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337发布日期:2018-09-11 20:10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



背景技术:

目前旅行用拉杆箱,容量越来越大,相对应使其本身装满也越来越重,这样对有电梯、扶梯的公寓来说不受影响,但是对于楼层不高的、外出没电梯或扶梯的,必须得将旅行箱提着,对于女性、老人、儿童来说十分不便。有人设想利用橡胶履带拖动拉杆箱,但履带摩擦力较大且并不省力,也有直接安置外侧滑轮替代传统箱子的万向轮,但活动方向受限制不能灵活移动,完全不实用。

目前,公开号为CN2059232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棘轮机构的多功能爬楼旅行箱,在箱体的两侧安装有两个棘轮,两个棘轮同轴并且轴心距离地面高度为20-24cm,棘轮的齿形为不对称梯形;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行走轮,其中靠近箱体背部一侧的两个轮为行走从动轮,远离箱体背部一侧的两个轮为电机驱动轮。并且在整体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的蓝牙模块用于实现装置的防盗报警和跟随功能,控制系统中的Wi-Fi模块用于实现装置的家居安防功能,由此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同时功能又可随意裁剪的爬楼旅行箱。

这种基于棘轮机构的多功能爬楼旅行箱虽然通过特定高度和结构的棘轮结构,能够适应现有的楼梯高度,使爬楼动作稳定,而且不对称梯形的齿形能够增大最大负载,但是无法将行走轮收缩,使得在对旅行箱进行收纳时,行走轮会占用一部分空间,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其具有能将用于爬楼的滚轮收纳到箱体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端设有拉杆,所述箱体靠近拉杆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箱体四角,所述凹槽内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凹槽铰接的支撑杆及滑杆,所述支撑杆与滑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滑杆远离凹槽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滚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滑杆及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可调节的三角形,滑动滑杆,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从而调节支撑杆与凹槽之间夹角的角度,支撑杆带动位于支撑杆一端的滚动装置伸出凹槽或者收纳到凹槽内,在遇到楼梯时,直接将箱体搬上楼梯较为费力,通过滑杆将支撑杆从箱体中拉出,从而带动滚动装置伸出,使用者拉动拉杆,带动位于箱体侧面的滚动装置在楼梯台阶上爬行,省时省力;在箱体不需要进行上下楼梯时,或者需要将拉杆箱收纳到房间某个角落时,滑动滑杆,将支撑杆及滚动装置收纳到凹槽中,节约了箱体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远离滑杆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箱体侧面设有弧形槽道,所述滑杆中部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凹槽远离槽道的一面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栓贯穿槽道及滑杆与定位螺孔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螺栓带动滑杆在支撑杆的槽道中滑动,带动支撑杆发生转动,在支撑杆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挡板会阻挡支撑杆继续转动,确定好位置后,将定位螺栓与定位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滑杆与支撑杆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滚动装置包括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通过轴承连接有Y形支架,所述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支架的一端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Y形支架在爬楼过程中,三个支脚会依次与楼梯接触,位于支脚上的滚轮依次与楼梯接触,带动箱体在楼梯上行进。

进一步设置:所述拉杆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收纳槽的一端铰接有加长杆,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收纳拉杆的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箱在爬楼过程中,处于倾斜状态,在拉杆保持与拉杆箱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不便于拖动拉杆箱,在拉杆完全拉出时,加长杆与伸缩杆同时从收纳槽中拉出,由于加长杆与伸缩杆铰接,使得加长杆可与伸缩杆之间实现角度调节,便于拖动拉杆箱。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的每个角均设有耐磨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旅途过程中,箱体的角落是最容易发生碰撞受到损坏的,耐磨橡胶垫增加了箱体的耐磨性,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起到了缓冲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一侧设有收纳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旅行途中,对于雨伞及水杯这一类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将其一直拿在手上较为麻烦,将其放置在旅行箱中,在使用时需要再次从旅行箱中取出,费时费力,故设置一个位于箱体一侧的收纳袋,便于收纳,使用时,直接从收纳袋中取出,不需要使用时,将其收纳到收纳袋中,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滑动滑杆,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从而调节支撑杆与凹槽之间夹角的角度,支撑杆带动位于支撑杆一端的滚动装置伸出凹槽或者收纳到凹槽内;将定位螺栓与定位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滑杆与支撑杆固定;在拉杆完全拉出时,加长杆与伸缩杆同时从收纳槽中拉出,由于加长杆与伸缩杆铰接,使得加长杆可与伸缩杆之间实现角度调节,便于拖动拉杆箱;耐磨橡胶垫增加了箱体的耐磨性,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起到了缓冲作用;收纳袋起到了收纳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的剖面图;

