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542发布日期:2018-12-05 19:0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开合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的箱体通常呈横截面积较大的立方体结构,行李箱的取放口开设于箱体的上侧面,箱盖的一侧连接至取放口的长边侧、箱盖于与取放口连接侧的另一长边侧设置用于与箱体可开合地连接的箱锁机构。

由于行李箱通常为一侧的滚轮着地的竖向拖行,现有行李箱的箱盖枢接至取放口的长边侧和箱盖与箱体可开合地连接的另一长边侧均呈竖向,当想要打开行李箱取放物品时,需要将行李箱平躺置放,在家里或酒店房间中取放物品并无不妥,但在旅行途中向竖向置放的行李箱中临时取放物品非常不便。

对此,需要一种改进的行李箱,可以在旅行途中方便地临时取放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可以在旅行途中,无需将行李箱平躺置放,而是可以直接打开竖向的行李箱,使得在旅行途中也可以方便地临时取放物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包括上侧面开设有取放口的箱体、和连接于所述取放口一侧并可封闭所述取放口的箱盖,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滚轮,且设置有所述滚轮的箱体侧壁和开设有所述取放口的箱体上侧面相临;所述箱盖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取放口靠近所述滚轮的一侧,于所述取放口远离所述滚轮的一侧和所述箱盖远离与所述取放口连接处的一侧对应设置有箱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取放口保持与现有行李箱相同的、开设于箱体的上侧面,而将箱盖与取放口处的连接位置设置在靠近滚轮的一侧,而箱锁机构设置于箱盖和取放口背离滚轮的一侧,如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的过程中,被竖向拖行的行李箱的箱锁机构位于上侧、箱盖与箱体的连接处位于下侧。在行李箱竖向置放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箱锁机构并从上向下打开箱盖,从而方便的临时取放物品。

较佳的,所述箱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周缘向所述箱体的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部,当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扣合时,所述密封部伸至所述箱体内侧;密封部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箱体和箱盖周侧连接更加可靠,更使得行李箱的取放口被从上向下打开的过程中箱盖相对箱体打开一定角度时,箱体内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被密封部所阻挡而不得轻易离开行李箱,避免行李箱竖向置放临时取放物品时,箱体内的物品从箱盖和箱体之间的缝隙漏出。

具体的,于所述箱盖设置有所述箱锁机构的一侧还开设有导向定位部,所述导向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密封部并伸向所述箱体内侧,以在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扣合过程中对所述箱盖进行导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由于将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位于短边,箱盖设置有箱锁机构的自由侧与该连接处的尺寸较长,导致箱盖相对箱体打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尺寸较长的箱盖会有较大的变形量而影响箱盖和箱体的正常闭合连接,为此增设导向定位部以对箱盖的闭合动作进行导向,确保箱盖可以顺利封闭取放口。

具体的,所述导向定位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箱锁机构两侧。

具体的,所述导向定位部和所述箱锁机构呈一体结构。

具体的,所述导向定位部和所述箱锁机构铆接固定至所述箱盖的密封部。

较佳的,所述导向定位部朝向所述箱体内侧壁的悬空端部,向远离所述箱体内侧壁的方向弯折。

具体的,所述箱体的周侧向上向内凸伸以于所述箱体的上侧面形成所述取放口,根据该结构,使得开设于所述箱体上侧面的取放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箱体的截面,箱体的上侧壁部分保留,以提高行李箱的抗压强度。

具体的,所述箱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盖的锁舌和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锁孔,所述箱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限位伸入所述锁孔的锁舌或释放对所述锁舌的限位。

具体的,所述控制部包括密码转轮和由密码转轮驱动的限位件;所述锁舌具有卡孔,所述锁舌伸入所述锁孔内时,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密码转轮的驱动下伸入所述卡孔内以实现锁定,或在所述密码转轮的驱动下推出所述卡孔以实现释锁。

较佳的,所述箱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盖的锁舌和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锁孔;所述锁舌伸出所述密封部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导向定位部伸出所述密封部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锁孔缩入所述箱体侧壁的长度为第三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之差小于所述第三长度;根据该结构,导向定位部先行伸入箱体内以对箱盖进行导向后,被导向的锁舌得以顺利插接于锁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箱盖打开时在不同角度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箱锁的锁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箱锁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包括上侧面开设有取放口110的箱体100、和连接于取放口110一侧并可封闭取放口110的箱盖200,箱体100的一侧设置有滚轮120,且设置有滚轮120的箱体100侧壁和开设有取放口110的箱体100上侧面相临;箱盖200的一侧连接于取放口110靠近滚轮120的一侧,于取放口110远离滚轮120的一侧和箱盖200远离与取放口110连接处的一侧对应设置有箱锁机构300。结合图4-图7所示,具体的: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与现有行李箱相同的:包括箱体100、箱盖200、滚轮120、及拉杆130等部件,箱体100大致呈略扁平的立方体结构,于箱体100面积较大的上侧面开设有连通箱体100内腔的取放口110,于箱体100临近该上侧面的一面积最小的侧壁四角处设置有滚轮120,于正对设置有取放口110的上侧面的下侧面设置有拉杆130,且拉杆130的手持部背离滚轮120的方向。与现有行李箱不同的,箱盖200连接至取放口110朝向滚轮120的一侧边,而箱盖200的其余三侧均为自由侧,箱盖200可以相对箱体100枢转并于箱盖200背离与取放口110连接处的一侧可操作地连接至取放口110背离滚轮120的一侧。

