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543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远红外碳纤维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各种活动中负荷较大的关节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卧、跑、跳等活动都离不了它,所以受损伤的机会也较多。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有髌内、外侧支持带,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腱膜的下延,并与膝关节囊相编织;后方有腘斜韧带加强,由半膜肌的腱纤维部分编入关节囊所形成;内侧有胫侧副韧带,为扁带状,起自内收肌结节,向下放散编织于关节囊纤维层;外侧为腓侧副韧带,是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圆形纤维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

碳纤维电热转换率达95%以上,比镍铬、钨钼等材料作为发热体节能30%;其发热产生765.9W/M的红外线辐射,相当于一部频谱理疗仪;被人体、衣物等直接吸收性特强,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损失小;3秒速热,5秒钟表面温度可达300~700度,发热效率高;900W的功率可产生普通电热丝1100W的热量。

并且远红外线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况,使脑细胞得以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给,加强新陈代谢,使大脑皮层失衡状况得以改变,加深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安眠作用。人体吸收大量远红外后的热效应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刺激皮内热感应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并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使小动脉、毛细动脉及毛细静脉扩张,促使血流加快,从而带动人体大循环的加快,由于血流加快,使大量远红外能量被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作用到微循环系统,调节了微循环血管的收缩功能,使纤细的管径变粗,加强血液流动,瘀滞扩张的血管变滞流为线流,这就是远红外对微循环血管的双向调节。远红外线还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远红外加速循环,使代谢更加旺盛,提高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延缓器官衰退进程,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人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现有的远红外护膝功能单一,并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电的碳纤维远红外护膝。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包括护膝本体、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均连接护膝本体的同一侧,护膝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外表层、隔热绝缘层、远红外发热层、导热层和内表层,所述远红外加热层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网状排列的碳纤维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的活动端设有毛毡扣,外表层设有毛毡;所述远红外加热层还包括固定层,网状排列的碳纤维固定在固定层内。

所述内表层上设有直径为1.5mm高度为1-3mm的按摩点。

所述电源连接头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所述导热层上设有1-5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护膝本体的两端,佩戴时位于膝盖后方,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第二种方案为: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包括护膝本体、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分别相对连接护膝本体的两侧,护膝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外表层、隔热绝缘层、远红外发热层、导热层和内表层,所述远红外加热层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网状排列的碳纤维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的活动端设有毛毡扣,外表层设有毛毡;所述远红外加热层还包括固定层,网状排列的碳纤维固定在固定层内。

所述内表层上设有直径为1.5mm高度为1-3mm的按摩点。

所述电源连接头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所述导热层上设有1-5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低电压输入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并且佩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层将网状排列的碳纤维固定,可以防止多次使用碳纤维分布不均。

3、本新型远红外线发热碳纤维网状排列,发热均匀,并且可水洗。

4、导热层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实现自动调温。

5、温度传感器位于护膝本体的两端,佩戴时位于膝盖后方,佩戴后活动不会给膝盖带来不适。

6、上下两个固定带,方便佩戴着活动。

7、按摩点为柔性按摩点,促进膝盖皮肤的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2护腰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2远红外加热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2远红外加热层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膝本体;2、上固定带;3、下固定带;4、外表层;5、隔热绝缘层;6、远红外发热层;7、导热层;8、内表层;9、网状排列的碳纤维;10、固定层;11、按摩点;12、温度传感器;13、导线;14、电源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

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包括护膝本体1、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均连接护膝本体1的同一侧,护膝本体1包括依次叠合的外表层4、隔热绝缘层5、远红外发热层6、导热层7和内表层8,所述远红外加热层6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通过正负极导线13连接电源连接头14,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的活动端设有毛毡扣,外表层4设有毛毡;远红外加热层6还包括固定层10,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固定在固定层10内。

内表层8上设有直径为1.5mm高度为1-3mm的按摩点11。

电源连接头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所述导热层7上设有1-5个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位于护膝本体的两端,佩戴时位于膝盖后方,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实施例2,参考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

一种碳纤维远红外护膝,包括护膝本体1、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分别相对连接护膝本体1的两侧,护膝本体1包括依次叠合的外表层4、隔热绝缘层5、远红外发热层6、导热层7和内表层8,所述远红外加热层6包括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通过正负极导线13连接电源连接头14,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的活动端设有毛毡扣,外表层4设有毛毡;远红外加热层6还包括固定层10,网状排列的碳纤维9固定在固定层10内。

内表层8上设有直径为1.5mm高度为1-3mm的按摩点11。

电源连接头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所述导热层7上设有1-5个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位于护膝本体的两端,佩戴时位于膝盖后方,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时间控制器。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