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及其共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473发布日期:2019-01-14 19:1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及其共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及其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市场和技术领域追逐的热定之一,在继智能手环之后,智能鞋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现有技术(cn103720115b)公开了一种智能鞋,其同时具有测量体重、记录步数,自动充电、感受鞋内温湿度以及身份识别、刷卡等功能,另一申请专利(cn105146843a)公开了一种可以检测人体体温和血压的智能鞋,其含有智能控制器和健康检测平台,虽然现有技术的智能鞋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运动时的需求,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智能鞋的电路板或者控制芯片的等智能控制部件都设置在一体化的鞋体或鞋底上,但鞋体的使用寿命非常短暂,且还存在人们对鞋子有频繁、经常更换穿戴的需求,因此不可拆分的智能控制部分也会随着鞋体的淘汰而频繁被淘汰,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2、现有的智能鞋更注重于开发静态的检测附加功能,缺少对智能鞋在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等使用方式上的延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部分与鞋芯能各自集成一体,能拆卸分离使用,同时延伸的智能鞋的多样化使用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使智能鞋能可行性的进入共享经济行业,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优化的多功能智能鞋及其共享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包括鞋芯和功能鞋底,鞋芯用于穿戴于使用者脚部,功能鞋底包括能包裹于鞋芯的底部的功能边框和功能底部,功能底部在对应脚掌和脚跟的位置设置两个凹槽,凹槽内容置滚轮,滚轮可收缩容置于所述凹槽,也可推出所述凹槽供多功能智能鞋滚动前行,还包括自动行驶系统,自动行驶系统包括驱动模块、路径导航模块、电源模块、通讯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滚轮的行驶速度和方向,路径导航模块用于根据出发点和目的地自动计算路径;电源模块用于给多功能智能鞋的电子器件提供电源;通讯模块用于与云计算系统和智能终端设备互通消息并反馈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路径导航模块和通讯模块传递回来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并通过驱动模块控制滚轮行驶。

进一步的,鞋芯和所功能鞋底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鞋芯底部设置粘贴公贴,功能鞋底内部设置于粘贴公贴配合粘贴的粘贴母贴。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模块还连接运动计数模块,运动计数模块包括步数计量模块、卡路里计算模块和距离、速度测量模块。

进一步的,自动行驶系统和运动计数模块集成设置于壳体中,壳体设置为防水防震结构。

进一步的,功能鞋底内侧设置容置槽,自动行驶系统和运动计数模块集成设置于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太阳能充电模块敷设于多功能智能鞋的上面部,太阳能充电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以给电源模块供电。

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共享系统,包括云计算系统、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的多功能智能鞋或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多功能智能鞋的功能鞋底,还包括分布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设备;云计算系统用于统筹分配管理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并将有关信息分别反馈至使用者的智能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智能终端设备至少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

进一步的,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上设置扫码模块和智能锁模块,使用者通过扫码解锁和扫码锁定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计鞋芯和功能鞋底分体式设置,智能感应和控制模块都集成设置于功能鞋底上,功能鞋底可搭配于多套鞋芯随意更换,既满足了使用者对于鞋子造型、颜色等随意的更换方便性,也减少的资源浪费,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智能感应和控制模块的利用率;本发明在功能鞋底上设置可以折叠隐藏和伸出运行的滚轮,扩展的智能鞋的多功能性,既可以使滚轮折叠隐藏适用日常穿戴,也可以伸展出滚轮供智能鞋作为轮滑鞋使用,变相成为了一种交通工具以供使用者远距离快速运行。本发明的功能鞋底上设置自动行驶系统,用以运动智能鞋进行电动自动行驶,进一步使智能鞋延伸为多功能性的可作为远距离运行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是智能鞋领域的一大创新。

基于上述鞋芯和功能鞋底分体式设置、功能鞋底的滚轮的设置和自动行驶系统的设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鞋的共享系统,改变了鞋子和交通工具市场的传统定义,创新性的进行了关于鞋子和交通工具的经济模式变革,进行资源分配模式优化,加大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资源分配、利用的合理性,本发明涉及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每日所需,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功能鞋底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鞋芯,11-上面部,12-侧部,2-功能鞋底,21-功能边框,22-功能底部,23-凹槽,24-容置槽,25-鞋垫,3-滚轮,4-太阳能充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包括鞋芯1和功能鞋底2,鞋芯1用于穿戴于使用者脚部,功能鞋底2包括能包裹于鞋芯1的底部的功能边框21和功能底部22,鞋芯1和功能鞋底2可拆卸连接,鞋芯1底部设置粘贴公贴,功能鞋底2内部设置于粘贴公贴配合粘贴的粘贴母贴,或者功能边框21与鞋芯1的侧边形成携带穿插连接固定或公母槽滑动扣接的连接固定结构。

