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制品和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5987发布日期:2020-05-26 17:3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鞋类制品和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数据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31日提交的标题为“鞋类制品和其他足部容纳装置”(articlesoffootwearandotherfoot-receivingdevice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52,542号的优先权。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52,542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的领域是鞋类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例如,包括各种贴合性、稳定性和/或“锁定”感觉特征。



背景技术:

常规运动鞋类制品包括两个主要元件,鞋面和鞋底结构。鞋面可以为足部提供覆盖物,该覆盖物相对于鞋底结构牢固地容纳并定位足部。此外,鞋面可具有保护足部并提供通风的配置,从而使足部凉爽并除汗。鞋底结构可以固定到鞋面的下表面,并且通常位于足部和任何接触表面之间。除了减弱地面反作用力和吸收能量之外,鞋底结构也可以提供牵引力并控制可能有害的足部运动,例如过度内旋。

鞋面在鞋类的内部形成空隙用来容纳足部。该空隙具有足部的大致形状,并在脚踝开口处设有进入该空隙的入口。因此,鞋面在足部的脚背和脚趾区上沿着足部的内侧和外侧并围绕足部的足跟区延伸。系带系统通常结合到鞋面内,便于用户选择性地改变脚踝开口的尺寸,并允许用户修改鞋面的某些尺寸,特别是围长,以适应不同比例的足部。此外,鞋面可以包括鞋舌,该鞋舌在系带系统下方延伸以增强鞋类的舒适度(例如调节系带施加给足部的压力)。鞋面也可以包括足跟稳定器,用来限制或控制足跟的运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鞋类”是指用于足部的任何类型的穿着,该术语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类型的鞋子、靴子、运动鞋、凉鞋、丁字拖、人字拖、穆勒鞋、睡鞋、懒人鞋、运动专用鞋(例如高尔夫球鞋、网球鞋、棒球鞋、足球或橄榄球鞋、滑雪靴、篮球鞋、交叉训练鞋等)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足部容纳装置”是指用户用来放置他或她的足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任何装置。除了各种类型的“鞋类”之外,足部容纳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将足部固定在滑雪橇、越野滑雪橇、滑水橇、滑雪板等中的捆绑物和其他装置;用于将足部固定在用于自行车、运动设备等的踏板中的捆绑物、夹具或其他装置;用于在玩视频游戏或其他游戏期间容纳足部的捆绑物、夹具或其他装置等。“足部容纳装置”可以包括:(a)一个或多个“足部覆盖构件”(例如,类似于鞋类鞋面部件),其有助于使足部相对于其他部件或结构定位;以及(b)一个或多个“足部支撑构件”(例如,类似于鞋类鞋底结构部件),其有助于支撑用户足部的足底表面的至少某一或某些部分。“足部支撑构件”可以包括用于和/或作为鞋类制品的中底和/或外底的部件(或在非鞋类足部容纳装置中提供相应功能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提供本发明内容是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涉及本发明的总体概念,这些总体概念会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详述。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鞋类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领域,例如,包括各种贴合性、稳定性和/或“锁定”感觉特征。所述鞋类制品和/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可以包括下文所描述和/或要求保护的例子和/或附图所示出的例子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结构、部分、特征、特性,和/或结构、部分、特征和/或特性的组合。

尽管本发明的一些方面可以根据鞋类制品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其他足部容纳装置、制造所述鞋类制品和/或足部容纳装置的方法和/或使用所述鞋类制品和/或足部容纳装置的方法。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前述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和下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更好理解,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出现该附图标记的所有各种视图中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a-图1f提供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方面的示例性鞋类制品和/或鞋面部件的各种视图;

图2a-图2c提供示出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例子的内部中底部件及其结合到鞋类制品中的各种视图。

图3a-图3d提供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例子的可以被包括在鞋类制品中的示例性足部包裹带的各种视图。

图4a-图4g提供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例子的鞋类鞋面外壳、靴部件和足部包裹带的接合和定向的各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各方面的鞋类结构和部件的各种例子的描述中将参照附图,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各种示例性结构和环境。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和环境,并且可以对具体描述的结构和方法进行结构和功能修改。

i.本发明各方面的总体描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鞋类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领域,例如,包括各种贴合性、稳定性和/或“锁定”感觉特征。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用于鞋类制品(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所述鞋面包括:(a)限定内腔的鞋面外壳,其中所述鞋面外壳包括足底支撑表面以及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b)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所述靴部件可以制成可选地紧密地贴合穿着者足部和/或与穿着者足部相吻合的袜子或类袜子服装)。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至少一些例子中,所述靴部件可以在包括以下项(并且可选地大体上由以下组成)的固定连接件处与鞋面外壳固定地接合:

(a)所述靴部件(例如,其底面)与所述鞋面外壳的足底支撑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例如,至少6mm),以及

(b)所述靴部件与所述鞋面外壳的顶部前足区域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中的每一个位于具有以下项的固定区域内:(i)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长度尺寸,和/或(ii)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本发明的一些附加或替代方面涉及用于鞋类制品(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所述鞋面包括:(a)限定内腔和系带接合区域的鞋面外壳,其中所述鞋面外壳包括足底支撑表面以及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b)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所述靴部件可以制成可选地紧密地贴合穿着者足部和/或与穿着者足部相吻合的袜子或类袜子服装)。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至少一些例子中,

(a)所述靴部件的底部通过所述靴部件与所述鞋面外壳的足底支撑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例如,至少6mm),

(b)所述靴部件的顶部在位于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前边缘附近的固定区域处与所述鞋面外壳的顶部前足区域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包括位于所述靴部件与所述鞋面外壳的所述顶部前足区域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并且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具有:(i)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第一长度尺寸,和/或(b)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c)所述靴部件的所述顶部在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前方的非固定区域处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所述顶部前足区域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非固定区域具有:(i)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至少2cm的第二长度尺寸,和/或(ii)至少10cm2的非固定面积。

