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李制品部件的卡扣配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5230发布日期:2020-05-19 20: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用于行李制品部件的卡扣配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通常涉及行李制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行李制品的部件连接到行李外壳的卡扣配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些行李箱包括用螺丝或紧固件固定在一起的部件。附加地或作为备选,一些行李箱包括通过卡扣配合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在不使用螺丝或紧固件来支持卡扣配合连接器的情况下,传统的卡扣配合连接在操作和冲击过程中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松动。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更具体为一种改进的卡扣配合连接器或互锁(interlock),其解决了上述一个或所有问题和/或更一般地提供了对现有装置的改进或替代。

可能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cn2231211y、cn202874165u、cn203318036u、cn204020414u、cn206482158u、cn207506100u、us4422212a、us7337495b2和us20020003375a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行李制品的部件连接到行李外壳的卡扣配合互锁。该卡扣配合互锁包括卡扣配件以及一旦啮合就锁牢该卡扣配件的锁定特征。在装配期间,卡扣配件的一部分可以将锁定特征偏移到移位配置或压缩配置上。一旦卡扣配件完全就位、啮合、启动或连接,卡扣配件就与锁定特征脱离,以允许锁定特征移动到其空档(neutral)配置或未压缩配置上。一旦卡扣配件完全啮合或连接,并且锁定特征移动到其空档配置,卡扣配件的脱离就会由于锁定特征的干扰而受到限制。例如,锁定特征自身可以啮合卡扣配件以防止卡扣配件的移位;或者在另一示例中,锁定特征可以啮合卡扣特征和行李制品的另一个部件或部分,以产生一个稳固(solid)的或基本上稳固的堆或柱,以限制卡扣配件的偏转。另一部件可以是行李箱或与行李箱独立的部件,诸如拖拽手柄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部件附接到行李制品的卡扣配合互锁。该卡扣配合互锁可以包括将行李制品部件连接到行李壳体的卡扣配件,以及一旦卡扣配件啮合就自动限制卡扣配件的脱离的锁定特征。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限制卡扣配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运动以限制卡扣配件的脱离。在将行李制品部件附接到行李壳体的过程中,随着卡扣配件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卡扣配件可以啮合并移动锁定特征。卡扣配件可以将锁定特征从空档位置移动到移位位置。随着卡扣配件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卡扣配件可以限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仅当卡扣配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卡扣配件可以啮合并移动锁定特征。当卡扣配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锁定特征可以从卡扣配件脱离。卡扣配件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可以限定在相应的移位水平面处。行李壳体可以包括斜坡,用于将卡扣配件从第一水平面移位到第二水平面。仅当卡扣配件处于第二水平面时,卡扣配件才能啮合并移动锁定特征。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包括位于卡扣配件和行李制品部件之间的一部分以限制卡扣配件的断开。锁定特征可以在行李制品部件、锁定特征和卡扣配件之间产生堆叠布置,以限制卡扣配件的脱离。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允许卡扣配件的至少一部分移动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小于将卡扣配件从行李壳体脱离所需的距离。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包括防止卡扣配件在沿其长度方向上脱离的一部分。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包括在卡扣配件啮合到行李壳体的过程中至少部分在其平面内偏转的环结构。环结构可以在环结构所定义的平面以外的方向上防止卡扣配件的脱离。锁定特征可以包括从卡扣配件的横侧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翼板。该至少一个翼板可以啮合行李壳体中限定的开口的横向边缘,以便一旦卡扣配件啮合就限制卡扣配件从开口移除。锁定特征可以包括在卡扣配件啮合到行李壳体的过程中沿其长度偏转的突起部。

可选地,卡扣配件可以包括抓钩,其具有弹性主体和连接到主体的远端的臂。主体和臂可以限定l形状。

可选地,卡扣配件可以将拖拽手柄、搬运手柄、或轮子外壳连接到行李壳体。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通过行李壳体的一部分来限定。

可选地,卡扣配件可以至少部分位于行李壳体中限定的开口内以将行李制品部件连接到行李壳体。一旦连接上卡扣配件,锁定特征就可以限制卡扣配件从开口移除。

可选地,锁定特征可以包括连接到行李壳体的柔性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防止卡扣配件在沿其长度的方向上脱离。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制品的卡扣配合互锁。该卡扣配合互锁可以包括第一卡扣配件,当第一卡扣配件位于啮合配置中时,其将行李制品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特别地,第一卡扣配件可以将行李制品部件(例如拖拽手柄、搬运手柄或轮子外壳)连接到行李箱或连接到另一部件。卡扣配合互锁可以包括第二卡扣配件,其啮合或连接到第一卡扣配件。第二卡扣配件(也可以指锁定特征的一个示例)可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从啮合配置中脱离。

可选地,第二卡扣配件可以安置成紧靠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一,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从啮合配置中脱离。第二卡扣配件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扣配件和行李制品的第一部件之间,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向第一部件的移动。第二卡扣配件可以与第一卡扣配件和第一部件啮合,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从啮合配置中脱离。

