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套叠的平坦图案鞋帮制造鞋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5325发布日期:2019-01-16 06: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使用套叠的平坦图案鞋帮制造鞋类的制作方法

鞋类的制造传统上一直是一项费力的制程,其涉及裁切出多个独立的片材(piece)并将这些片材缝纫(sewing)于一起以形成鞋类。然而,此种制造制程是分批式(batch-like)的,即可由第一操作者对鞋的一部分执行一系列的操作,且然后可由不同操作者在稍后时间执行另一系列的操作。此种开始与停止过程可在制程中造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各态样涉及鞋类制品的连续线上制造。

第一态样涉及一种鞋类平坦图案,其包括第一鞋类制品图案、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及余料部分(surplusportion)。所述第一鞋类制品图案包括第一鞋帮部分,所述第一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lateral)侧、第一内腰(medial)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趾端延伸,且所述第二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跟端延伸。所述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包括第二鞋帮部分,所述第二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侧、第一内腰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趾端延伸,且所述第二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跟端延伸。所述余料部分在所述第一鞋帮部分与所述第二鞋帮部分之间延伸。所述第一鞋类制品图案、所述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及所述余料部分是一体共延伸的。

第二态样涉及一种自鞋类平坦图案形成鞋类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平面状基板上产生位置识别符。所述方法包括将饰片施加至所述基板,使得所述饰片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位置识别符而定位。所述方法接续将所述饰片固定至所述基板,然后自所述鞋类平坦图案移除所述鞋类制品。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鞋类制品的第一内腰侧的第一边缘与所述鞋类制品的第二内腰侧的第二边缘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形成接缝,所述接缝自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喉朝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床延伸。所述鞋类制品具有至少以下一体共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一内腰侧与脚趾端、所述脚趾端与外腰侧、所述外腰侧与脚跟端、以及所述脚跟端与所述第二内腰侧。

第三态样涉及一种鞋类制品,其包括鞋帮部分,所述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侧、第一内腰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所述鞋帮部分具有以下一体共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一内腰侧与所述脚趾端、所述脚趾端与所述外腰侧,所述外腰侧与所述脚跟端、以及所述脚跟端与所述第二内腰侧。所述鞋类制品还由鞋床部分构成,所述鞋床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内腰侧及相对的外腰侧。所述鞋帮部分与所述鞋床部分是一体共延伸的,使得所述鞋帮部分的外腰侧与所述鞋床的外腰侧会合于一起。所述鞋类制品还由接缝构成,所述接缝在所述第一内腰侧与所述第二内腰侧之间延伸且自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喉朝底边缘延伸以与所述鞋床部分接合。所述鞋床部分耦合于所述第一内腰侧及所述第二内腰侧。

提供此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化形式介绍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进一步阐述的一系列所选概念。此发明内容并非旨在识别所主张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不可少的特征,也并非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主张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各说明性态样,所述附图并入本文供参考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沿一系列制造处理站在基板上对鞋类制品进行的连续线上生产,所述一系列制造处理站形成用于鞋帮的连续线上制造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上面具有识别符的图1所示基板。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上面放置有结构性材料的图2所示基板。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上面放置有饰片的图3所示基板。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上面放置有脚踝鞋领饰片(anklecollaroverlay)的图4所示基板。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具有饰片的图5所示基板,所述饰片通过缝制而固定至所述基板。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自图6所示基板移除了鞋类平坦图案。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自图6所示基板移除的第一鞋类制品及余料部分;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被移除了余料部分的图8所示第一鞋类制品。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自图8示出内容移除的余料部分。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第一鞋类制品的第一内腰侧与第二内腰侧被接合。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与图11所示第一鞋类制品的鞋帮部分耦合时,鞋床部分的面对地面的表面。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图2至图9及图11至图12中形成的鞋类制品的内腰视图。

图14示出表示根据本发明态样自套叠的图案构型制造同侧鞋类制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会具体地阐述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主题,以满足法定要求。然而,本说明自身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的范围。相反,发明人已设想出,也可结合目前或将来的其他技术而以其他方式来实施所主张的主题,以包括与本文件中所述步骤不同的步骤或与本文件中所述步骤类似的步骤的组合。

本发明各态样涉及鞋类制品的连续线上制造。

第一态样涉及一种鞋类平坦图案,其包括第一鞋类制品图案、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及余料部分。所述第一鞋类制品图案包括第一鞋帮部分,所述第一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侧、第一内腰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趾端延伸,且所述第二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跟端延伸。所述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包括第二鞋帮部分,所述第二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侧、第一内腰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趾端延伸,且所述第二内腰侧部分自所述脚跟端延伸。所述余料部分在所述第一鞋帮部分与所述第二鞋帮部分之间延伸。所述第一鞋类制品图案、所述第二鞋类制品图案、及所述余料部分是一体共延伸的。

