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头盔束缚带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422发布日期:2018-08-04 11:05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头盔束缚带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头盔作为保护头部的护具在道路骑行、体育活动、建筑施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常见的头盔包括外壳、里衬和束缚带,以往的束缚带一般由单根织带套在下颚和双耳之间,由于单根束缚带的固定位置正好经过双耳,易造成夹耳和束缚带松弛的问题,不仅伤害耳朵而且头盔也固定不稳,后来经过改进,将束缚带两端设计成交叉型以让出耳朵的位置,同时不影响束缚带的固定,正确佩戴头盔时束缚带的交叉处应在耳朵下方大约1.5厘米,整个束缚带在下颚固定时也要留大约1.5厘米的厚度,但耳朵的位置因人而异,束缚带的交叉处也应当因人而异,才能达到佩戴要求,让头盔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 107019275 A,申请公布日2017.08.08,名称为“一种可调节肩带及其组装方法以及用于可调节肩带的调节扣”,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穿引部的调节扣,单根肩带在其中穿梭靠摩擦自锁,这种调节扣不适用于具有交叉端的头盔束缚带,且调节过程中依靠肩带穿梭粗调松紧操作麻烦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束缚带的交叉位置且自身具有较高强度、使用寿命较长的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头盔束缚带的调节装置,包括

束缚带本体和两个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V型带和设在V型带上的调节扣,束缚带本体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V型带固定在外壳上,束缚带本体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V型带固定在外壳上,调节扣包括扇形扣和底座,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间隔设置在底座本体上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上设有左容置孔,右挡板上设有右容置孔;

所述左容置孔内和右容置孔内均设有连接筋,扇形扣上设有转轴,在一个调节结构中:转轴的一端伸入左容置孔,转轴的另一端伸入右容置孔,转轴固定在连接筋上,扇形扣靠近转轴的一端位于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扇形扣靠近转轴的一端设有若干卡齿,V型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扇形扣跟底座之间具有供V型带穿过的穿带间隙,在一个调节结构中: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束缚带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束缚带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穿过穿带间隙。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轻轻挤压扇形扣和底座,使连接筋断裂,则扇形扣可相对底座转动一定角度,将V型带穿过穿带间隙,将调节扣沿V型带滑动至合适的位置,用手转动扇形扣,卡齿将V型带压紧在底座上,实现V型带交叉处的任意位置调节,一体成型的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整体性强,且省去了组装步骤,整体强度高,满足多次调节需要。

作为优选,在一个调节结构中:所述左容置孔与右容置孔同轴等径。使得转轴在左容置孔和右容置孔内能够顺利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通过注塑加工一体成型。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开在同一个模具里,连接筋完成塑胶料流动的需要,通过注塑工艺将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一体成型,使用时轻轻挤压扇形扣和底座,使连接筋断裂即可,相对于传统的先分体加工后组装的方式,省去了组装工序,且传统方法中,转轴在装入的过程中需要撑开左挡板和右挡板,使得左挡板和右挡板必须具有一定韧性,而后续的使用中,佩戴头盔的人们发生碰撞时,调节扣还得具有较高强度不至于遇外力遭受破坏,使得束缚带松弛头盔脱离头部造成危险,现在的一体成型结构对韧性没有要求,成型后扇形扣和底座已经装配好,且由于是一体成型,整体强度较高。

作为优选,在一个调节结构中:各卡齿沿转轴轴向等距分布。等距分布的卡齿用于压紧束缚带,束缚带均匀受力,防止束缚带滑脱。

作为优选,所述卡齿的高度小于扇形扣与底座的间距。卡齿高度过大会与底座发生干涉,过小则压不紧V型带。

作为优选,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的间距由远离底座的方向至靠近底座的方向逐渐变大。扇形扣转动一定角度,卡齿压紧织带后,扇形扣和底座有一定分离的趋势,左挡板与右挡板形成类似倒钩结构,对扇形扣的回弹有一定阻碍作用,更有利于扣紧织带,织带不易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扇形扣上设有防滑层。扇形扣相对底座打开或闭合次数较多,防滑层增加摩擦力,用手抓住扇形扣时不易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调节扣可固定在V型带的任何位置,方便V型带交叉处的调节;(2)调节扣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不需组装,调节扣整体强度高,可靠性高;(3)调节时只需打开扇形扣,滑动调节扣至所需位置,扣上扇形扣即可,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中:束缚带本体1、V型带2、第一连接带21、第二连接带22、调节扣3、扇形扣4、转轴41、卡齿42、穿带间隙43、底座5、底座本体51、左挡板52、左容置孔521、右挡板53、右容置孔531、连接筋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一种用于头盔束缚带的调节装置,包括

束缚带本体1和两个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V型带2和设在V型带上的调节扣3,束缚带本体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V型带固定在外壳上,束缚带本体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V型带固定在外壳上,调节扣包括扇形扣4和底座5,底座包括底座本体51及间隔设置在底座本体上的左挡板52和右挡板53,左挡板上设有左容置孔521,右挡板上设有右容置孔531;

所述左容置孔内和右容置孔内均设有连接筋54,扇形扣上设有转轴41,在一个调节结构中:转轴的一端伸入左容置孔,转轴的另一端伸入右容置孔,转轴固定在连接筋上,扇形扣靠近转轴的一端位于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扇形扣靠近转轴的一端设有若干卡齿42,V型带包括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扇形扣跟底座之间具有供V型带穿过的穿带间隙43,在一个调节结构中: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束缚带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束缚带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穿过穿带间隙。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轻轻挤压扇形扣和底座,使连接筋断裂,则扇形扣可相对底座转动一定角度,将V型带穿过穿带间隙,将调节扣沿V型带滑动至合适的位置,用手转动扇形扣,卡齿将V型带压紧在底座上,实现V型带交叉处的任意位置调节,一体成型的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整体性强,且省去了组装步骤,整体强度高,满足多次调节需要。

在一个调节结构中:所述左容置孔与右容置孔同轴等径;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通过注塑加工一体成型;在一个调节结构中:各卡齿沿转轴轴向等距分布;卡齿的高度小于扇形扣与底座的间距;左挡板与右挡板的间距由远离底座的方向至靠近底座的方向逐渐变大;扇形扣上设有防滑层。

一个调节结构中的左容置孔与右容置孔同轴等径使得转轴在左容置孔和右容置孔内能够顺利转动;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开在同一个模具里,连接筋完成塑胶料流动的需要,通过注塑工艺将扇形扣、转轴、连接筋和底座一体成型,使用时轻轻掰断连接筋即可;等距分布的卡齿用于压紧V型带,V型带均匀受力,防止V型带从扇形扣和底座中滑脱;选择合适的卡齿高度,卡齿高度过大会与底座发生干涉,过小则压不紧V型带;扇形扣转动一定角度,卡齿压紧织带后,扇形扣和底座有一定分离的趋势,左挡板与右挡板形成类似倒钩结构,对扇形扣的回弹有一定阻碍作用,更有利于扣紧织带,织带不易脱出;扇形扣相对底座经常打开或闭合,防滑层增加摩擦力,用手抓住扇形扣时不易打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节扣可固定在V型带的任何位置,方便V型带交叉处的调节;调节扣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不需组装,整体强度高,可靠性高;调节时只需打开扇形扣,滑动调节扣至所需位置,合上扇形扣即可,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