(d)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内侧固定地接合(可选地,至少沿所述鞋面外壳的足中段区域),和/或

(e)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外侧固定地接合(可选地,至少沿所述鞋面外壳的足中段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所述靴部件可以例如至少沿所述靴部件/鞋面外壳/鞋面的侧部与所述鞋面外壳大体上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些附加或替代方面涉及用于鞋类制品(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所述鞋面包括:(a)内侧侧壁;(b)外侧侧壁;(c)与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外侧侧壁中的至少一者接合或形成一体的顶板,其中所述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顶板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鞋面的系带接合区域,所述系带接合区域具有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和前边缘;(d)包括外周边缘的底部底座(在本文中也称为“足底支撑表面”),其中所述外周边缘的内侧与所述内侧侧壁接合或形成一体,其中所述外周边缘的外侧与所述外侧侧壁接合或形成一体,并且其中所述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部底座限定内腔;以及(e)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所述靴部件可以制成可选地紧密地贴合穿着者足部形状和/或与穿着者足部形状相吻合的袜子或类袜子服装)。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至少一些例子中,

(a)所述靴部件的底部通过缝合和/或粘合剂形成为封闭环与所述底部底座固定地接合,和/或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

(b)所述靴部件的顶部在位于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前边缘附近的固定区域处与所述顶板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具有:(i)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第一长度尺寸,和/或(ii)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c)所述靴部件的所述顶部在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前方的非固定区域处不与所述顶板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非固定区域具有:(i)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至少2cm的第二长度尺寸,和/或至少10cm2的非固定面积,

(d)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内侧侧壁固定地接合,和/或

(e)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外侧侧壁固定地接合。

通过这种方式,所述靴部件可以例如至少沿所述靴部件/鞋面外壳/鞋面的侧部与所述鞋面外壳大体上分离。

本发明的附加或替代方面涉及用于鞋类制品(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所述鞋面包括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例如,位于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的内侧和/或外侧上)。所述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可以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的所述足底支撑表面(例如,鞋面外壳)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的足底支撑表面(例如,鞋面外壳)接合;和/或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的所述足底支撑表面(例如,鞋面外壳)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的足底支撑表面(例如,鞋面外壳)接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和/或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将具有薄的扁平带结构,例如小于5mm厚,以及在一些例子中,小于4mm厚或甚至小于3mm厚。作为一些更具体的例子,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第二内侧带区段、第一外侧带区段和/或第二外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将具有纵向长度l、宽度w和厚度t,其中:

t≥1mm、w≥3t,并且l≥10w。

根据本发明方面和/或例子的具有足部包裹带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可以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何预期数量的足部包裹带(例如,1到10个,以及在一些例子中,多个所述内侧足部包裹带,例如2到8个,甚至2到6个)和/或位于外侧的任何预期数量的足部包裹带(例如,1到10个,以及在一些例子中,多个所述外侧足部包裹带,例如2到8个,甚至2到6个)。这些足部包裹带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以具有上述纵向长度、宽度和/或厚度尺寸特征。当在鞋面/足部覆盖部件的一侧上设有两个或更多个足部包裹带时,所述足部包裹带的各区段(例如,相邻足部包裹带的各区段)可以彼此交叉。所述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可以形成“v”形配置,例如以容纳和/或支撑穿着者足部的一侧,例如,其中“v”形的顶点构成系带接合元件。

附加地或替代地,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方面的鞋面/足部覆盖部件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这两者:

最后部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与所述鞋面的后足跟区域(例如,与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此另一内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的所述足底支撑表面(例如,鞋面外壳)接合;和/或

最后部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与所述鞋面的后足跟区域(例如,与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可选地在鞋面外壳与所述鞋面的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此另一外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例如,鞋面外壳)的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所述一个或多个最后部足部包裹带可以形成“v”形配置,例如以容纳和/或支撑穿着者足部的一侧和/或穿着者足部的足跟区域,例如,其中“v”形的顶点构成系带接合元件。这些最后部足部包裹带中的任一个或这两个可以具有上述用于其他足部包裹带的各种尺寸、形状和/或结构特征中的任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附加或其他替代方面的鞋面和/或足部覆盖部件可以包括由所述靴部件限定的内部隔室,所述内部隔室被配置成完全容纳穿着者足部(例如,类似于袜子状结构),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容纳在所述靴部件的内部隔室中的内部中底,其中所述内部中底包括足底支撑表面并且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该内部中底当存在时,可以限定从最后部足跟位置延伸到最前部足趾位置的纵向方向,其中沿所述纵向方向,所述内部中底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最厚尺寸可以位于所述内部中底的前后跟和/或足弓支撑区域中。该内部中底可以被可移除地容纳在鞋面/足部覆盖部件的内部隔室中(例如,在靴部件内部和/或最靠近穿着者足部的足底表面处)。

本发明的另外方面涉及鞋类制品(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所述鞋类制品包括根据任何上述的(或以下更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的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以及与所述鞋面(或足部覆盖部件)接合的鞋底结构(或其他足部覆盖部件)。

鉴于上文提供的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特征、方面、结构和布置的总体描述,以下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鞋类鞋面结构、鞋类制品、足部容纳装置以及方法的更详细描述。

ii.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鞋类制品和其他部件/特征的详细描述

图1a-图1d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方面的示例性鞋类制品100的各种视图。图1a提供鞋类制品100的内侧侧视图,图1b提供外侧侧视图,图1c提供顶视图,并且图1d提供底视图。此示例性鞋类制品100包括鞋面102以及与所述鞋面102接合的鞋底结构104。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鞋类制品100可以被设计用于任何预期的最终用途,但在该具体图示的例子中,所述鞋类制品100被设计用在网球运动中。