可选地,第一卡扣配件可以连接到第一部件,或由其限定,或与之集成。第二卡扣配件可以连接到第二部件,或由其限定,或与之集成。备选地,第二卡扣配件可以连接到第一部件,或由其限定,或与之集成。

可选地,第一卡扣配件可以包括抓钩构件,其具有弹性主体和连接到主体的远端的臂,抓钩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主体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臂可以包括基台面和第一表面。第二部件可以包括具有终止于边缘的斜坡的基座壁。当第一卡扣配件处于啮合配置时,该主体的第一表面和臂的至少部分啮合基座壁,并且第二卡扣配件啮合主体的第二表面,以限制抓钩移动离开基座壁。抓钩的第一表面可以啮合第二部件的斜坡以将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主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抓钩的基台面可以啮合第二卡扣配件。抓钩继而可以在插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以移动第二卡扣配件,直到第一卡扣配件移动通过斜坡或脱离斜坡。一旦抓钩的臂脱离基座壁的斜坡将第一卡扣特征移动到啮合配置,抓钩的主体就可以从第二位置偏移到第一位置。主体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移动可以将抓钩的基台面从第二卡扣配件脱离,以允许第二卡扣配件移动到限制第一卡扣配件从啮合配置中脱离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卡扣配件可以在空档位置和移位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卡扣配件可以偏移到空档位置。第二卡扣配件到移位位置的移动可以允许第一卡扣配件移动到啮合配置。当第一卡扣配件移动到啮合配置时,第二卡扣配件可以自动移动到空档位置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从啮合配置中脱离。

可选地,第二卡扣配件可以包括臂或环。环可以一个细长的边圈。环沿其长度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可选地,第二卡扣配件可以包括从第一卡扣配件延伸出的一个或多个翼板。

可选地,第一部件可以是拖拽手柄管、搬运手柄或轮子外壳。第二部件可以是行李壳体。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将行李制品部件附接到行李壳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行李制品部件的卡扣配件附接到行李壳体上,以及将锁定特征安置成紧靠卡扣配件的一部分,以便一旦卡扣配件连接就限制卡扣配件断开。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将锁定特征移动到压缩位置,以允许卡扣配件锁紧行李壳体的一部分。锁定特征可以通过在将卡扣配件附接到行李壳体的过程中卡扣配件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而被移动到压缩位置。将卡扣配件附接到行李壳体可以包括紧靠行李壳体的一部分滑动抓钩,直到抓钩啮合行李壳体的锁定边缘。紧靠行李壳体的一部分滑动抓钩可以包括将抓钩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抓钩处于第二位置时在插入方向上继续滑动抓钩可能会导致抓钩与锁定特征啮合,从而将锁定特征移动到压缩位置。抓钩与行李壳体的啮合可以将锁定特征从压缩位置中释放出来,并允许锁定特征安置成紧靠卡扣配件,以便一旦啮合则限制卡扣配件断开。

部分附加实施例和特征在下文的描述中阐述,查看说明书后,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然的,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所公开的主题而获悉。通过参考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以及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公开性质和优势的进一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每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单独使用,而在其他情况下,要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结合着使用。

附图说明

参考下列附图将更全面理解本描述,附图中部件未按比例绘制,其作为本公开各种示例提供并且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范围的完整记载,其特征在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行李制品的前等距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行李壳体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卡扣配合互锁的放大细节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附加卡扣配合互锁的放大细节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a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一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a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二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a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三、啮合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在拖拽手柄管与行李壳体部分之间的啮合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b的附加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一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b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二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b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三、啮合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处于第一配置的附加卡扣配合互锁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10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二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10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三、啮合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轮子外壳的等距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2的行李壳体部分的轮舱的放大细节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处于第一配置的附加卡扣配合互锁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15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二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图15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第三、啮合配置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8是图15的卡扣配合互锁处于啮合配置的放大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将各种部件耦接到行李制品的外壳或壳体的卡扣配合连接器。卡扣配合连接器可以集成作为这些部件和行李制品的外壳的一部分。一旦啮合,卡扣配合连接器可以相互对接以限定卡扣配合互锁。一旦互锁在一起,可以限制卡扣配合连接器脱离。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的示例性行李制品100。行李制品100包括由多个壁或面板(为了方便起见而不是旨在限制,此后称为″面板″)形成的外壳102,外壳102限定了用于携带用户物品的内部存储容积。在一个示例中,外壳102可以由相对的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12以及在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12之间延伸的多个侧面板形成。例如,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相对的顶面板120和底面板122,以及在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12之间延伸的相对的左侧面板130和右侧面板132。拐角区域140可以通过任意两个或三个相邻面板的交叉来限定。例如,任意三个相邻面板的交叉所形成的拐角可以视为″拐角区域″。任意两个相邻面板的交叉所形成的边也可以视为″拐角区域″或″边区域″。

各种面板可以配置或布置成提供外壳102的期望尺寸和形状。如图1所示,可以设计各种面板的尺寸和形状以提供具有高度h、宽度w和深度d的外壳102。外壳102的高度h可以定义成顶面板120和底面板122之间的距离。外壳102的宽度w可以定义成左侧面板130和右侧面板132之间的距离。类似地,外壳102的深度d可以定义成前面板110和后面板11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计面板的尺寸和形状使得行李制品100的高度大于宽度,宽度大于深度,诸如至少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想外壳102的其他尺寸和形状,所示出和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例描述目的。

