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2109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车载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附属装置,具体是一种车载自动伞。



背景技术:

汽车给人们带来快捷和方便,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亲密的伙伴。但在下雨天的时候,人们也会有以下的困扰:由于车内空间的限制,身体要先从车内出来,再手动撑开手里的雨伞,从出来到撑开伞的这段时间,不可避免的要被雨淋湿,如果手上拿着东西或抱着小孩那就更加不方便了。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自动伞,下雨天下车的时候可以先启动自动伞装置,等伞撑开人再从车里出来,避免人们被雨淋湿。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自动伞,包括伞筒和容置在伞筒内的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筒内置在汽车b柱的容置腔内,在伞筒与汽车b柱容置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使伞筒向外移动并脱离b柱;所述的伞筒内设置升降机构,伞体的伞杆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可将伞体升出或回缩到伞筒内。

所述的伸缩机构为一个铰接支架,铰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部相互铰接,第一支架内侧端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支架内侧端铰接在b柱容置腔内,驱动装置的本体固连在容置腔内,第一支架的外侧端与伞筒铰接,第二支架的外侧端可上下滑动连接在伞筒上。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轮,升降轮固定在升降电机下方的输出端,所述的升降轮与伞筒内侧壁上的螺纹相啮合,所述伞体的伞杆固定在升降电机上部,升降电机驱动升降轮旋转可使升降电机上升或下降。

所述的伞体包括伞杆、上巢、下巢、面骨和支骨,上巢固定在伞杆的顶部,下巢套装在伞杆上,面骨连接在上巢,支骨连接在下巢;所述的伞杆内设置一顶杆,顶杆的弹头与下巢侧壁的卡槽配合;所述的伞杆与升降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撑开机构和回缩机构。

所述的撑开机构包括支撑杆、杠杆和压杆,所述的支撑杆固定在升降电机的上部,所述的杠杆跟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的压杆的底部与杠杆的一端连接,杠杆的另一端的端部与设置在伞杆内的顶杆对应;当升降机构上行到位,杠杆可将顶杆顶起,使顶杆的弹头脱离下巢侧壁的卡槽。

所述的顶杆的下部套设有一弹簧,弹簧与伞杆的底部配合。

所述的回缩机构包括回缩绳、导向块及回缩装置,所述的导向块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穿过伞杆侧壁的导向槽容置在伞杆内,固定部与下巢的顶部配合;所述的回缩绳上端从伞杆内穿过并固定在导向块的连接部上,回缩绳下端连接有一磁性坠子,所述的磁性坠子与回缩装置配合。

所述的回缩装置包括回缩电机、驱动轴和回缩齿轮,回缩齿轮上设置有与磁性坠子配合的定位槽及与回缩绳配合的绕线槽,回缩电机驱动回缩齿轮旋转,将回缩绳收拢在绕线槽上。

所述伞杆的下部设有手柄,伞杆通过手柄与升降装置上卡接件的配合固定在升降装置上,所述手柄内侧壁与卡接件之间设置有弹簧片,通过按钮控制弹簧片可以将手柄与卡接件分离。

所述的撑开机构设置在升降电机上部的升降筒内,所述的升降筒内还设置有一手柄固定筒,所述的手柄与卡接件均设置在手柄固定筒内,所述的回缩装置设置在手柄固定筒的侧壁。

所述的车载自动伞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升降电机、回缩电机电连接。

本发明伸缩机构、升降机构、撑开机构、回缩机构均由控制器控制,下雨天的时候,人还在车内,可以先启动自动伞装置,伞撑开后,人再从车里出来,避免人下车的时候被雨淋湿,还可以解决雨伞放在车内占用空间、将车内弄湿的问题;伞撑开后可以取走,也可以不取走,使用非常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在汽车b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在汽车b柱上伞撑开后的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在b柱上伞筒顶出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伞体在伞筒内的剖面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伞体伸出伞筒的剖面图;

图7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是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自动伞,包括伞筒和容置在伞筒内的伞体,所述的伞筒内置在汽车b柱1内或汽车车门的外侧壁上,在伞筒2与汽车b柱或汽车车门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使伞筒向外移动并脱离b柱或汽车车门;所述的伞筒内设置升降机构,伞体的伞杆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可将伞体升出或回缩到伞筒内。

