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磁通引导构件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2755发布日期:2019-08-30 23:3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具有磁通引导构件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提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的对接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个人护理产品包括干剃刀和湿剃刀,以及其它类型的仪容和卫生相关的器械。一些个人护理产品包括从机载可再充电电源(诸如电池)接收电力的动力元件,诸如流体泵、马达、传感器、振动或振荡部件、加热元件等。对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源的个人护理产品,个人护理产品通常在使用之间连接到电源,使得可再充电电源可被补充。

具有可再充电电源的个人护理产品具有充电模块,该充电模块可包括通常定位在产品内部的各种部件,诸如充电线圈、安装夹、引线等。由于各种类型的个人护理产品的形状因数和其它物理限制,可使用非常有限的内部空间来定位此类部件。这样,为了容纳充电部件,个人护理产品的尺寸可能需要不期望地增加以扩大内部空间,或者充电模块的部件可能需要在内部定位在相对不期望的位置中。

此外,一些个人护理产品利用磁体来选择性地将个人护理产品联接到通电支架。在此类构型中,第一对接磁体可联接到个人护理产品,并且第二对接磁体可联接到通电支架。当使个人护理产品与通电支架接触时,对接磁体的磁场可将个人护理产品保持在适当位置。如上所述,然而,可用于定位对接磁体的内部空间可不期望地限制对接磁体的放置位置。此外,对于还利用感应充电系统的个人护理产品,由对接磁体产生的磁场可降低感应充电系统的功效。为了减轻来自对接磁体的磁场的不期望的干扰,可增加对接磁体与感应充电系统的各种部件之间的距离。然而,增加该距离可限制关于个人护理产品如何可对接到通电支架或以其它方式不期望地影响个人护理产品的设计或操作的选项。

因此,将有利的是提供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个人护理产品对接和充电系统。实际上,将有利的是提供可在内部容纳感应充电系统同时还维持相对小形状因数的个人护理产品。还将有利的是提供可在内部容纳内部充电模块同时维持期望的形状因数的通电支架。将进一步有利的是提供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充电模块和具有相对紧密地定位到对接磁体的部件的通电支架。将进一步有利的是提供其中对接磁体的磁场对感应充电系统的功效具有相对小的影响的个人护理产品对接系统。还将有利的是提供通过促进个人护理产品的充电模块与通电支架的充电模块的适当对准来改善感应充电系统的效率的个人护理产品对接和充电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通过提供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来满足上述需求,该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支架、定位在支架内的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以及定位在支架内的支架感应充电线圈。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可移除地安装到支架的柄部和定位在柄部内的可再充电电池。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柄部内,该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被构造成当放置在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柄部保持到支架的吸引力。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柄部内。支架感应充电线圈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柄部感应充电线圈以当放置在柄部感应充电线圈附近时对可再充电电池充电的磁场。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具有定位在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内的至少一部分的柄部磁通引导构件和具有定位在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内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架磁通引导构件。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支架、定位在支架内的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以及定位在支架内的支架感应充电线圈。柄部可移除地安装到支架。可再充电电池定位在柄部内。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也定位在柄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当放置在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柄部保持到支架的吸引力。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柄部内。支架感应充电线圈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柄部感应充电线圈以对可再充电电池充电的磁场。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紧邻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的表面的柄部磁通引导构件。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支架内,并且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支架内。柄部可移除地安装到支架,并且可再充电电池定位在柄部内。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柄部内的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该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被构造成当放置在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柄部保持到支架的吸引力。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柄部内。支架感应充电线圈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柄部感应充电线圈以对可再充电电池充电的磁场。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具有定位在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内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紧邻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的表面的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具有定位在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内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对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本公开自身将更好地被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示例性个人护理产品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柄部的等轴视图;

图3为与支架对接的柄部的第一末端部分的局部剖面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

图4为柄部的第一末端部分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柄部的对接磁体和充电模块的等轴视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

图6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性支架的等轴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支架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对接磁体和支架感应充电线圈的等轴视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

图9示意性地描绘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柄部的第一对接磁体、第二对接磁体、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和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的端视图;

图10示意性地描绘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支架的第一对接磁体、第二对接磁体、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和支架柄部磁通引导构件的端视图;

