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厚布料通用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0108发布日期:2020-01-17 18:2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薄厚布料通用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钮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薄厚布料通用的钮扣用紧固件。



背景技术:

钮扣用紧固件(即用于钮扣的紧固件),包括例如由称为插座的阴性紧固件、称为插柱的阳性紧固件(下文中将结合使用的两构件称为“紧固件”)以及特制的按钮构成的揿钮,它们被大量使用在衣服及类似物品上。美国实施的有关小尺寸物品的产品责任(pl)法令和规则要求现今的衣服制造商保证所述紧固件的特定抗拉力。在那些紧固件中,揿钮紧固件具有弹性啮合或脱开的阳性和阴性紧固件的结构,这些紧固件互相相对地附连以便在衣服布料的叠接边缘上配合。每一紧固件与称为插脚的背衬件固定就位,所述插脚由从基部处竖直延伸的若干细长的突起或插脚形成的凸缘或环形基部构成。因而,如果固定于布料的紧固件易于脱离,则婴儿可将其或其背衬件吞下。为了避免该种危险,必须保证每一揿钮件或其它类似的紧固件的抗拉力处于或超过预定水平。例如,欧洲的法定标准要求用90n(牛顿)的力拉动紧固件10秒钟内不应使其从附连的布上脱落。该标准也已被中国接受。

现有技术中,如cn1644126b公开了一种钮扣,具有本体和锁止件,使布料夹置于上述本体与锁止件之间,按压锁止件从而将其固定,在本体形成供锁止件的前端部插入的收容部。锁止件,在前端部和从该前端部连续形成的筒状部之间,形成肩部。并且,该肩部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在与上述本体的收容部的插入端之间切断上述布料。

现有技术中,然而,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需要设计不同长度的筒状部对应布料厚度,例如1.5mm的布料,需要筒状部例如4.5mm,它们是无法有效地刺穿布料的(通常都是在布料上先打孔后再装订钮扣),或者,在勉强穿过布料后,无法达到抗拉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薄布料,例如0.5mm的布料,需要较短的筒状部例如3.5mm,若筒状部过长,常规产品在被收容部容纳后无法按照期望的效果(即由顶部逐渐翻卷至底部)翻卷,产生折叠现象,导致筒状部产生金属疲劳等物理变化,使其容易从折叠位置断裂或者产生毛刺,因而,无法达到上述的抗拉力的要求。

针对不同厚度的布料制作具有不同长度筒状部的锁止件的方式,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不便进行管理,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的薄厚布料通用的钮扣用紧固件。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用长度筒状部(例如,4.5mm)的钮扣用紧固件,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布料(例如,

0.5mm-1.5mm),并且,在铆合到本体的收容部之前,锁止件可以直接穿破布料,无需做布料先开孔的工序,本体和锁止件均能满足抗拉力的要求,而不会发生断裂。进而,只需生产一种长度规格的筒状部,便可适应不同的布料厚度的场景,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本公开的薄厚布料通用的钮扣用紧固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和锁止件,布料夹置于本体与锁止件之间,通过按压锁止件能够将布料固定,当布料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紧固后的本体和锁止件能够承受第一大小的分离力10秒以上;当布料厚度为第二厚度,紧固后的本体和锁止件能够承受第一大小的分离力10秒以上;其中,第一大小的分离力为大于200牛顿的力,第一厚度为约0.5mm,第二厚度为约1.5mm。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包括筒状部和基底部,筒状部具有顶部和底部,基底部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筒状部的底部与基底部的内端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沿底部向顶部的延伸方向,筒状部的壁的厚度逐渐变薄,并在顶部形成切断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顶部的壁具有第一强度,底部的壁具有第二强度,沿底部向顶部的延伸方向,筒状部的壁的强度由第二强度连续变化至第一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本体具有收容部,收容部用于容纳筒状部;本体的收容部的开口位置具有收窄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筒状部的顶部的切断部具有向筒内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与锁止件紧固后,锁止件的筒状部的顶部向筒内翻卷,翻卷后的筒状部的容纳于收容部的部分能够与收容部的内壁紧密贴合。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筒状部的顶部的切断部具有向筒外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与锁止件紧固后,锁止件的筒状部的顶部向筒外翻卷,筒状部的翻卷部分能够与收容部的收窄部相抵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的基底部的外端部向筒状部的顶部方向倾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强度的顶部的壁的厚度约为具有第二强度的底部的壁的厚度的90%。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本体的各个位置的材料强度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和本体均为金属带材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的基底部配置加强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加强部的材料类型与筒状部的材料类型相同。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钮扣用紧固件的薄布料铆合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厚布料铆合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厚布料铆合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钮扣用紧固件的薄布料铆合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钮扣用紧固件的锁止件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锁止件配置在钮扣掀钮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锁止件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本体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紧固件的本体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将本公开的紧固件应用于钮扣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并公开。

