。而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雨伞的种类也在增加,有折叠伞、自动伞、有木质伞、油纸伞等;在雨雪天气,特别是夏季突然的暴雨来临,很多人出门并未带伞,需与他人共用一把雨伞,此时因雨伞的可遮挡面积有限,仅能容下一个人,而与之共处的另一人或多或少会被淋湿,故需设计一种雨伞以调节其遮挡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包括手柄、主遮挡面控制开关、支撑主杆、主遮挡面、副遮挡面、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九支撑杆、第十支撑杆、第十一支撑杆、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三铰接座、第四铰接座、第五铰接座、限位凸台及第一弹簧;其中,支撑主杆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手柄上方设置有主遮挡面控制开关,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三铰接座、第四铰接座从下往上依次滑动套装于位于主遮挡面控制开关上方的支撑主杆上,第五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支撑主杆上部,且第四铰接座位于第五铰接座下方,并在第三铰接座与第四铰接座之间的支撑主杆内部设置有锁紧组件,且第三铰接座内置有用于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的凹槽;第一弹簧套装在支撑主杆内,且其一端与第一铰接座连接,另一端第二铰接座连接,在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三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

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分别沿支撑主杆周向均布,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一铰接座铰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铰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铰接,第三支撑杆一端与第五铰接座铰接,第三支撑杆另一端下部设置有滑槽,主遮挡面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撑杆上;

第十支撑杆、第十一支撑杆、第九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五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分别沿支撑主杆周向均布,第十一支撑杆一端与第四铰接座铰接,第十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十支撑杆铰接,第十支撑杆一端与第三铰接座铰接,第十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八支撑杆铰接,第九支撑杆一端与第八支撑杆一端铰接,第九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十一支撑杆铰接,第八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六支撑杆铰接,第七支撑杆一端与第十支撑杆铰接,第七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六支撑杆一端铰接,第六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五支撑杆铰接,第五支撑杆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一端铰接,第四支撑杆滑动安装在滑槽内,副遮挡面设置在第四支撑杆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主杆顶部固定安装有盖帽。

在本实用新型中,锁紧组件包括钢球、钢球座、第二弹簧及内六角限位片,钢球座沿着支撑主杆的径向通过螺纹旋转安装在支撑主杆内,钢球座与支撑主杆之间通过螺纹胶固定限位,钢球设置在钢球座内,第二弹簧一端与钢球接触,另一端与内六角限位片接触,内六角限位片通过螺纹旋转安装在钢球座内,且内六角限位片与钢球座之间通过螺纹胶固定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球座内设置有用于对钢球进行限位的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中,副遮挡面为环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七支撑杆与第十支撑杆形成的第一铰接点位于第十支撑杆与第十一支撑杆形成的第二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与第八支撑杆形成的第三铰接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十一支撑杆与第十支撑杆形成的第四铰接点位于第十支撑杆与第七支撑杆形成的第五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与第三铰接座形成的第六铰接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九支撑杆与第十一支撑杆形成的第七铰接点位于第四铰接座与第十一支撑杆形成的第八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与第十一支撑杆形成的第九铰接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八支撑杆与第十支撑杆形成的第十铰接点位于第六支撑杆与第八支撑杆形成的第十一铰接点和第九支撑杆与第八支撑杆形成的第十二铰接点之间,第八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形成的第十三铰接点位于第七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形成的第十四铰接点和第六支撑杆与第五支撑杆形成的第十五铰接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第十六铰接点位于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第十七铰接点和第二铰接座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第十八铰接点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主遮挡面与副遮挡面以满足不同乘伞需求,有效解决目前雨伞的可遮挡面积固定有限的问题;按动主遮挡面控制开关后第一弹簧、第一铰接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铰接座沿支撑主杆上行至限位凸台处限位,撑开主遮挡面,当需要变大遮挡面时,推动第三铰接座沿着支撑主杆上行直至第四铰接座即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遮挡面撑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遮挡面与副遮挡面同时撑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回收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遮挡面与副遮挡面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5的一种面积可调节的遮挡装置,包括手柄1、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支撑主杆3、第三铰接座4、第十支撑杆5、第七支撑杆6、第六支撑杆7、副遮挡面8、第四支撑杆9、第五支撑杆10、第八支撑杆11、第九支撑杆12、第十一支撑杆13、盖帽14、第五铰接座15、第四铰接座16、第三支撑杆17、主遮挡面18、第二支撑杆19、限位凸台20、第一弹簧21、第一铰接座22、内六角限位片23、第二弹簧24、钢球25、滑槽26、第一支撑杆27、第二铰接座28及钢球座29;手柄1固定安装于支撑主杆3底部,盖帽14固定安装于支撑主杆3顶部,第一铰接座22、第二铰接座28、第三铰接座4、第四铰接座16从下往上依次滑动套装于支撑主杆3上,支撑主杆3为中空结构,第五铰接座15固定安装于支撑主杆3上部,且第四铰接座16位于第五铰接座15下方,钢球25、钢球座29、第二弹簧24和内六角限位片23设置于支撑主杆3上且位于第四铰接座16和第三铰接座4之间,钢球座29沿着支撑主杆3的径向通过螺纹旋转安装于支撑主杆3上,且钢球座29与支撑主杆3之间通过螺纹胶固定限位,钢球25设置于钢球座29内,且钢球25一端通过钢球座29上设置的凸台限位,钢球25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24,内六角限位片23通过螺纹旋转安装于钢球座29内一端,且内六角限位片23与钢球座29之间通过螺纹胶固定限位,第二弹簧24设置于钢球25和内六角限位片23之间,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设置于支撑主杆3上,且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位于手柄1和第一铰接座22之间,第一弹簧21套装于支撑主杆3内且位于第一铰接座22和第二铰接座28之间,第一弹簧21两端在第一铰接座22和第二铰接座28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限位凸台20固定设置于支撑主杆3上且限位凸台20位于第三铰接座4和第二铰接座28之间;