图1所示的行李制品100是立式转轮硬壳箱,但也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行李,包括软壳转轮箱、容器等等。如所示,行李制品100包括通过拼合线154限定的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可以分别是前壳体部分和后壳体部分,二者尺寸可以相互类似,或者壳体部分之一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包括更大或更小的内部容积。行李制品100可以在闭合配置和打开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配置中,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可以彼此相邻定位,并且在一个示例中,啮合时利用各壳体部分的相应边圈(rim)将用户物品装在行李制品100的内部存储容积中。在打开配置中,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可以相对彼此重新定向,诸如在一个示例中,相互相向远离,以允许用户进入行李制品100的内部。

为了允许在打开配置和闭合配置之间选择性移动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可以通过铰链或类似机构可枢转地附接在一起,该铰链或类似机构布置成允许第一壳体150相对于第二壳体部分152从完全闭合到完全打开选择性定位,诸如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围绕铰链的轴旋转。铰链可以包括多种配置。例如,铰链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织物条带、橡胶条带、钢琴铰链、活动铰链、间隔开的分立铰链、拉链结构、弹性材料制成的铰接接头、或允许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之间相对运动的其他合适结构或以上任何组合。

行李制品100示出为硬壳行李箱,不过也可以由硬壳材料和软壳材料的多种组合形成。例如,外壳102可以由硬壳材料成型,或者由硬壳材料和软壳材料的组合形成(称为″混合″构造)。在一些示例中,外壳102可以完全由通过框架结构支撑的软壳材料形成,该框架结构适合配置成允许本文描述的卡扣配合连接。在这种示例中,外壳102可以包括设计成允许连接卡扣配合连接的部分。例如,外壳102可以在将要使用卡扣配合连接的位置处包括硬塑料插入件。硬壳材料可以是热塑性材料(自增强或纤维增强)、abs、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pvc、聚酰胺、ptfe或双向拉伸聚丙烯等。软壳材料可以是尼龙、帆布、聚酯、皮革、pvc、聚丙烯、聚乙烯、和/或ptfe等等。

继续参考图1,为了方便起见,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例如,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构件170以将行李制品100支撑在支撑表面上(例如,地面上)。支撑构件170可以是支脚、固定轮部件、转轮部件或其任意组合,支撑构件170可以与外壳102的任何合适的面板关联,诸如在至少一个示例中连接到至少底面板122。如所示,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四个支撑构件170。在这种示例中,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的每个壳体的两个支撑构件170。支撑构件170可以连接到外壳102的任何合适部分,诸如以下文描述的方式沿着底面板122在拐角区域140处或其附近。

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连接到外壳102的至少一个面板上的一个或多个搬运手柄174。附加地或备选地,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至少连接到外壳102的后面板106的可伸缩拖拽手柄178。在一些示例中,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闭合机构182,用以选择性地将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部分152紧固在一起。闭合机构182可以沿着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部分152之间的拼合线154定位或与之相邻,以将每个壳体150、152啮合并允许选择性致动以打开和闭合行李制品100。闭合机构182可以是分立机构,诸如沿着拼合线154位于不连续位置处的栓锁或夹锁(clamp),或者可以是沿着拼合线15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定位的连续闭合机构,诸如拉链闭合。

如本文所描述的,行李制品100可以包括用于将行李制品100的各种部件连接到外壳102的卡扣配合连接器。例如,一个或多个卡扣配合连接器可以用于将一个或多个部件附接到第一壳体150和第二壳体152中之一或二者。如下面更完整描述的,卡扣配合连接器可以将拖拽手柄178、搬运手柄174、和/或支撑构件170附接到外壳102上,不过本文描述的卡扣配合连接器也可以用于将其他行李制品部件连接到行李箱或相互连接。为了简单起见,图2-图18示出了将多个部件连接到第二壳体152的卡扣配合连接器。可以设想,各种部件也可以或备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扣配合连接器连接到第一壳体150。不过,为了参考简单起见,下文的说明将描述第二壳体152的卡扣配合连接器。除非另有说明,部件可以以类似方式连接到第一壳体150。

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卡扣配合连接器(无论集成在一件上还是单独地)以限定卡扣配合互锁200。更具体地,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通过锁定特征204来紧固,该锁定特征204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断开。附加地或备选地,当第一卡扣配件202断开或失效时,锁定特征204可以提供后援(backup)。如下文更完整描述的,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将行李制品部件连接到行李壳体,诸如将拖拽手柄管210、搬运手柄174或轮子外壳连接到第二壳体152。在这种示例中,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啮合或致动,锁定特征204可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断开。特别地,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当完全啮合以主要由其将行李制品部件连接到行李箱时,该一个或多个部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这种示例中,锁定特征204可以啮合或连接到第一卡扣配件202的一部分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脱离。依此方式,第一卡扣配件202和锁定特征204可以组合起来限定卡扣配合互锁200。取决于特定应用,锁定特征204可以是第二卡扣配件,如下文更完整描述的。