该图示例子中的鞋底结构104包括中底104m以及例如与中底104m接合的外底104o。所述中底104m吸收能量并且提供冲击力衰减,并且可以被配置成支撑穿着者足部的整个足底表面。所述中底104m可以由任何预期材料制成,包括鞋类领域中常规已知和使用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等。附加地或替代地,中底104m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分制成,并且可以包括其他冲击力衰减结构,例如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一个或多个流体填充囊、一个或多个机械减震器等。外底104o提供牵引力和耐磨性,并且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分制成。所述外底104o可以由任何预期材料制成,包括鞋类领域中常规已知和使用的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橡胶等。如果需要,外底104o可以至少在鞋类100结构底部的一些位置处省略,和/或中底104m可以至少在一些位置处用作外底。替代地,如果需要,中底104m可以至少在鞋类100结构的一些位置处省略,和/或外底104o可以至少在某些位置处用作中底。中底104m和/或外底104o可以包括凹槽、弯曲线等,例如,以增强鞋底结构104的弹性和/或自然运动,以提供牵引力等。

现在将另外参照图2a(示例性鞋类结构100的横截面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该具体图示例子的鞋面102的部件和结构。该例子的鞋面102包括两个主要部件(每个部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分制成),即鞋面外壳110和靴部件1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分制成的该例子的鞋面外壳110包括足底支撑表面110s、外侧侧壁110l和内侧侧壁110m。外侧侧壁110l和内侧侧壁110m中的每一者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向上延伸。通过这种方式,所述鞋面外壳110限定靴部件120被容纳在其中的内腔110c。

此例子的鞋面外壳110由多个组成部分制成。一个主要部分是形成大部分外侧侧壁110l、内侧侧壁110m和顶板112,例如在鞋面102的足背和/或前足包含区域上的纺织品和/或聚合物部件110x。鞋面外壳110的足跟区域周围设有足跟支撑件114,例如,以为穿着者足部的足跟区域提供附加支撑。足跟支撑件114可以由比纺织品/聚合物部件110x更硬或更不易弯曲的材料制成,例如由橡胶或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如果需要,足跟支撑件114可以构成足跟稳定器结构。鞋面外壳110的内部足跟区域可以包括泡沫和/或凝胶型垫或增强舒适性的部件114p,例如,其舒适地接合和/或贴合穿着者足踝的形状(另请注意图4f)。此示例性鞋面外壳110的前足趾和前足区域的内侧包括耐磨部件110w,该耐磨部件在该例子中可以由塑料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橡胶材料等)制成。该耐磨部件110w在该示例性鞋类100结构中用于为在打网球时(例如,在发球期间,改变方向时等)受到很大磨损的鞋面102的“大足趾”区域提供额外的保护。另外,如果需要,耐磨部件110w的外表面可以包括例如由橡胶或其他“抓握”材料制成的牵引元件110t,以在适当时间(例如,在发球期间等)提供额外的牵引力。在该图示例子中,牵引元件110t被提供为牵引增强材料的小圆“点”。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鞋面102结构中,靴部件120被容纳在(至少部分地)由鞋面外壳110限定的内腔110c中。在该例子中,所述靴部件120具有紧密地容纳、接合穿着者足部并与穿着者足部相吻合的“袜子状”配置,例如由编织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靴部件120可以通过圆形编织程序和/或由提供相对紧密且可选地压紧配合穿着者足部的材料制成。所述靴部件120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棉;聚酯;莱卡(lycra)、弹性纤维和/或其他弹性材料;等。本例子的靴部件120限定将穿着者足部容纳在其中的内腔120c。

图1e和图2a示出靴部件120的底部120b与鞋面外壳110的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示例性接合。图1e示出鞋面外壳110的底面,并且图2a是鞋类制品100的横截面图。如这些图中所示,所述靴部件120的底部120b通过缝合接缝130s固定到鞋面外壳110的足底支撑表面110s,该缝合接缝在本例子中以完整环(例如,沙漏型形状)的形式完整地围绕足底支撑表面110s延伸。缝合接缝130s位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的内侧。这种通用类型的连接件例如在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4/927,751号;美国专利第9,609,908号;美国专利第9,210,866号;以及美国专利第8,578,632号中所述,这些专利中的每一者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并且这些专利文件中所示的连接件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的鞋类结构100结合使用。如图1e所示,缝合接缝130s可以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向内间隔距离(例如,图1e所示的距离d4到d7)。此向内间隔距离在缝合接缝130s的路径上可以不同,例如,在6mm到40mm之间变化,并且在一些例子中,在6mm到25mm之间变化。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中,所述向内间隔距离(例如,d4到d7)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75%上可以是至少6mm。作为一些附加或替代潜在特征,所述向内间隔距离(例如,d4到d7)可以:(a)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75%上是至少12mm,(b)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80%上是至少6mm,(c)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80%上是至少12mm,(d)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90%上是至少6mm,(e)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90%上是至少12mm,(f)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95%上是至少6mm,和/或(g)在接缝130s的整个路径的至少95%上是至少12mm。

尽管图1e示出缝合接缝130s完全围绕足底支撑表面110s延伸以形成向内隔开的闭合环,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其他选择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需要,可以在缝合接缝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缝隙(参见图1f,从而产生接缝段)。通过这种方式,靴部件120和鞋面外壳110之间的支撑和连接可以设置在需要或预期的地方,并且可以在其他位置处提供更“分离”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任何预期数量的围绕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接缝130s段和/或接缝缝隙。图1f的接缝段可以具有上述的任何向内间隔特征(例如,d4到d7)。附加地或替代地,如果需要,代替或除了缝合接缝130s之外,所述靴部件120的底部可以通过粘合剂或接合剂和/或通过机械连接器与鞋面外壳110的足底支撑表面110s固定在一起,而不脱离本发明。