第二态样涉及一种自鞋类平坦图案形成鞋类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平面状基板上产生位置识别符。所述方法包括将饰片施加至所述基板,使得所述饰片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位置识别符而定位。所述方法以将所述饰片固定至所述基板及然后自所述鞋类平坦图案移除所述鞋类制品而继续。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鞋类制品的第一内腰侧的第一边缘与所述鞋类制品的第二内腰侧的第二边缘接合,使得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形成接缝,所述接缝自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喉朝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床延伸。所述鞋类制品具有至少以下一体共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一内腰侧与脚趾端、所述脚趾端与外腰侧、所述外腰侧与脚跟端、以及所述脚跟端与所述第二内腰侧。

第三态样涉及一种鞋类制品,其包括鞋帮部分,所述鞋帮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外腰侧、第一内腰侧部分及第二内腰侧部分。所述鞋帮部分具有以下一体共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一内腰侧与所述脚趾端、所述脚趾端与所述外腰侧,所述外腰侧与所述脚跟端、以及所述脚跟端与所述第二内腰侧。所述鞋类制品还由鞋床部分构成,所述鞋床部分具有脚趾端及相对的脚跟端、内腰侧及相对的外腰侧。所述鞋帮部分与所述鞋床部分是一体共延伸的,使得所述鞋帮部分的外腰侧与所述鞋床的外腰侧会合于一起。所述鞋类制品还由接缝构成,所述接缝在所述第一内腰侧与所述第二内腰侧之间延伸且自所述鞋类制品的鞋喉朝底边缘延伸以与所述鞋床部分接合。所述鞋床部分耦合于所述第一内腰侧及所述第二内腰侧。

鞋类制品可包括鞋、靴、凉鞋(sandal)等。用语“鞋(shoe)”在本文中将用于泛指鞋类制品。应理解,用语“鞋”并非仅限于传统样式的鞋,而是可包括靴、运动鞋、凉鞋、跑步鞋、防滑鞋(cleat)、及其他鞋类制品。一般而言,鞋是由可被称作鞋底的地面接触部分构成。鞋底可由各种材料和/或各种个别组件形成。举例而言,如此项技术中已知,鞋底可包括外底、中底、和/或内底。鞋也可由脚固定部分构成,所述脚固定部分有效地将使用者的脚固定至鞋底。脚固定部分在本文中可被称作鞋帮(shoeupper或简称为“upper”)。鞋帮可由一或多种材料和/或一或多个个别组件形成。在下文中,会更详细地提供用于形成鞋帮的示例性系统及技术。

不论用于形成鞋帮和/或鞋底的材料或技术如何,均可使用额外的定形(shaping)及成型(forming)来获得所期望的三维形状(例如,立体鞋(dimensionalshoe))。传统上,一种被称为鞋匠的鞋楦(cobbler’slast)的工具充当在按照所期望尺寸、形状及构造将鞋成型时可围绕的模型(shape)。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鞋楦”将指代在将鞋帮成型时可围绕的工具鞋模(toolform)。在一些态样中,可在鞋帮被入楦(即,鞋楦被定位于鞋帮的内部容积中)时将鞋底耦合(例如,粘附、缝制)至鞋帮。鞋楦可界定所制得鞋的轮廓、形状、样式、及其他特性。

本文中的态样设想出平坦图案,所述平坦图案然后被成型为立体鞋。如图2至图9中大体所示,“平坦图案”是实质上平面状的材料集合。尽管可将不同的材料以形成纹理(texture)、凸块(bump)、压纹(embossing)、突起部(protrusion)等的方式彼此耦合,但即使沿表面具有高度偏差,所述材料集合仍为实质上平面状的且因此为“平坦”的。在围绕鞋楦成型以形成其中可固定使用者的脚的接纳空腔时,所述平坦图案变为“立体”制品。举例而言,三维鞋类制品是一种以可固定至穿用者的方式并环绕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成型的制品。在示例性态样中,与“立体”制品形成对比,“平坦”图案未成型为围绕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被接纳。平坦图案的概念有利于进行制造,是因用于形成鞋帮的诸多材料均为在原始状态中呈实质上平面状(例如,薄片状)构型的辊压物品(rolledgoods)。因此,可将自平坦组件的集合构造出鞋帮的操作自动化以达成以平坦图案进行的连续线上制造制程,稍后例如通过使用鞋楦或定做工具将所述平坦图案变换成立体制品。

在高层次上,各态样设想出以使得作为线上制造的一部分形成的各鞋帮部分中的每一者能够具有多变的样式、尺寸和/或材料的连续线上制造制程来形成鞋帮。设想出可将制造自动化,使得沿连续线的一或多个制程是由机器执行,所述机器被程序化以完成一系列特定任务。另外或作为另一选择,设想出制造线的一或多个制程是由人类执行。因此,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实施机器与人类参与的任何组合来形成鞋帮以及可能将鞋整体地完工。