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包括多个配置,当第一卡扣配件202位于啮合配置中时,这些配置允许第一卡扣配件202将行李制品100的第一部件218和第二部件220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第一部件218和第二部件220可以包括行李制品100的多种元件。例如,第一部件218可以是拖拽手柄178、搬运手柄174或支撑构件170的轮子外壳,等等。第二部件220可以是行李壳体,诸如第二壳体152。第一部件218和第二部件220可以是同一行李部分的不同元件。例如但不旨在于限制,第一部件218和第二部件220可以是支撑构件170的不同元件,当它们组合起来时限定支撑构件170本身。依此方式,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将第一部件218(例如,拖拽手柄178、搬运手柄174或支撑构件170)连接到行李箱(例如,第二壳体152)或连接到另一部件。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形成为或包括抓钩(catch)构件230。在这种示例中,抓钩构件230可以包括主体232和连接到主体232的远端的臂234。主体23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40和第二表面242,二者可以分别是顶表面和底表面,如图3-图5中所定向的。臂234可以包括连接到主体232的远端的第一部分248,以及从第一部分248延伸的第二部分250,诸如远离主体232的第一表面240。臂234的第一部分248可以限定抓钩构件230的轴向端上的基台(abutment)面256。臂234的第二部分250可以通过相对的第一表面258和第二表面260来限定。第一表面258可以称为凸轮或成角表面,其可以从基台面256延伸,诸如在相对于基台面256成一定角度处。在这种示例中,第一表面258和第二表面260相互面向成锥形,远离臂234的第一部分248以限定终止边缘。依此方式,臂234的第二部分250可以是尖的或在横截面上限定楔形形状。如所示,主体232的近端可以连接到基座部件或壁266。在这种示例中,主体232可以从基座部件266悬挑。

为了允许啮合第一卡扣配件202,主体232可以有弹性以允许主体2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可以称为空档位置,通常是主体232在不受外力时的自然位置。第二位置可以称为移位位置或偏转位置,通常是主体232在受到外力以连接第一卡扣配件202时的位置,例如主体232被压下时。一旦外部连接力被移除,主体232可以偏移回到第一位置。例如,主体232的材料属性和/或配置可以定义一个扁簧,从而一旦外部连接力被移除,被移位或偏转的主体232弹回第一位置。

取决于特定应用,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连接到第一部件218或由其限定。例如,如图3-图6所示,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连接到拖拽手柄178的拖拽手柄管210,诸如拖拽手柄管210的近端。在这种示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拖拽手柄管210间隔开。例如,在拖拽手柄管210和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抓钩构件230之间可以限定间隙g。在这种示例中,基座部件266可以连接到拖拽手柄管210以将抓钩构件230与拖拽手柄管210间隔开并产生间隙g。基座部件266也可以延伸超过与主体232的连接以限定基台壁268。如下面更详细解释的,基台壁268可以限定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完全就位、啮合或连接位置。例如,第一卡扣配件202不会连接到第二部件220,除非基台壁268啮合第二部件220的一部分以限定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啮合配置。

继续参考图3-图5,现在将详细讨论锁定特征204。如所示,锁定特征204可以安置成紧靠第一部件218和第二部件220之一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从啮合配置中脱离。在一个示例中,锁定特征20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扣配件202与行李制品100的部件之间,以便一旦啮合就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移动。更具体地,锁定特征20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扣配件202与行李制品100的部件之间,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朝向该行李制品部件的移动。在一个示例中,锁定特征20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卡扣配件202与被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到行李制品100的那个部件之间。依此方式,第一卡扣配件202从啮合配置中的脱离可以通过锁定特征204既与第一卡扣配件202又与被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到行李制品100的那个部件的抵接来限制。

继续参考图3-图5,锁定特征204可以连接到行李制品100的第二部件220或由其限定。例如,锁定特征204可以连接到第二壳体152或由其限定。在这种示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连接到拖拽手柄178或由其限定。如下文更全面解释的,锁定特征204可以既啮合第一卡扣配件202又啮合拖拽手柄178的一部分,以便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啮合到第二壳体152就限制其脱离。例如,如图5所示,锁定特征204可以在第一卡扣配件202、锁定特征204和拖拽手柄178之间产生一个堆叠布置,以限制卡扣配件的脱离。

锁定特征204可以包括多个配置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从啮合配置中脱离。例如,锁定特征204可以形成为或包括第二卡扣配件。如图3-图5所示,锁定特征204可以包括臂280。臂280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二壳体152的第一部分282,以及从第一部分282延伸的第二部分284。在这种示例中,第一部分282可以将第二部分284与第一部分282和第二壳体152的连接间隔开。

随着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连接,臂280可以弹性形变。例如,锁定特征204可以在空档位置和移位位置之间移动,以允许啮合第一卡扣配件202。更具体地,臂280的第一部分282的形状可以设计为或以其他方式配置成允许通过在啮合过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来压缩臂280。作为一个示例,臂280的第一部分282可以弯曲以允许第二部分284在插入方向上的弹性移动,从而允许第一卡扣配件202移动到啮合配置。可以设想其他配置,包括其中锁定特征204包括弹簧或其他形状的配置。如本文所描述的,锁定特征204可以偏移到空档位置。在这种示例中,在没有外力压迫锁定特征的情况下,锁定特征204可以从移位位置自动偏移到空档位置。例如,如下文详细解释的,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到第二壳体152,锁定特征204可以自动移动到空档位置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随后脱离,诸如通过接触卡扣配件202。

