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9767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套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



背景技术:

手套脱模为橡胶手套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现有的脱模设备普片具有脱模过程容易损坏,漏脱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能实现大规模化橡胶手套的脱模。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包括手模传输导轨、手模座、手模悬挂筒、第一传送平台、第一脱模滚筒组、第二脱模滚筒组、手形模具和手套传送过渡台;

两平行所述手模传输导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平台上方,所述手模传输导轨的导轨方向与第一传送平台的传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手模传输导轨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阵列设置有若干所述手模座,每个所述手模座下方悬吊设置有所述手模悬挂筒,所述手模悬挂筒下部设置有所述手形模具;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和第二脱模滚筒组并列设置在手模传输导轨和第一传送平台之间,且第一脱模滚筒组和第二脱模滚筒组滚筒轴线方向与手模传输导轨的导轨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和第二脱模滚筒组分别与两条所述手模传输导轨上的手形模具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或第二脱模滚筒组可逐次将对应的手形模具上穿戴的橡胶手套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第二脱模滚筒组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横切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滚筒上的第一滚切面和第二滚筒上的第二滚切面相对状态下,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形成手模通过道;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半圆滚面和第二滚筒的第二半圆滚面可转动至相切;与第一脱模滚筒组/第二脱模滚筒组对应的手形模具可通过手模通过道,且所述手形模具最下端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轴线所在高度相等;

还包括滚筒传动轴、滚筒座和滚筒驱动电机,两所述滚筒传动轴分别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传动连接,两所述滚筒传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滚筒座上,两所述滚筒驱动电机分别与两所述滚筒传动轴驱动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结构巧妙简单,采用滚筒式脱模结构使脱模过程不遗漏、不损坏;采用了带防掉桩的手套传送过渡台使之运输手套过程中防止振动滑落,特别是手套传送过渡台在第一传送平台和第二传送平台之间过渡时有效阻止了手套的掉落,其中还添加了工位风扇等多种人性化装置,提高了操作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脱模滚筒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脱模滚筒组非脱模状态侧视图;

附图4为脱模滚筒组脱模状态侧视图;

附图5为脱模滚筒组第一滚筒的第一滚切面和第二滚筒上的第二滚切面相对状态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脱模滚筒组的第一滚筒的第一半圆滚面和第二滚筒的第二半圆滚面可转相切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手套传送过渡台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防掉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橡胶手套脱模设备,包括手模传输导轨3、手模座4、手模悬挂筒5、第一传送平台10、第二传送平台16、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手形模具6和手套传送过渡台45;

两平行所述手模传输导轨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平台10上方,所述手模传输导轨3的导轨方向与第一传送平台10的传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手模传输导轨3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阵列设置有若干所述手模座4,每个所述手模座4下方悬吊设置有所述手模悬挂筒5,所述手模悬挂筒5下部设置有所述手形模具6,其中待脱橡胶手套可穿戴在若干手形模具6上;所述第一传送平台10和第二传送平台16同步衔接设置;所述手套传送过渡台45水平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平台10或第二传送平台16的传送带上,手套传送过渡台45可随所述第一传送平台10或第二传送平台16上的传送带同步平移;

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2和第二脱模滚筒组9并列设置在手模传输导轨3和第一传送平台10之间,且第一脱模滚筒组2和第二脱模滚筒组9滚筒轴线方向与手模传输导轨3的导轨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2和第二脱模滚筒组9分别与两条所述手模传输导轨3上的手形模具6对应设置;各手形模具6可随手模传输导轨3逐次经过对应的第一脱模滚筒组2或第二脱模滚筒组9,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2或第二脱模滚筒组9可逐次将对应的手形模具6上穿戴的橡胶手套分离。

如图2至6所示,所述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包括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脱模工作过程中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反向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的横切面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滚筒29上的第一滚切面26和第二滚筒28上的第二滚切面32相对状态下,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之间形成手模通过道30;所述第一滚筒29的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滚筒28的第二半圆滚面34可转动至相切,相切状态下在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半圆滚面34的内侧向下咬合运动的作用下将穿戴在手形模具6上的待脱橡胶手套带下,其中被带下的橡胶手套掉落至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当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的手套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手套传送过渡台45被传动带平移至第二传送平台16上,然后通过人工摘取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累积的橡胶手套;与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对应的手形模具6可通过手模通过道30;在第一滚切面26和第二滚切面32相对状态下,被脱离橡胶手套的手形模具6在手模传输导轨3的作用下从离开手模通过道30,继续下一个脱模程序,所述手形模具6最下端与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的轴线所在高度相等,使手形模具6上穿戴的橡胶手套刚好能被滚筒组带下,同时还防止了手形模具6卡进对应的脱模滚筒组中造成设备损坏;

