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0296发布日期:2019-10-19 02:4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两用头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头盔,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帽檐的两用头盔。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头盔的结构形式繁多。其中,类似越野摩托车头盔,或为减少阳光刺眼或为挡雨,往往在头盔上设置一个帽檐。现有带有帽檐的摩托车头盔,其帽檐多被紧固连接到头盔壳体而不可动,或者,也有可拆卸的帽檐结构,但是,鲜有帽檐能随头盔前护目镜片或下巴托一同打开的头盔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用头盔。

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两用头盔,包括头盔壳体、帽檐、下巴托,所述头盔壳体的两侧安装有定位安装机构,所述帽檐以及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位安装机构上,所述下巴托可带动所述帽檐转动。

优选地,包括护目镜,所述护目镜的安装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位安装机构上并独立间隔于所述帽檐及所述下巴托。

优选地,所述帽檐与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相互搭触并一同活动安装于所述定位安装机构上,所述下巴托弹性顶触所述帽檐进而带动所述帽檐一同转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头盔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所述护目镜的安装端活动安装于所述夹持间隙处,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中心定位套筒,所述下巴托与所述帽檐的安装端一同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上。

优选地,所述头盔壳体的两侧设有凹陷于表面的拆装槽,所述第一安装部适配安装于所述拆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安装基底,所述安装基底卡设连接于所述拆装槽,所述安装基底上凸设有第一安装盘,所述第一安装盘上嵌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盘以及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盘上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安装盘背面的槽外壁,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该槽外壁适配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盘间隔于所述安装基底进而形成所述夹持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限位插块,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设有镂空卡槽,所述限位插块紧密卡设于所述镂空卡槽内进而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导通的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导通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外进而形成所述中心定位套筒。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套筒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定位套筒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设有下巴托定位孔,所述下巴托定位孔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进而所述下巴托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帽檐的安装端活动盖设于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上,所述帽檐的安装端设有帽檐定位孔,所述帽檐定位孔与所述下巴托定位孔同轴对应导通,一外部螺栓活动穿过所述帽檐定位孔以及所述下巴托定位孔进而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紧固连接,所述帽檐及所述下巴托绕所述外部螺栓转动。

优选地,所述下巴托定位孔的旁侧设有镂空槽,所述第二安装盘的部分盘表面显露于所述镂空槽,所述下巴托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镂空槽处适配卡设有可拆卸的槽盖,所述槽盖上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穿设于所述下巴托定位孔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之间,进而所述槽盖填充遮盖所述镂空槽。

优选地,所述帽檐的安装端通过外盖板与所述下巴托相互盖合,所述外盖板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中心定位套筒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导通,所述外部螺栓穿入所述连接通孔内并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上设有下嵌区,所述外盖板适配卡设于所述下嵌区,所述下嵌区以及所述外盖板的表面分别设有螺孔进而相互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心定位套筒的旁侧凸设有行程限位块,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设有下巴托行程槽,所述帽檐的安装端设有帽檐行程槽,所述行程限位块同时穿设于上下对应导通的所述下巴托行程槽及所述帽檐行程槽内。

优选地,所述帽檐行程槽的行程范围小于所述下巴托行程槽的行程范围,所述行程限位块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盘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设有弹性带动单元,所述弹性带动单元弹性凸伸于所述下巴托的表面并顶触于所述帽檐进而迫使所述帽檐随所述下巴托一同转动。

优选地,所述弹性带动单元包括嵌槽以及弹块,所述嵌槽设于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所述弹块通过弹簧弹性嵌设于所述嵌槽内,所述弹块可无受迫地凸伸顶触于所述帽檐的边缘,所述帽檐在所述弹块顶撑下随所述下巴托一同转动,直至所述帽檐转动至极限位置,所述弹块在所述下巴托的推动下可受迫缩回所述嵌槽内进而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部分重叠于所述帽檐的安装端下。

优选地,所述护目镜的安装端设有镂空区域并通过所述镂空区域活动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外壁上设有法兰缘,所述法兰缘上及所述镂空区域的边缘分别设有相互适配对应的卡齿段,进而,所述护目镜的安装端通过所述卡齿段相互之间的凸凹配合可调节自身转动角度地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盘上。所述卡齿段呈波浪状。

优选地,所述法兰缘沿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外壁,所述法兰缘上设有沿径向凹陷的转动限位段,所述镂空区域的边缘上设有的行程凸起,所述行程凸起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转动限位段内。

优选地,所述护目镜的安装端尾部设有行程卡口,所述行程卡口由所述护目镜的尾部边缘向所述护目镜的内部凹陷,所述下巴托的安装端的尾部边缘设有挡块以供对应卡设于所述行程卡口内。

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定位安装机构分将帽檐、护目镜以及下巴托统一安装,进而当其中某个部分需要打开或关闭时,其他部分可一同被带动打开或关闭,具体比如,打开下巴托时,可将闭合的护目镜一同打开,同时,帽檐也会在弹块的顶撑下随下巴托一同转动进而打开;另一方面,帽檐和下巴托都安装有各自的行程槽,行程槽内均穿设有同一个固定不动的限位块,以此配合,同时对帽檐和下巴托各自的打开行程起到限位的作用。