臂280的第二部分284可以称为柱子,其可以布置成限制抓钩构件230从啮合配置中脱离。例如,第二部分284可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沿其长度的方向上的脱离。臂280的第二部分284可以位于拖拽手柄管210与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抓钩构件230之间限定的间隙g内。在这种示例中,臂280的第二部分284可以啮合抓钩构件230的第二表面242以限制抓钩构件230移动到其第二、移位位置。取决于特定应用,臂280的第二部分284可以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抓钩构件230的主体232延伸并啮合拖拽手柄管210。在这种示例中,臂280的第二部分284可以啮合抓钩构件230和拖拽手柄管210以形成稳固的或基本上稳固的堆、支柱或柱以限制进一步偏转。在备选示例中,锁定特征204,诸如第二部分284,可以无需接触拖拽手柄管210便能阻止抓钩构件230的移动,诸如通过锁定特征204与第二壳体152之间的连接细节。取决于特定应用,臂280的第二部分284仍然可以允许抓钩构件230的细小移动,但是一旦啮合不会大到允许移除抓钩构件230。更具体地,锁定特征204可以允许第一卡扣配件202移动一个距离,该距离小于将第一卡扣配件202脱离所需的距离。依此方式,在没有将臂280的第二部分284从间隙g移除的情况下,抓钩构件230不可能移动到移位位置。

参考图2-图5,第二壳体152可以包括允许使用卡扣配合互锁200的多个配置。例如,第二壳体152可以包括基座壁300以及在基座壁300中限定的一个或多个沟槽302以容纳拖拽手柄178的一个或多个拖拽手柄管210。在与外壳102的顶面板120相邻之处,第二壳体152可以包括将沟槽302划分为第一沟槽部分312和第二沟槽部分314的分隔壁308。在这种示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沟槽部分312中,而拖拽手柄管210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二沟槽部分314中以将拖拽手柄178连接到第二壳体152。

第一沟槽部分312可以至少部分通过基座壁300的一部分来限定。限定第一沟槽部分312的基座壁300的该部分可以包括限定于该处并与第一沟槽部分312相通的开口326。在这种示例中,开口326可以至少部分通过第一边缘328和第二边缘330来限定。取决于特定应用,第一边缘328和第二边缘330可以限定在不同水平面,诸如在与拖拽手柄178不同间距处。如下文更完整描述的,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至少部分安置在开口326内以将拖拽手柄178连接到第二壳体152,一旦连接了卡扣配件,锁定特征204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从开口326移除。如图3-图5所示,斜坡340可以限定在与第一边缘328相邻的基座壁300中,以协助卡扣配合互锁200的连接,如下文解释的。例如,斜坡340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设计成使得抓钩构件230充分移位以垂直避让开口326的第一边缘328,并且横向移位超出第一边缘328,使得当释放或脱离时,抓钩构件230可以啮合基座壁300的一部分。锁定特征204可以连接到第二边缘330。限定第一沟槽部分312的基座壁300的那部分可以限定啮合结构346。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基台壁268可以啮合(诸如接触)第二壳体152的啮合结构346以限定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完全就位位置。

现在将参考图3-图5更详细地讨论卡扣配合互锁200的啮合。参考图3,拖拽手柄178可以安置成邻近第二壳体152,从而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抓钩构件230部分安置在第一沟槽部分312内,拖拽手柄管210安置在第二沟槽部分314内。在图3所示的布置中,抓钩构件230处于第一、空档位置中,主体232和臂234位于分隔壁308和第二壳体152的基座壁300之间。

一旦按图3所示放置,通过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连接到第二壳体152。例如,拖拽手柄178可以朝外壳102的底面板122移动,以将抓钩构件230移向锁定特征204。随着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在基座壁300上限定的斜坡340可以导致抓钩构件230偏转到其第二、移位位置。例如,如图4所示,当抓钩构件230在插入方向上移动时,斜坡340可以导致抓钩构件230朝向拖拽手柄管210偏转。随着臂234的第一表面258可滑动啮合斜坡340,抓钩构件230可被偏转向拖拽手柄管210。依此方式,抓钩构件23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限定在不同移位水平面处。如下文所解释的,仅当安置在第二移位水平面时,抓钩构件230可以啮合锁定特征204。在这种示例中,将抓钩构件230移动到第一移位水平面可以将锁定特征204从第一卡扣配件202脱离。