如图1至图10所示,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11,21,31,41和锁止件12,22,32,42,布料夹置于本体11,21,31,41与锁止件12,22,32,42之间,通过按压锁止件12,22,32,42能够将布料固定,当布料厚度为第一厚度时,紧固后的本体11,21,31,41和锁止件12,22,32,42能够承受第一大小的分离力10秒以上;当布料厚度为第二厚度,紧固后的本体11,21,31,41和锁止件12,22,32,42能够承受第一大小的分离力10秒以上;其中,第一大小的分离力为大于200牛顿的力,第一厚度为约0.5mm,第二厚度为约1.5m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12,22,32,42包括筒状部202和基底部201,筒状部202具有顶部2022和底部2021,基底部201具有内端部2012和外端部2011,筒状部202的底部2021与基底部201的内端部2012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沿底部2021向顶部2022的延伸方向,筒状部202的壁的厚度逐渐变薄,并在顶部2022形成切断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顶部2022的壁具有第一强度,底部2021的壁具有第二强度,沿底部2021向顶部2022的延伸方向,筒状部202的壁的强度由第二强度连续变化至第一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本体800具有收容部801,收容部801用于容纳筒状部701;本体的收容部801的开口位置具有收窄部802。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筒状部202的顶部2022的切断部具有向筒内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31,41与锁止件32,42紧固后,锁止件32,42的筒状部202的顶部2022向筒外翻卷,翻卷后的筒状部202的容纳于收容部901的部分能够与收容部902的内壁紧密配合(如图9所示的本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筒状部701的顶部的切断部具有向筒外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11,21与锁止件12,22紧固后,锁止件12,22的筒状部701的顶部向筒内翻卷,筒状部701的翻卷部分能够与收容部801的收窄部802内壁紧密贴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强度的顶部2022的壁的厚度约为具有第二强度的底部2021的壁的厚度的9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本体800的各个位置的强度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12,22,32,42和本体11,21,31,41均为金属带材质。金属带的金属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合适选择。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件12,22的基底部配置有加强部702,加强部702与基底部一体成型,沿基底部的周向配置,加强部702呈圆环凹部形状。图7示出了一个加强部70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锁止件的基底部的径向配置例如2个以上的加强部702。加强部702的配置使得基底部具有更好的强度,使得基底部不易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加强部702的材料类型与基底部的材料类型相同。

更详细地,图1为使用本公开的钮扣用紧固件的薄布料铆合示意图,图2为使用本公开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厚布料铆合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布料厚度仅是为了示意图1和图2布料的厚度不同。图1中的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11和锁止件12。图2中的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21和锁止件22。图3为另一种使用本公开的钮扣用紧固件的厚布料铆合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使用本公开的钮扣用紧固件的薄布料铆合示意图,与图1和图2类似,图3和图4中的布料厚度仅是为了示意图3和图4布料的厚度不同。图3中的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31和锁止件32。图4中的钮扣用紧固件包括本体41和锁止件42。

图5和图6是本公开的钮扣用紧固件的锁止件的两个示例性结构示意图。图5中,锁止件包括基底部201和筒状部202,筒状部202包括底部2021和顶部2022,基底部201具有内端部2012和外端部2011,筒状部202的底部2021与基底部201的内端部2012一体成型。沿底部2021向顶部2022的延伸方向,筒状部202的壁的厚度逐渐变薄,并在顶部2022形成切断部。顶部2022的壁具有第一强度,底部2021的壁具有第二强度,沿底部2021向顶部2022的延伸方向,筒状部202的壁的强度由第二强度连续变化至第一强度。显然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不同,第二强度大于第一强度。图6是图5的锁止件配置在钮扣掀钮600内时的示意图。其中的钮扣掀钮600可以是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类型的掀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6中的钮扣掀钮600仅是示例。

图7是本公开的紧固件的锁止件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锁止件的筒状部的顶部的切断部701具有向筒外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与锁止件紧固后,锁止件的筒状部的顶部向筒内翻卷,筒状部的翻卷部分能够与收容部的收窄部紧密贴合。该翻卷示例在图1和图2中被明确示出。由图1和图2对比可以看出,当布料较厚时,翻卷较少,当布料较薄时,翻卷较多。图1和图2中的钮扣掀钮的形状也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的钮扣掀钮。图7中示出的锁止件的基底部配置有呈圆环凹部形状的加强部702。

作为另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锁止件筒状部的顶部的切断部具有向筒内倾斜的角度,使得本体与锁止件紧固后,锁止件的筒状部的顶部向筒外翻卷,翻卷后的筒状部的容纳于收容部的部分能够与收容部紧密配合。该翻卷示例在图3和图4中被明确示出。由图3和图4对比可以看出,当布料较厚时,翻卷较少,当布料较薄时,翻卷较多。

图8是本公开的紧固件的本体8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本体800具有收容部801,收容部801用于容纳筒状部,本体800的收容部801的开口位置具有收窄部802。

图10是将本公开的紧固件应用于钮扣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0可以看出,下方布料的紧固采用了本公开例如图1或2所示的紧固件结构,上方布料的紧固采用了本公开例如图3或图4所示的紧固件结构。

本公开的紧固件的技术方案经实施后证明,对于四合扣掀钮而言,0.5mm至1.5mm的布厚范围内均能适合,在这范围内均可满足第一大小的分离力以10秒以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