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胶骨贴合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2080发布日期:2019-02-15 22:15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衣胶骨贴合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服装生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内衣胶骨贴合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女士内衣中,文胸起到承托女性胸部的作用,目前高档文胸多会采用缝合胶骨以起到塑形的作用,使女性在穿戴内含胶骨的文胸时,胸部更加挺拔,并且可以有效防止胸部下垂,是天生乳房较小或者乳房过大的女性的首选。目前,内含胶骨的文胸,在生产中采用的是缝合式,也就是需要将胶骨缝合到文胸中,为防止胶骨移动,需要将胶骨本身缝合固定在布料上,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布袋式缝合,也就是利用布料形成布袋,将胶骨紧密贴合置于二层布之间,无需再进行车缝定位,然后进行缝合到内衣内,而胶骨本身材质相对布料硬的多,缝合时入针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断针、断胶骨现象,断针遗留在内衣里,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断胶骨会降低胶骨的承受力从而达不到支撑效果,胶骨缝合工序缓慢,制约整体生产速率的提升,因此,需要对目前胶骨的缝合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衣胶骨贴合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女士内衣内置胶骨的生产工序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内衣胶骨贴合方法,包括步骤:a、调整上布料宽度与上布料定向;b、调整上网胶宽度与上网胶定向,使其与步骤a中所述上布料适配;c、将步骤a中的布料与步骤b中的网胶热压贴合,得到上组件,所述上组件具有布料面与网胶面;d、调整胶骨长度并将胶骨依次排列;e、将步骤d中胶骨依次与步骤c中所述的上组件的网胶面贴合;f、调整下布料宽度与下布料定向,使其与步骤e中所述的上组件热压贴合,并将所述胶骨包覆于所述上布料与所述下布料之间。优选地,步骤f还包括:f1、调整下网胶的宽度及下网胶定向,使所述下网胶与所述下布料适配,并先将所述下网胶与所述下布料热压贴合,形成下组件,所述下组件具有网胶面与布料面;f2、将所述下组件的网胶面与所述上组件的网胶面贴合。优选地,所述上组件的布料面为平面,所述胶骨朝向所述下组件凸起。优选地,步骤f1与步骤f2之间还包括步骤:h、调节下布料与下网胶的热压温度为t1。优选地,在步骤b与步骤c之间还包括步骤:g、调节上布料与上网胶的热压温度为t2。优选地,t1<t2。优选地,步骤e还包括:调节所述上组件的网胶面与所述胶骨的热压温度为t3;步骤f2还包括:调节所述下组件的网胶面与所述胶骨的热压温度为t4。优选地,t3>t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内衣胶骨贴合设备,用于将胶骨热压贴合于上布料与下布料之间,其中,上布料下侧面贴合有上网胶以形成上组件,下布料的上侧面贴合有下网胶形成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胶骨贴合设备包括:第一贴合机构,包括第一贴合滚轮和第一贴合台面,用于将所述胶骨热压贴合于上述上组件的网胶面;第二贴合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贴合机构的下工位,并与所述第一贴合机构衔接;所述第二贴合机构包括第二贴合滚轮和第二贴合台面,用于将下组件的网胶面贴合于所述上组件的网胶面,以包覆所述胶骨。优选地,所述内衣胶骨贴合设备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切刀与裁切台面;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第二贴合机构衔接;中控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贴合机构、所述第二贴合机构和所述裁切机构。