更具体的: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中,箱体100的周侧面积较小的四个侧壁向箱体100的上侧凸伸以于箱体100的上侧面形成取放口110,根据该结构,开设于箱体100上侧面的取放口110的尺寸小于箱体100的截面、箱体100的上侧壁部分保留,保留的部分箱体100的上侧壁可以承载一定的重量,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抗压强度。

再请参阅图1-图3所示,箱盖200大致呈与取放口110相对应的圆角矩形,箱盖200的一短边侧通过枢接结构连接至取放口110靠近滚轮120的一侧,而箱盖200的其余两长边侧和一短边侧均为自由侧,因而在行李箱竖向置放时,箱盖200可以以下侧的枢接边相对箱体100枢转以打开或封闭取放口110。可以理解的,当箱盖200相对箱体100枢转打开一定角度时,箱盖200上侧短边侧处的张开距离最大,而箱盖200竖向的两长边侧的张开距离向下逐渐减小,行李箱内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更倾向向下移动,更使得行李箱内的物体不会轻易跑出行李箱。

较佳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箱盖200朝向箱体100的一侧周缘向箱体100的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部210,当箱盖200和箱体100扣合时,密封部210伸至箱体100内侧;密封部210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箱体100和箱盖200周侧连接更加可靠,更使得行李箱的取放口110被从上向下打开的过程中箱盖200相对箱体100打开一定角度时,箱体100内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被密封部210所阻挡而不得轻易离开行李箱,避免行李箱竖向置放临时取放物品时,箱体100内的物品从箱盖200和箱体100之间的缝隙漏出。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中,由于将箱体100和箱盖200的连接处位于下侧的短边处,导致箱盖200相对箱体100打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尺寸较长的箱盖200会有较大的变形量而影响箱盖200和箱体100的正常闭合连接。为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中,于箱盖200设置有箱锁机构300的一侧还开设有导向定位部220,导向定位部220凸出于密封部210并伸向箱体100内侧,以在箱盖200和箱体100扣合过程中对箱盖200进行导向,导向定位部220通过对箱盖200的闭合动作进行导向,确保箱盖200可以顺利封闭取放口110。更具体的,导向定位部220朝向箱体100内侧壁的悬空端部,向远离箱体100内侧壁的方向弯折。

再请参阅图4-图7所示,箱锁机构300包括设置于箱盖200的锁舌310、设置于箱体100的锁孔320,及设置于箱体100的控制部330。箱盖200相对箱体100枢转闭合以封闭取放口110的过程中,锁舌310插入锁孔320内,并被控制部330限位以将深入锁孔320的锁舌310定位实现锁定,亦可以释放对锁舌310的限位实现释锁。

更具体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对于锁舌310:锁舌310固定设置于箱盖200自由短边侧,并位于箱盖200自由短边侧的中部,锁舌310呈平板状,且锁舌310向箱体100的方向凸伸出密封部210,从而在箱盖200相对箱体100枢转闭合时,锁舌310可以插入锁孔320内。进一步的,锁舌310的中部开设有卡孔311,该卡孔311贯穿锁舌310。对于锁孔320和控制部330:锁孔320为固定设置于箱体100侧壁、并相对箱体100侧壁缩入;控制部330包括伸出箱体100侧壁的密码转轮和由密码转轮驱动的限位件(图中未示),当锁舌310伸入锁孔320内时,限位件在密码转轮的驱动下伸入卡孔311内以实现锁定,或在密码转轮的驱动下推出卡孔311以实现释锁。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定位部220具有两个,两个定位部对称地设置于锁舌310的两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定位部220和箱锁机构300呈一体结构,导向定位部220和箱锁机构300铆接固定至箱盖200的密封部210。

较佳的,箱锁机构300包括设置于箱盖200的锁舌310和设置于箱体100的锁孔320;锁舌310伸出密封部210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导向定位部220伸出密封部210的长度为第二长度,锁孔320缩入箱体100侧壁的长度为第三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之差小于第三长度;根据该结构,导向定位部220先行伸入箱体100内以对箱盖200进行导向后,随后被导向的锁舌310可以顺利插接于锁孔32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如图1-图3所示,于箱盖200背离箱体100的一侧,靠近箱锁机构300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手抓部230,该手抓部230可以方便用户操作该箱盖200打开行李箱。

更进一步的,可以于箱盖200和箱体100之间设置调节带(图中未示),该调节带用于控制箱盖200相对箱体100的打开角度,以避免在对竖向置放的行李箱取放行李时,因操作不当导致箱盖200打开角度过大、箱体100内物体跑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取放口110保持与现有行李箱相同的、开设于箱体100的上侧面,而将箱盖200与取放口110处的连接位置设置在靠近滚轮120的一侧,而箱锁机构300设置于箱盖200和取放口110背离滚轮120的一侧,如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的过程中,被竖向拖行的行李箱的箱锁机构300位于上侧、箱盖200与箱体100的连接处位于下侧。在行李箱竖向置放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箱锁机构300并从上向下打开箱盖200,从而方便的临时取放物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