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760发布日期:2019-02-26 17:3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扣领域,尤指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包扣一般是由公扣和母扣组成,公扣和母扣上分别设置对应的卡扣机构实现卡扣。然而现有的公扣上的插脚均为实心结构,韧性较差,需用较大的力气按压两侧的插脚才能将公扣从母扣上分离。

另外,现有的公扣和母扣插接的过程中缺少导向结构,因此,公扣在插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离,阻碍公扣和母扣插接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通过设有专门的开槽作为导向结构以及对应的连接凸块,公卡扣、母卡扣的连接与拆卸连接以及拆卸十分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包括公卡扣、母卡扣,所述公卡扣的一端为内设有磁铁的公扣连接部,所述母卡扣的一端为母扣连接部;所述母扣连接部包括设有内设磁铁的连接底板,其中连接底板的一端设有插接部,其中所述插接部的一端设有两条相互对称的开槽,且两条开槽的一端相互靠拢;其中公扣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与开槽相适配的连接凸块;其中公扣连接部设置在连接底板上并沿插接部方向滑动,使得连接凸块插接在开槽内,且公扣连接部与连接底板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固定。

进一步,所述公扣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挡板,两侧的挡板沿远离公扣连接部的方向延伸,两侧的挡板与插接部以及连接底板的两侧贴紧。

进一步,所述公扣连接部的表面设有导柱,所述连接底板上设有对应导柱的缺口;其中公扣连接部放置在连接底板上并沿插接部方向滑动,且导柱在缺口内移动。

进一步,所述母卡扣还包括安全栓,其中安全栓设置在插接部的底面且安全栓的一侧与插接部的一侧铰接,所述安全栓的表面设有对应导柱的导柱固定孔,所述导柱设置在缺口并插接在安全栓的导柱固定孔上实现固定。

进一步,所述安全栓的一端为固定部,另外一端向内弯折并构成弯折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设有垂直向下的折耳部,折耳部的表面设有连接孔,所述插接部的两侧设有连接柱,所述安全栓通过连接孔套接在连接柱上实现与插接部铰接,且所述导柱固定孔设置在固定部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的表面还设有一个穿绳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底板中位于缺口与插接部之间的位置设有磁性凸块,所述公扣连接部的表面设有与磁性凸块相适配的磁性通槽,所述磁性凸块设置在磁性通槽内并相互吸引固定。

进一步,连接底板上位于缺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且卡块的靠近插接部的端部为一斜面结构;所述公扣连接部的表面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块通槽,其中卡块设置在卡块通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公扣连接部一端设有的连接凸块;在插接部一端设有与连接凸块相适配的开槽;用户只需要将公扣连接部设置在连接底板上并沿插接部方向滑动,使得连接凸块插接在开槽内,且公扣连接部与连接底板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固定;当需要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公扣连接部沿远离插接部的方向移动,使得公扣连接部滑出开槽实现拆卸;公卡扣以及母卡扣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十分便捷,而且为了方便公卡扣以及母卡扣连接与拆卸设有专门的开槽作为导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公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公卡扣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母卡扣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公卡扣;11.公扣连接部;111.连接凸块;112.导柱;113.卡块通槽;114.磁性通槽;12.第一绑带部;13.挡板;2.母卡扣;22.安全栓;221.弯折部;222.固定部;2221.导柱固定孔;2222.穿绳孔;223.折耳部;2231.连接孔;23.第二绑带部;24.连接底板;241.卡块;242.缺口;243.磁性凸块;25.插接部;251.连接柱;252.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安全卡扣,包括公卡扣1、母卡扣2,其中所述公卡扣1的一端为用于连接绑带的第一绑带部12、母卡扣2的一端用于连接绑带的第二绑带部23,其中所述公卡扣1的另一端为内设有磁铁的公扣连接部11,所述母卡扣2的另一端为母扣连接部;其中公扣连接部11的两侧分别设有往外延伸且相互对称的连接凸块111;所述母扣连接部包括设有内设磁铁的连接底板24,其中连接底板24的一端与第二绑带部23连接,连接底板24的另一端的表面设有插接部25,其中所述插接部25靠近第二绑带部23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凸块111相适配的两条开槽252;其中两条开槽252相互对称且两开槽252的一端相互靠拢;其中所述公扣连接部11的两侧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往第一绑带部12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绑带部12连接;其中公扣连接部11设置在连接底板24上并沿插接部25方向滑动,使得连接凸块111插接在开槽252内,公扣连接部11与连接底板24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固定,且公扣连接部11两侧的挡板13与插接部25以及连接底板24的两侧贴紧。