2)定位安装机构所包含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可以分开拆装,且相对重要的行程限位块设于第二安装部上,方便更换维修;另一方面,护目镜的安装端套装卡设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进而独立分隔于下巴托及帽檐。

3)当帽檐与下巴托处于相对分开的状态(即相对头盔都是关闭状态)时,弹块自然从下巴托的表面弹出并顶撑到帽檐安装端的下沿,以此,下巴托带动帽檐一起向上转动直至完全打开;当帽檐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帽檐可与下巴托部分重叠(即相对头盔都是打开状态),弹块受下巴托的推动力形成的压力后可一定程度缩回其嵌槽内进而弹块可顶触到帽檐的背面(内表面),以此,一方面可调节下巴托与帽檐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下巴托也可一定程度再次带动帽檐向下转动直至两者完全关闭(分离)。

4)下巴托的镂空槽上安装有槽盖,有利于保护第二安装部,打开槽盖也可观察中心定位套筒的情况,并且,该槽盖有助于使得下巴托与中心定位套筒的套设安装关系更加紧密。

5)帽檐的外部还设有外盖板,并通过该外盖板使得下巴托以及帽檐两者的安装端均被封闭盖合且连接紧固到一起,并充分保护各自安装端的内部结构。

6)当护目镜关闭时,可在下巴托的带动下一起打开,或者,护目镜可单独打开或关闭,当护目镜打开时,其自身也设有用于行程限位的结构,且其打开的角度也可逐步调节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应图1中壳体的侧部仅安装有第一安装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对应图2中A区域的放大状态示意图。

图4为对应图3中第一安装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护目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对应图3状态下护目镜的安装端套装于第一安装部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第二安装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对应图7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应图6状态下将第二安装部安装于第一安装部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下巴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对应图9状态下将下巴托的安装端安装于定位安装机构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槽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对应图11状态下将槽盖安装于镂空槽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帽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对应图13状态下降帽檐的安装端安装于定位安装机构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头盔中外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对应图15状态下整个头盔其护目镜打开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对应图1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对应图1状态下其下巴托连同帽檐都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两用头盔,包括头盔壳体1、帽檐2、护目镜3、下巴托4以及定位安装机构,所述定位安装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头盔壳体1的两侧,所述帽檐2、所述护目镜3以及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分别安装于同一位置的所述定位安装机构,进而所述帽檐2、所述护目镜3以及所述下巴托4可同时绕同一位置的所述定位安装机构打开或关闭。

其中,本申请的头盔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a.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活动套装于所述定位安装机构上并独立间隔于所述帽檐2及所述下巴托4进而可自行转动;b.所述帽檐2与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相互搭接并一同活动安装于所述定位安装机构上,所述下巴托4可顶触所述帽檐2进而带动所述帽檐2一同转动。

具体地,如图2至图16所示,所述定位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7以及第二安装部8,所述第一安装部7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头盔壳体1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部8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7上,所述第二安装部8与所述第一安装部7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活动安装于所述夹持间隙处,所述第二安装部8上形成有中心定位套筒5,所述下巴托4与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一同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上。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头盔壳体1的两侧设有凹陷于表面的拆装槽10,所述第一安装部7适配安装于所述拆装槽10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述第一安装部7包括安装基底74,所述安装基底74通过背面所设的螺孔12紧固卡设连接于所述拆装槽10(如图4),所述安装基底74上凸设有第一安装盘77,所述第一安装盘77上嵌设有圆形的第一安装槽70,所述第一安装部7上设有导通的第一定位套筒72,所述第一定位套筒72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70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70的底部设有弧形的镂空卡槽76。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38设有镂空区域30并通过所述镂空区域30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盘77的外壁。

具体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盘77的外壁上设有法兰缘,所述法兰缘上及所述镂空区域30的边缘分别设有相互适配对应的卡齿段34/78,进而,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38通过所述卡齿段34/78相互之间的凸凹配合可调节自身转动角度地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盘77上。较为优选地,所述卡齿段34/78呈波浪状。另一方面,所述法兰缘沿所述第一安装盘77的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盘77的外壁,所述法兰缘上设有沿径向凹陷的转动限位段79(如图3),所述镂空区域30的边缘上设有的行程凸起32,所述行程凸起32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转动限位段79内(如图6),以此形成转动限位。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安装部8包括第二安装盘81以及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盘81上的第二安装槽82,圆形的所述第二安装槽82具有凸出于所述第二安装盘81背面的槽外壁,所述第二安装部8上设有导通的第二定位套筒80,所述第二定位套筒80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82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盘81的表面固设有柱形或杆形的行程限位块6。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82通过上述的槽外壁适配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70内,所述第二安装槽82的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限位插块83,所述限位插块83紧密卡设于所述镂空卡槽76内进而所述第二安装部8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7。