图11为柄部的充电模块和支架的充电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等轴视图;

图12为柄部的另一个充电模块和支架的充电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等轴视图;

图13为柄部的另一个充电模块和支架的充电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等轴视图;并且

图14为柄部的另一个示例性充电模块的部件的等轴视图。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可使用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所述的那些的方法和材料,但下文描述了合适的方法和材料。本文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和其它参考文献均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发生矛盾,以本说明书及其所包括的定义为准。此外,材料、方法以及示例仅为说明性的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该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具有柄部和用于在不使用时对接柄部并对柄部充电的支架。现在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以在总体上理解个人护理产品系统的功能、设计以及操作的原理。这些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示例示出于附图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文所述的以及附图所示出的方法为非限制性示例实施方案,并且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所说明或所述的特征可与其它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组合。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现在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描绘示例性个人护理产品系统100的侧视图。图2描绘柄部102的等轴视图。参考图1至图2,个人护理产品系统100包括与支架150对接的柄部102。虽然柄部102被示出为具有动力部件的可再充电湿式剃刀,但是此类描绘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可对接到支架150的个人消费品的其它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干式剃刀、脱毛器或其它毛发切割和/或脱毛家用装置、修剪器、个人修饰器、牙刷、毛发移除装置等。此外,虽然具有刀片123(图2)的剃刀刀片架122被描绘为联接到柄部102的第二末端部分111的远侧端部,但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柄部102可附加地或另选地包括其它类型的修饰装置,诸如穿孔的剃刮箔片、旋转切割器、摆动切割器、修剪器等。因此,具有联接到第二末端部分111的所描绘的剃刀刀片架122的柄部102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柄部102、个人护理产品系统100或剃刀刀片架122的任何特定构型。柄部1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动力元件,诸如流体泵、马达、传感器、振动或振荡部件、加热元件等。如本文所用,术语柄部102是指可储存在支架150中的个人修饰装置,包括任何可附接部件,诸如剃刀刀片架122。此外,虽然柄部102被示出具有大致圆柱形的细长抓握部分104,但本公开并不如此限制。相反,细长抓握部分104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尺寸或构型,并且是在使用个人护理产品期间由使用者处理的柄部102的一部分。剃刀刀片架122(或其它类型的附接件或固定工具)可被固定地或可枢转地安装到柄部102,这取决于总体期望成本和性能。剃刀刀片架122可永久地附接或可移除地安装到柄部102。剃刀刀片架12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刀片123或其它切割器械。

柄部102被示出处于图1中的对接位置,其中柄部102的第一末端部分110的至少一部分被接收到支架150中。在处于对接位置时,仅柄部102的第一末端部分110处的外表面接触区域138(图2)接触支架150,其中柄部102的其余部分被悬挂而不接触支架150的基座194或其它类型的物理支撑件。如下文更详细所述,支架150可包括支架对接系统149,并且柄部102可包括柄部对接系统147。支架对接系统149和柄部对接系统147中的一者或两者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对接磁体。在处于对接位置时,支架对接系统149可磁性地联接到柄部对接系统147,以便将柄部102维持在对接位置中,直到使用者通过将柄部102从支架150上抬起来而将柄部102从支架150移除。

支架150可包括基座194和可插入电源(诸如壁式插座)中的电源插头192。支架150还可包括感应充电系统,该感应充电系统包括支架充电模块148。当支架150连接到电源并且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支架充电模块148可将电力感应地传送到柄部102的柄部充电模块146。虽然电源插头192在图1中被示出为常规的壁上插头,但在其它构型中,可使用不同的电源插头构型,例如诸如usb充电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支架150包括可再充电电源,该可再充电电源被构造成储存电力并且然后当柄部102与支架对接时对该柄部充电。柄部102可保持电源119(图3),该电源与柄部充电模块146电连通并且向机载动力元件(诸如加热元件、马达、振动元件或由电力驱动的其它类型的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供电。电源119可为可再充电电池或其它动力蓄电池,其在柄部102在不使用时对接在支架150中时通过感应充电再充电。