请参阅图1-4所示,通过公扣连接部11靠近第一绑带部12的一端设有往外延伸的连接凸块111;在插接部25靠近第二绑带部23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凸块111相适配的开槽252;用户只需要将公扣连接部11设置在连接底板24上并沿插接部25方向滑动,使得连接凸块111插接在开槽252内,且公扣连接部11与连接底板24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固定;当需要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公扣连接部11沿远离插接部25的方向移动,使得公扣连接部11滑出开槽252实现拆卸;公卡扣1以及母卡扣2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十分便捷,而且为了方便公卡扣1和母卡扣2连接与拆卸设有专门的开槽252作为导向结构。而且利用注塑工艺,将磁铁固定在模具内部进行射出加工,分别构成内含磁铁的公卡扣1,以及内含磁铁的母卡扣1。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连接凸块111是卡设在开槽252内的,故防止了公卡扣1和母卡扣2在竖直方向之间的位置偏移,同时公扣连接部11与连接底板24均内置有磁铁,故可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固定,并防止了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而且设置的挡板13可以防止公卡扣1以及母卡扣2在前后位置之间的偏移,大大提升了公卡扣1和母卡扣2连接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2-3所示,进一步,所述公扣连接部11的表面设有导柱112,所述连接底板24上设有对应导柱112的缺口242;所述缺口242从第二绑带部23沿以及插接部25方向延伸;其中公扣连接部11放置在连接底板24上并沿插接部25方向滑动,且导柱112在缺口242内移动。通过导柱112以及缺口242的之前的配合可以进一步防止公卡扣1与母卡扣2之间在前后方向的偏移,缺口242的设定也可以使得公卡是沿着缺口242的方向滑动,保证滑动的轨道准确。

请参阅图4-5所示,进一步,所述母卡扣2还包括安全栓22,其中安全栓22设置在插接部25底面并与插接部25的两侧相互铰接,所述安全栓22的表面设有对应导柱112的导柱固定孔2221,所述导柱112设置在缺口242并插接在安全栓22的导柱固定孔2221上实现固定。通过导柱固定孔2221与导柱112之间的配合,可进一步防止公卡扣1与母卡扣2之间在左右方向的偏移。

请参阅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安全栓22的一端为固定部222,另外一端向内弯折并构成弯折部221,且所述弯折部221与第一绑带部12贴紧;所述固定部222的两侧设有垂直向下的折耳部223,折耳部223的表面设有连接孔2231,所述插接部25的两侧设有连接柱251,所述安全栓22通过连接孔2231套接在连接柱251上实现与公扣连接部11铰接,且所述导柱固定孔2221设置在固定部的表面。其中所述安全栓22以安全栓22与插接部25的连接处为支点作旋转运动,固定部上的导柱固定孔2221脱离导柱112;其中弯折部221与公卡扣1上的第一绑带部12贴紧,由于杠杆原理带动整个母卡扣2移动,并使得插接部25上的开槽252与公卡扣1连接部上的连接凸块111分离;此时用户只需要沿竖直方向将公卡扣1和母卡扣2分离既可。

请参阅图1-5所示,进一步,所述连接底板24中位于缺口242与插接部25之间的位置设有磁性凸块243,所述公扣连接部11的表面设有与磁性凸块243相适配的磁性通槽114,所述磁性凸块243设置在磁性通槽114内并相互吸引固定。

请参阅图2-4所示,进一步,连接底板24上位于缺口242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241,且卡块241的靠近插接部25的端部为一斜面结构;所述公扣连接部11的表面设有卡块通槽113,且卡块通槽113内靠近第一绑带部12一端的内壁也设有与卡块241相适配的斜面结构,所述其中卡块241设置在卡块通槽113内。其中卡块241以及卡块通槽113之间的配装可进一步防止公卡扣1与母卡扣2之间在前后方向的偏移,当所述安全栓22以安全栓22与公扣连接部11的连接处为支点作旋转运动,固定部222上的导柱固定孔2221脱离导柱112;其中弯折部221与公卡扣1上的第一绑带部12贴紧,由于杠杆原理带动整个母卡扣2移动,并使得插接部25上的开槽252与公卡扣1连接部上的连接凸块111分离;同时卡块241向靠近卡块通槽113的方向移动,而且卡块241的斜面结构以及卡块通槽113内的斜面结构使得,卡块241的移动过程中会使得母卡扣2有向上运动,方便了公卡扣1和母卡扣2之间的分离。

请参阅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固定部222的表面还设有一个穿绳孔2222。在穿绳孔2222穿入牵引绳,可方便对安全栓22的翻转,进一步方便拆卸。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