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9555发布日期:2019-09-17 22:4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安全作业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



背景技术:

目前,高空作业在各类高空工作、检修现场中经常遇到,对防止人员高空坠落要求万无一失,常见安全措施为作业人员佩戴防坠落高空作业安全带。

在现有技术中,现场应用的安全带都是由现场作业人员以绳带捆缚或约束方式穿戴固定的,特点是携带方便,轻便灵活。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佩戴方式取决于佩戴人调节绳带的长短,绳结保护方式存在由于配戴不当,造成绳索滑脱佩戴人的身体,或者出现绳索缠绕甚至卡死在佩戴人的身体上等隐患,导致无法保障佩戴人的安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通过设置于马甲壳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利用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联合使用,在火灾发生时处于高楼层的人能够以较安全的方式调节速度,避免绳索的脱落或卡死,只需操作旋转筒、扯线头,可将佩戴人安全地下落至地面,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包括马甲壳,马甲壳的后侧壁伸出有具有空腔的箱体,还包括设置于马甲壳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具有两个反向对称相接的加压机构,每个加压机构均包括支撑板、旋转筒、数个加压体以及数个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设有凹部,位于凹部的中部沿径向延伸有空心环壁,空心环壁沿周向设有数个相间的通孔,每个加压体卡入相应的通孔内,每个第一弹簧一端套设于靠近空心环壁的相应的加压体侧壁上,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凹部的内侧壁相配合,旋转筒的内侧壁与空心环壁的外侧壁螺接,旋转筒的底部与靠近空心环壁的加压体侧壁相配合;

每个所述气囊点火装置均包括点火机构和与点火机构相配合的气体发生器,点火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点火壳、扯线头、点火头,点火机构还包括均设置于点火壳内的第一滑块、第二弹簧、第二滑块、蓄力楔块、第三弹簧,扯线头与上滑块连接并设置于箱体顶部,第二弹簧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底部,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块顶部,蓄力楔块纵向设置于点火壳内,蓄力楔块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配合,第三弹簧一端与蓄力楔块侧壁相固定,第三弹簧另一端与点火壳相固定,点火头一部分与第二滑块一体设置,另一部分伸出点火壳与气体发生器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筒包括筒形体和筒形体底部周向伸出的斜筒环,所述筒形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空心环壁螺接,所述斜筒环的内侧壁与靠近空心环壁的加压体侧壁抵接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体的外侧壁上布设有均匀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和旋转筒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加压体均包括梯形楔部和沿梯形楔部的长侧壁延伸的柱形部,梯形楔部的倾斜壁与旋转筒的内侧壁相配合,远离柱形部的梯形楔部侧壁设有台形环口,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台形环口内,每个所述柱形部之间相互挤压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压体和所述第一弹簧均为三个。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扯线头具有球壳和沿球壳外壁延伸的空心柱体,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拉线穿过空心柱体与所述球壳相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三个穿孔,每个穿孔沿径向相间排列,每个所述穿孔的孔壁嵌合有气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力楔块具有平板体和沿平板体两端延伸的三角体,第三弹簧一端固定于平板体上,另一端固定于点火壳内侧壁上;

每个三角体均朝向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设置,每个三角体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弹簧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平板体侧壁的上方处,另一个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平板体侧壁的下方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马甲壳由板状前部、弧形顶部、板状左侧壁、板状右侧壁、弧形后部构成,位于弧形顶部设有用于人头部穿过的第一穿戴孔,位于板状左侧壁和板状右侧壁均设有用于人手穿过的第二穿戴孔,两个所述第二穿戴孔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上述的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于马甲壳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利用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联合使用,在火灾发生时处于高楼层的人能够以较安全的方式调节速度,避免绳索的脱落或卡死,只需操作旋转筒、扯线头,可将佩戴人安全地下落至地面,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性;同时在操作时只需用双手即可完成加压和点火,无需借助外力,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便于使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的加压装置其中一个加压机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的加压机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只含马甲壳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中气囊点火装置的点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箱体的空腔为内,以箱体的外壁为外。

结合图1至图7所示,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包括马甲壳1,马甲壳1的后侧壁伸出有具有空腔20的箱体2,还包括设置于马甲壳1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3和设置于箱体2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5,所述加压装置3具有两个反向对称相接的加压机构4,每个加压机构4均包括支撑板40、旋转筒41、数个加压体42以及数个第一弹簧43,所述支撑板40设有凹部400,位于凹部400的中部沿径向延伸有空心环壁401,空心环壁401沿周向设有数个相间的通孔4010,每个加压体42卡入相应的通孔4010内,每个第一弹簧43一端套设于靠近空心环壁401的相应的加压体42侧壁上,第一弹簧43另一端与凹部400的内侧壁相配合,旋转筒41的内侧壁与空心环壁401的外侧壁螺接,旋转筒41的底部与靠近空心环壁401的加压体42侧壁相配合;