在所述的汽车b柱外侧设置有容置腔11,所述的伸缩机构和伞筒均容置于容置腔内。

所述的伸缩机构为一个铰接支架,铰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部相互铰接,第一支架内侧端部与驱动装置3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支架内侧端铰接在b柱容置腔内,驱动装置的本体固连在容置腔内,第一支架的外侧端与伞筒铰接,第二支架的外侧端可上下滑动连接在伞筒上。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41和升降轮42,升降轮固定在升降电机下方的输出端,所述的升降轮与伞筒2内侧壁上的螺纹21相啮合,所述的伞体固定在升降电机上部,升降电机驱动升降轮旋转可使升降电机上升或下降。

所述的伞体5包括伞杆51、上巢52、下巢53、面骨54和支骨55,上巢固定在伞杆的顶部,下巢套装在伞杆上,面骨连接在上巢,支骨连接在下巢;所述的伞杆内设置一顶杆56,顶杆的弹头57与下巢侧壁的卡槽58配合;所述的伞杆与升降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撑开机构和回缩机构。

所述的撑开机构包括支撑杆61、杠杆62和压杆63,所述的支撑杆固定在升降电机的上部,所述的杠杆跟支撑杆铰接连接,铰接处即为杠杆的支点;所述的压杆的底部与杠杆的一端连接,杠杆的另一端的端部与设置在伞杆内的顶杆对应。当升降机构上行到位,压杆的顶部与伞筒顶部内壁碰触,受力往下挤压,杠杆的另一端上翘将顶杆往上顶,使顶杆的弹头脱离下巢侧壁的卡槽,由此将伞撑开。

所述的顶杆的下部套设有一弹簧59,弹簧与伞杆的底部配合,弹簧使顶杆与撑开机构的连接更加稳定。

所述的回缩机构包括回缩绳71、导向块72及回缩装置,所述的导向块包括连接部73和固定部74,连接部穿过伞杆侧壁的导向槽511容置在伞杆内,固定部与下巢的顶部配合;所述的回缩绳71上端从伞杆内穿过并固定在导向块的连接部上,回缩绳下端连接有一磁性坠子74,所述的磁性坠子与回缩装置配合。

所述的回缩装置包括回缩电机81、驱动轴82和回缩齿轮83,回缩齿轮上设置有与磁性坠子配合的定位槽及与回缩绳配合的绕线槽84,回缩电机带动回缩齿轮旋转,将回缩绳收拢在绕线槽上。

所述伞杆的下部设有手柄9,伞杆通过手柄与升降装置上卡接件10的配合固定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的手柄底部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接件配合的倒钩;所述手柄9内侧壁与卡接件之间设置有弹簧片91,通过按钮92控制弹簧片,弹簧片可将卡接件往内挤压,使手柄脱离卡接件,将伞体拿出。

所述的撑开机构设置在升降电机上部的升降筒20内,所述的升降筒内还设置有一手柄固定筒30,所述的手柄与卡接件均设置在手柄固定筒内;将手柄设置在固定筒30内,可以防止伞体摇晃,连接的更加稳定;所述的回缩装置设置在手柄固定筒的侧壁。

所述的车载自动伞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升降电机、回缩电机电连接。

本发明将自动伞装置装在汽车b柱内,不会占用车内的空间;使用的时候,启动自动伞装置,因本发明伸缩机构、升降机构、撑开机构、回缩机构均由控制器控制,因此,一旦启动自动伞装置,就会自动完成弹出伞筒、伞体上升、伞体撑开的动作,伞撑开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取走雨伞,也可以不取走雨伞,不取走的话,控制器会启动回缩装置,将伞收拢缩回到伞筒内,伞筒最后回到汽车b柱或汽车车门的侧壁;如果取走,伞筒先回缩到汽b柱或汽车车门的侧壁;待伞使用完毕,重新启动自动伞装置,伞筒重新被顶出,将伞杆下部的磁性坠子对准回缩齿轮上的定位槽,回缩电机驱动回缩齿轮旋转,回缩绳拉着导向块沿着导向槽下移,下巢也被带动下移,待下移到位,顶杆的弹头会卡进下巢侧壁的卡槽,雨伞被收拢到伞筒内,最终伞筒回缩到汽车b柱内。

另外,本发明在伞杆内位于导向块的上部设置有磁铁75,磁铁可以将导向块吸附住,让回缩绳一直处在伞杆的上部,伞从伞筒取走后,无论是撑开还是收拢,回缩绳都不会挂出伞杆太多而影响使用;本发明避免了人下车的时候被雨淋湿,还可以解决雨伞放在车内占用空间、将车内弄湿的问题,使用非常灵活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