图3为如图1所示与支架150对接的柄部102的第一末端部分110的局部剖面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柄部102的柄部对接系统147被描绘为包括对接磁体118、132。支架150的支架对接系统149被描绘为包括对接磁体158、160。虽然对接磁体的数量和形状可变化,但是在所示构型中,柄部102具有定位在第二对接磁体132旁边的第一对接磁体118,这两个对接磁体均可为基本上圆柱形的。类似地,支架150具有定位在第二对接磁体160旁边的第一对接磁体158,这两个对接磁体均为基本上圆柱形的并且安装在由支架150限定的腔体152内。

当柄部102对接时,外表面接触区域138被放置成与外接触表面176(图1)接触,使得柄部102的对接磁体118、132被定位成邻近支架150的对接磁体158、160并且大致与该对接磁体对准。一旦处于该位置,对接磁体之间的磁吸引就维持柄部102相对于支架150的位置,以克服作用于柄部102上的重力。将柄部102的对接磁体118、132对准到支架150的对接磁体158、160可有利地增加柄部102与支架150之间的磁吸引的强度。柄部102可保持在该位置,直到使用者将柄部102从支架150上抬起来。

柄部102的柄部充电模块146被构造成当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从支架充电模块148接收电力。柄部充电模块146可使用从支架充电模块148接收的电力来为柄部102的电源119再充电。在所示构型中,柄部充电模块146和支架充电模块148中的每一者包括有利于感应充电的至少一个线圈。在所示构型中,支架充电模块148具有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并且柄部充电模块146具有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当柄部102处于对接位置时,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即,发射器)和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即接收器)磁性地联接,使得来自发射器的磁场在经由返回路径返回到发射器之前穿透接收器。由于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电联接到电源119,因此当柄部102处于对接位置时,可通过该感应充电过程对电源119再充电。

除了穿透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之外,感应充电期间产生的磁场还可潜在地穿透定位在柄部102内的其它部件。另外,杂散磁场可在导电材料(例如,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迹线等)中引起噪声并引起电磁干扰问题。杂散磁场还可在导电对象中引起涡流,这可产生热量并降低磁场强度。

为了减轻感应充电的各种不期望的副作用,可利用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其示例性构型在图3中示出。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允许它们影响其环境中的磁场的磁性材料。例如,诸如铁氧体的材料具有比空气大的磁场渗透性,并且因此集中磁场线。通过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策略性布置和设计,与感应充电系统相关联的磁场可集中并成形,使得感应充电系统的效率改善并且与柄部102和支架150的其它部件的不期望的联接效应减小。此外,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可屏蔽或以其它方式引导来自外部源的磁通,该外部源可产生穿透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磁场。

在一些构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可直接接触支架150的内表面172,并且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可直接接触内接触表面126。虽然磁通引导构件的形状和样式可变化,但是在所示构型中,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是u形的并且每个分别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和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如图所示,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圆柱形的腿部并且具有略小于相应的充电线圈的内径的外径,使得线圈166、112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与相应的磁通引导构件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最小化。虽然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中的每一者被示出为u形,但本公开并不如此限制。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构型、尺寸、形状和布置可变化。

如图3所示,柄部充电模块146被定位成紧邻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它们全部定位在第一末端部分110内。类似地,支架充电模块148被定位成紧邻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以及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中的每一者产生磁场。由于紧邻柄部充电模块146和支架充电模块148,磁场可潜在地影响那些系统的功效。为了减轻冲击,可利用磁通引导构件来将对接磁体118、132、158、160中的一些或全部的磁场线束并集中。

首先参考柄部102,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定位在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附近。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可紧邻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中的每一者的表面181、183(图5),以有助于引导磁场通过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与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中的每一者的表面181、183(图5)直接接触。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与表面181、183间隔开以例如允许粘合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与表面181、183间隔开以例如形成气隙或允许制造公差。在所示布置中,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被定位成使得磁场从第一对接磁体118的极路由到第二对接磁体132的极。第一对接磁体118的极与第二对接磁体132的极相对。通过引导大部分磁场通过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磁场不太可能干扰柄部充电模块146或支架充电模块148。这样,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可有利地定位在柄部102内紧邻柄部充电模块146,因为那些对接磁体的磁场可背离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另外,通过收集并集中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磁通,可有利地增加柄部102与支架150之间的磁吸引,从而增加对接强度。