所述靴部件120可以以其他方式和/或在其他区域中与鞋面外壳110固定在一起。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中,所述靴部件120可以在包括以下项(并且可选地大体上由以下组成)的固定连接件处与鞋面外壳110固定地接合:

(a)靴部件120与鞋面外壳110的足底支撑表面110p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图1e和图1f中的环接缝130s和/或接缝段130s所示),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向内地间隔开(距离d4-d7),例如至少6mm(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可以具有上述任何向内间隔特征),以及

(b)靴部件120与鞋面外壳110的顶部前足区域(例如,在顶板112内)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例如,使用粘合剂、缝合、机械紧固件等中的一者或多者),其中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中的每一者位于固定区域112r(参见图1c)内,该区域具有:(i)在鞋面102和/或鞋面外壳110的内侧到外侧方向(方向22,参见图1e,其垂直于图1e中的足跟到足趾方向20)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w(例如,最大宽度处),以及在鞋面102和/或鞋面外壳110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从最后部足跟位置rh到最前部足趾位置ft的方向20,参见图1e)上的小于2cm的长度尺寸l(例如,在最大长度的位置处),和/或(ii)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至少一些例子中,靴部件120的顶部在位于固定区域112r前方的非固定区域116不与鞋面外壳110的顶部前足区域固定地接合(例如,不固定到顶板112的内表面)。可选地,该非固定区域116可以具有:(i)在所述鞋面102和/或鞋面外壳110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至少2cm的第二长度尺寸l2,和/或(ii)至少10cm2的非固定面积。附加地或替代地,靴部件120不必与鞋面外壳110的内侧110m固定地接合和/或靴部件120不需要与鞋面外壳110的外侧110l固定地接合。非固定区域116可以帮助使袜子状靴部件120贴合穿着者足部,并且可以帮助维持鞋面102的牢固“锁定”感。

在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例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可以具有以下性质中的一者或多者:(a)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小于4cm的宽度尺寸w(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b)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小于3cm的宽度尺寸w(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c)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小于2.5cm的宽度尺寸w(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d)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小于1.75cm的长度尺寸l(例如,在最大长度的位置处);(e)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小于1.5cm的长度尺寸l(例如,在最大长度的位置处),(f)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小于1cm的长度尺寸l(例如,最大长度的位置处),(g)小于8cm2的固定区域112r的固定面积,(h)小于6cm2的固定区域112r的固定面积,和/或(i)小于5cm2的固定区域112r的固定面积。

附加地或替代地,当存在时,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例子中的位于固定区域112r前方的非固定区域116可以具有以下性质中的一者或多者:(a)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至少3cm的宽度尺寸w2(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b)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至少4cm的宽度尺寸w2(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c)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至少5cm的宽度尺寸w2(例如,在最大宽度的位置处),(d)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至少2.5cm的长度尺寸l2(例如,在最大长度的位置处);(e)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至少3.5cm的长度尺寸l2(例如,在最大长度的位置处),(f)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至少4cm的长度尺寸l2(例如,最大长度的位置处),(g)至少12cm2的非固定区域116的非固定面积,(h)至少15cm2的非固定区域116的非固定面积,(i)至少18cm2的非固定区域116的非固定面积,和/或(j)至少21cm2的非固定区域116的非固定面积。

图2a-图2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的可以包括在鞋面102(或足部覆盖部件)和/或鞋类制品100(或其他足部容纳装置)中的另外的特征。如这些图中所示,内部中底140设置在靴部件120的足部容纳腔120c内。内部中底140的顶面140s的轮廓可以对应于穿着者足部的形状,并且如果需要,外边缘140e可以稍微向上弯曲,例如以帮助将穿着者足部稳定地定位在顶面140s上。例如,如图2c所示,内部中底140可以被插入到靴部件120的足部容纳腔120c中,使得内部中底140将直接接触穿着者足部的足底表面和/或是与穿着者足部的足底表面最接近的鞋类100部件。内部中底140可以由泡沫材料制成,例如,由聚氨酯泡沫、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和/或其他泡沫材料制成的轻质泡沫材料。内部中底140在中底140的前足跟支撑区域和/或足中段/足弓支撑区域处(例如,在图2b中的线142a与142b之间)可以是最厚的(例如,从其顶面140s到其底面140b的尺寸)。

该示例性鞋类100结构的内部中底140可以比常规鞋类内底和/或鞋垫稍厚。作为一些更具体的例子,内部中底140可以具有:(a)至少6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50%的厚度(直接从顶面140s到底面140b测量),(b)至少6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70%的厚度,(c)至少6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80%的厚度,(d)至少6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90%的厚度,(e)至少9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50%的厚度,(f)至少9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70%的厚度,和/或(g)至少11mm的通过其顶面140s的至少50%的厚度。内部中底140的泡沫材料、其厚度以及其在穿着者足部正下方的位置增强了该特定例子的整个鞋类100结构的舒适度。另外,内部中底140的凸起外边缘140e可以帮助缓和足部包裹带200的感觉,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该示例性内部中底140的位置(即,在穿着者足部与足部包裹带200连接到鞋面外壳110的位置之间)可以帮助改善舒适感并且缓和穿着者对足部包裹带200的感觉/意识,尤其是当系带300将足部包裹带200拉紧时(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

尽管该图示例子的内部中底140可以从靴部件120的内腔120c移除,但是其他选择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需要,内部中底140可以例如通过粘合剂、机械连接器(例如,钩环式紧固件)、缝合接缝等固定在内腔120c内。附加地或替代地,如果需要,靴部件120与鞋面外壳110之间可以设置中底部件(例如,泡沫、一个或多个流体填充囊等)以作为靴部件120的内腔120c中的内部中底140的替代和/或附加。