还包括滚筒传动轴7、滚筒座8和滚筒驱动电机,两所述滚筒传动轴7分别与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传动连接,两所述滚筒传动轴7分别可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滚筒座8上,两所述滚筒驱动电机分别与两所述滚筒传动轴7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半圆滚面34上分别沿轴线方向均匀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半环形圈槽272和若干第二半环形圈槽273;其中每两相邻所述第一半环形圈槽272之间形成第一半圆凸环271,每两相邻所述第二半环形圈槽273之间形成第二半圆凸环274,所述第一半圆凸环271环宽是所述第二半环形圈槽273槽宽的一半;所述第二半圆凸环271环宽是第一半环形圈槽272的一半;所述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半圆滚面34相切状态下:所述第一半圆凸环271卡入所述第二半环形圈槽273中,且第一半圆凸环271的凸面与第二半环形圈槽273的槽底面留有保护间隙300;所述第二半圆凸环271卡入第一半环形圈槽272中,且第二半圆凸环271的凸面与第一半环形圈槽272的槽底面之间留有保护间隙300;相邻第一半圆凸环271和第二半圆凸环271之间形成保护腔275,采用半环形圈槽和半圆凸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脱模,能有效的防止漏脱现象发生,同时保护间隙300和保护腔275有效防止了橡胶手套在被带下过程中被夹坏。

如图7和8所示,所述手套传送过渡台45包括过渡台20和防掉桩19;所述过渡台20为底面前后倒角21的平底船形结构,防止在两个传送带之间过渡时过渡台20底部与过渡处发生碰撞;若干所述防掉桩19在过渡台20台面成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手套传送过渡台45的防掉桩19顶部所在高度低于第一滚筒29和第二滚筒28,防止手套传送过渡台45通过滚筒组下方时发生干涉,所述手套传送过渡台45可随第一传送平台10分别平移至第一脱模滚筒组2和第二脱模滚筒组9正下方,手套传送过渡台45可依次接下第一脱模滚筒组2和第二脱模滚筒组9脱模下来的橡皮手套。

所述防掉桩19包括立柱25、橡胶圆顶23、圆顶台24;所述立柱25竖向设置在过渡台20台面所述圆顶台24为圆盘形结构,所述圆顶台24同轴心设置在立柱25上端圆顶台24底面设置有圆角22,所述橡胶圆顶23设置在圆顶台24顶面,采用了带防掉桩的手套传送过渡台45使之运输手套过程中防止振动滑落。

还包括状态显示屏13、显示屏座17、支撑柱11、挡板1、工位椅15和风扇18;所述显示屏座17通过两所述支撑柱11跨设在第二传送平台16上方,两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设置在第二传送平台16两侧的传送带侧板12上;所述显示屏座17上还设置有所述状态显示屏13和风扇18,所述状态显示屏13和风扇18分别与第二传送平台16传送末端对应的工位椅15对应;同步衔接设置的第一传送平台10和第二传送平台16两端部设置有挡板1,所述挡板1上端高出传送带所在高度。

如图1至8所示,设备具体工作方法:

控制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使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上的第一滚切面26和第二滚切面32相对,进而形成手模通过道30;各手形模具6随手模传输导轨3逐次运行至手模通过道30中,此时控制第一脱模滚筒组2/第二脱模滚筒组9,使所述第一滚筒29的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滚筒28的第二半圆滚面34转动至相切,相切状态下在第一半圆滚面33和第二半圆滚面34的内侧向下咬合运动的作用下将穿戴在手形模具6上的待脱橡胶手套带下,其中被带下的橡胶手套掉落至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当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的手套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手套传送过渡台45被传动带平移至第二传送平台16上,然后通过人工摘取手套传送过渡台45上累积的橡胶手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