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可为亚铁磁性材料或铁磁性材料,使得其具有比其周围的空气大的磁通渗透性。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的尺寸和形状可变化。在一些构型中,如所示示例中所示,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可为矩形棒。然而,可使用多种合适的形状中的任一个,其集中并引导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磁通。此外,磁通可从一个对接磁体118引导到另一个对接磁体132,或者当利用单个对接磁体时,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可例如引导磁场远离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并朝向支架150的磁通引导构件。在仅利用单个对接磁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可具有l形横截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偏置构件(诸如弹簧128)可提供偏置力,以将柄部对接磁体118、132压靠在柄部102的内接触表面126上。在将对接磁体118、132压靠在内接触表面126上的情况下,可最大化对支架对接磁体158、160的吸引。类似的弹簧可定位在支架150内,以提供偏置力以将对接磁体158、160压靠在支架150的内表面172上。在其它构型中,对接磁体158、160被压入支架150的相应凹坑中并通过热冲压固定。

现在参考支架150,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可任选地定位在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附近。然而,在其它低轮廓构型中,支架150可不利用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因为支架150的总高度可限制将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配合在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下方的选项。另选地,相对薄的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可用来接触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中的每一者,以便提供对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磁通的至少一些管理同时还允许支架150的低轮廓形状因数。

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可与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中的每一者的表面直接接触或至少紧邻,以有助于引导磁场通过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这样,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可有利地定位在支架150内紧邻支架充电模块148,因为穿透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那些对接磁体的磁通量可受到限制。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64可优选地由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制成,诸如亚铁磁性材料或铁磁性材料。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64的尺寸和形状可变化。在一些构型中,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类似于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并且由类似材料制成。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的形状可被设计成使得其具有当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通常与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的互补部分对准的部分。在其它构型中,这些磁通引导构件具有不同的形状,这可能是由于支架150和柄部102的形状因数所需的。在任何情况下,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可用于集中并引导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磁场,以限制它们对支架充电模块148的干扰。

图4为柄部102的等轴局部剖面图,示出柄部对接磁体118、132和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在第一末端部分110内的示例性相对位置放置。图5为柄部102的对接磁体118、132和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等轴视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在所示构型中,对接磁体118、132接触外表面接触区域138(图2)的内接触表面126。第一对接磁体118限定穿过磁体的两个极的极性轴线130。类似地,第二对接磁体132限定穿过该磁体的两个极的极性轴线134。第一对接磁体118的极性可与第二对接磁体132的极性相反。第一对接磁体118具有外表面139,并且第二对接磁体132具有外表面135。图5中所示的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高度可基本上类似,但本公开并不如此限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高度(h1)可介于约2mm和约4mm之间。更优选地,高度(h1)为约3mm。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具有外表面115并限定线圈轴线113。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可具有介于约3.5mm和约5.5mm之间的高度(h2)。更优选地,高度(h2)为约4.3mm。在一些情况下,线圈轴线113与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延伸穿过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部分(示出为第一腿部117)同轴。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还可包括第二腿部125,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如图5所示,线圈轴线113可与对接磁体118、132的极性轴线130、134不平行,使得对接磁体118、132的极性轴线130、134朝向线圈轴线113倾斜。此类布置可允许柄部对接系统147和柄部充电模块146放置成彼此紧邻,同时符合柄部102的第一末端部分110的内部空间,其可具有圆形轮廓。