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网胶与布料热压,并且将胶骨直接热压贴合在上下两层布料之间,简化了现有生产中需要为胶骨专门缝制布袋,并需要手动将胶骨放置于布袋中,之后在进行缝制的繁琐过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方法的一成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方法的另一成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方法的又一成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设备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设备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内衣胶骨贴合设备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上组件501第二热压滚轮101上布料502第二热压台面102上网胶600第一贴合机构200下组件601第一贴合滚轮201下布料602第一贴合台面202下网胶700第二贴合机构300胶骨701第二贴合滚轮400第一热压机构702第二贴合台面401第一热压滚轮800裁切机构402第一热压台面801切刀500第二热压机构802裁切台面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起到较好的塑形作用,女士内衣中通常会缝制一些形状较为固定的支撑件,其中,以钢圈和胶骨居多,为避免支撑件带来的不适感,支撑件需要缝制在布料的夹层中。目前,支撑件的缝制以手工为主,其中,胶骨的缝制需要先在布料上缝制出一个布袋,然后手动将胶骨放在布袋内,在进行胶骨的缝制。这中生产工艺中,无法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的工序较多,并且,为避免胶骨在布料中的位置移动,需要将胶骨本身与布料缝制在一起,通常采用的是在胶骨两端,车出两条缝合线,以使胶骨与布料固定。但是胶骨本身较硬,车线的过程中会对缝合针产生很大的阻力,容易造成断针。这也是采用现有生产工艺所无法避免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内衣胶骨贴合方法,解决现有生产工艺中过于依赖手工、生产工序繁琐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图1、图2和图6、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内衣胶骨贴合方法具体包括步骤:a、调整上布料101宽度与上布料101定向;b、调整上网胶102宽度与上网胶102定向,使其与步骤a中所述上布料101适配;c、将步骤a中的布料与步骤b中的网胶热压贴合,得到上组件100,所述上组件100具有布料面与网胶面;d、调整胶骨300长度并将胶骨300依次排列;e、将步骤d中胶骨300依次与步骤c中所述的上组件100的网胶面贴合;f、调整下布料201宽度与下布料201定向,使其与步骤e中所述的上组件100热压贴合,并将所述胶骨300包覆于所述上布料101与所述下布料201之间。其中,步骤f还包括步骤:f1、调整下网胶202的宽度及下网胶202定向,使所述下网胶202与所述下布料201适配,并先将所述下网胶202与所述下布料201热压贴合,形成下组件200,所述下组件200具有网胶面与布料面;f2、将所述下组件200的网胶面与所述上组件100的网胶面贴合。本发明所公开的内衣胶骨贴合方法为全自动化生产方法,从原材料到胶骨300贴合完成的过程中无需手工操作。上料端包括上布料101上料和下布料201上料两部分。其中,上布料101上料包括上布料101和上网胶102的上料,上布料101和上网胶102宽度和方向均适配,经过热压实现上布料101和上网胶102的贴合,形成上组件100,上组件100的上表面为布料面,下表面为网胶面;同样的,下布料201上料端包括下布料201和下网胶202的上料,下布料201和下网胶202宽度和方向均适配,经过热压实现下布料201与下网胶202的贴合,形成下组件200,下组件200的上表面为网胶面,下表面为布料面。上料端还包括胶骨300的上料,胶骨300的贴合在上布料101与上网胶102贴合形成上组件100后进行,胶骨300预先依次排列(该方向与布料的走料方向一致),再通过热压,将胶骨300热压贴合到上组件100的网胶面,与上组件100融为一体。在胶骨300贴合到上组件100的同时,下组件200也在同步进行贴合,下组件200贴合完成后,与贴合有胶骨300的上组件100再次进行热压贴合,下组件200的网胶面与上组件100的网胶面贴合到一起,将胶骨300包覆于上布料101于下布料20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下组件200可以仅由下布料201构成,不包括下网胶202,下布料201直接与贴合由胶骨300的上组件100的网胶面热压贴合到一起。需要指出的是,胶骨30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在胶骨300包覆于上布料101和下布料201之间时,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两侧平衡凸出的方式,也即是胶骨300同时凸出于上布料101和下布料201的表面;也可以采用两侧凸出但不平衡的方式,如图4所示;还可以采用单侧凸出的形式,如图5所示,也即是上组件100的布料面为平面,胶骨300朝向下组件200一侧凸出。不同的热压贴合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成品效果,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在步骤f1与步骤f2之间还包括步骤:h、调节下布料201与下网胶202的热压温度为t1;在步骤b与步骤c之间还包括步骤:g、调节上布料101与上网胶102的热压温度为t2;其中,t1<t2。