功能底部22在对应脚掌和脚跟的位置设置两个凹槽23,凹槽23内容置滚轮3,滚轮3可收缩容置于所述凹槽23,也可推出所述凹槽23供多功能智能鞋滚动前行,还包括自动行驶系统,自动行驶系统包括驱动模块、路径导航模块、电源模块、通讯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刹车模块,用于紧急刹车;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滚轮的行驶速度和方向,路径导航模块用于根据出发点和目的地自动计算路径;电源模块用于给多功能智能鞋的电子器件提供电源;通讯模块用于与云计算系统和智能终端设备互通消息并反馈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路径导航模块和通讯模块传递回来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并通过驱动模块控制滚轮行驶。数据处理模块还连接运动计数模块,运动计数模块包括步数计量模块、卡路里计算模块和距离、速度测量模块。自动行驶系统和运动计数模块集成设置于壳体中,壳体设置为防水防震结构。功能鞋底2内侧设置容置槽4,自动行驶系统和运动计数模块集成设置于容置槽24内。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太阳能充电模块4敷设于多功能智能鞋的上面部11或侧部12,太阳能充电模块4连接电源模块用以给电源模块供电。功能底部22的上部设置可活动拆卸的鞋垫25,一方面提高减震效果,另一方面作为盖板覆盖功能底部22。

一种多功能智能鞋共享系统,包括云计算系统、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的多功能智能鞋或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多功能智能鞋的功能鞋底,还包括分布于使用者的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至少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云计算系统用于统筹分配管理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并将有关信息分别反馈至使用者的智能终端设备。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上设置扫码模块和智能锁模块,使用者通过扫码解锁和扫码锁定多功能智能鞋或功能鞋底。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通讯模块可以采用4g通讯的方式进行,不仅技术成熟而且传输速度快。同时通过给每一双智能鞋一个4g卡,就相当于给每个自动运输车都有一个独立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让云计算系统和终端设备对智能鞋进行控制。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优选地是一种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路径导航模块包括有存储器、输入输出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导航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导航图案信息并规划出使用者的行驶路径;自动导航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航信息获取模块所获取的所述导航图案信息来控制智能鞋行驶参数。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公开了一种路径导航模块的实现方式,本技术方案的实现看问题具体参考[中国发明]cn201210235759.9,所具体公开的一种车辆自动导航方法、导航图案信息编制方法及其车辆导航设备。

优选地,所述车底盘上还设置有电池组,所述智能鞋的上端还设置有光能发电模块或风能发电模块,所述光能发电模块或风能发电模块连接有电池组用于为其充电;所述智能鞋的上端还设置有扫码识别区,用于方便使用者进行扫码下单和扫码支付。

本发明设计鞋芯1和功能鞋底2分体式设置,智能感应和控制模块都集成设置于功能鞋底2上,功能鞋底2可搭配于多套鞋芯1随意更换,既满足了使用者对于鞋子造型、颜色等随意的更换方便性,也减少的资源浪费,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智能感应和控制模块的利用率;本发明在功能鞋底2上设置可以折叠隐藏和伸出运行的滚轮3,扩展的智能鞋的多功能性,既可以使滚轮3折叠隐藏适用日常穿戴,也可以伸展出滚轮3供智能鞋作为轮滑鞋使用,变相成为了一种交通工具以供使用者远距离快速运行。本发明的功能鞋底上设置自动行驶系统,用以运动智能鞋进行电动自动行驶,进一步使智能鞋延伸为多功能性的可作为远距离运行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是智能鞋领域的一大创新。

基于上述鞋芯1和功能鞋底2分体式设置、功能鞋底2的滚轮3的设置和自动行驶系统的设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鞋的共享系统,改变了鞋子和交通工具市场的传统定义,创新性的进行了关于鞋子和交通工具的经济模式变革,进行资源分配模式优化,加大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资源分配、利用的合理性,本发明涉及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每日所需,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