连续线上制造使得能够在平坦图案上以高效的方式有策略地实施工程设计材料性质,例如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伸长特性(elongationcharacteristics)、及水汽输送性(moisturetransportation)。平坦图案概念可达成更大的制造一致性并使得能够实施不那么复杂的机器及逻辑来相对于立体鞋帮制造制程执行所述制造制程的某些部分。

制造系统

图1提供根据本发明态样,鞋帮的连续线上制造的概观。具体而言,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对基板101进行处理的连续线上生产系统100。在示例性态样中,基板101充当可在上面形成平坦鞋帮的基础。在示例性态样中,基板101被进行细微拉伸,以使得能够将施加于其上的各材料的位置对齐。举例而言,系统可在基板101经过线上制造制程时追踪基板101的位置。在示例性态样中,知晓基板位置可为在产生平坦图案鞋帮部分时应对基板执行何种制程以及应在何处执行制程提供导引。基板101可具有任何宽度和/或任何长度。在示例性态样中,基板101是宽度足以跨所述宽度形成至少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鞋帮平坦图案的辊压物品。如图2至图9中大体所示,基板101具有足以在以鞋类平坦图案进行的共同操作中形成至少两个平坦图案鞋帮的宽度。在共同鞋类平坦图案中形成的平坦图案鞋帮中的每一者是以限制余料(surplus)材料的方式被套叠,所述余料材料可变为废料或可稍后被再循环。在示例性态样中,如将在下文中详细地进行解释,此种套叠是通过使用其中使两部分式内腰侧以及使鞋床部分自外腰侧延伸的图案来达成。在连续线上操作中形成的鞋类平坦图案中的每一者可表示与下一鞋类平坦图案具有不同样式、形状、构型、或其他偏差的鞋帮。

基板101可为任何材料;然而,在示例性态样中,基板101是薄片材料。举例而言,基板101可为不织布(nonwovenfabric),所述不织布是经由通过机械制程、热制程、和/或化学制程将纤维/细丝缠结而形成的薄片状结构或网状(web-like)结构。非编织材料(nonwovenmaterial)可为既非编织也非针织的平坦多孔材料。非编织材料可由再循环材料(例如,自线上制造制程自身产生的残余材料)形成。

不织布(nonwoven)可为通过对聚酯纤维进行针轧缩绒(needlefelting)而制成的网状材料,例如工业用毡。设想出,可由任何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来形成呈不织布或其他材料(例如,编织/针织)形式的基板101。在示例性态样中,可自制造制程自身作为废料流的一部分来捕获纤维。举例而言,在形成鞋帮之后,可将基板101的并未形成鞋帮的部分包含于废料流中。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将基板101废料流部分再循环,以再次为后续制造制程形成基板101。在示例性态样中,当设想到废料流材料的再循环时,不织布基板101可相对于针织结构或编织结构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率,与形成不织布材料的纤维的随机缠结不同,所述针织结构或编织结构具有特定的经工程设计结构(例如,交织(interlacing)、起圈(looping))。

作为另一选择,基板101可由编织材料或针织材料形成。举例而言,设想出基板101可由线上针织材料或编织材料形成,使得所述基板是以纱线材料、纤维材料、细线材料、或其他原始材料开始且然后作为线上制造制程的一部分被形成为薄片状形式。作为另一选择,设想出基板101是在被引入线上连续制造制程之前通过针织或编织而形成为薄片状形式。

返回至图1,其示出基板101沿形成连续线上制造系统的一系列制造处理站前进。具体而言,系统100由传送系统102以及一系列处理站104、106、108、110及112构成。传送系统102以及各处理站本质上为示例性的且仅旨在说明连续线上制造系统。类似地,尽管在基板101中示出了示例性鞋类平坦图案,但能设想出替代鞋类平坦图案,例如图2至图9中所示出的鞋类平坦图案。应理解,可以任何组合、间距、顺序、及构型来实施不同的系统及站,以达成本文中所提供的态样。示例性处理站可包括但不限于印刷站、液体施加站、热量站、蒸汽站、裁切站、冲孔站、放置站、缝纫站、粘合站、焊接站、视力站(visionstation)等。此外,设想出可将一或多个站组合成共同站,以在共同位置中和/或同时地执行二或更多个操作。另外,设想出一或多个站可为人类负责的,使得人类在不存在机器的情况下或与机器共同来执行操作。

尽管结合图1示出了特定组件及制程,但应理解,根据本发明态样,可以任何次数按任何顺序来执行任何制程(例如,裁切、耦合、上漆(painting)、印刷、施加、成型等)。此外,尽管示出了特定组件,但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实施各组件的任何组合、形状、定序、材料、和/或构型。

