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682发布日期:2019-09-03 19:3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不易变形、防滑等。

现有技术中的鞋底所带的鞋跟通常为橡胶或木质材料,但是橡胶材质的柔软度高而结构的强度和耐磨性能仍有不足,木质材料强度高不易变形但舒适度较差,均不能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定型效果好且舒适度较佳,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包括鞋底面和鞋跟,所述鞋跟固定于所述鞋底面后端的底部;所述鞋跟具有双层结构,所述鞋底面和鞋跟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于鞋底面后端的底部的鞋跟支撑鞋底面,起增高效果;鞋跟具有的双层结构一方面可使鞋底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从而使鞋底不易变形,定型效果好,另一方面鞋底的穿着也更舒适,实用性更强;鞋底面和鞋跟的外侧壁上固定的防护层提高光泽度、防水性能及耐磨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层结构包括木板层和橡胶层,所述木板层与所述橡胶层的形状均与所述鞋底面的后端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木板层位于所述橡胶层的上部;所述木板层固定连接于所述鞋底面的后端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连接于鞋底面的后端的底部的木板层对鞋跟起支撑作用,避免鞋跟形变,增强结构的强度;木板层下部的橡胶层柔软且具有弹性,又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度;木板层与橡胶层的形状均与鞋底面的后端的形状相同,使整体的形状统一,结构合理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板层与所述鞋底面对应处的形状吻合,且所述木板层与鞋底面吻合的侧壁的宽度略小于橡胶层;所述防护层为仿真皮,所述防护层固定于所述木板层和鞋底面吻合的侧壁上,且固定后的所述防护层与所述橡胶层的侧壁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板层与鞋底面对应处的形状吻合,使结构更合理,通过在木板层和鞋底面的侧壁上固定仿真皮,加强木板层与鞋底面的侧壁的光泽度、防水性能和耐磨性;固定后的防护层与橡胶层的侧壁平齐,使整体结构更完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面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鞋底面的前侧形状相同的耐磨部,所述耐磨部形成有耐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面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形成的耐磨部上的耐磨结构可提高鞋底面的底部的耐磨性能,从而延长鞋底面的使用寿命;耐磨部与鞋底面的前侧形状相同,使结构更合理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结构包括方形凸起与菱形凸起;所述耐磨部的中部形成有若干方形凸起,且所述耐磨部的前侧的左右两端以及后侧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若干方形凸起;所述耐磨部的前侧的中部、后侧的中部以及耐磨部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若干菱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耐磨部的中部、耐磨部的前侧的左右两端以及后侧的左右两端的方形凸起与位于耐磨部的前侧的中部、后侧的中部以及耐磨部的左右两端菱形凸起均起到增强耐磨效果的作用,使鞋底面的底部具有耐磨性,尽量减少鞋底面的底部的磨损,从而延长鞋底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形凸起相较所述菱形凸起更密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掌落地时,受力集中于耐磨部的中部以及靠近中部的四周处,因此相对的密集的方形凸起可增强鞋底面上易被磨损的部位的耐磨性能,使鞋底面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面的底部前侧且位于所述耐磨部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耐磨部的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上形成有若干相对应的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受力时会发生轻微的形变,鞋底面的底部且位于耐磨部的外周的凹槽可为鞋底的形变提供空间,避免鞋底变形;凸点的设置可限制凹槽发生形变的极限,当凹槽的两侧壁的凸点抵接即可阻止形变;凹槽与耐磨部的形状相同,使结构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层的底部形成有防滑部与导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底部形成有增大鞋底面的底部与地面摩擦的防滑部以及可辅助鞋底面与鞋跟排水的导流部,使鞋底的实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部包括前条纹区与后条纹区,所述前条纹区呈长方形且位于所述橡胶层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处;所述后条纹区位于所述橡胶层的底部后侧的中部,且所述后条纹区的后端呈与橡胶层后端的形状吻合的弧形;所述前条纹区与后条纹区均间隔均匀形成有若干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橡胶层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处的前条纹区和橡胶层的底部后侧的中部的后条纹区上形成的条纹可增大橡胶层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防滑性能;后条纹区的后端呈与橡胶层后端的形状吻合的弧形,使结构更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前条纹区与后条纹区之间;所述导流部包括前通槽与后通槽;所述前通槽位于前条纹区的后端,所述后通槽位于后条纹区的前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可由前通槽与后通槽将橡胶层底部的水排出,同时前通槽位于前条纹区的后端,前条纹区内的水由前通槽引出,后通槽位于后条纹区的前端,后条纹区的水由后通槽引出,避免溅起水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鞋跟具有双层结构,一方面通过木板层可使鞋底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从而使鞋底不易变形,定型效果好,另一方面橡胶层又使鞋底的穿着更舒适,实用性更强;由鞋底面和鞋跟的外侧壁上固定的防护层可提高鞋底面和鞋跟的外侧壁的光泽度、防水性能及耐磨度;