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套筒80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72外进而形成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所述行程限位块6凸设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的旁侧,当第二安装部8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7后,所述第二安装盘81间隔于所述安装基底74进而形成上述的夹持间隙,以此,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38被夹装在该夹持间隙内。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48设有下巴托定位孔40,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外进而所述下巴托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8上。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的旁侧设有镂空槽41,所述第二安装盘81的部分盘表面可显露于所述镂空槽41。

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镂空槽41处适配卡设有可拆卸的槽盖43,所述槽盖43上设有连接套筒432,所述连接套筒432穿设于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之间,进而所述槽盖43填充遮盖所述镂空槽41。

如图14至图16所示,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活动盖设于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上。

具体地,如图14,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28设有帽檐定位孔20,如图15,所述帽檐定位孔20与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同轴对应导通,一外部螺栓(未图示)活动穿过所述帽檐定位孔20以及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进而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紧固连接,所述帽檐2及所述下巴托4可绕所述外部螺栓转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16所示,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28通过外盖板24与所述下巴托4相互盖合连接,其中,所述外盖板24上设有连接通孔29,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与所述连接通孔29对应导通,上述的外部螺栓穿入所述连接通孔29并同时穿过所述帽檐定位孔20及所述下巴托定位孔40进而与所述中心定位套筒5紧固连接。较为优选地,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48上设有下嵌区46,所述外盖板24适配卡设于所述下嵌区46,所述下嵌区46以及所述外盖板24的表面分别设有螺孔47/27进而相互紧固连接。

如图10、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48设有下巴托行程槽42,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28设有帽檐行程槽22,所述行程限位块6同时穿设于上下对应导通的所述下巴托行程槽42及所述帽檐行程槽22内。较为优选地,所述帽檐行程槽22的行程范围小于所述下巴托行程槽42的行程范围。以此,通过固定不动的同一个所述行程限位块6配合两个行程槽对下巴托4及帽檐2起到转动行程限位的作用。

如图10、图15和图17所示,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设有弹性带动单元,所述弹性带动单元弹性凸伸于所述下巴托4的表面并顶触于所述帽檐2进而迫使所述帽檐2随所述下巴托4一同转动。具体地,所述弹性带动单元包括嵌槽以及弹块45,所述嵌槽设于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48,所述弹块45嵌设于所述嵌槽内,所述弹块45下设有弹簧以实现弹性嵌设,所述弹块45可无受迫地凸伸顶触于所述帽檐2的安装端28的边缘,以此,帽檐2在弹块45的顶撑下随下巴托4一同向上转动进而打开。如图19所示,在下巴托4带动帽檐2转动至头盔壳体1上方的过程中,弹块45受到帽檐2的正面压迫力也逐渐增加,当压迫力足够大时,即帽檐2受到行程限位块6的限位作用转动到极限位置而不能再转动,而继续转动下巴托4时,由于所述弹块45的边缘倾斜,该弹块45可一定程度地缩回所述嵌槽内,帽檐2的安装端便与下巴托4的安装端逐渐重叠,最终,弹块45便可顶触卡设于所述帽檐2安装端的内表面。

如图5所示,所述护目镜3的安装端尾部设有行程卡口39,所述行程卡口39由所述护目镜3的尾部边缘向所述护目镜3的内部凹陷,如图10所示,所述下巴托4的安装端48的尾部边缘设有挡块44,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当所述护目镜3打开而下巴托4不动时,该挡块44对应卡设于所述行程卡口39内,从而对所述护目镜3的行程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所能实现的特点功能包括:

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下巴托4不动时,护目镜3可以单独打开,但由于行程卡口39及挡块44的配合作用,护目镜3只能打开至该行程卡口39的内凹极限位置。另一方面,当护目镜3关闭时,可在下巴托4的带动下一起打开。

如图19所示,当下巴托4往上转动时,帽檐2会和下巴托4在弹块45顶撑作用下一起向上转动,当帽檐2转动到行程槽上方极限时,在行程限位块6的作用下,帽檐2会停止转动,之后,下巴托4与镜片3一同再继续向后转动,当转动到下巴托4行程槽上方极限时,下巴托4和镜片3同时一起停止。在上述向上打开的过程中,如果下巴托4转动时,帽檐2不跟着一起转动,下巴托4和镜片3同时将停在帽檐2的正前方,会挡住视线;如果帽檐行程槽22与下巴托4一样大小,会因为帽檐2过于向后,骑行的时候,会受到风的阻力,帽檐2很容易损坏、骑行速度会相应减慢。

当下巴托4和镜片3往下转动以回归到原来关闭的状态时,往下转动下巴托4,帽檐2在受压回缩的弹块45的弹性卡设作用下随下巴托4一起向下转动,当帽檐2转动到行程槽下方极限位置时,帽檐2回归原始的能遮挡阳光的位置,之后,下巴托4可继续往下转动,直至回归原始的关闭状态,此时,下巴托4的行程槽也刚好到达极限位置。其中,帽檐2的行程槽22不应与下巴托4的行程槽一样长短,否则,转动过程中,帽檐2会持续向下,进而影响视线。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