本文中使用方向性用语来提供一或多个特征的相对定位。举例而言,朝脚趾(toeward)或朝脚趾地(toewardly)阐述朝组件/制品的脚趾端的方向。类似地,朝脚跟(heelward)或朝脚跟地(heelwardly)阐述朝组件的脚跟端的方向。内腰及外腰是相对于使用者所穿用的已成型立体鞋而言的方向性用语。举例而言,内腰侧是在穿用时朝使用者的脚的相对于身体中线而言的内部分,且外腰侧是在穿用时朝使用者的脚的相对于身体中线而言的外部分。

图2至图9示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由系统100的一或多个站执行的示例性制程的序列。然而,由所述系统形成的特定平坦图案鞋帮将会不同于本文中所提供的说明性实例。通过进行设计,系统100的灵活性使得能够对不同平坦鞋帮进行多变的制造,此无需对系统100构型做出材料改变。而是,设想出可启用或停用一或多个站,此视是否有特定平坦图案鞋帮从中经过而定。举例而言,设想出第一鞋帮可利用印刷站在上面添加印刷元件,而在同一个连续基板101上形成的后续鞋帮由于所述后续鞋帮具有不同样式而并不利用所述印刷站。类似地,设想出第一鞋帮利用一个站来执行第一任务(例如,特定裁切图案、特定缝制图案、特定粘附图案、特定印刷图案),而具有不同样式/构型的后续鞋帮也使用所述处理站,但是用于不同的任务(例如,不同的特定裁切图案、不同的特定缝制图案、不同的特定粘附图案、不同的特定印刷图案)。

设想出可使用一或多个识别符来通知系统100应对给定平坦图案鞋帮执行何种操作。举例而言,设想出可在处理站中的一或多者处使用视力识别系统来基于平坦鞋帮组件、标记(例如,条码(barcode)、快速回应码(qrcode))、或其他视觉上可检测的特征而识别特定平坦图案鞋帮。图2中示出示例性识别符204及206。也设想出可在处理站中的一或多者处实施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来识别平坦图案鞋帮。举例而言,设想出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也设想出其他技术,例如对一或多种刺激(例如,电磁能)做出反应的嵌入式反应性纤维(embeddedreactivefiber)。另外,设想出可对平坦图案在基板上的位置进行登记,使得在基板101前进至已知的位置/距离时,也会知晓在基板101上形成的特定平坦图案鞋帮。举例而言,可结合基板101来形成/产生位置识别符。位置识别符202及208本质上为示例性的且示出于图2中。还设想出可以组合方式实施二或更多个识别系统来辅助在连续线上系统中制造鞋帮。

如图1中所示出,设想出系统100可前进至自连续的一卷基板101移除平坦图案鞋帮为止。因此,设想出基板101的一部分形成所移除鞋帮的一部分。图1示出自基板101所取出的平坦图案鞋帮轮廓114。由废料流形成的剩余部分由基板101的一部分116示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将部分116再循环,以供在基板的另一部分内用于随后形成鞋帮。如将在下文中论述,图10中所示出的余料部分1000也可呈送至废料流,其中所述余料部分是因将两个鞋类制品套叠于共同鞋类平坦图案中而形成。

图2至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平坦图案鞋帮200的示例性形成序列。应注意,平坦图案鞋帮200可为连续基板(例如,图1中所示出的一卷非编织材料)的一部分。因此,尽管在图2至图9中仅示出了基板101的一部分,但设想出基板101延伸超出各图中所示出元件的界线。另外,如前面所提供,各组件的形状、尺寸、及构型可与所提供的表示形式有所偏差,所提供的表示形式本质上为说明性的。举例而言,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鞋床部分可被省略、或可被划分成使得其一部分位于第一内腰侧804和/或第二内腰侧812上且鞋床部分的另一部分可位于外腰侧808上。此外,设想出在替代态样中,平坦图案鞋帮不形成有共延伸(coextensive)鞋床部分。因此,设想出平坦图案鞋帮的一或多个特征具有替代构型、形状、样式、及定向,而并非仅限于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操作序列

图2至图9及图11至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自鞋类平坦图案形成立体鞋时所执行的示例性步骤。应理解,所论述及所说明的特定构型、次序、及部分本质上为示例性的,且并非旨在进行限制。相反,包含本文中所提供的论述及说明是为了增强对可如何在维持所提供精神的同时灵活地实施所主张及所揭示的概念的理解。因此,可以本文中所提供的概念来形成具有多变的结构、组件、修饰、尺寸、分侧性(例如,左侧或右侧)的各种鞋类制品。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上面产生有位置识别符202、208以及识别符204、206的基板101。位置识别符202、208可由一或多个操作用来识别基板的用于执行操作的位置。举例而言,位置识别符202沿基板101的纵向长度为鞋类平坦图案200界定第一侧,且位置识别符208沿基板101的纵向长度为鞋类平坦图案200界定相对的第二侧。可通过例如使用在可见波长、紫外(uv)波长、红外(ir)波长等中可见的标记物质进行印刷来产生位置识别符202、208。另外,可使用机器可读取物质(例如金属材料)来标记出位置识别符202、208。除印刷之外,也设想出可通过变形来产生识别符,例如形成开孔、裁切、压纹、或以其他方式操纵材料(例如,基板)的一或多个部分以产生识别符。

