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8643发布日期:2018-09-01 02:3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业生产、研发的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鞋的舒适性涉及的指标很多,有合脚性、减震性能、能量回归性能、热湿舒适性、支撑稳定性、压感舒适性、弯折性能、轻量化等等。而合脚性是所有舒适性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鞋合脚与否将直接决定运动鞋的穿着舒适性,甚至穿着安全性。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体育运动的日益专业化,对运动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舒适性方面提出更苛刻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均对运动鞋的合脚舒适性有一定的研究,但暂无可直接应用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合脚性是鞋类舒适性的首要指标,为运动鞋的整体形状和尺寸符合脚的形状和尺寸。鞋类合脚性舒适性的直接影响因素是鞋腔尺寸与帮面材料的变形性能,而鞋腔尺寸与帮面材料的变形性能又受到鞋楦的尺寸、帮面选材、配件及制鞋工艺等的影响。现有的测量设备及方法,难于在开发或生产的初期阶段就对鞋腔的尺寸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未能有效发现鞋腔尺寸的变形问题,更不能为版师、生产提供准确的版型、材料修改指导。部分厂家采用简单的鞋长测量、标准脚码试穿,其它的就是流入市场,由消费者进行试穿选购,导致不少消费者可能需要选购大一号或小一码的鞋子。

申请号为201510580321.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鞋体内部容积的三维尺寸测量系统,其包括一袜式鞋楦、多个设于袜式鞋楦表面的金属探测元件、一X光扫描装置及一夹持旋转装置,通过将弹性材料制成的袜式鞋楦置入待测鞋体的内部容积并膨胀,使设置在袜式鞋楦表面用以定义待测鞋体三维内面位置的金属探测元件贴抵于待测鞋体内面上;利用所述夹持旋转装置将待测鞋体置入X光扫描装置的扫描室内,经过X光扫描后输出一系列的X光影像至一电脑进行分析,通过对每一X光影像的每一金属探测元件位置进行三角测量,以获得每一金属探测元件在三维内面的位置讯息,进而得以测量被选定的金属探测元件之间距离,获得测量结构精准且全自动化的鞋体内部容积的三维尺寸测量结果。该方案结构复杂且不便于使用,涉及X光影像、电脑等价格高且需要一定知识水平才能使用的设备,测量系统的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测量系统的使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鞋腔尺寸测量设备不能完整测量鞋腔尺寸、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主体、复数个测量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测量主体用于在鞋腔尺寸测量过程中放入鞋腔内部,复数个测量装置设于上述测量主体外沿。每一上述测量装置均包括顶压机构以及测量机构,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设置,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的距离。上述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或者液压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与各个上述顶压机构相互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

上述测量主体为足型测量主体。

上述测量主体包括前测量部、中测量部、跟楦部以及底板,前测量部与跟楦部分别设于底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测量部可沿底板长度方向移动地装配于底板顶面。

上述底板顶面设有至少一导向槽,导向槽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中测量部底面设有导向构件,导向构件与上述导向槽配合设置,导向构件用于将中测量部可沿导向槽移动地装配于底板顶面。

上述导向槽附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调整与固定上述中测量部位于上述底板顶面的位置。

上述前测量部前端设有5个上述测量装置。上述中测量部顶面以及中测量部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均设有该测量装置。

上述驱动装置附设有一压力控制机构,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内的气体或者液体压力。