2.位于耐磨部的中部、耐磨部的前侧的左右两端以及后侧的左右两端的方形凸起以及位于耐磨部的前侧的中部、后侧的中部以及耐磨部的左右两端菱形凸起均可增强耐磨效果,尽量减少鞋底面的底部的磨损,从而延长鞋底面的使用寿命;

3.位于橡胶层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处的前条纹区和橡胶层的底部后侧的中部的后条纹区上形成的条纹可增大橡胶层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用以凸显本实施例的方形凸起与菱形凸起;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用以凸显本实施例的凹槽内的凸点。

附图标记:1、鞋底面;2、鞋跟;3、耐磨部;4、耐磨结构;41、方形凸起;42、菱形凸起;5、凹槽;51、凸点;6、木板层;7、橡胶层;8、防滑部;81、前条纹区;82、后条纹区;83、条纹;9、导流部;91、前通槽;92、后通槽;10、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层鞋跟的鞋底,如图1所示,包括鞋底面1和鞋跟2,鞋跟2固定于鞋底面1后端的底部,鞋跟2可支撑鞋底面1,起到增高效果。

如图1、2所示,鞋底面1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形成有与鞋底面1的前侧形状相同的耐磨部3,耐磨部3形成有耐磨结构4,通过耐磨结构4使鞋底面1的耐磨性更强。

如图1、2所示,耐磨结构4包括方形凸起41与菱形凸起42;耐磨部3的中部形成有若干方形凸起41,且耐磨部3的前侧的左右两端以及耐磨部3的后侧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若干方形凸起41;另一方面,耐磨部3的前侧的中部、后侧的中部以及耐磨部3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若干菱形凸起42,通过方形凸起41提高鞋底面1的底部的受力集中点的耐磨性,菱形凸起42提高可能的受力点的耐磨性能。

如图1所示,方形凸起41相较菱形凸起42更密集,脚掌落地时,受力集中于耐磨部3的中部以及靠近中部的四周处,因此相对的密集的方形凸起41可增强鞋底面1的耐磨性能,使鞋底面1的使用寿命更长;四周较稀疏的菱形凸起42也可起到一定的耐磨效果,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如图1、3所示,鞋底面1的前侧且位于耐磨部3的外周形成有与耐磨部3的形状相同的凹槽5,鞋底受力时会发生轻微的形变,通过凹槽5为形变提供空间,避免鞋底变形;凹槽5的两侧壁上形成有若干相对应的凸点51,凸点51的设置可限制凹槽5形变的极限,当凹槽5的两侧壁的凸点51抵接即可阻止形变。

如图1所示,鞋跟2具有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包括木板层6和橡胶层7,木板层6固定连接于鞋底面1的后端的底部,且木板层6位于橡胶层7的上部;木板层6与橡胶层7的形状均与鞋底面1的后端的形状相同,使整体结构更合理美观;由木板层6起支撑作用,避免形变,增强结构的强度;橡胶层7较柔软,有弹性,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橡胶层7的底部形成有防滑部8,防滑部8包括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通过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使橡胶层7的底部具有防滑功能,当雨天路滑时由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的防滑效果避免人滑倒受伤。

如图1所示,前条纹区81呈长方形且位于橡胶层7的底部前侧的中部处;后条纹区82位于橡胶层7的底部后侧的中部,且后条纹区82的后端呈与橡胶层7后端的形状吻合的弧形,使后条纹区82的形状更美观合理;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均间隔均匀形成有若干条纹83,通过条纹83增大橡胶层7与地面的摩擦,达到防滑的目的。

如图1所示,橡胶层7的底部还形成有导流部9,导流部9位于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之间;导流部9包括前通槽91与后通槽92,前通槽91位于前条纹区81的后端,后通槽92位于后条纹区82的前端,雨天时,通过前通槽91与后通槽92可将橡胶层7底部的水排出,同时前条纹区81内的水由前通槽91引出,后条纹区82内的水由后通槽92引出,避免溅起水花。

如图1所示,木板层6与鞋底面1对应处的形状吻合,且木板层6与鞋底面1吻合的侧壁的宽度略小于橡胶层7,木板层6与鞋底面1吻合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防护层10,防护层10为仿真皮,防护层10固定于木板层6和鞋底面1的侧壁上,且固定后的防护层10与橡胶层7的侧壁平齐;仿真皮的光泽度高、防水性能好、耐磨度高,由此可提高木板层6与鞋底面1的侧壁的光泽度、防水性能和耐磨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使用时,木板层6可起支撑和定型的作用,橡胶层7可提高穿着时的舒适度,防护层10加强木板层6与鞋底面1的侧壁的光泽度、防水性能和耐磨性;另一方面,通过鞋底面1底部的方形凸起41以及菱形凸起42增强鞋底面1的耐磨性能,使鞋底面1的使用寿命更长。

橡胶层7底部的前条纹区81与后条纹区82上形成的条纹83可增大橡胶层7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防滑性能;前通槽91与后通槽92可辅助橡胶层7底部的排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