识别符204、206可用于确定一或多个部分的位置,但也设想出识别符204、206可充当特定制品识别符。举例而言,如前面所介绍,可实施条码、快速回应码、或其他机器可读取技术来使系统识别出特定制品以执行制品特有(article-specific)的操作。在此实例中,识别符204是印刷于鞋床部分中将成为面对地面的表面的部分上的条码。因此,识别符204可在立体鞋的成型过程中用于维持对特定鞋的识别,直至面对地面的表面被遮盖(例如,施加鞋底)或以其他方式影响识别符为止。在示例性态样中,识别符的位置及类型可相对于针对识别符204、206所示出者而改变。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施加至基板101的结构性材料302、304、306、308、310、312。尽管本质上为可选的,但所述结构性材料可能会变更其被施加至的材料的功能特性。举例而言,设想出所述结构性材料为制品的一或多个区域提供耐磨性、坚硬度、耐刺穿性、和/或尺寸。举例而言,在示例性态样中,结构性材料302可有助于为与第二制品套叠于一起的第一制品的脚趾端提供结构,所述第二制品具有在其脚趾端中提供结构的结构性材料312。类似地,结构性材料304、310可分别为第一制品的鞋眼区(eyestayregion)及第二制品的鞋眼区提供结构完整性。结构性材料306、308可分别为第一制品的脚跟端及第二制品的脚跟端提供坚硬度。如可了解,可以任何构形、数量、和/或位置来施加结构性材料。此外,设想出可将结构性材料施加至任何材料,例如基板或者一或多个饰片(如在下文中所论述)。

可通过任何方式来施加结构性材料。举例而言,可由机器或人类施加呈液体形式、粉末形式、薄片形式、或立体元件形式的结构性材料。在示例性态样中,可通过喷射(jetting)、喷涂(spraying)、沉积(deposition)、印刷、放置等来施加立体材料。结构性材料可受到热活化、紫外活化、红外活化、或以其他方式被活化,而自施加状态(例如,粉末、流体、可展性)改变成第二状态(例如,被结合、坚硬、抗变形性)。也设想出替代活化方式(例如,在后续立体鞋成型制程中,其也使结构性材料凝固/固化)。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被施加至基板101的饰片402。在此实例中,饰片400为形成鞋类平坦图案200的套叠制品提供元件。换言之,饰片402提供为在鞋类平坦图案200中被套叠于一起的两个不同制品形成某些部分的组件,所述组件中的某些组件是彼此一体共延伸的。在此实例中,如在后续各图中将显而易见,鞋类平坦图案200的第一制品及第二制品均为左侧鞋。对制品中的每一者所使用的定向及图案使得能够进行套叠,以减少在两个制品之间延伸的余料部分。因此,对于各种材料(例如形成饰片402的材料),可达成废料、时间、能量、及其他资源的减少。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共延伸(coextensive)”表示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以一体方式相连。举例而言,第一制品800的鞋帮部分801与鞋床部分802是由共同相连材料(例如,图1所示基板101)形成,此均示出于图8中。形成共延伸部分中每一者的材料(例如,基板101)彼此成一体,使得各部分会合于一起且随后并不通过例如焊接、粘附、或缝制而接合于一起。当在至少第一区中也存在额外材料(饰片或结构性材料)时,若额外材料与第二区并非是连续的而下伏(underlying)基板是连续的,则第一区仍与第二区共延伸。换言之,并非第一区中的所有材料必须是延伸至第二区的连续不间断材料才能使第一区与第二区共延伸。

饰片402可为在不同处理位置、处理站和/或处理线处组合出的子总成。饰片可由各种材料(例如针织物、编织物、发泡体、聚合物薄片、皮革等)形成。另外,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饰片可为印刷饰片,其中饰片是作为油墨或其他沉积物而印刷于基板上。因此,在示例性态样中,饰片与结构性材料可在概念上混合。

饰片402有助于在各图所示的此种示例性连续生产序列中对鞋类平坦图案200的各部分进行视觉识别。举例而言,第一鞋类制品总体上由编号404识别,余料部分总体上由编号408识别,且第二鞋类制品总体上由编号406识别。此外,在第一鞋类制品404中示出第一起点412,且在第二鞋类制品406中示出第二起点410。

如所提供,第一鞋类制品404与第二鞋类制品406套叠于一起。后续移除操作将会有效地将第一鞋类制品404、第二鞋类制品406、及余料部分408彼此分离和/或与其所形成于的基板101分离。移除操作可为模切、计算机数控(computernumericalcontrol,cnc)裁切、激光裁切、或其他能有效地将一或多个部分分离的操作。