继续参考图4,抓钩构件230朝向拖拽手柄管210的偏转可以将抓钩构件230的轴向端上的基台面256安置成邻近并啮合锁定特征204,诸如邻近锁定特征204的第二部分284。在这种示例中,抓钩构件23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可以压缩、弯曲或以其他方式移动锁定特征204朝向开口326的第二边缘330。更具体地,抓钩构件230可以将锁定特征204的第二部分284向开口326的第二边缘330移动以弯曲或压缩第一部分282。取决于特定应用,锁定特征204可以在插入方向上被移位,诸如压缩,和/或在不同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弯曲、移动或偏转。在任一情况下,一旦从第一卡扣配件202脱离,锁定特征204可以被偏移到其原始、空档位置,如下文所描述的。取决于特定应用,锁定特征204可以仅部分返回空档位置,诸如由于锁定特征204在移位时的一些塑料形变。然而,在这种示例中,锁定特征204仍然可以充分返回以啮合抓钩构件230的一部分,从而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脱离。

参考图5,抓钩构件230可以在插入方向上移动,直到臂234的第二部分250脱离斜坡340。一旦臂234脱离斜坡340,抓钩构件230可以偏移到其第一、空档位置以限定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啮合配置并将第一卡扣配件卡扣装配到行李箱。更具体地,一旦臂234脱离斜坡340,抓钩构件230可以移动离开拖拽手柄管210,诸如抓钩构件230的第一表面240朝向斜坡340移动,从将抓钩构件230与基座壁300的一部分卡扣配合并将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到第二壳体152。为了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的进一步移动,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基台壁268可以啮合基座壁300的啮合结构346。附加地或备选地,基台壁268与啮合结构346的啮合可以产生在分隔壁308和第二壳体152的基座壁300之间的第一卡扣配件202的紧密配合,以限制拖拽手柄178相对于第二壳体152的不希望的移动。

继续参考图5,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到第二壳体152,锁定特征204可以移回其空档位置以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脱离。例如,随着抓钩构件230移动离开拖拽手柄管210以啮合基座壁300和/或开口326的第一边缘328,抓钩构件与锁定特征204的啮合从基台面256脱离,由此允许锁定特征204在抓钩构件230与拖拽手柄管210之间的间隙g内移动,诸如在抓钩构件230下面。一旦放置在间隙g内,锁定特征204可以啮合并防止抓钩构件230的移位。如前面所提到的,锁定特征204可以允许抓钩构件230的一些移动,不过不足以允许抓钩构件230从第一边缘328和/或基座壁300脱离。例如,在抓钩构件230和锁定特征204之间和/或在锁定特征204与拖拽手柄管210之间可以限定一个小空隙。在这种示例中,抓钩构件230(和锁定特征204)可以移动一小角度,直到抓钩构件230、锁定特征204和拖拽手柄管210形成稳固的柱或支柱以限制抓钩构件230的进一步偏转。

锁定特征204在间隙g内的移动可以自动发生,诸如在锁定特征204的第一部分282的压缩或偏转所产生的偏移下。依此方式,卡扣配合互锁200可以是自锁。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和锁定特征204互锁在一起,在没有首先断开或移除锁定特征204的情况下第一卡扣配件202不能被移除或断开。此外,卡扣配合互锁200可以帮助防止拖拽手柄管210与第二壳体152之间的啮合松脱。

参考图6,拖拽手柄178可以经由沿拖拽手柄管210长度安置的一个或多个附加连接360附加地耦接到第二壳体152。在这种示例中,每个连接360可以通过在拖拽手柄管210和第二壳体152中限定的或由其限定的对应保持特征的啮合来限定。作为连接360的一个示例,第二壳体152可以包括部分通过横档364限定的凹槽362,凹槽362与在第二壳体152的后面板106上限定的沟槽302相通。拖拽手柄管210可以包括支架370,其配置成在啮合第一卡扣配件202以将部件耦接到行李壳体时啮合横档364。支架370可以是l形以啮合横档364。特别地,当第一卡扣配件202如图3所示放置时,支架370可以安置在凹槽362内并邻近横档364。随着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移动,诸如在图4和图5顺序示出地,支架370可以以非互锁方式啮合横档364,如图6所示。在这种示例中,凹槽362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当第一卡扣配件202被移动以啮合开口326的第一边缘328和/或基座壁300时,允许支架370在凹槽内移动。依此方式,拖拽手柄管210可以沿其长度紧固到第二壳体152。尽管示出为包括多个附加连接360,在一些示例中,仅可以使用单个附加连接360,诸如在拖拽手柄管210的远端。

图2b和图7-图9是示出用于将部件耦接到行李壳体的卡扣配合互锁的另一示例的局部的各种视图。为了便于参考,图7-图9的卡扣配合互锁将由参考数字″600″来引用。除非下文另有说明,图7-图9中所示卡扣配合互锁600可以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卡扣配合互锁200。如图7-图9所示,锁定特征604的第一部分682可以通过在啮合过程中卡扣配合互锁600的运动方向上偏转的偏移结构来限定。在一个示例中,锁定特征604是形成环374的细长构件。在一个示例中,环374可以是细长边圈。如所示,环374可以沿其长度连续,不过也可以设想在一些示例中,环374沿其长度不连续。

