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气橡胶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539发布日期:2019-02-15 19:5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换气橡胶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换气橡胶手套。



背景技术:

橡胶手套是医护工作中常用的医护用品。现有的橡胶手套,包括手套本体,该手套本体通常由天然橡胶、丁腈橡胶、PVC塑料制成,手套本体通常为致密、不透气的胶膜,避免手套产生孔洞,从而,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但该结构的手套由于致密不透气,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手部一般会出汗,使用者的手部长时间处于闷热湿潮的环境中,会明显的感到不适,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季甚至长期在出汗环境下使用,手部皮肤甚至会因长时间闷热而起皱,对使用者的手造成损害。

因此设计一种可换气同时能不破坏手套致密性的橡胶手套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换气橡胶手套,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橡胶手套不可换气,手部闷热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换气橡胶手套,包括手套主体,手套主体的手背指根关节位置设有一个隔层,隔层为弹性材料,隔层位于手套主体内壁,隔层与手套主体的背部橡胶之间设有间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气囊状结构,隔层上开有多个通孔;手套主体的手腕位置设有支撑环,支撑环包括外环和内环,外环与手套主体的内壁贴合,内环与外环同轴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经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手部动作,能有效解决橡胶手套的换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隔层位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手腕位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凸起块位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套主体1,手套主体1的手背指根关节位置设有一个隔层2,隔层2为弹性材料,隔层2位于手套主体1内壁,隔层2与手套主体1的背部橡胶之间设有间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气囊状结构,隔层2上开有多个通孔3;手套主体1的手腕位置设有支撑环,支撑环包括外环5和内环4,外环5与手套主体1的内壁贴合,内环4与外环5同轴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经多个连接杆6固定连接。

为使手套不会滑脱,所述的内环4内设有一个弹性圈7,弹性圈7与内环4之间连接有多个弹性绳8。

为使手指处能有效换气,所述的手套主体1的指背内壁设有多个凸起块9,凸起块9可避免手套主体1紧贴手指。

所述的隔层2和凸起块9均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的手从弹性圈7内穿过,将手套戴在手上,弹性圈7绷在使用者手腕处可防止手套滑脱,同时支撑环将手套撑起不会紧贴使用者手腕,空气可从内环4和外环5之间的进入手套内。

当使用者的屈指或握拳时,手套的手背位置会绷劲同时使用者的指根关节会凸起,因此手套外壁会向内挤压,隔层2会被指根关节向外挤压,在两侧挤压的作用下,隔层2和手套壁之间的气囊被压缩,气囊内的空气被挤压通过通孔3排出,当使用者手指伸直时,手套的手背位置会变松弛,指根关节也不再向外凸起,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隔层2回复原状,隔层2和手套内壁之间的气囊再次变大,气囊吸气,外界的空气通过内环4和外环5之间的间隔进入手套,再经通孔3被吸入到气囊内;因此,使用者的手指在正常的屈指握拳伸直动作过程中可实现隔层2的压缩和恢复,从而使空气排出或吸入,实现手套内的空气流动,指背位置处的凸起块9使手套不会紧贴手指,因此可使流动的空气顺畅的吹入手指位置实现整个手部的换气。

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通孔3在指根关节处设置隔层2,通过正常的屈指握拳和伸直动作实现隔层2的压缩和恢复,使使用者在正常的工作中即可实现手部的空气流动,不需特意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在手腕处设置的支撑环和指背位置的凸起块9均可保证手套内空气的正常流通,能有效避免手套内形成闷热环境使手部感到不适;而且,手套上未设置通气管、微型气泵等不实用的结构,结构简单轻便,且隔层2、凸起块9以及支撑环的位置设置均不影响抓取拿握等任何动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手部动作,能有效解决橡胶手套的换气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