第一起点412和/或第二起点410提供为确保达成适当定位和/或对准而可从中开始对制程和/或组件进行定向的位置。举例而言,饰片是基于一或多个起点的位置而被定位于基板材料上。在示例性态样中,饰片的位置是基于起点与饰片的对准开孔的实体对齐而确定。可将二或更多个起点开孔的组合结合使用,以在二或更多个组件/层之间达成位置对准及旋转对准。此外,设想出起点会为欲执行的一或多个制程提供位置导引。举例而言,通过与起点的机械相互作用和/或通过对起点进行光学检测,机器人构件可对平坦图案鞋帮200的一或多个部分执行本文中所设想出的制程(例如,裁切、缝纫、胶合(gluing)、焊接、定位)。在图6中所示出的示例性态样中,通过计算机数控缝制将脚踝鞋领饰片502固定至饰片402及基板101。在图6所示实例中,基于第一起点412及第二起点410而将缝制图案与饰片及基板对准。

起点定位于基板上在鞋眼之间延伸的鞋喉部分中。鞋的鞋舌通常占据鞋的鞋喉区。因此,起点位于图案中与鞋舌的位置相关联的位置处,即鞋喉处。因此,起点定位于外腰侧与内腰侧(如图8中所论述的第一内腰侧804)之间,且相对于脚趾端是朝脚跟定位、但相对于脚踝开口是朝脚趾定位。将起点定位于鞋喉的此位置中会使得所述起点能够在成型制程期间使用且能够作为余料部分的一部分被移除以便不会影响鞋的美观性态样或功能性态样。

设想出尽管被示出为延伸穿过基板的圆形孔,但所述起点可转而为任何形状或构型。举例而言,起点可为使对准销从中延伸过的视觉标记。使对准销延伸穿过基板可至少临时形成开孔。作为另一选择,设想出基于被形成为视觉标记的起点的位置来进行视觉对准。此外,设想出可以任何构型及在任何位置中利用任何数目的起点来达成本文中所设想出的态样。

如将在后续各图中示出,将具有使得第一内腰侧与脚趾端、脚趾端与外腰侧、外腰侧与脚跟端、脚跟端与第二内腰侧能够一体共延伸的图案的同侧鞋(例如,两只右侧鞋、两只左侧鞋)套叠会为第一鞋类制品及第二鞋类制品达成其中可形成有起点的最小共同余料区。因此,在此实例中,进行共同移除操作会有效地移除两个起点,同时限制自两个制品之间原先为共同的材料(例如,单一次为两个制品定位的饰片)得到的废料/余料。

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基于位置识别符而将饰片402放置于基板101上。举例而言,视力系统可确定鞋类平坦图案200的使得能够将饰片402适当地定位于鞋类平坦图案200上的位置。另外或作为另一选择,可在基板101中对第一起点412和/或第二起点410进行视觉或实体检测,并使用第一起点412和/或第二起点410作为对准辅助物来对饰片402进行定位。

图5示出定位于饰片402上的脚踝鞋领饰片502。脚踝鞋领饰片502是跨第一制品与第二制品的某些部分而定位。另外,脚踝鞋领饰片502跨越余料区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因此,可将共同饰片(例如脚踝鞋领饰片502)定位成同时用于套叠的制品。可基于一或多个起点或位置识别符来确定对脚踝鞋领饰片502的定位。一旦被定位,便可例如使用超音波焊接(ultrasonicweld)系统、粘合剂结合系统、缝制系统、或其他扣接系统(fasteningsystem)来对饰片(例如脚踝鞋领饰片502)进行临时定位。可在余料区中执行此种对饰片的临时耦合,以限制对最终制品的影响。

图6示出脚踝鞋领饰片502被固定至鞋类平坦图案200。如图所示,脚踝鞋领饰片502被缝制至鞋类平坦图案200。然而,能设想出替代方法或额外方法,例如粘合剂、焊接等。示出第二缝制线602,其沿第二制品的脚踝鞋领以及沿第二制品的鞋喉的至少一部分在饰片与基板101之间形成结合。类似地,示出第一缝制线604,其为第一制品形成脚踝鞋领及形成鞋喉的至少一部分。可基于一或多个起点来控制对缝制的定位。举例而言,设想出,计算在第一起点与第二起点之间延伸的数字线。使用所述数字线作为对准工具,以使计算机数控缝纫机将缝纫头对准来执行经程序化的缝纫序列。因此,设想出基于与第一制品及第二制品相关联的起点来确定对第一制品的制造操作(例如,缝纫)。换言之,基于与第一制品相关联的位置识别符(例如,起点)及基于与第二制品相关联的位置识别符来对准及执行对两个制品的共同操作(例如,连续缝纫操作)。此不同于基于与单个制品相关联的位置识别符对所述制品执行操作,是因在单制品实例中可能不能实现套叠及组合式操作的优点。