图6描绘支架150的等轴视图,并且图7描绘图6的局部剖面图,示出内腔152,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图8为对接磁体158、160和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放大视图,其中为了说明清楚移除了各种部件。支架150具有顶部表面174,该顶部表面具有柄部接收部分190(图6)。顶部表面174可为平面的、圆形的、倾斜的、成角度的、多面的或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构型。在一些构型中,柄部接收部分190还可限定凹部188,该凹部具有包括底部表面156的外接触表面176。另选地,柄部接收部分190可为大致平坦的或具有另一种合适的布置。凹部188的尺寸和构型被设计成当柄部102处于对接位置时接收柄部102的第一末端部分110。外表面接触区域138(图2)可被接收到凹部188中,使得柄部102的对接磁体118、132与定位在底部表面156(在图3中示出为内表面172)下方的支架150的对接磁体158、160磁性地相互作用。在一些构型中,对接磁体158、160与底部表面156的下侧接触,以最小化柄部102的相关对接磁体之间的距离,以增加磁吸引力。如图7所示的对接磁体158、160可各自具有延伸穿过磁体的极的相应的极性轴线140、142。对接磁体158的极性可与对接磁体160的极性相反,并且被构造成与柄部102的互补对接磁体132和118磁性地相互作用。在一些构型中,当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极性轴线140、142可与柄部102的极性轴线130、134大致平行且共面。在其它构型中,当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极性轴线140、142可与柄部102的极性轴线130、134大致不平行和/或不共面。此外,极性轴线130可与极性轴线134不平行,并且极性轴线140可与极性轴线142不平行。如图8所示,第一对接磁体158具有外表面153,并且第二对接磁体160具有外表面133。图6中所示的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高度可基本上类似,但本公开并不如此限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高度(h3)可介于约3.5mm和约6mm之间。更优选地,高度(h3)为约4.6mm。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具有外表面143并限定线圈轴线167。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可具有介于约5mm和约9mm之间的高度(h4)。更优选地,高度(h4)为约7.1mm。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一部分(示出为第一腿部161)可延伸穿过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还可包括第二腿部163,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如图7至图8所示,线圈轴线167可与支架对接磁体158、160的极性轴线140、142不平行。

图9示意性地描绘柄部102的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端视图,示出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的端部,该端部被定位成紧邻柄部102的内接触表面126(图3)。还在图9中示意性地描绘的是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和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端视图,其中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一腿部117被接收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中并且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二腿部125从第一腿部117水平地偏移。由于通过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图5)引导磁场,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中的每一者可被定位成靠近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如图9中示意性地描绘,距离(d1)被示出为第二对接磁体132的外表面135与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一腿部117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距离(d1)可在约1.5mm至约5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1)为约2.4mm。如图9所示,第一对接磁体118的外表面139与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一腿部117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被示出为距离(d2)。距离(d2)可在约3mm至约7.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2)为约5.2mm。第二对接磁体132的外表面135与第一对接磁体118的外表面139之间的最短距离(d3)可在约3.5mm至约5.5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3)为约4.3mm。第二对接磁体132的外表面135与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二腿部125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被示出为距离(d4)。距离(d4)可在约5mm至约8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4)为约5.9mm。由于第一对接磁体118和第二对接磁体132可相对于彼此和/或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一腿部117和第二腿部125倾斜,距离(d1)、(d2)、(d3)和(d4)跨被测量的两个对象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路径测量。第一对接磁体118、第二对接磁体132(分别示出为dia1和dia2)的直径可在约2.5mm至约4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直径dia1和dia2为约3.2mm。第一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外径(示出为dia3)可在约5mm至约8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直径dia3为约6.3mm。第一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内径可在约2.5mm至约4.5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第一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内径为约3.2mm。第一腿部117的外径可类似于或略小于第一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内径。第二腿部125的直径可类似于第一腿部117的直径,或者大于或小于第一腿部117的直径。

图10示意性地描绘支架150的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端视图,示出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的端部,该端部被定位成紧邻支架150的内表面172,如图3所示。还在图10中示意性地描绘的是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端视图,其中第一腿部161被接收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中并且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二腿部163从第一腿部161水平地偏移。由于通过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图8)引导磁场,支架150的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中的每一者可被定位成靠近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如图10中示意性地描绘,距离(d5)被示出为第二对接磁体160的外表面133与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一腿部161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距离(d5)可在约1.5mm至约5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5)为约2.2mm。如图10所示,第一对接磁体158的外表面153与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一腿部161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被示出为距离(d6)。距离(d6)可在约3mm至约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6)为约5.0mm。第二对接磁体160的外表面133与第一对接磁体158的外表面153之间的最短距离(d7)可在约2mm至约4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7)为约2.7mm。第二对接磁体160的外表面133与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二腿部163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被示出为距离(d8)。距离(d8)可在约5mm至约8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距离(d8)为约6.2mm。由于第一对接磁体158和第二对接磁体160可相对于彼此和/或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一腿部161和第二腿部163倾斜,距离(d5)、(d6)、(d7)和(d8)跨被测量的两个对象的外表面之间的最短路径测量。第一对接磁体158、第二对接磁体160(分别示出为dia4和dia5)的直径可在约3.5mm至约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直径dia4和dia5为约4.8mm。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外径(示出为dia6)可在约3mm至约9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直径dia6为约7.1mm。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内径可在约3mm至约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内径为4.2mm。第一腿部161的部分的外径可类似于或略小于第一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内径。第二腿部163的直径可类似于第一腿部161的直径,或者大于或小于第一腿部161的直径。