上述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架体、压力检测机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阀,压力检测机构两端分别设于架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压力传感器设于架体侧壁与压力检测机构任一端部之间,压力检测机构接入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管路设置。上述控制阀设于该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端,控制阀与上述压力传感器相连。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统一的气压/液压驱动装置驱动测量主体外沿的顶压机构凸出测量主体外沿并通过测量机构进行测量,从而简化了测量设备在顶压机构处的结构,且平衡了各个顶压机构的顶压压力,使得测量出的鞋腔尺寸可以充分考虑鞋的真实使用状态下的形变性能,使得测量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准确以及更具有参考价值。此外,该结构可确保每次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多点测量的方法,对足部的关键部位的参数进行一次性测量,简单方便,将有利于成型鞋腔合脚舒适性的研究与控制。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足型测量主体模拟了人的足部构造,可根据足部关键部位设定仿真测量点,可一次性准确测量鞋长、鞋头的形状、鞋宽、跖围等参数,能有效发现鞋腔尺寸的变形问题,进而为版师、生产者提供准确的版型、材料修改指导。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测量主体通过前测量部、中测量部、跟楦部以及底板设置成一足型结构,前测量部的5个测量装置模拟足部5趾,中测量部模拟脚的厚度、宽度,而中测量部可移动的结构可依据不同的型体调整宽度和围度测量位置,进而可以测量出模拟正常穿戴情况下的鞋腔尺寸,从而一次性准确测量鞋长、鞋头的形状、鞋宽、跖围等参数。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控制机构结构简单,通过增设一顶压机构以及压力传感器来获取同一驱动装置输出管路内的检测装置内的顶压机构顶压端的顶压压力,进而通过控制阀实现对驱动装置的输出控制,可以实现测量在不同顶压压力需求下,压力的自动化调节。而再配合诸如位移传感器等检测机构的配合,对顶压机构凸出的距离的直接获取,从而实现测量设备的完成自动化测量过程,而且整过测量过程简单易懂,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操作,简单易用,测量设备的制造、使用成本低,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测量过程操作失误、主观读数偏差等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主体、复数个测量装置2以及驱动装置,测量主体用于在鞋腔尺寸测量过程中放入鞋腔内部,复数个测量装置2设于上述测量主体外沿。每一上述测量装置2均包括顶压机构以及测量机构,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设置,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的距离。上述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或者液压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与各个上述顶压机构相互连通设置。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气压驱动装置进行描述,即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而实际应用可根据需求选择气压驱动装置或者液压驱动装置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为导气管路4。顶压机构为气缸结构,顶压机构的顶压端附设有上述测量机构的测量端,测量机构为位移传感器,优选为直线位移传感器和/或拉线位移传感器。

继续参考图1,上述测量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测量的参数设置呈柱状等结构,优选采用足型测量主体的仿生学结构。该测量主体包括前测量部11、中测量部12、跟楦部13以及底板14,前测量部11与跟楦部13分别设于底板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测量部12可沿底板14长度方向移动地装配于底板14顶面。跟楦部13后端形状模拟人的脚后跟,增加与测试样品间的吻合度。上述中测量部12可沿底板14长度方向移动的结构可通过导向机构与锁止机构的配合来实现,导向机构可由如导向槽141、导向棱等结构,而锁止机构可由常见弹簧插销等类似结构来实现。本实施例采用底板14顶面设有2道导向槽141,导向槽141沿底板14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中测量部12底面设有导向构件,导向构件与上述导向槽141配合设置,导向构件采用如T字型导向构件等结构,导向构件用于将中测量部12可沿导向槽141移动地装配于底板14顶面。导向槽141附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调整与固定上述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底板14顶面的位置。锁止机构通过一锁止开关142来控制上述调整与固定过程。为避免锁止开关142在使用中被鞋面顶压而误开误关,优选将锁止开关142设于上述跟楦部13邻近上述前测量部11的一侧侧面。

继续参考图1,上述前测量部11前端设有5个上述测量装置2,5个测量装置2朝向测量主体前端延伸用以模拟足部的5趾结构。上述中测量部12顶面以及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均设有该测量装置2。优选地中测量部12顶面设有2个测量装置2,2个测量装置2朝向中测量部12上方延伸,用以测量鞋使用状态下的鞋腔厚度。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均设有1个测量装置2,用以测量鞋使用状态下的鞋腔宽度。

继续参考图1,上述驱动装置附设有一压力控制机构,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的输出压力。压力控制机构可用通过导气管路4内的气压检测配合控制阀34来实现,但是该方案获取压力不够直观准确,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架体31、压力检测机构32、压力传感器33以及控制阀34,压力检测机构32两端分别设于架体31相对的两个侧壁,压力传感器33设于架体31侧壁与压力检测机构32任一端部之间,压力检测机构32接入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导气管路4设置;上述控制阀34设于该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端,控制阀34与上述压力传感器33相连。优选地,压力检测机构32采用顶压气缸来实现,压力传感器33设于顶压气缸缸体与架体31侧壁之间。由于抽气充气的气压驱动装置本领域常见技术手段,因此图中为画出,直接从控制阀34接入以及接出导气管路4开始。

本实施例中的鞋腔尺寸测量设备的应用过程为:

