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759发布日期:2019-11-08 23:05阅读:1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



背景技术:

裤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装,一般由一个裤腰、一个裤裆、两条裤腿缝纫而成,作用为保暖、御寒、时尚,起源于战国时期,发明国家为中国。

但是,通常裤腰的松紧是一定的,因此一条裤子就限制了一个人只有在腰围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穿用,对于可穿季节性较长的裤子,如西裤等,在选购时一般会根据当时的穿着结合腰围来进行选择,而随着季节的变化,到了需添置较厚点的里裤时,由于腰围的尺寸增加,导致原来的裤子穿着太紧而影响舒适性,有的根本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其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便于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这样可使使用人员在使用裤子时比较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包括裤腰、左裤腿以及右裤腿,所述裤腰上开有多个调节缝,每个所述调节缝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调节缝上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容纳槽的相对内侧壁;每个所述调节缝上设置用于对调节缝的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对调节缝的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可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这样可使使用人员在使用裤子时比较舒适;通过设置松紧带,可对调节缝进行阻挡,这样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挡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缝制于调节缝一侧的第一调节带、缝制于第一调节带一侧的魔术贴毛面、缝制于调节缝另一侧的第二调节带以及缝制于第二调节带一侧的魔术贴勾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的不同位置粘接,可以改变调节缝的大小,这样便可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缝制于调节缝一侧的第三调节带以及缝制于调节缝另一侧的第四调节带;所述第三调节带上设置有圆块,所述第四调节带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缝制有多个水平管,每个所述水平管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圆块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接于水平管内壁的圆环以及沿圆环的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片;每个所述弹性片倾斜设置;所述水平管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弹性片靠近水平管内壁运动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圆块插接于不同的水平管内,这样便可对调节缝的大小进行调节;当需要对圆块进行固定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圆块插入水平管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性片对圆块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将圆块固定;当需要拆下圆块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然后将圆块拔出即可;因而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便于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管以及套设固定于推动管一端的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凸出水平管远离第四调节带的一端设置;所述推动管沿水平管的轴向滑移于水平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推动按压块移动,按压块移动带动推动管移动,推动管移动对弹性片进行抵压,这样便于使弹性片远离圆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管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推动管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按压块的一端到远离按压块的一端依次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将圆块插入水平管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推动管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圆块向上移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管靠近按压块的一端内壁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使推动管始终处于水平管内,这样可以降低推动组件与水平管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推动组件与水平管分离后可能会造成推动组件的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为弹簧钢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钢片具有较好的弹性、较高的屈服强度、较高的疲劳强度、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裤腿底部和右裤腿底部均开设有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夏季炎热时,通过设置豁口可以透风,这样可以减少使用人员出汗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对调节缝的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可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这样可使使用人员在使用裤子时比较舒适;通过设置松紧带,可对调节缝进行阻挡,这样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挡风;

2.通过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的不同位置粘接,可以改变调节缝的大小,这样便可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

3.使圆块插接于不同的水平管内,这样便可对调节缝的大小进行调节;当需要对圆块进行固定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圆块插入水平管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推动组件复位后,此时弹性片对圆块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将圆块固定;当需要拆下圆块时,通过推动组件对弹性片进行抵压,然后将圆块拔出即可;因而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便于对裤腰的松紧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凸显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凸显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凸显弹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凸显弹性组件和推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裤腰;2、左裤腿;3、右裤腿;4、豁口;5、调节缝;51、容纳槽;52、松紧带;6、调节机构;61、第一调节带;611、魔术贴毛面;62、第二调节带;621、魔术贴勾面;63、第三调节带;64、第四调节带;65、圆块;66、水平管;67、弹性组件;671、圆环;672、弹性片;68、推动组件;681、推动管;682、按压块;68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裤腰1、左裤腿2以及右裤腿3;左裤腿2底部和右裤腿3底部均开设有豁口4;裤腰1上开有多个调节缝5,每个调节缝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容纳槽51,调节缝5上设置有松紧带52,松紧带5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容纳槽51的相对内侧壁;每个调节缝5上设置用于对调节缝5的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6。通过设置调节机构6,可对调节缝5的大小进行调节,进而可对裤腰1的松紧进行调节,这样可使使用人员在使用裤子时比较舒适;通过设置松紧带52,可对调节缝5进行阻挡,这样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挡风。

如图2所示,调节机构6包括缝制于调节缝5一侧的第一调节带61、缝制于第一调节带61一侧的魔术贴毛面611、缝制于调节缝5另一侧的第二调节带62以及缝制于第二调节带62一侧的魔术贴勾面621。通过魔术贴毛面611与魔术贴勾面621的不同位置粘接,可以改变调节缝5的大小,这样便可对裤腰1的松紧进行调节。

该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需要对裤腰1的松紧度进行调整时,通过魔术贴毛面611与魔术贴勾面621的不同位置粘接,这样便可对裤腰1的松紧进行调节。

实施例二:一种裤腰松紧可调节的裤子,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调节机构6包括缝制于调节缝5一侧的第三调节带63以及缝制于调节缝5另一侧的第四调节带64;第三调节带63上设置有圆块65,第四调节带64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缝制有多个水平管66,如图5所示,每个水平管66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圆块65的弹性组件67,弹性组件67包括固接于水平管66内壁的圆环671以及沿圆环671的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片672;每个弹性片672倾斜设置,弹性片672为弹簧钢片;水平管66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弹性片672靠近水平管66内壁运动的推动组件68。使圆块65插接于不同的水平管66内,这样便可对调节缝5的大小进行调节;当需要对圆块65进行固定时,通过推动组件68对弹性片672进行抵压,此时弹性片672处于被压缩状态,然后将圆块65插入水平管66内,然后松开推动组件68,推动组件68在弹性片67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推动组件68复位后,此时弹性片672对圆块65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将圆块65固定;当需要拆下圆块65时,通过推动组件68对弹性片672进行抵压,然后将圆块65拔出即可;因而通过设置调节机构6,便于对裤腰1的松紧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推动组件68包括推动管681以及套设固定于推动管681一端的按压块682;水平管66靠近按压块682的一端内壁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块683,设置限位块683是为了阻止弹性组件67与水平管66分离。按压块682凸出水平管66远离第四调节带64的一端设置;推动管681沿水平管66的轴向滑移于水平管66内;推动管681的形状呈圆台状,并且推动管681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按压块682的一端到远离按压块682的一端依次递增。手动推动按压块682移动,按压块682移动带动推动管681移动,推动管681移动对弹性片672进行抵压,这样便于使弹性片672远离圆块65。

与实施例一相比优点在于:圆块65与水平管66的连接更加牢固,这样可使裤腰1的松紧度始终处于最佳的范围之内,因而可使使用人员在使用裤子时更加舒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