图6中也示出可选的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在图6所示特定实例中,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是缝制的“x”标记。由于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是由同时形成第一缝制线604和/或第二缝制线602的经程序化操作形成,因而相应缝制线相对于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中每一者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若期望在进行后续操作(例如,裁切操作)时相对于第一缝制线604和/或第二缝制线602达成高准确度(例如,低容差),则可使用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而非替代位置指示符(例如,与基板101或者一或多个饰片相关联的起点)来进行对准。在实务中,在形成具有翻折接缝(turnedseam)的脚踝鞋领和/或鞋喉时会使用低容差来得到令人满意的成品。因此,相对于缝制线及切口具有小于1毫米(或小于半毫米)的偏差可能会得到令人满意或不令人满意的成品鞋。因此,在示例性态样中,依靠延伸穿过多个可能会在各操作之间移位或者实体上分离足以引起误差的距离的层的起点可能并不提供可用的容差控制。因此,在此实例中,将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包含于缝制操作中,以为依赖于所述缝制操作的位置的后续操作形成位置识别符。可实施视力系统(例如,照相机及电脑)来识别一或多个识别符(例如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以对一或多个操作进行控制(例如,依据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相对于缝线的已知位置放置裁切工具)。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已被移除鞋类平坦图案的基板101。移除鞋类平坦图案会得到空隙,所述空隙总体上由第一制品空隙405及第二制品空隙407示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在共同操作中自基板101移除第一制品、第二制品、及余料部分,或者可分别地自基板101移除第一制品、第二制品、和/或余料部分。可通过裁切工具(例如刀具、激光、射流、热刀具、锯、冲模等)来执行所述移除。另外,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使用拾取工具来拾取被分离的部分。如上文中所论述,可将在移除操作之后基板101的剩余部分再循环或以其他方式丢弃。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自连续的一卷基板101移除之后的第一制品800及余料部分1000。出于说明性目的,第二制品已与第一制品800及余料部分1000分离。第一制品800由鞋帮部分801构成,鞋帮部分801具有脚趾端806、外腰侧808、脚跟端810、第二内腰侧812、及第一内腰侧804。第一内腰侧804具有第一边缘816,第一边缘816更好地示出于已被移除了余料部分1000的图9中。第二内腰侧812具有第二边缘814,第二边缘814也在下文中更好地示出于图9中。另外,示出鞋眼820。此外,如在图9中也看出,脚踝开口818是通过邻近第一缝制线604进行裁切操作而形成。第一制品也由一体共延伸的鞋床部分802构成。虽然本文中未具体进行编号,但第二制品也由具有类似位置的部分/区域构成。

就本文中所示出的套叠形式而言,设想出第一制品脚趾端是以与第二制品的脚趾端相反的定向进行定位。换言之,第一制品脚趾端较第二制品更接近鞋类平坦图案的第一侧而定位,且第二制品脚趾端较第一制品更接近鞋类平坦图案的第二侧而定位。

图9示出在示例性态样中,第一制品邻近第一缝制线604具有脚踝开口818以准备好达成翻折接缝。此外,示出在鞋眼之间延伸的鞋喉902。在此实例中,鞋喉902及脚踝开口是通过移除下文在图10中所示出的余料部分1000而形成。示出第一边缘816及第二边缘814。如将看出,第一边缘816与第二边缘814将接合于一起以自当前所示出的平面状定向形成立体鞋。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被移除的余料部分1000。第一起点412及第二起点410已随着余料部分1000的移除而被自原先套叠的第一制品及第二制品移除。另外,可视需要用于为自第一制品及第二制品裁切下余料部分1000的操作进行导引的对准制程指示符606、608、610、612也已被自第一制品及第二制品移除。因此,套叠形式在使得制造用元件(例如,位置识别符)能够自立体鞋移除的同时使余料材料能够减至最少。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已使第一边缘816与第二边缘814接合、进而形成接缝1102的第一制品,接缝1102自鞋眼820朝内腰侧的将与鞋床部分802耦合的位置(例如,底边缘)延伸。也示出位于鞋喉902处的鞋舌部分。鞋舌可以子总成方式形成并在形成接缝1102之前或在形成接缝1102之后与第一制品接合于一起。接缝1102被示出为缝制的接缝;然而,设想出可实施任何接合技术。举例而言,可使用粘合剂、焊接、或其他接合机制。也示出脚踝鞋领饰片翻转于第一缝制线之上、进而形成脚踝开口818。脚踝鞋领饰片自制品的外侧延伸至内表面,进而提供舒适的表面来与穿用者的身体进行相互作用。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在呈已入楦构型时,形成立体鞋的鞋床部分802的面对地面的表面。第一制品示出鞋床部分自外腰侧808以共延伸方式延伸且与脚趾端806、位于接缝1102第一侧上的第一内腰侧804、以及位于接缝1102第二侧上的第二内腰侧812耦合。鞋床部分802更与脚跟端810耦合。在图12中于耦合鞋床部分802之前将鞋楦插入至鞋的内部容积中会使得一旦将鞋床部分耦合至鞋帮部分便能够使鞋帮部分成型为由鞋楦界定的轮廓。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已入楦鞋帮的内腰视图。可将鞋底结构与已入楦鞋帮耦合,以形成完整的鞋。作为另一选择,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可执行一或多个额外制程来使鞋床部分802准备好充当地面接触服务。