图3a-图4g示出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例子的可以被包括在鞋类制品100中的足部包裹带200的各种潜在特征。如这些图所示,鞋类制品100的每一侧(即,外侧和内侧)包括至少一个足部包裹带200,并且可选地在每一侧上包括多个足部包裹带200。另请注意图1a-图1c和图2a。这些图示例子的一个或多个包裹带200包括系带接合元件202l(例如,在带200的大体中心区域中),(b)从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的向后延伸带区段202r(可选地延伸在鞋面外壳110与靴部件120之间),以及(c)从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的向前延伸带区段202f(可选地在鞋面外壳110与靴部件120之间)。可选地,向后延伸带区段202r可以在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向内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鞋面外壳110的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和/或向前延伸带区段202f向所述向后延伸带区段202r的前方延伸,并且可以在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向内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如果需要,一个或多个带区段202r和/或202f可以在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110p向内间隔开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使用足底支撑表面110s与靴部件120接合时所用固定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粘合剂或接合剂、机械紧固件等)相同的固定连接与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如图1a-图1c所示,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穿过鞋面部件110m、110l中的开口,并形成使系带300延伸穿过其中的环。

图3a-图3d示出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些例子的可以被包括在鞋类制品100中的足部包裹带200的额外潜在特征。如这些图所示,足部包裹带200的横截面形状从向后延伸区段202r与向前延伸区段202f处的相对较薄且平坦形状向系带接合元件202l处的相对圆形形状改变。过渡区域202t包括横截面形状介于以下项之间的区域:(a)向后延伸区段202r和向前延伸区段202f的相对较薄且平坦的横截面形状,以及(b)在系带接合元件202l处的相对圆形横截面形状。如果需要,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200可以形成为一体的一件式结构。向前延伸区段202f和向后延伸区段202r的相对较薄且平坦形状可以帮助提供更舒适的贴合或感觉,例如当系带(例如300)将足部包裹带200拉紧,在一些例子中拉紧到与穿着者足部接触时。薄而平坦的形状可以帮助分散所施加的力,从而减轻足部包裹带200抵靠穿着者足部的感觉。

作为一些更具体的例子,向后延伸带区段202r和/或向前延伸中间带区段202f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纵向长度l3、宽度w3和厚度t3,其中:

t3≥1mm,w3≥3t3,并且l3≥10w3。

在一些例子中,t3将大于或等于2mm和/或大于或等于3mm。作为其他选择或替代,t3可以小于5mm或甚至小于4mm,和/或w3可以是至少3mm、至少5mm、至少8mm或甚至至少10mm。作为其他附加或替代示例性特征,在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20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区域中,系带接合元件202l的直径d可以小于15mm,并且在一些例子中,直径d小于12mm,或者甚至小于10mm。所述一个或多个过渡区域202t的长度尺寸可以小于25mm,并且在一些例子中,小于20mm、小于15mm或甚至小于10mm。

在本发明的此方面的至少一些例子中,向后延伸区段202r和/或向前延伸区段202f的形状可以有点像“扁平”鞋带,并且可选地由与常规鞋带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例如,用于运动鞋。作为一些更具体的例子,所述足部包裹带200(或其至少向后延伸区段202r和/或向前延伸区段202f)可以由皮革、棉、黄麻、大麻、用于制造绳索、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等的其他材料制成。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中,所述足部包裹带200(或其至少向后延伸区段202r和/或向前延伸区段202f)可以由相对“不可拉伸”的材料(例如,在50磅的拉伸力下拉伸不到其轴向长度的10%的材料)。

图4a-图4g,以及图1a-图1c和图2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的足部包裹带200可以与鞋类鞋面102和/或系带300接合的一种方式。特别参照图4a,示出了鞋面外壳110,所述鞋面外壳在其内表面上布置有一组足部包裹带200。如图4a所示,该示例性鞋面102(例如,鞋面外壳110)包括内侧侧壁110m和外侧侧壁110l,并且顶板112与内侧侧壁110m和/或外侧侧壁110l中的至少一个接合或一体形成。内侧侧壁110m、外侧侧壁110l和顶板112限定鞋面102和/或鞋面外壳110的系带接合区域204,并且该系带接合区域204具有内侧边缘204m、外侧边缘204l和前边缘204f。该示例性鞋面102还可以包括,例如,上述类型的和/或具有任何上述结构特征、连接件和/或其他特性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部件(图4a中未示出)和/或靴部件120。例如,图4a所示的鞋面外壳110的外边缘可以与单独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部件(例如鞋类的士多宝(strobel)构件)接合,如图2a中所示。

如图4a中进一步示出,该图示的示例性鞋面外壳110的系带接合区域204的内侧边缘204m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第一内侧开口210o、位于第一内侧开口210o前方的第二内侧开口212o、位于第二内侧开口212o前方的第三内侧开口214o、位于第三内侧开口214o前方的第四内侧开口216o、位于第四内侧开口216o前方的第五内侧开口218o,以及位于第一内侧开口210o后方的最后部内侧开口220o。类似地,该图示的示例性鞋面外壳110的系带接合区域204的外侧边缘204l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第一外侧开口230o、位于第一外侧开口230o前方的第二外侧开口232o、位于第二外侧开口232o前方的第三外侧开口234o、位于第三外侧开口234o前方的第四内侧开口236o、位于第四外侧开口236o前方的第五外侧开口238o,以及位于第一外侧开口230o后方的最后部外侧开口240o。也要注意图4d和图4e。该图示例子中的鞋面外壳110还包括位于邻近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处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在该图示例子中,每个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但是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与其相关联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不连续。换言之,在该图示例子中,鞋面外壳110的连续部分110v在每个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与其相关联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之间延伸。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该例子的足部包裹带的布局。例如,注意图2a和图4a。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250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210o,(b)第一内侧带区段250r,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内侧带区段250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二内侧带区段250f,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250f在第一内侧带区段250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内侧带区段250r和第二内侧带区段250f形成“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这种“v”形结构的顶点形成系带接合元件。

