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套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718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套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套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伞通常都配有伞套,伞与伞套为分体结构,在日常生活使用中,额外携带伞套经常会发生丢失或弃之不用的情况,通过查阅相关专利文献,有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最相近的技术为申请号201710406524.4,其伞套与与伞执手为一体件,伞撑开后伞套兼作手柄用,和人们平时的使用的习惯不同,使用感受不佳,本发明的主要解决在伞套和伞一体的情况下伞套定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本构造,提供一种伞套定位机构,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环状构造,包括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可从其内腔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包括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和伞套定位部20104;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自身定位构造;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与伞套202关联;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位于伞套定位机构的下部、最外侧;

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内螺纹或卡接装置,与伞龙骨滑动环103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安装于滑动腔20205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包括底端突出构造,可相对伞套202轴向移动,开伞时,作用于套台肩20204处定位伞套20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底端突出部包括径向缝201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与套底部20203连接,定位伞套20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位于轴向通腔20101内壁的伞杆夹紧装置20105,夹持伞杆104用于其自身定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中间连接部20103为可伸缩构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伸缩构造包括叠加套件构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伸缩构造为可压缩弹性构造。

附图说明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的伞杆、龙骨、伞面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为便于理解以下术语应不限于作如下解释,且应作更宽泛的理解:

“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件;可以是机械连接包括不限于焊接、铆接、热合连接,或化学粘结或磁性吸引;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关联”:包括“连接”,也包括两个元件间力的传递。

“封闭”:包括实质性的密封,如通过螺纹旋压、栓塞挤压产生的流动阻碍,也包括一种简单的、可以有缝隙的合围。

“开伞时”:包括开伞的同时,也包括开伞之后的状态。

“轴向通腔”:即可指实体的孔,也可指所形成具有孔的作用的一个空间。

“叠加套件构造”:指包括两个以上管状元件依次套叠在一起,所有外层上下口分别有向内突出的环状台肩,所有内层元件上口或下口有向外突出的台肩,且位于相邻外层元件上下口内凸台肩之间,所述的内层外突台肩和相邻外层元件两内凸台肩的突出区域轮廓、尺寸相同,当内外两元件轴向相对移动时相互限位,上下两个方向都不会脱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实施例一:倒“漏斗”状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2实施例二:倒“T”型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3实施例二:倒“T”型伞套定位机构俯视图

图4实施例三:“锚”状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5实施例四:叠加套件构造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6实施例五:“圆锥螺旋弹簧”状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7实施例六:“夹持式”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8实施例七:“一体式”伞套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例说明:

伞杆104,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螺纹10301,滑动环槽口10302,伞套定位机构201,轴向通腔20101,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伞套定位部20104,伞杆夹紧装置20105,径向缝20106,伞套202,套底部20203,套台肩20204,滑动腔202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倒“漏斗”状,轴向高度固定,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中心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内螺纹与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螺纹10301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包括外突卡舌,置于滑动腔20205内,可轴向相对移动,开伞时,卡舌作用于套台肩20204处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包括径向缝20106;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倒“T”型,轴向高度固定,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中心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内螺纹与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螺纹10301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3置于滑动腔20205内,可轴向相对移动,开伞时,作用于套台肩20204处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的伞套定位部20104包括径向缝20106,如图3所示;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倒“锚”状,轴向高度固定,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中心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为有断口的“C”型弹性钢丝圆环,与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槽口10302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置于滑动腔20205内,可轴向相对移动,为“钩”状弹性钢丝,“钩”端向外,圆周均布4处,外接轮廓形状与套台肩20204内口对应,其外接轮廓尺寸大于套台肩20204内口,开伞时,作用于套台肩20204处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为3节叠加套件构造,轴向高度可变,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自身定位部20102和中间连接部20103,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中心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包括内螺纹与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螺纹10301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置于伞套202的滑动腔20205内,与套底部20203固定连接,牵引并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圆锥螺旋弹簧”状弹性钢丝,轴向高度可压缩、可回复,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自身定位部20102和中间连接部20103;

所述自身定位部20102为上部首圈簧丝,伞杆104从螺旋中心穿过并可沿其轴向相对移动,上部首圈簧丝与伞龙骨滑动环103滑动环槽口10302对应,固定连接。

伞套定位部20104为底部末圈簧丝,置于伞套202的滑动腔20205内,与套底部20203固定连接,牵引并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六,如图7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为环状构造,包括:

自身定位部20102、中间连接部20103、伞套定位部20104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其内腔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轴向通腔20101内壁包括伞杆夹紧装置20105,夹持伞杆104用于其自身定位;

所述伞套定位部20104置于伞套202的滑动腔20205内,与套底部20203固定连接,牵引并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实施例七,如图8所示,所述伞套定位机构与伞龙骨滑动环103为一体件,包括:

伞套定位部20104及轴向通腔20101,伞杆104从其中心穿过并可轴向相对移动;

伞套定位部20104包括外突卡舌,置于滑动腔20205内,在滑动腔20205内可轴向相对移动,卡舌作用于套台肩20204处定位伞套202。

所述伞套定位机构用于定位伞套2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