在这种示例中,环374通常可以在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啮合过程中在其平面中偏转。具体地,由于啮合过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的抓钩构件230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而引起抓钩构件230造成的压缩,环374通常可以在其平面中从圆形(参见图7)偏转成椭圆形(参见图8)。当抓钩构件230随着抓钩构件230的臂234脱离斜坡340而向上偏移时,环374偏移回更圆的形状,诸如其原始圆形或稍微压扁的形状,以便安置得靠近、在一些示例中还啮合抓钩构件230的下侧,以限制抓钩构件230向拖拽手柄管210移位或偏转,从而防止抓钩构件230的脱离。依此方式,环374可以防止第一卡扣配件202在环374所限定的平面之外的方向上脱离。例如,环374可以防止第一卡扣配件202在垂直于环374所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脱离。在一个示例中,锁定特征604可以防止抓钩构件230向下移动。如果抓钩构件230向下偏转足够的量,锁定特征604的第二部分684可以啮合抓钩构件230和拖拽手柄管210,以形成稳固的或基本稳固的堆或柱并限制抓钩构件230的进一步偏转,从而限制第一卡扣配件202的脱离。锁定特征604所导致的干扰可能发生在抓钩构件230充分偏转以允许抓钩构件230通过第一边缘328并将部件从行李壳体脱离之前。

图10-图12是示出附加的卡扣配合互锁1000局部的各种视图。除非下文另有描述,图10-图12中示出的卡扣配合互锁1000可以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卡扣配合互锁200、600。如图10-图12所示,锁定特征1004可以形成为从第二壳体152延伸的小突起或突起部378。在这种示例中,突起部378类似于上面描述的锁定特征204、604起作用,不过可以更硬一些。突起部378可以从第二壳体152的一部分悬挑,从而第一卡扣配件202的啮合使得突起部378沿其长度弯曲或偏转。当抓钩构件230随着抓钩230的臂234脱离斜坡340而向上偏移时,突起部378弹回其原始位置,或者基本上回到其原始位置,以啮合抓钩构件230的下侧,从而限制抓钩构件230向下朝第二壳体152偏转以脱离抓钩构件230。类似于上面描述的锁定特征204、604,如果抓钩构件230朝向第二壳体152偏转,突起部378将啮合抓钩构件230以形成稳固的堆或柱并限制进一步偏转。

除了第一卡扣配件202之外,第一部件218可以通过位于第一卡扣配件202对面的补充卡扣配件380紧固到行李制品100。在这种示例中,补充卡扣配件380可以啮合限定位于开口326的对面的第二开口382的边缘。如所示,补充卡扣配件380可以形成为或包括补充抓钩384。

图13-图18示出了附加卡扣配件互锁1400的局部的各种视图。除非下文另有描述,图13-图18中示出的卡扣配合互锁1400可以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卡扣配合互锁200、600和1000。如图13-图18所示,卡扣配合互锁1400可以用于将支撑构件170(例如,旋转轮部件)连接到外壳102,诸如第二壳体152。在这种示例中,支撑构件170可以包括由基板388以及从基板388的至少部分外围延伸的侧壁390限定的外壳386。如所示,支撑结构392可以从基板388向上延伸。支撑结构392可以从基板388的中心部分延伸。第一搁架394和第二搁架396可以从支撑结构392横向延伸以限定搁架和基板388之间的相应间隙g1、g2。在这种示例中,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在第一搁架394和第二搁架396之间、从支撑结构392横向延伸。依此方式,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形成在基板388靠近一条边缘的一部分上。

不同于上文描述,锁定特征1402可以通过第一卡扣配件202来限定或与之集成。例如,如图13和图18所示,锁定特征1402可以通过从抓钩构件230的横向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柔性翼板398来限定,诸如一对相对的翼板398。具体地,翼板398的近端可以连接到抓钩构件230的横向侧。如下文更完整描述的,翼板398可以在相对于抓钩构件230的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在空档位置中,翼板398的远端可以与抓钩构件230间隔开。在移位位置中,翼板398的远端可以安置成朝向抓钩构件230。在这种示例中,翼板398可以被偏移到空档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外壳386可以包括在支撑结构392的一侧上、从基板388延伸的支架400,以及在支撑结构392的相对侧上、从侧壁390延伸的第三搁架402。在这种示例中,第三搁架402可以朝向从支撑结构392延伸的第一搁架394延伸。第三搁架402可以与基板388间隔开以限定基板388与第三搁架402之间的第三间隙g3。支架400可以包括从基板388向上延伸的第一壁408,以及从第一壁408的远端部分或边缘延伸并朝向从支撑结构392延伸的第二搁架396的第二壁410。支架400的第一壁408和第二壁410可以部分限定l形以限定基板388与第二壁410之前的第四间隙g4。