布料与网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上组件100和下组件200采用不同的热压温度时进行热压贴合时,最终贴合完成后的成品冷却后会产生变形。当上组件100和下组件200的热压温度和网胶厚度相同时,成品冷却后两侧张力平衡,成品上下表面平整。当上组件100热压温度高于下组件200热压温度时,冷却后上组件100网胶收缩较多,下组件200的布料面会整体呈弧形向外凸出。此时,配合上组件100布料面为平面的胶骨300向下组件200凸出的工艺,上组件100的布料面会形成平滑的曲面,在进行成衣缝制时,可以更好的贴合人体,以增加穿戴舒适性和提高塑形效果。另外,在本发明提出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胶骨300的热压贴合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与上组件100的贴合,第二次是与下组件200的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胶骨300的贴合还可以一次完成,也即是在上布料101与上网胶102贴合形成上组件100和下布料201与下网胶202贴合形成下组件200后,在上组件100与下组件200贴合的过程中,进行胶骨300的上料,使其同时与上组件100和下组件200进行贴合。上网胶102层和下网胶202层的厚度可以设置的很小,在网胶层的厚度远小于布料的厚度时,仅靠网胶的冷却收缩难以起到使成品定向弯曲的效果。但是胶骨300的厚度大于布料的厚度,而且胶骨300的膨胀系数与网胶层相近,因此,在仅靠网胶层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还可以利用胶骨300的膨胀和冷却达到成品定向完全的效果。具体为,步骤e还包括:调节所述上组件100的网胶面与所述胶骨300的热压温度为t3;步骤f2还包括:调节所述下组件200的网胶面与所述胶骨300的热压温度为t4,其中,t3>t4。此处原理与上诉网胶层冷却使成品产生定向弯曲相同,不在赘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施本发明所公开的胶骨300贴合方法的胶骨300贴合设备。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包括:第一热压机构400,用于压合上网胶102与上布料101,形成上组件100;所述第一热压机构400包括第一热压滚轮401和第一热压台面402;第二热压机构500,用于压合下网胶202与下布料201,形成下组件200;所述第二热压机构500包括第二热压滚轮501和第二热压台面502;第一贴合机构600,用于将胶骨300贴合于所述上组件100的网胶面;所述第一贴合机构600包括第一贴合滚轮601和第一贴合台面602;第二贴合机构700,用于将下组件200的网胶面贴合于所述上组件100的网胶面;所述第二贴合机构700包括第二贴合滚轮701和第二贴合台面702。其中,第一贴合机构600和第二贴合机构700可以是同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在第一贴合机构600和第二贴合机构700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时,第一热压机构400与第一贴合机构600串行设置,串行后的第一热压机构400和第一贴合机构600一同与第二热压机构500并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贴合机构700衔接。本发明所公开的内衣胶骨贴合设备的上料端包括三处上料,其一是上布料101与上网胶102的上料,其二是下布料201与下网胶202的上料,其三是胶骨300的上料。本发明的上料方式均为连续上料,在第二贴合机构700的出料处设置裁切机构800,裁切机构800包括切刀801和裁切台面802,且裁切机构800与所述第二贴合机构700衔接;裁切机构800与上料端配合,裁切后的成品中包覆有完整的至少一根胶骨300。为实现自动化协同工作,本发明所公开的内衣胶骨贴合设备还包括中控系统,中控系统电连接第一热压机构400、第二热压机构500、第一贴合机构600、第二贴合机构700和裁切机构800,并同时控制第一热压机构400、第二热压机构500、第一贴合机构600、和第二贴合机构700的驱动部件,使其驱动速度相协调,并且可以进行反转退料。与此同时,中控系统预设与上述驱动部件运转速度相适应的裁切机构800的裁切频率和裁切速度,以保证裁切后成品的完整性。此外,如图8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衣胶骨贴合设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上布料与上网胶的贴合和下布料与下网胶的贴合可以由其他设备完成,本发明的内衣胶骨贴合设备可以只包括用于将上组件和胶骨热压贴合的第一贴合机构和用于将下组件贴合于贴合有胶骨的上组件的第二贴合机构,也可以还包括裁切机构与中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车间布局或者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择。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