在示例性态样中,接缝1102位于内腰侧上,是因在示例性态样中,外腰侧的凸状性质会更有效地使共延伸鞋床部分从中延伸。因此,内腰侧的凹状性质使得鞋帮能够在鞋床部分耦合至鞋帮的非共延伸部分时环绕鞋楦定形。在示例性态样中,在外腰侧上具有使外腰侧的离散部分接合的接缝会影响鞋床部分802的共延伸性质。然而,设想出在示例性态样中,鞋床部分可以共延伸方式自内腰侧延伸。此外,设想出作为另一选择或另外,接合接缝可沿制品的任何部分(例如稍后侧、脚跟端、和/或脚趾端)延伸。因此,在本文中能设想出多种构型。

图14说明示出根据本发明态样自套叠的平面状构型形成两只鞋的方法的图1400。在方块1402处,在平面状基板上产生位置识别符。举例而言,如关于图2所论述,所述位置识别符可为视觉标记和/或变形。位置识别符的实例包括图2所示位置识别符202、208。额外实例包括开孔、销、或其他可识别特征。

在方块1404处,将结构材料施加至基板上的第一鞋类制品及第二鞋类制品。对结构材料的施加是可选的,图14所示所有步骤也为可选的。如参照图3所论述,可以各种形式(例如,液体、粉末、聚合物薄片)及以各种材料(例如,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活化的硬化剂、加劲材料、聚硅氧、粘合剂)来提供结构性材料。所述结构性材料可为制品的一或多个部分提供坚韧度、坚硬度、立体性、耐磨性等。举例而言,可施加结构性材料来帮助形成鞋尖(toecap)、脚跟贴片(heelstay)、足弓区、和/或鞋眼加强件(eye-stayreinforcement)。此外,设想出所述结构性材料稍后被成型为所期望形状。举例而言,在后续模制操作中,结构性材料可成型为所期望构型。实例可包括使鞋帮围绕鞋楦成型,其中施加活化剂(例如,热能)以同时使鞋帮成型以及对结构性材料进行模制。

在方块1406处,将饰片施加至基板。可通过被视力系统导引的拾取工具或通过其他自动化机制来施加饰片。图4与图5二者皆示出将饰片施加至基板。在方块1408处,直接或间接地将饰片固定至基板。图6示出将一个饰片(或多个饰片)固定至基板。可通过缝纫操作、焊接操作、粘合剂结合操作等来执行所述固定。在方块1410处,自基板移除第一鞋类制品及第二鞋类制品。所述移除可为裁切与拾取操作。举例而言,计算机数控裁切工具可自基板裁切出相应制品,且拾取工具(例如,真空动力式(vacuumpowered)、静态动力式(staticpowered)、机械抓紧式(mechanicalgripping))可移动被裁切出的制品。

在方块1412处,将第一鞋类制品成型为第一已成型鞋类制品。举例而言,如图11及图12中所示出,可形成内腰似乎以使制品自平面状态呈现为立体状态,且可将鞋床部分固定至制品的鞋帮部分的底边缘。此可部分地围绕鞋楦来执行,以界定鞋类制品的形状。在方块1414处,将第二鞋类制品成型为与第一已成型鞋类制品具有同侧构型的第二已成型鞋类制品。在示例性态样中,由于第一鞋类制品与第二鞋类制品二者均属同一侧(例如,二者均为右脚构型、二者均为左脚构型),因而可达成高效的套叠,以使来自余料部分的废料减至最少。对同侧鞋类制品进行套叠更通过第一内腰侧、脚趾端、外腰侧、脚跟端、及第二内腰侧之中的共延伸性质来增强,其中第一内腰侧与第二内腰侧之间具有分界线。然而,能设想出且可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态样来实施用于达成充分套叠的替代图案构型。因此,所提供的概念并非仅限于所论述的构型,而是所述构型是对潜在应用的说明。

应理解,某些特征及子组合具有实用性,且可在无需参照其他特征及子组合的情况下加以采用,并且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设想出。并非各图中所列出的所有步骤均需要以所述的特定次序实施或均需要全部实施。并非所有区、区域、组件、部件、和/或元件均需要如所说明或所阐述的那样来进行排列。能设想出替代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