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镜片雾气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5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镜片雾气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口罩是采用过滤层来起到防护作用,所以眼镜一族佩戴的时候无法避免因反复呼吸导致镜片起雾现象的出现,从而看不清前面物体,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镜片雾气口罩,目的是避免戴眼镜的人士佩戴口罩时镜片起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防镜片雾气口罩,包括用于罩住使用者嘴部的口罩本体、与口罩本体连接的口耳系带、用于罩住使用者鼻部的鼻部球套、与鼻部球套和口罩本体连接的鼻口系带、与鼻部球套连接的鼻耳系带和设置于鼻部球套上且用于与使用者鼻梁接触的吸湿条。

所述吸湿条与所述鼻部球套为粘接连接。

所述吸湿条为V型。

所述鼻部球套的材质为不织布。

本实用新型的防镜片雾气口罩,将鼻部球套通过鼻口系带与口罩本体相接,鼻耳系带与口耳系带可以使整个口罩与面部贴和,并设置吸湿条,这样使用者口鼻中呼出的水蒸气可以通过大片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散出,迅速冷凝有效地避免了镜片产生雾气。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镜片雾气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口罩本体;2、口耳系带;3、鼻部球套;4、吸湿条;5、鼻口系带;6、鼻耳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镜片雾气口罩,包括用于罩住使用者嘴部的口罩本体1、与口罩本体1连接的口耳系带2、用于罩住使用者鼻部的鼻部球套3、与鼻部球套3和口罩本体1连接的鼻口系带5、与鼻部球套3连接的鼻耳系带6和设置于鼻部球套3上且用于与使用者鼻梁接触的吸湿条4。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镜片雾气口罩为耳挂式口罩,口罩本体1的面积大于鼻部球套3的面积,口罩本体1是用于包裹人体的下巴部位且可以遮盖人体的嘴部,口耳系带2设置两个且两个口耳系带2分别与口罩本体1的一侧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口耳系带2为对称设置,口耳系带2用于套在人体耳部上,从而使得口罩本体1能够固定。鼻部球套3通过鼻口系带5与口罩本体1连接成一体,鼻部球套3位于口罩本体1的上方,鼻部球套3具有容纳人体鼻部的中空腔体且鼻部球套3的形状与人体鼻部的形状相匹配。在使用时,将鼻部球套3套住使用者的鼻部,并可利用使用者所佩戴的眼镜压住鼻部球套3,有利于鼻部球套3与使用者的鼻部的贴合。鼻口系带5位于两个口耳系带2的中间位置处,鼻口系带5是在口罩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口罩本体1固定连接。鼻耳系带6设置两个且两个鼻耳系带6分别与鼻部球套3的一侧部固定连接且两个鼻耳系带6为对称设置,鼻耳系带6用于套在人体耳部上,从而使得鼻部球套3能够固定。

作为优选的,鼻部球套3的材质为不织布,且为三层不织布。鼻耳系带6、鼻口系带5、口耳系带2采用亲肤、柔韧性好的材料制作,如棉质材料或莱卡棉材料。

如图1所示,吸湿条4为V型,吸湿条4设置于鼻部球套3的内侧面上且吸湿条4在鼻部球套3上的位置靠近鼻部球套3的上端,鼻部球套3的下端与鼻口系带5固定连接。V型的吸湿条4具有一个尖端和一个开口端,尖端靠近鼻部球套3的上端,开口端的开口朝向鼻部球套3的下端。V型的吸湿条4能够很好的与人体的鼻梁接触并贴合,避免鼻部呼出的水汽流动至上方眼镜处。吸湿条4采用吸湿性好的棉质面料制成,对于逸散的水汽的吸收效果好。

作为优选的,吸湿条4与鼻部球套3为粘接连接,使得吸湿条4可拆卸,方便更换。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