ⅰ.根据需要调整中测量部12在底板14上的位置,并通过锁止机构将其锁止。而后将测量装置2归于初始位置,测量机构的测量数值归0,并记录测量主体的相关数据。

ⅱ.将测量主体放入鞋腔,并调整好二者的相对位置以及鞋的松紧度,如调整好鞋带并系紧等。

ⅲ.将测量主体接入气压驱动装置的导气管路4内,而后通过控制阀34令顶压机构处于预设的顶压压力下后,读取各个测量机构读数,结合步骤ⅰ的相关数据得出所需鞋腔尺寸。

ⅳ.通过气压驱动装置抽气令测量装置2的顶压机构复位,而后取出测量主体。

如若有必要,可以通过调整中测量部12位置,并重复上述过程来获取更加完整的鞋腔尺寸数据。

实施例二:

参考图2,一种鞋腔尺寸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主体、复数个测量装置2以及驱动装置,测量主体用于在鞋腔尺寸测量过程中放入鞋腔内部,复数个测量装置2设于上述测量主体外沿。每一上述测量装置2均包括顶压机构以及测量机构,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设置,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顶压机构的顶压端凸出测量主体外沿的距离。上述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或者液压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与各个上述顶压机构相互连通设置。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气压驱动装置进行描述,即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而实际应用可根据需求选择气压驱动装置或者液压驱动装置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驱动装置的输出管路为导气管路4。顶压机构为气缸结构,顶压机构的顶压端附设有上述测量机构的测量端,测量机构为位移传感器,优选为直线位移传感器和/或拉线位移传感器。

继续参考图2,上述测量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测量的参数设置呈柱状等结构,优选采用足型测量主体的仿生学结构。该测量主体包括前测量部11、中测量部12、跟楦部13以及底板14,前测量部11与跟楦部13分别设于底板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测量部12可沿底板14长度方向移动地装配于底板14顶面。跟楦部13后端形状模拟人的脚后跟,增加与测试样品间的吻合度。上述中测量部12可沿底板14长度方向移动的结构可通过导向机构与锁止机构的配合来实现,导向机构可由如导向槽141、导向棱等结构,而锁止机构可由常见弹簧插销等类似结构来实现。本实施例采用底板14顶面设有2道导向凸棱进行描述,导向凸棱沿底板14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中测量部12底面设有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与上述导向凸棱配合设置,导向凹槽两端贯通设置,导向凹槽用于将中测量部12可沿导向槽141移动地装配于底板14顶面。优选地,为适应不同鞋长的鞋腔尺寸测量,前测量部11与跟楦部13至少有一个可移动地装配于底板14,用以调节测量主体的长度。

继续参考图2,上述前测量部11前端设有5个上述测量装置2,5个测量装置2朝向测量主体前端延伸用以模拟足部的5趾结构。上述中测量部12顶面以及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均设有该测量装置2。优选地中测量部12顶面设有2个测量装置2,2个测量装置2朝向中测量部12上方延伸,用以测量鞋使用状态下的鞋腔厚度。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均设有1个测量装置2,用以测量鞋使用状态下的鞋腔宽度。测量装置2还可设置辅助结构来增加顶压令鞋面更加科学形变,如测量装置2还包括顶压构件21,顶压构件21可拆卸地装配于顶压机构的顶出端,顶压构件21与鞋腔内沿接触的侧面可以仿足部在该部位的结构设置。如在中测量部12顶面设有的2个测量装置2可以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侧面的顶压构件21,在中测量部12位于上述测量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侧面设置的顶压构件21可以为半柱状结构。

继续参考图2,上述驱动装置附设有一压力控制机构,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的输出压力。压力控制机构可用通过导气管路4内的气压检测配合控制阀34来实现,但是该方案获取压力不够直观准确,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架体31、压力检测机构32、压力传感器33以及控制阀34,压力检测机构32两端分别设于架体31相对的两个侧壁,压力传感器33设于架体31侧壁与压力检测机构32任一端部之间,压力检测机构32接入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导气管路4设置;上述控制阀34设于该驱动装置的驱动输出端,控制阀34与上述压力传感器33相连。优选地,压力检测机构32采用顶压气缸来实现,压力传感器33设于顶压气缸缸体与架体31侧壁之间。由于抽气充气的气压驱动装置本领域常见技术手段,因此图中为画出,直接从控制阀34接入以及接出的导气管路4开始。压力控制机构接入测量主体的导气管路4中设有连接阀41,连接阀41用于该导气管路4与测量主体的连接。连接阀41邻近跟楦部13设置。连接阀41的设置,当测量主体在使用前后(即测量主体放入鞋腔或者从鞋腔取出的过程)可以通过连接阀41将测量主体与导气管路4分离,从而便于操作。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