该示例性鞋面102结构还包括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252,所述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内侧开口212o,(b)第三内侧带区段252r,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三内侧带区段252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四内侧带区段252f,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252f在第三内侧带区段252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三内侧带区段252r和第四内侧带区段252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内侧足部包裹带250和252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三内侧带区段252r沿鞋面外壳110的内侧侧壁110m(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内侧)与第二内侧带区段250f交叉。

本图示的示例性结构中设置有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254,所述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内侧开口214o,(b)第五内侧带区段254r,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五内侧带区段254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六内侧带区段254f,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254f在第五内侧带区段254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五内侧带区段254r和第六内侧带区段254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内侧足部包裹带252和254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五内侧带区段254r沿鞋面外壳110的内侧侧壁110m(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内侧)与第四内侧带区段252f交叉。

本图示的示例性鞋面102中设置有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256,所述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内侧开口216o,(b)第七内侧带区段256r,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七内侧带区段256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八内侧带区段256f,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256f在第七内侧带区段256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七内侧带区段256r和第八内侧带区段256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内侧足部包裹带254和256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七内侧带区段256r沿鞋面外壳110的内侧侧壁110m(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内侧)与第六内侧带区段254f交叉。

该示例性鞋面102结构还包括第五内侧足部包裹带258,所述第五内侧足部包裹带具有:(a)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九内侧开口218o,(b)第九内侧带区段258r,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九内侧带区段258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十内侧带区段258f,所述第十内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十内侧带区段258f在第九内侧带区段258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九内侧带区段258r和第十内侧带区段258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内侧足部包裹带256和258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九内侧带区段258r沿鞋面外壳110的内侧侧壁110m(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内侧)与第八内侧带区段256f交叉。

本具体图示的例子中的鞋面102的内侧还包括最后部内侧足部包裹带260,所述最后部内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最后部内侧开口220o,(b)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260r,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260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i)靴部件120的后足跟区域(另请参见图4f)和/或(ii)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另一内侧带区段260f,所述另一内侧带区段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内侧侧壁110m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该另一内侧带区段260f在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260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通过这种方式,内侧带区段260r和260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内侧。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250和所述最后部足部包裹带260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一内侧带区段250r沿鞋面外壳110的内侧侧壁110m(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内侧)与内侧带区段260f交叉。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足部包裹带在该示例性鞋面102的外侧上的布局。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270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230o,(b)第一外侧带区段270r,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外侧带区段270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二外侧带区段270f,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270f在第一外侧带区段270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外侧带区段270r和第二外侧带区段270f形成“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所述系带接合元件设置在该“v”形结构的顶点处。

该示例性鞋面102结构还包括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272,所述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外侧开口232o,(b)第三外侧带区段272r,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三外侧带区段272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四外侧带区段272f,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272f在第三外侧带区段272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三外侧带区段272r和第四外侧带区段272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外侧足部包裹带270和272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三外侧带区段272r沿鞋面外壳110的外侧侧壁110l(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外侧)与第二外侧带区段270f交叉。

本图示的示例性结构中设置有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274,所述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外侧开口234o,(b)第五外侧带区段274r,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五外侧带区段274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六外侧带区段274f,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274f在第五外侧带区段274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五外侧带区段274r和第六外侧带区段274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外侧足部包裹带272和274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五外侧带区段274r沿鞋面外壳110的外侧侧壁110l(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外侧)与第四外侧带区段272f交叉。

本图示的示例性鞋面102结构中设置有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276,所述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外侧开口236o,(b)第七外侧带区段276r,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七外侧带区段276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八外侧带区段276f,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276f在第七外侧带区段276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七外侧带区段276r和第八外侧带区段276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外侧足部包裹带274和276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七外侧带区段276r沿鞋面外壳110的外侧侧壁110l(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外侧)与第六外侧带区段274f交叉。

该示例性鞋面102结构还包括第五外侧足部包裹带278,所述第五外侧足部包裹带具有:(a)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五外侧开口238o,(b)第九外侧带区段278r,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第九外侧带区段278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第十外侧带区段278f,所述第十外侧带区段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十外侧带区段278f在第九外侧带区段278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第九外侧带区段278r和第十外侧带区段278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外侧足部包裹带276和278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九外侧带区段278r沿鞋面外壳110的外侧侧壁110l(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外侧)与第八外侧带区段276f交叉。

本具体图示的例子中的鞋面102的外侧还包括最后部外侧足部包裹带280,所述最后部外侧足部包裹带包括:(a)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在图4a的视图中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元件202l),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所述最后部外侧开口240o,(b)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280r,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280r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i)靴部件120的后足跟区域(另请参见图4f)和/或(ii)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以及(c)另一外侧带区段280f,所述另一外侧带区段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在外侧侧壁110l与靴部件120之间延伸,其中该另一外侧带区段280f在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280r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例如,缝合接缝130s)处与鞋面外壳110的底部足底支撑表面110s接合。通过这种方式,所述外侧带区段280r和280f形成“v”形结构(系带接合元件在“v”形的顶点处),所述“v”形结构包裹穿着者足部的外侧,并且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可以紧贴足部。如果需要,如图4a所示,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270和所述最后部足部包裹带280可以被布置成使第一外侧带区段270r沿鞋面外壳110的外侧侧壁110l(并且沿穿着者足部的外侧)与外侧带区段280f交叉。