第三支撑杆17、第二支撑杆19和第一支撑杆27分别沿着支撑主杆3周向均布,第一支撑杆27一端与第一铰接座22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9铰接,第二支撑杆19一端与第二铰接座28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17铰接,第三支撑杆17一端与第五铰接座15铰接且另一端下部设置有滑槽26,主遮挡面18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杆17上;

第十支撑杆5、第十一支撑杆13、第九支撑杆12、第七支撑杆6、第八支撑杆11、第六支撑杆7、第五支撑杆10、第四支撑杆9分别沿着支撑主杆3周向均布,第十一支撑杆13一端与第四铰接座16铰接且另一端与第十支撑杆5铰接,第十支撑杆5一端与第三铰接座4铰接且另一端与第八支撑杆11铰接,第九支撑杆12一端与第八支撑杆11一端铰接且第九支撑杆12另一端与第十一支撑杆13铰接,第八支撑杆11另一端与第六支撑杆7铰接,第七支撑杆6一端与第十支撑杆5铰接且第七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第六支撑杆7的一端铰接,第六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第五支撑杆10铰接,第五支撑杆10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9一端铰接,第四支撑杆9滑动安装于滑槽26内,副遮挡面8为环形状且设置于第四支撑杆9下方;

第七支撑杆6与第十支撑杆5形成的第一铰接点位于第十支撑杆5与第十一支撑杆13形成的第二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5与第八支撑杆11形成的第三铰接点之间,第十一支撑杆13与第十支撑杆5形成的第四铰接点位于第十支撑杆5与第七支撑杆6形成的第五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5与第三铰接座4形成的第六铰接点之间,第九支撑杆12与第十一支撑杆13形成的第七铰接点位于第四铰接座16与第十一支撑杆13形成的第八铰接点和第十支撑杆5与第十一支撑杆13形成的第九铰接点之间,第八支撑杆11与第十支撑杆5形成的第十铰接点位于第六支撑杆7与第八支撑杆11形成的第十一铰接点和第九支撑杆12与第八支撑杆11形成的第十二铰接点之间,第八支撑杆11与第六支撑杆7形成的第十三铰接点位于第七支撑杆6与第六支撑杆7形成的第十四铰接点和第六支撑杆7与第五支撑杆10形成的第十五铰接点之间,第一支撑杆27与第二支撑杆19形成的第十六铰接点位于第三支撑杆17与第二支撑杆19形成的第十七铰接点和第二铰接座28与第二支撑杆19形成的第十八铰接点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座22在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的作用下,整个遮挡装置处于收缩状态,当按下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在第一弹簧21预压弹簧力及第一铰接座22、第一支撑杆27和第二铰接座28的共同作用下,第二支撑杆19开始扩张并通过第三支撑杆17撑开主遮挡面18,与此同时带动第一弹簧21、第一铰接座22、第一支撑杆27和第二铰接座28沿着支撑主杆3上行至限位凸台20处限位,此时主遮挡面18处于最大撑开状态,当需要变大遮挡面时,推动第三铰接座4沿着支撑主杆3上行,在第三铰接座4的带动下第十支撑杆5的一端围绕第十支撑杆5与第三铰接座4形成的第六铰接点旋转,同时第十支撑杆5中部围绕第十支撑杆5与第十一支撑杆13的铰接点旋转,第十一支撑杆13在第十支撑杆5的推动下一端围绕第十一支撑杆13与第四铰接座16形成的第八铰接点旋转,且第十一支撑杆13和第十支撑杆5的重心上移,在此重心上移过程中,通过第九支撑杆12的联合控制,第八支撑杆11自身一方面围绕第八支撑杆11与第十支撑杆5形成的第三铰接点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第八支撑杆11的重心向偏离支撑主杆3的方向移动,在第八支撑杆11的自身转动与平动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第六支撑杆7向偏离支撑主杆3的方向移动,在第七支撑杆6的控制作用下,第六支撑杆7在平动的同时围绕第六支撑杆7与第八支撑杆11形成的第十一铰接点做顺时针旋转,第六支撑杆7通过第五支撑杆10推动第四支撑杆9沿着滑槽26向偏离支撑主杆3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副遮挡面8向外围延展以达到增大遮挡面的效果;第三铰接座4通过钢球25限位,在限位过程中,第三铰接座4开始下压钢球25,当第三铰接座4内置的凹槽上行至钢球25位置时,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钢球25复位进入第三铰接座4内置凹槽内对第三铰接座4进行限位;需要将遮挡装置收回时,下拉第三铰接座4通过第十支撑杆5、第七支撑杆6、第六支撑杆7、第五支撑杆10拉动第四支撑杆9向靠近支撑主杆3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副遮挡面8收回,此后拉动第一铰接座22下行至主遮挡面控制开关2的位置锁住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