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及其摩擦装饰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32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吹风及其摩擦装饰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吹风,具体涉及一种电吹风及其摩擦装饰条。



背景技术:

吹风机作为家用电器或理发用品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款式和种类也非常的多,技术也越来越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外形美观和手感舒适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个新的目标,因此,如何让吹风机的外观制作更美观、手握更舒适成为该类产品生产厂家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吹风的手柄与外壳一体成型,抓握舒适感较差,而外壳大多采取卡扣的方式连接,在连接的位置处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缝隙,该缝隙极易嵌入发丝,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现有的电吹风存在抓握舒适感差和外壳易嵌入发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吹风所存在的抓握舒适感差和外壳易嵌入发丝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吹风的摩擦装饰条,包括;

外壳摩擦条,呈弧形,其两侧的边缘向外突出有若干凸片;

手柄摩擦条,呈条状,其内侧面上设有若干凸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有所述摩擦装饰条的电吹风,包括外壳、手柄和后罩,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还包括电吹风的摩擦装饰条,所述外壳的后部向外突出有连接壁,所述后罩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壁和所述后罩内壁的卡接组件罩扣在所述连接壁的外围,并在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外壳摩擦条相适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后罩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且与所述凸片适配的凹口,所述外壳摩擦条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凸片伸入到所述凹口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手柄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条与所述手柄摩擦条适配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凸柱适配的插孔,所述凸柱插扣设置在所述插孔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的通孔,和设置在所述后罩内壁上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通孔相适配,所述卡钩与所述通孔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和手柄的表面设置摩擦装饰条,一方面起到了填充缝隙和增大摩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外壳摩擦条通过凸片固定设置外壳上,手柄摩擦条通过凸柱固定设置在手柄上,结构简单,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图6为图2的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吹风的摩擦装饰条,包括外壳摩擦条10和手柄摩擦条20,用于设置在电吹风的外表面处,起增大摩擦的作用。外壳摩擦条10呈弧形,其两侧的边缘向外突出有若干片凸片11。手柄摩擦条20呈条状,其内侧面上设有若干条凸柱2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30、手柄40和后罩50,手柄40与外壳30一体成型,外壳30的后部向外突出有连接壁31,后罩50通过设置在连接壁31和后罩50的内壁上的卡接组件罩扣在连接壁31的外围,连接壁31的内表面与外壳30的内表面平齐,连接壁31的厚度小于外壳30的厚度,以此使外壳30的后部外缘呈台阶状,并在与外壳3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外壳摩擦条10相适配。手柄40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条第二凹槽70,第二凹槽70与手柄摩擦条20相适配。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壁31上的通孔,和设置在后罩50的内壁上的卡钩,该卡钩与通孔相适配,卡钩与通孔卡扣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连接壁31和后罩50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该第一凹槽的凹口60,且该凹口60与凸片11适配,外壳摩擦条10嵌入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凸片11伸入到凹口60内,以此固定外壳摩擦条10。第二凹槽70内设有若干个与凸柱21适配的插孔71,凸柱21插扣设置在插孔71内,以此固定手柄摩擦条20。结构简单,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30和手柄40的表面设置摩擦装饰条,一方面起到了填充缝隙和增大摩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外壳摩擦条10通过凸片11固定设置外壳30上,手柄摩擦条20通过凸柱21固定设置在手柄40上,结构简单,固定牢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