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977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暖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暖面料。



背景技术:

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通过增加衣物的厚度来实现保暖的功能,但是当穿着的衣服比较多,会导致衣物的厚度较大,从而不便于行动,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持续保暖且又轻薄的面料来为人体提供较好保暖效果。

中国专利(CN2016210008856)公开了一种保暖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里料层、填充层以及表层,所述里料层远离所述表层的一侧分布有保暖凸起层,所述填充层内间隔设置有摩擦片组,所述摩擦片组两侧分别抵触所述里料层和所述表层。里料层上设置的保暖凸起层位于面料的内端,直接与人体接触,并且可以存储较多的热量,从而提升保暖性能。在填充层内设置的摩擦片组,在当人体发生运动时,摩擦片组发生相对的移动,通过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面料发热,给人体提供热量,使人体不会感觉寒冷,提升了面料的保温性能,而摩擦片组两侧分别抵触里料层和表层,在热体发生运动时,摩擦片组受到里料层和表层之间的里的作用更容易发生移动,从而提升了发热效果。但由于摩擦片产生位移有限,摩擦产生的热量小,一定寒冷程度下,保暖效果一般。

中国专利(CN104248052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冬天穿着的保暖面料保暖服装,包括服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本体背后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设置在服装本体内部的蓄电池连接,在所述服装本体的夹层内设置有多个红外导热装置,所述红外导热装置与蓄电池相连;所述服装本体由面料制成,所述面料包括中间层、超细绒保温棉层和面层及里层,所述中间层为位于所述保暖面料中间位置的复合无纺布层,该复合无纺布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纺粘无纺布层、PE防水层及纺粘无纺布层;所述超细绒保温棉层包括超细绒保温棉上层及超细绒保温棉下层,其分别设置于上述中间层的上下表面上;所述面层复合于上述超细绒保温棉上层的上表面;里层则复合于上述超细绒保温棉下层的下表面。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以吸收太阳能来产生保暖效果,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穿着笨重,不轻便的缺点。如何利用太阳能或光照产生热量,既能使穿着的衣物轻便,又能保持良好的保暖效果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具有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面料制成的服饰穿着笨重、不方便且保暖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暖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暖面料,包括凹形的外包层、保暖层和不透气的透明盖层,所述透明盖层封盖于所述外包层的凹口处并使所述外包层内部形成一密封的发热腔,所述保暖层位于所述发热腔内且与所述外包层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外包层和保暖层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棉球,所述保暖层在所述棉球的支撑下与所述外包层相隔形成一对流夹层。

光照辐射通过透明盖层,进入发热腔内产生热量,由于透明盖层不透气,发热腔阻止了热量与外界的对流,难以散去。保暖层吸收发热腔内的热量,通过对流夹层,热空气进行传递。该面料保暖效果持久,且穿着该面料制成的衣服,经过热传递,能保持身体每个部分温暖。保暖层和位于发热腔内的所述外包层的侧面上设有棉球,用于支撑的棉球具有弹性,人体在活动时,在支撑棉球弹性作用下,互相靠近或远离,起到了鼓风作用,将热气传递到面料各部分。

优选的,还包括反光层,反光层与所述透明盖层的内侧面贴合。反光层能将照射在透明盖膜上的光均匀散发到发热腔内。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由若干个均匀黏合在透明盖层上的玻璃微珠组成。

优选的,所述保暖层位于与所述反光层相近的一面上设有若干薄铝片。薄铝片能在发热腔内将热量传递至保暖层上,迅速使保暖层升温。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层为透明薄膜。

优选的,所述透明薄膜厚度范围为0.08mm~0.12mm。

优选的,所述保暖层为羊绒层。

优选的,所述外包层为棉布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太阳光通过透明盖膜进入发热腔内产生热量,发热腔迅速升温。通过不透气的透明盖膜,发热腔阻止了热量与外界进行热对流,能保持持久的保暖效果。人体在活动时,保暖层和外包层在用于支撑的棉球的弹性作用下,互相靠近或远离,起到了鼓风作用,将热气传递到面料各部分。本实用新型制成的服饰具有轻便,保暖效果好的有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层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1外包层,2保暖层,3透明盖层,4发热腔,5棉球,6对流夹层,7反光层,8玻璃微珠,9薄铝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保暖面料,包括棉布制成的外包层1、羊绒制成的保暖层2和不透气的透明盖层3,所述透明盖层3封盖于所述外包层1的凹口处并使所述外包层1内部形成一密封的发热腔4,所述保暖层2位于所述发热腔4内且与所述外包层1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外包层1和保暖层2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棉球5,所述保暖层2在所述棉球5的支撑下与所述外包层1相隔形成一对流夹层6。

光照辐射通过透明盖层3,进入发热腔4内产生热量,由于透明盖层3不透气,发热腔4阻止了热量与外界的对流,难以散去。保暖层2吸收发热腔4内的热量,通过对流夹层6,热空气进行传递。该面料保暖效果持久,且穿着该面料制成的衣服,经过热传递,能保持身体每个部分温暖。支撑棉球5具有弹性,人体在活动时,保暖层2和外包层1在支撑棉球5弹性作用下,互相靠近或远离,起到了鼓风作用,将热气传递到面料各部分。

本实施例还包括玻璃微珠8制成的反光层7,反光层7与所述透明盖层3的内侧面贴合。若干个玻璃微珠8均匀黏合在透明盖层3上,反光层7能将照射在透明盖膜上的光均匀散发到发热腔4内。

保暖层2上黏合有薄铝片9,薄铝片9位于保暖层2与所述反光层7相近的一面上,即薄铝片9与反光层7相对。薄铝片能在发热腔4内将热量传递至保暖层2上,迅速使保暖层2升温。薄铝片9同时起到了在发热腔4内将热传递开去的作用,即导热片。所述透明盖层3为透明薄膜。透明薄膜厚度为0.08m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反光层7可以是有不规则形状的薄晶片黏合在保暖层2或透明盖层3上形成,将光进行散射,扩散到所述发热腔4的各部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透明薄膜厚度为0.12mm,增加厚度促使薄膜的强度增加,以及与外界热传导距离增加,提高保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