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868发布日期:2019-03-27 09:4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



背景技术:

一般的运动鞋穿久之后主要是后跟和前掌区域磨损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足部在行走时各部分受力不同,鞋底无法满足足部各个部分的需要造成的。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证明,足部行走是一个连续的滚动过程,从后跟触地依次过渡到足弓和脚掌,然后靠脚趾用力蹬离地面,其中后跟外侧和大脚趾的区域承受的力道最大。而在前掌触地期间,人体重心一般是先往前掌外侧趋移,然后再平稳转向前掌内侧,在这期间前掌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翻转运动。而一般的鞋底在前掌外侧部位最多设置写防滑纹路,容易出现内旋不足而没能够将重心顺利过渡至前掌内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避免前掌触地期间出现内旋不足问题,保证重心能够从前掌外区顺利过渡至前掌内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该EVA鞋底的触地面由分隔槽分隔形成与后跟后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后区、与后跟内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内区、与后跟外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外区、与中足位置对应的中足区、与前掌内侧位置对应的前掌内区、与前掌外侧位置对应的前掌外区以及与各脚趾位置对应的脚趾区,其中所述前掌外区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曲折延伸布置的褶皱凸条,相邻两个褶皱凸条之间形成褶皱沟槽,所述褶皱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隔槽的深度,且各褶皱凸条的凸出高度由外及内依次降低。

优选地,所述脚趾区和后跟后区上分别贴合有耐磨胶片。

优选地,所述中足区前侧的分隔槽呈中间为第一V型槽而两侧为第一斜直槽结构,其中第一V型槽的开口向后,第一斜直槽自第一V型槽相应侧端部向后倾斜延伸至EVA中底侧面。

优选地,所述中足区后侧的分隔槽呈中间为第二V型槽而两侧为第二斜直槽结构,其中第二V型槽的开口向前,第二斜直槽自第二V型槽相应侧端部向后倾斜延伸至EVA中底侧面。

优选地,所述分隔槽的深度为5mm~6mm,所述褶皱沟槽的深度为2mm~4mm。

优选地,所述褶皱凸条的断面形状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褶皱凸条和褶皱沟槽将前掌外区化整为零,克服传统的EVA鞋底整体平面构造对脚步动作的束缚或限制,大大提高前掌外区的耐屈折性,更为自然舒适,其次褶皱凸条在受压后易发生变形并逐渐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防滑效果以及提高稳定性;

2、由于褶皱凸条是曲折延伸布置的有利于各褶皱凸条去力后及时回弹复位,等待下一次压缩作用,抗压强度高,同时外高内低的褶皱凸条高度设计也有利于引导重心从前掌外区平稳过渡至前掌内区,避免前掌触地期间出现内旋不足问题,利于矫正步姿,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和人体工程学;

3、本实用新型在脚趾区和后跟后区上分别贴合有耐磨胶片,使得本实用新型鞋底的脚趾区和后跟后区具有防滑耐磨性能,通过中足区前后侧的分隔槽有利于后跟内区与后跟外区之间以及前掌内区与前掌外区之间的过渡更为平稳、自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EVA鞋底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掌外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后跟后区;102、后跟内区;103、后跟外区;104、中足区;105、前掌内区;106、前掌外区;107、脚趾区;10、分隔槽;20、褶皱凸条;30、褶皱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EVA鞋底,该EVA鞋底优选采用改性抗收缩EVA材料发泡制成,热收缩变形小,高弹柔软,能让消费者穿着更加舒适、持久耐穿。该EVA鞋底的触地面由分隔槽10分隔形成与后跟后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后区101、与后跟内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内区102、与后跟外侧位置对应的后跟外区103、与中足位置对应的中足区104、与前掌内侧位置对应的前掌内区105、与前掌外侧位置对应的前掌外区106以及与各脚趾位置对应的脚趾区107,所述分隔槽10的深度为5mm~6mm。

而改性抗收缩EVA材料优选采用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组成:43份的台塑7470、5份的台塑7350、6份的台聚3312、7份的陶氏3745、10份的抗收缩剂203#、1份的氧化锌、7份的耐磨剂、2份的填充剂、0.3份的活性剂、0.65份的交联剂、2.3份的发泡剂、4份的色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趾区107和后跟后区101上分别贴合有耐磨胶片,耐磨胶片的触地面上还可设置相应防滑纹路,从而使得本实施例鞋底的脚趾区107和后跟后区101具有防滑耐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足区104前侧的分隔槽10呈中间为第一V型槽而两侧为第一斜直槽结构,其中第一V型槽的开口向后,第一斜直槽自第一V型槽相应侧端部向后倾斜延伸至EVA中底侧面。所述中足区104后侧的分隔槽10呈中间为第二V型槽而两侧为第二斜直槽结构,其中第二V型槽的开口向前,第二斜直槽自第二V型槽相应侧端部向后倾斜延伸至EVA中底侧面。通过该中足区104前后侧的分隔槽10不仅使相邻区域分界清晰,更有利于后跟内区102与后跟外区103之间以及前掌内区105与前掌外区106之间的过渡更为平稳、自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掌外区106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曲折延伸布置的褶皱凸条20,相邻两个褶皱凸条20之间形成褶皱沟槽30,所述褶皱沟槽30的深度小于所述分隔槽10的深度,所述褶皱沟槽30的深度为2mm~4mm,所述褶皱凸条20的断面形状呈下窄上宽的梯形结构,且各褶皱凸条20的凸出高度由外及内依次降低。首先,通过褶皱凸条20和褶皱沟槽30将前掌外区106化整为零,克服传统的EVA鞋底整体平面构造对脚步动作的束缚或限制,大大提高前掌外区106的耐屈折性,更为自然舒适,其次褶皱凸条20在受压后易发生变形并逐渐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防滑效果以及提高稳定性,而且由于褶皱凸条20是曲折延伸布置的有利于各褶皱凸条20去力后及时回弹复位,等待下一次压缩作用,抗压强度高,同时外高内低的褶皱凸条20高度设计也有利于引导重心从前掌外区106平稳过渡至前掌内区105,避免前掌触地期间出现内旋不足问题,利于矫正步姿,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和人体工程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