图4是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用于显示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拉杆;201、伸缩杆;202、收纳槽;203、加长杆;3、凹槽;4、伸缩机构;401、支撑杆;402、滑杆;403、滑块;404、滑槽;405、挡板;406、槽道;407、定位螺栓;408、定位螺孔;409、操纵杆;5、滚动装置;501、转轴;502、轴承;503、支架;504、连杆;505、滚轮;506、支脚;6、耐磨橡胶垫;7、收纳袋;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型负重爬楼拉杆箱,如图1及图3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设有万向轮8,箱体1顶部设有拉杆2,拉杆2包括伸缩杆201,箱体1上设有用于收纳伸缩杆201的收纳槽202,伸缩杆201远离收纳槽202的一端铰接有加长杆203,收纳槽202的长度大于伸缩杆201收纳起来的长度与加长杆203的长度和;箱体1的每个角均设有耐磨橡胶垫6,箱体1一侧设有收纳袋7,箱体1靠近拉杆2的一面设有四个凹槽3,凹槽3靠近箱体1四角,凹槽3沿竖直方向设置,凹槽3内设有伸缩机构4。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伸缩机构4包括与凹槽3底部铰接的支撑杆401及滑杆402,支撑杆401与滑杆402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支撑杆401与滑杆402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杆401、滑杆402的长度,且小于支撑杆401与滑杆402长度和,滑杆402远离凹槽3的一端铰接有滑块403,支撑杆401靠近滑杆402的一面设有滑槽404,滑块403与滑槽404滑动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调节的三角形,支撑杆401远离滑杆402的一侧设有挡板405,挡板405对支撑杆401的最大旋转角度做了限定,滑动滑杆402,支撑杆401会向外翻,当支撑杆401抵触到挡板405时,将无法继续旋转,滑杆402中部设有定位螺栓407,箱体1侧面设有弧形槽道406,滑槽404的弧线与定位螺栓407的行径完全一致,槽道406贯穿箱体1与凹槽3相互连通,定位螺栓407与槽道406滑动连接,凹槽3远离槽道406的一面设有定位螺孔408,定位螺栓407贯穿箱体1及滑杆402与定位螺孔408螺纹连接,定位螺栓407远离凹槽3的一端连接有操纵杆409;还可以将定位螺栓407及定位螺孔408设置为插销及销孔,在定位过程中,插销可以直接插入销孔及只接从销孔中取出,相比于定位螺栓407及定位螺孔408的螺纹连接在定位过程中需要旋转,更加方便快捷;支撑杆401远离凹槽3的一端设有滚动装置5,滚动装置5包括与支撑杆401固定连接的转轴501,转轴501上通过轴承502连接有Y形支架503,Y形支架503包括三个等长的支脚506,相邻支脚506之间为120°,支架503远离转轴501的一端连接有连杆504,连杆504远离支架503的一端设有滚轮505。

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在遇到楼梯时,握住操纵杆409,通过带动定位螺栓407在槽道406中移动,从而带动滑杆402滑动,滑块403在支撑杆401上的滑槽404中滑动,从而调节支撑杆401与凹槽3之间夹角的角度,将支撑杆401从箱体1中拉出,位于支撑杆401上的滚轮505从凹槽3中移出,旋转操纵杆409,将定位螺栓407与定位螺孔408紧固,从而固定支撑杆401及滑杆402的位置,Y形支架503在爬楼过程中,三个支脚506会依次与楼梯接触,位于支脚506上的滚轮505依次与楼梯接触,带动箱体1在楼梯上行进;在平地上或者需要收纳拉杆2箱时,旋转操纵杆409,将定位螺栓407与定位螺孔408旋开,反向滑动定位螺栓407,带动滑杆402滑动,滑块403在滑槽404中移动,从而将支撑杆401收纳到凹槽3中,进而带动滚动装置5收纳到凹槽3中,节约了箱体1的占用空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