如图1a-图1c、4b、4c、4e和4f中进一步所示,各种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与鞋带300接合。拉动鞋带300会系紧围绕穿着者足部的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280中的一个或多个)。系带300的系紧,以及上述各种特征(例如:(a)足部包裹带区段形成的“v”形,(b)足部包裹带区段沿穿着者足部侧面的“重叠”或“交叉”性质,(c)足部包裹带区段和/或靴部件120从足底支撑表面110s的外周边缘110p向内地(以及在鞋面外壳110与靴部件120交汇处的绳环线下方/之外)与鞋面外壳110的固定位置,和/或(d)与袜子状靴部件120的形状贴合),共同作用以在穿着者足部上提供牢固和“锁定”感觉的鞋面102。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些例子中,鞋面外壳110可以包括位于邻近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处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穿过所述系带接合缝或槽。图4b-图4e提供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穿过其中的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中的至少一些侧开口以及系带300延伸穿过其中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的特写视图。如图所示,在这些图示的例子中,一个或多个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与其相关联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不连续。换言之,在该图示例子中,鞋面外壳110的连续部分110v在每个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与其相关联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之间延伸。在该示例性鞋面102中,系带300穿过鞋面外壳110的两个缝/槽222和足部包裹带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缝/槽222相对于相应的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更靠近鞋面外壳110的系带接合区域204的它们相应的外侧边缘204l和内侧边缘204m(例如,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相对于它们对应的缝/槽222而言更靠近鞋面外壳110的底边缘)。

如果需要,如图4d中最清楚地图示,一个或多个侧开口210o-220o和/或230o-240o的边缘和/或形成在鞋面外壳110中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可以包括增强结构110r,例如,以避免当系带300被系紧或者鞋面102以其他方式被施加压力时,鞋面102和/或鞋面外壳110材料发生不希望的撕裂。该增强件110r可以构成例如涂覆在一个或多个开口和/或缝周围的涂层或其他耐磨和/或抗撕裂材料,例如tpu或其他抗撕裂聚合材料。在使用中,系带300延伸穿过缝/槽222并且穿过系带接合元件202l,所述系带接合元件延伸穿过侧面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并且可以用于将鞋类100紧固到穿着者足部,同时增强件110r防止鞋面外壳110发生撕裂,例如,当系带300被系紧时。

图4b-图4d还示出,该图示的例子中的系带接合缝或槽222通常定向成横向于鞋面外壳110的其相应系带接合边缘(例如,横向于系带接合区域204的内侧边缘204m或外侧边缘204l)和/或大体上平行于系带接合区域204的前边缘204f。此外,如这些图所示,缝/槽222通常在鞋面102的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上(而不是在足跟到足趾方向上)。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当系带300被系紧时,系带300可以在缝或槽222中向上和/或向下和/或侧向移动。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保系带300更好地接合和拉紧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从而更好地收紧围绕着穿着者足部的足部包裹带(提供更好支撑、更好“锁定”感觉等)。

图4g示出结构与图4a中所示类似的另一示例性鞋面外壳410,该鞋面外壳具有与之相关联的足部包裹带(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当在图4g中使用与上述其他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时,意图是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可以省略相同或相似部分的更详细描述。但是,在图4g的鞋面外壳410中,与图4a所示的鞋面外壳110相比,省略了侧开口210o-220o和230o-240o。但是,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的一个或多个系带接合元件202l延伸穿过缝/槽222,并且系带300可以直接接合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的一个或多个系带接合元件202l,而不直接延伸穿过缝/槽222(即,在该鞋面外壳410中,系带300不延伸穿过缝/槽222)。所述一个或多个足部包裹带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可以在系带300被系紧时在缝/槽222中向上和/或向下和/或侧向移动。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保系带300更好地接合和拉紧足部包裹带(例如200、250、252、254、256、258、260、270、272、274、276、278和/或280)的系带接合元件202l,从而更好地收紧围绕着穿着者足部的足部包裹带(提供更好支撑、更好“锁定”感觉等)。

iii.结论

在上文和参考各种实施例的附图中公开了本发明。然而,本公开服务的用途是提供与本发明相关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各种特征和概念的例子。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

为免生疑问,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编号段落(称为“段落(para.)”或“段落(paras.)”)中描述的主题:

段落1.一种用于鞋类制品的鞋面,其包括:

限定内腔的鞋面外壳,其中所述鞋面外壳包括足底支撑表面以及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

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其中所述靴部件在固定连接件处与所述鞋面外壳固定地接合,所述固定连接件基本上由以下项组成:

(a)所述靴部件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以及

(b)所述靴部件与所述鞋面外壳的顶部前足区域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中的每一个位于具有以下项的固定区域内:(a)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长度尺寸,和/或(b)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段落2.根据段落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鞋面外壳限定所述鞋面的系带接合区域,所述系带接合区域具有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和前边缘。

段落3.一种用于鞋类制品的鞋面,其包括:

限定内腔和系带接合区域的鞋面外壳,其中所述鞋面外壳包括足底支撑表面以及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外周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

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其中:

(a)所述靴部件的底部通过所述靴部件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底部连接件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

(b)所述靴部件的顶部在位于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前边缘附近的固定区域处与所述鞋面外壳的顶部前足区域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包括位于所述靴部件与所述鞋面外壳的所述顶部前足区域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顶部连接件,并且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具有:(a)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第一长度尺寸,和/或(b)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c)所述靴部件的所述顶部在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前方的非固定区域处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所述顶部前足区域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非固定区域具有:(a)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至少2cm的第二长度尺寸,和/或(b)至少10cm2的非固定面积,

(d)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内侧固定地接合,并且

(e)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鞋面外壳的外侧固定地接合。

段落4.根据段落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鞋面的所述系带接合区域包括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和前边缘。

段落5.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6.根据段落5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和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纵向长度l、宽度w和厚度t,其中:

t≥1mm、w≥3t,并且l≥10w。

段落7.根据段落2-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8.根据段落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和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纵向长度l、宽度w和厚度t,其中:

t≥1mm、w≥3t,并且l≥10w。

段落9.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10.根据段落9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11.根据段落2-4、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12.根据段落1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13.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14.根据段落1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15.根据段落2-4、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16.根据段落15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17.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18.根据段落1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19.根据段落2-4、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21.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五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九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十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十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2.根据段落2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23.根据段落2-4、21或2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

