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627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真空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脱泡在化工行业中至为重要。脱泡质量及其效果直接决定了生产的流畅度和产品的质量。在精细化工中,许多表面活性剂、墨水、涂料等产品均需要进行脱泡,而在化纤行业中,脱泡也是必备工序。尤其是人造纤维领域。在传统粘胶纤维生产流程中,一般采用静脱法进行真空脱泡。但这一过长耗时较长,需要近三十个小时,非常不利于高校生产。在后期,部分厂家引入了连续脱泡装置,一般采用薄膜法、细流法、离心法的。但效率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活便捷、方便清洗、脱泡效率高、真空要求低、不易造成浪费的连续真空脱泡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为:连续真空脱泡装置包括封头、进气口、进料口、抽气口、桶体、出料口、视镜、真空表、机架,桶体内的上、下半段均固定有一挡块,上部挡块上放置有一筛网,筛网上连接有一卵形导流体,桶体内的下部挡块上放置有一孔板,孔板上叠放有数至数十个凸面朝上的伞状筛网,进料口的出料端为一伞状,并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保持一定间隙。

所说的进料口的出料端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的间隙为1-10mm。

所说的孔板的孔径为0.5-10mm。

使用本发明的连续真空脱泡装置时,将孔板放在最下方的挡块上,固定好后按需求放置1-20个不等的伞状筛网5,凸面朝上。随后放置筛网和导流体,导流体正对进料口的伞状末端。将封头盖在桶体上,并紧固。关闭进气口,打开抽气口并抽真空,待脱泡原料由进料口进入连续真空脱泡装置。流体流出时,在进料口末端触及导流体3的顶部,由于两者有一定的间隙,流体呈膜状流出。导流体具有卵状流线型,可保证流体紧贴体壁。此时,流体液膜非常薄,气泡更容易脱出。液膜状流体流下导流体后,到达筛网,筛网密度为10-200目。在这里,流体被切割成无数细流流下,细流的表面积更大,更易将气泡脱出。而后,细流落至伞状筛网群上,再次被切割分散。在孔板处聚集从细孔流出,细流流下后集于桶体底部,在底部保存1-200分钟后,从出料口排出待用。

这一发明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待脱泡原料的表面积,使气泡更容易脱离流体。综合借鉴了薄膜脱泡法、细流脱泡法等连续脱泡方法。可保证脱泡质量,减少脱泡时间。完全达到了本发明结构简单、灵活便捷、方便清洗、脱泡效率高、真空要求低、不易造成浪费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筛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伞状筛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连续真空脱泡装置的伞状筛网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歩详述。

实施例1,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一种连续真空脱泡装置,包括封头1、进气口102、进料口103、抽气口104、桶体2、出料口201、视镜105、真空表101、机架202,桶体内的上、下半段均固定有一挡块203,上部挡块上放置有一筛网4,筛网上连接有一卵形导流体3,桶体内的下部挡块上放置有一孔板6,孔板上叠放有数至数十个凸面朝上的伞状筛网5,进料口的出料端为一伞状,并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保持一定间隙。

所说的进料口的出料端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的间隙为1-10mm。

所说的孔板的孔径为0.5-10m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真空脱泡装置,包括封头1、进气口102、进料口103、抽气口104、桶体2、出料口201、视镜105、真空表101、机架202,其特征在于:桶体内的上、下半段均固定有一挡块203,上部挡块上放置有一筛网4,筛网上连接有一卵形导流体3,桶体内的下部挡块上放置有一孔板6,孔板上叠放有数至数十个凸面朝上的伞状筛网5,进料口的出料端为一伞状,并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保持一定间隙。所说的进料口的出料端与卵形导流体的表面的间隙为1‑10mm。所说的孔板的孔径为0.5‑10mm完全达到了本发明结构简单、灵活便捷、方便清洗、脱泡效率高、真空要求低、不易造成浪费的发明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任长秋;贾宝泉;左杨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充盛达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0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