现在参考图11,当如图1所示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描绘柄部对接系统147与支架充电模块148的示例性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由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限定的线圈轴线113可与由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限定的线圈轴线167大致轴向对准。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被示出为具有延伸穿过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第一腿部117和延伸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外部的另一部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轭127和第二腿部125延伸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外部,其中第二腿部125大致平行于第一腿部117。类似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被示出为具有延伸穿过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第一腿部161和延伸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外部的另一部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轭169和第二腿部163延伸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外部,其中第二腿部163大致平行于第一腿部161。当柄部102对接到支架150时,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的第一腿部117可与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的第一腿部161大致轴向对准。

虽然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被示出为具有第一腿部117、第二腿部125和轭127,并且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被示出为具有第一腿部161、第二腿部163和轭169,但是本公开未被限制。实际上,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中的每一者可具有任何数量的构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12至图13描绘其它示例性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图12描绘各自具有e形横截面的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2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262。图13描绘具有l形横截面的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3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362。如图12至图13所示,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214、314和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262、362中的每一者分别具有延伸穿过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和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一部分。

充电模块146、148和/或对接系统147、149的各个方面可被物理地构造成有助于在相对受限的空间中的内部放置。例如,图14描绘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414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该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在充电操作期间集中由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产生的磁通。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腿部417和第二腿部425中的每一者具有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该端部表面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414可容纳在柄部102内。更具体地,腿部417、425可被定位成紧邻柄部102的内接触表面126(图3),使得腿部417、425与内接触表面126之间的间隙减小或消除。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的布置可变化。例如,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可跨越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414的整个端部以形成斜面,如图14所示,或者在其它构型中,仅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414的端部的一部分可成角度以用于倒角。在一些构型中,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直接接触内接触表面126。此外,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还可具有类似于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的倾斜表面,以便提供支架充电模块148在支架150内的期望放置。在一些构型中,对接磁体118、132、158、160中的一者或多者具有成角度的端部表面,以有助于使磁体紧邻柄部102或支架150的各种内表面。

本公开的进一步的非限制性描述

以下段落以适用于在后面期望的情况下附加到权利要求部分的形式构成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的非限制性描述。

a.一种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

支架(150);

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柄部(102),所述柄部能够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支架(150);

可再充电电池(119),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

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被构造成当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的吸引力;

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其中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以对所述可再充电电池(119)充电的磁场;以及

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紧邻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表面(181)。

b.根据段落a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的第二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32),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连接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和所述第二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32)。

c.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的第二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60)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其中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和所述第二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60)。

d.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第一腿部(161),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的外表面(153)和所述第一腿部(161)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7mm(d8)内。

e.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第一腿部(117),其中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外表面(139)和所述第一腿部(117)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6mm(d2)内。

f.根据段落b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32)的外表面(135)和所述第一腿部(117)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3mm(d1)内。

g.根据段落c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60)的外表面(160)和所述第一腿部(161)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3mm(d5)内。

h.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具有l形横截面。

i.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外接触表面(138)和相对的内表面(126),所述支架(150)具有外接触表面(176)和相对的内表面(172),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在所述支架(150)中时,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76)和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38)直接接触。

j.根据段落i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直接接触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并且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直接接触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内表面(172)。

k.根据段落j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58)具有直接接触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的成角度的端部表面。

l.根据段落j或k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永久磁体(158)具有直接接触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内表面(172)的成角度的端部表面。

m.根据段落i至l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弹簧构件(128),所述弹簧构件迫使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抵靠所述柄部9102)的所述内表面(126)。

n.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具有与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中心轴线大致轴向对准的中心轴线。

o.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为棒。

p.一种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

支架(150);