每个所述气囊点火装置5均包括点火机构50和与点火机构50相配合的气体发生器51,点火机构50包括具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的点火壳500、扯线头501、点火头502,点火机构50还包括均设置于点火壳500内的第一滑块503、第二弹簧504、第二滑块505、蓄力楔块506、第三弹簧507,扯线头501与上滑块连接并设置于箱体2顶部,第二弹簧504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503底部,第二弹簧504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块505顶部,蓄力楔块506纵向设置于点火壳500内,蓄力楔块506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503和第二滑块505相配合,第三弹簧507一端与蓄力楔块506侧壁相固定,第三弹簧507另一端与点火壳500相固定,点火头502一部分与第二滑块505一体设置,另一部分伸出点火壳500与气体发生器51相配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于马甲壳1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3和设置于箱体2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5,利用加压装置3和气囊点火装置5的联合使用,在火灾发生时处于高楼层的人能够以较安全的方式调节速度,避免绳索的脱落或卡死,只需操作旋转筒41、扯线头501,可将佩戴人安全地下落至地面,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性;同时在操作时只需用双手即可完成加压和点火,无需借助外力,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便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两个装置的工作原理:

一是加压装置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1至图7所示,佩戴人操作旋转筒41,使其在旋转运动的作用下开始动作时,加压体有与旋转筒41底部逐渐产生接触的趋势,旋转筒41底部与加压体42有相配合的斜面,当旋转筒41动作至接触加压体42后继续运动,加压体42便会受到挤压而向空心环壁401的内侧中心移动,数个加压体42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对穿过空心环壁401中心的绳索进行压紧;第一弹簧43用于在未加紧时加压体42的复位;此加压装置3共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加压机构4,能够保障较大的安全性。

二是气囊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1至图7所示,佩戴人操作拉动扯线头501,此时第一滑块503和第二滑块505在第二弹簧504的牵动下一起沿径向上升,当第二滑块505被蓄力楔块506限位时,继续拉动扯线头501,使第一滑块503继续上升,如此使第二弹簧504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佩戴人放开扯线头501,第一滑块503在第二弹簧504的弹性势能和重力的作用下加速沿径向向下运动,并且所产生的冲力足以将蓄力楔块506压下,而在第一滑块503将蓄力楔块506压下的过程中,第二弹簧504又有一个压缩的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在第一滑块503完全将蓄力楔块506压下时而作用于第二滑块505上,然后第二滑块505在下降时也具有重力和弹性势能所产生的加速度,与第二滑块505一体的点火头502随之有一个较大的速度去冲击气体发生器51,从而实现点火。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旋转筒41包括筒形体410和筒形体410底部周向伸出的斜筒环411,所述筒形体410的内侧壁与所述空心环壁401螺接,所述斜筒环411的内侧壁与靠近空心环壁401的加压体42侧壁抵接配合。

结合图1或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旋转旋转筒41,所述筒形体410的外侧壁上布设有均匀分布的凸台4100,所述凸台4100和旋转筒41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设置凸台4100,能够有助于提高佩戴人在操作时手与旋转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提高操作的顺畅性,进一步地提升安全性。

结合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每个所述加压体42均包括梯形楔部420和沿梯形楔部420的长侧壁延伸的柱形部421,梯形楔部420的倾斜壁与旋转筒41的内侧壁相配合,远离柱形部421的梯形楔部420侧壁设有台形环口4200,所述第一弹簧43一端套设于所述台形环口4200内,每个所述柱形部421之间相互挤压配合。设置上述结构,能够将第一弹簧43更加稳固的连接在梯形楔部420侧壁上,确保整个加压机构4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安全性,便于佩戴人使用。

结合图3所示,所述加压体42和所述第一弹簧43均为三个。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压体42和所述第一弹簧43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其他合适的数量。

结合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扯线头501具有球壳5010和沿球壳5010外壁延伸的空心柱体5011,所述第一滑块503通过拉线(图中未示出)穿过空心柱体5011与所述球壳5010相固定。

结合图4所示,所述箱体2的后侧壁上设有三个穿孔21,每个穿孔21沿径向相间排列,每个所述穿孔21的孔壁嵌合有气囊(图中未示出,以下均是)。设置上述结构,使得气囊冲气后能够减缓佩戴人坠落后的冲击力,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进一步地提升佩戴人的安全性。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蓄力楔块506具有平板体5060和沿平板体5060两端延伸的三角体5061,第三弹簧507一端固定于平板体5060上,另一端固定于点火壳500内侧壁上;

每个三角体5061均朝向第一滑块503和第二滑块505设置,每个三角体5061分别与第一滑块503和第二滑块505相配合。

结合图所示,所述第三弹簧507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弹簧507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平板体5060侧壁的上方处,另一个所述第三弹簧507设置于所述平板体5060侧壁的下方处。

结合图1、图4以及图5所示,所述马甲壳1由板状前部10、弧形顶部11、板状左侧壁12、板状右侧壁13、弧形后部14构成,位于弧形顶部11设有用于人头部穿过的第一穿戴孔110,位于板状左侧壁12和板状右侧壁13均设有用于人手穿过的第二穿戴孔120,两个所述第二穿戴孔120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上述的设置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安全马甲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于马甲壳前侧壁的用于夹紧绳索的加压装置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数个气囊点火装置,利用加压装置和气囊点火装置的联合使用,在火灾发生时处于高楼层的人能够以较安全的方式调节速度,避免绳索的脱落或卡死,只需操作旋转筒、扯线头,可将佩戴人安全地下落至地面,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性;同时在操作时只需用双手即可完成加压和点火,无需借助外力,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便于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