第五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九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十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十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4.根据段落2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25.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最后部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另一内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6.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最后部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另一外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7.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第一内侧带结构,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包括:(a)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28.根据段落2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三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29.根据段落2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四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30.根据段落2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五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31.根据段落2-4或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第一外侧带结构,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包括:(a)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以及(c)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32.根据段落3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三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33.根据段落3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四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34.根据段落3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五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35.根据段落2-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36.根据段落2-4或3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鞋面外壳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的所述外周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足底支撑表面接合。

段落37.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鞋面外壳包括围绕所述鞋面的后足跟区域延伸的足跟稳定器。

段落38.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在所述鞋面外壳的前足区域处与所述鞋面外壳接合的内侧足趾防护罩。

段落39.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鞋面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由纺织材料制成。

段落40.一种用于鞋类制品的鞋面,其包括:

内侧侧壁;

外侧侧壁;

与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外侧侧壁中的至少一者接合或形成一体的顶板,其中所述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和所述顶板限定所述鞋面的系带接合区域,所述系带接合区域具有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和前边缘;

包括外周边缘的底部底座,其中所述外周边缘的内侧与所述内侧侧壁接合或形成一体,其中所述外周边缘的外侧与所述外侧侧壁接合或形成一体,并且其中所述内侧侧壁、所述外侧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部底座限定内腔;以及

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靴部件,其中:

(a)所述靴部件的底部通过缝合和/或粘合剂形成为封闭环与所述底部底座固定地接合,和/或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

(b)所述靴部件的顶部在位于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前边缘附近的固定区域处与所述顶板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具有:(a)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到外侧方向上的小于5cm的宽度尺寸以及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小于2cm的第一长度尺寸,和/或(b)小于10cm2的固定面积,

(c)所述靴部件的所述顶部在位于所述固定区域前方的非固定区域处不与所述顶板固定地接合,其中所述非固定区域具有:(a)在所述鞋面的足跟到足趾方向上的至少2cm的第二长度尺寸,和/或至少10cm2的非固定面积,

(d)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内侧侧壁固定地接合,并且

(e)所述靴部件不与所述外侧侧壁固定地接合。

段落41.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边缘包括第一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42.根据段落4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和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纵向长度l、宽度w和厚度t,其中:

t≥1mm、w≥3t,并且l≥10w。

段落43.根据段落40或4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44.根据段落4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和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纵向长度l、宽度w和厚度t,其中:

t≥1mm、w≥3t,并且l≥10w。

段落45.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边缘包括第一内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内侧开口的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46.根据段落45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47.根据段落40、45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外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外侧开口的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48.根据段落4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49.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边缘包括第一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内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内侧开口的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内侧开口的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50.根据段落49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51.根据段落40、49或5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外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外侧开口的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外侧开口的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52.根据段落5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53.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边缘包括第一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内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内侧开口前方的第四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内侧开口的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内侧开口的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内侧开口的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54.根据段落5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55.根据段落40、53或5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外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外侧开口前方的第四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外侧开口的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外侧开口的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外侧开口的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56.根据段落55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57.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边缘包括第一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内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三内侧开口前方的第四内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内侧开口前方的第五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内侧开口的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三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内侧开口的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四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内侧开口的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五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五内侧开口的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九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五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十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十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58.根据段落5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内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七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内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九内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八内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59.根据段落40、57或5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二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三外侧开口,位于所述第三外侧开口前方的第四外侧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外侧开口前方的第五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二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外侧开口的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三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二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四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三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三外侧开口的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五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三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六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第四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四外侧开口的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七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四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八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

第五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五外侧开口的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九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第五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十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十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60.根据段落59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第三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五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四外侧带区段交叉,其中所述第七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六外侧带区段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九外侧带区段与所述第八外侧带区段交叉。

段落61.根据段落40-6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最后部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另一内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62.根据段落40-6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

最后部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接合,以及(c)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另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另一外侧带区段向所述向后延伸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63.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包括多个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第一内侧带结构,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内侧开口中的一个的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64.根据段落6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三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65.根据段落6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四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66.根据段落63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内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五个具有所述第一内侧带结构。

段落67.根据段落40或64-6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包括多个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两个具有第一外侧带结构,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外侧开口的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以及(c)从所述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68.根据段落6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三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69.根据段落6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四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70.根据段落67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多个外侧足部包裹带中的至少五个具有所述第一外侧带结构。

段落71.根据段落40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内侧包括第一内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内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内侧开口的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结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内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内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内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内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72.根据段落40或71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系带接合区域的所述外侧包括第一外侧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第一外侧足部包裹带,其包括:(a)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外侧开口的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b)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一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与所述靴部件的后足跟区域结合,以及(c)从所述第一外侧系带接合元件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侧壁与所述靴部件之间延伸的第二外侧带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外侧带区段向所述第一外侧带区段的前方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外周边缘向内地间隔开的固定底部连接件处与所述底部底座接合。

段落73.根据段落40-7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与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外侧侧壁接合并围绕所述鞋面的后足跟区域延伸的足跟稳定器。

段落74.根据段落40-7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还包括在所述鞋面的前足区域处与所述内侧侧壁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者接合的内侧足跟防护罩。

段落75.根据前述段落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靴部件包括被配置成完全容纳穿着者足部的内部隔室,并且其中所述鞋面还包括:

被容纳在所述靴部件的所述内部隔室中的内部中底,其中所述内部中底包括足底支撑表面并且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

段落76.根据段落75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内部中底限定从最后部足跟位置延伸到最前部足趾位置的纵向方向,其中沿所述纵向方向,所述内部中底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最厚尺寸位于所述内部中底的足弓支撑区域中。

段落77.根据段落75或76所述的鞋面,其中所述内部中底被可移除地容纳在所述内部隔室中。

段落78.一种鞋类制品,其包括:

根据前述段落中任一项所述的鞋面;以及

与所述鞋面接合的鞋底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