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柄部(102),所述柄部能够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支架(150);

可再充电电池(119),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

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被构造成当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的吸引力;

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其中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以当放置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附近时对所述可再充电电池(119)充电的磁场;

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至少一部分。

q.根据段落p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的外表面(153)和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所述部分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7mm(d8)内;并且

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外表面(139)和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所述部分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6mm(d2)内。

r.根据段落p至q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

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的至少另一部分延伸到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外部;并且

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的至少另一部分延伸到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外部。

s.根据段落p至r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的所述部分与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的所述部分大致轴向对准。

t.根据段落p至s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当所述柄部保持在所述支架(150)中时,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具有与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中心轴线大致轴向对准的中心轴线。

u.根据段落p至t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时,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的中心轴线轴向对准。

v.根据段落p至u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具有u形横截面或e形横截面。

w.根据段落p至v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具有u形横截面或e形横截面。

x.根据段落p至w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和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包括亚铁磁性材料或铁磁性材料。

y.根据段落p至x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外接触表面(138)和相对的内表面(126),所述支架(150)具有外接触表面(176)和相对的内表面(172),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时,所述支架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76)和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38)直接接触。

z.根据段落y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直接接触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并且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直接接触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内表面(172)。

aa.根据段落y或z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具有腿部(117,125,417,425),所述腿部具有直接接触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的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

bb.根据段落y至aa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具有腿部,所述腿部具有直接接触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内表面(172)的成角度的端部表面(420)。

cc.根据段落y至bb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弹簧构件(128),所述弹簧构件迫使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抵靠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

dd.一种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包括:

支架(150);

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

柄部(102),所述柄部能够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支架(150);

可再充电电池(119),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

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被构造成当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附近时产生足以将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的吸引力;

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其中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被构造成产生穿透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以对所述可再充电电池(119)充电的磁场;

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所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所述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紧邻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表面(181);

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所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具有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至少一部分。

ee.根据段落dd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的外表面(153)和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所述部分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7mm(d8)内;并且

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的外表面(139)和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所述部分的外侧表面定位在彼此6mm(d2)内。

ff.根据段落dd至ee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的至少另一部分延伸到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的外部;并且

所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的至少另一部分延伸到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外部。

gg.根据段落dd至ff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时,定位在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内的所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的所述部分与定位在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内的所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的所述部分大致轴向对准。

hh.根据段落dd至gg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在所述支架(150)中时,所述柄部感应充电线圈(112)具有与所述支架感应充电线圈(166)的中心轴线大致轴向对准的中心轴线。

ii.根据段落dd至hh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紧邻所述第一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58)的表面的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

jj.根据段落ii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在所述支架(150)中时,所述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4)。

kk.根据段落dd至jj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支架(150)的所述第一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具有u形横截面或e形横截面,并且所述柄部的所述第一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具有u形横截面或e形横截面。

ll.根据段落dd至kk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为棒形。

mm.根据段落dd至ll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的所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124)以及所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亚铁磁性材料或铁磁性材料。

nn.根据段落dd至mm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柄部(102)内的第二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32),其中所述第二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24)连接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和所述第二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32)。

oo.根据段落dd至nn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所述个人护理产品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支架(150)内的第二支架永久对接磁体(160)。

pp.根据段落dd至oo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外接触表面(138)和相对的内表面(126),所述支架(150)具有外接触表面(176)和相对的内表面(172),当所述柄部(102)保持到所述支架(150)时,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76)和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38)直接接触。

qq.根据段落pp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柄部磁通引导构件(114,214,314,414)直接接触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并且所述第一支架磁通引导构件(162,262,362)直接接触所述支架(150)的所述内表面(172)。

rr.根据段落pp或qq所述的个人护理产品系统,其中所述柄部(102)具有弹簧构件(124),所述弹簧构件迫使所述第一柄部永久对接磁体(118)抵靠所述柄部(102)的所述内表面(126)。

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或值不旨在被理解为严格地限于所述的精确的数值量纲和/或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每个此类量纲和/或值旨在表示所述量纲和/或值以及围绕该量纲和/或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