参考图14,第二壳体152可以包括配置成与第一卡扣配件202和外壳386的特征互锁的特征。例如,凹槽部分414可以限定在第二壳体152的拐角区域140附近以容纳外壳386。凹槽部分414可以称为轮舱,其可以通过在拐角区域140处限定出一腔室的顶壁418和侧壁422来限定。在这种示例中,斜坡340和开口326可以限定在顶壁418中,斜坡340限定在于开口326相邻的顶壁418中。一个或多个导向件430可以从顶壁418延伸以啮合相应的翼板398。例如,如图14所示,一对导向件430可以在开口326的相对两侧上从顶壁418延伸。导向件430可以朝向开口326成一角度。导向件430可以位于斜坡340的相对侧上。此外,第一支撑438和第二支撑440可以从顶壁418向下延伸。如下文所解释的,第一支撑438和第二支撑440可以布置成啮合支架400和外壳386的第一搁架394、第二搁架396和第三搁架402,以将外壳386连接到第二壳体152。例如,第一支撑438和第二支撑440的每个可以包括一个t形,其具有从顶壁418延伸的第一部分444,以及从第一部分444的远端区域延伸的第二部分446,诸如从第一部分444垂直地延伸。

为了将支撑构件170的外壳386连接到第二壳体152,外壳386可以安置成邻近凹槽部分414,使得第二壳体152的第一支撑438和第二支撑440与由外壳386的第一搁架394、第二搁架386、第三搁架402和支架400限定的间隙对齐。具体地,外壳386可以安置成使得第一支撑438的第二部分446至少部分位于由第二搁架396和支架400分别限定的第二间隙g2和第四间隙g4内,并且第一支撑438的第一部分444位于第二搁架396和支架400之间。通过类似方式,第二支撑440的第二部分446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由第一搁架394和第三搁架402分别限定的第一间隙g1和第三间隙g3内,并且第二支撑440的第一部分444位于第一搁架394和第二搁架396之间。在此位置处,抓钩构件230可以安置成紧靠顶壁418的一部分。

一旦就位,外壳386可以滑向侧壁422,直到连接上第一卡扣配件202。具体地,外壳386可以滑向侧壁422,直到臂234啮合斜坡340,在这一点,抓钩构件230可以按照与上文针对卡扣配合互锁200描述的类似方式偏转朝向外壳386的基板388。与此同时或差不多同时,抓钩构件230被斜坡340向下偏转,翼板398可以被位于开口326附近的导向件430向抓钩构件230横向折叠。例如,随着第一卡扣配件202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导向件430可以将翼板398向内朝向抓钩构件230弯曲。翼板398可以被充分移位以允许翼板398通过并避让开口326的横向边缘450。

外壳386和第一卡扣配件202可以在插入方向上滑向侧壁422,直到抓钩构件230脱离斜坡340,在这一点,抓钩构件230和翼板398穿过开口326。一旦翼板398穿过开口326,翼板398就可以向外延伸以啮合开口326的横向边缘450(参见图18)。例如,一旦翼板398延展开,翼板398可以比由横向边缘450所限定的开口326的横向尺寸更宽。在这种示例中,翼板39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啮合横向边缘450并限制抓钩构件230移动脱离第二壳体152。

在一些示例中,翼板398可以啮合除了开口326的横向边缘450之外的第二壳体152的其他部分,以限制抓钩构件230移动脱离第二壳体152。例如,随着抓钩构件230和翼板398向上移动到啮合配置,翼板398可以啮合导向件430的各部分。在这种示例中,翼板398不会完全穿过开口326来啮合导向件430。

取决于特定应用,翼板398可以在臂234在开口326内完全就位之前或之后,向外弹出到一个地方。例如,翼板398可以首先穿过开口326,在抓钩构件230啮合开口326的第一边缘328之前,向外横向移动以啮合开口326的侧壁。在一些示例中,翼板398可以在臂234在开口326内完全就位的基本上同时向外弹出到一个地方。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卡扣配合到顶壁418

在这种示例中,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啮合,翼板398可以限制其脱离。例如,由于一旦第一卡扣配件202连接上,翼板398就抓住开口326的横向边缘450,在没有将翼板398从开口326的横向边缘450脱离的情况下,就可以限制将第一卡扣配件202从开口326移除。具体地,在没有首先将翼板398向抓钩构件230压缩以使折叠翼板398配合通过开口326的情况下,第一卡扣配件202不可能从开口326移除。

行李制品100可以由各种材料和装置构成。例如,除其他之外,外壳102可以由热塑性材料(自增强或纤维增强)、abs、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pvc、聚酰胺和/或ptfe等形成。在一些示例中,行李制品100的各部分可以由铝或其他类似金属挤压而成。此外,外壳102可以通过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或其他类似材料形成。行李制品10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成型或模压,诸如通过塞模、吹塑、注塑、挤压、铸造等。如上所提到的,行李制品100可以由软壳材料和/或硬壳材料形成。示例性材料如上文所提到的。

所有相对参照和方向参照(包括:上部、下部、朝上、朝下、左部、右部、向左、向右、顶部、底部、侧面、上方、下方、前面、中间、后面、竖直、水平等等)均是作为示例给出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文描述的特定示例。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否则它们不应当被理解为是要求或限制,特别是针对位置、方位或者使用的要求或限制。连接参照(例如附接、耦接、连接、结合等等)应当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可以包括位于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元件以及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照不能必然地推导出两个元件彼此之间直接地连接以及成固定关系,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地指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前公开的示例通过示例方式而不是限制进行教导。因此,上面描述中包含的或附图中示出的事项应当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下列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本文描述的所有一般和具体特征,以及关于本方法和系统范围的所有记载,从语言上看,这些记载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