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圈式围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879发布日期:2021-01-05 17:4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圈式围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圈式围兜。



背景技术:

围兜是一种应用在病患者、老年人或者婴幼儿等不能自理的人群中使用的辅助用品,主要是在饮食过程中,避免食物残渣或者流质物品洒落或者滴落在衣服或者被褥上。

现有的围兜一般包括一个用于用于收集食物的围兜本体和能将围兜本体固定在脖颈上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一般是能系在脖颈上的布绳或者能以粘扣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粘扣带;上述固定装置在系紧在脖颈上时,需要控制相应的松紧度,系紧了影响吞咽,系松了,围兜本体会围绕脖颈转动。

其次,现有的围兜本体一般是只位于人体前部的一部分,而当使用人头部突然转动或者摆动时,使用人嘴部会超出围兜本体的接漏范围,造成食物掉落在衣服或者被褥上,其次,当使用人员是偏瘫患者或者头部不能保持直立而始终处于倾斜角度时,围兜本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嘴部位置,调整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但是该角度和位置调整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轻松固定在患者脖颈上,且能以合适的松紧度与脖颈接触,另外,能对掉落的食物进行360度承接,即使患者摇头时,也能将掉落的食物接住的套圈式围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能折弯后会自动复原至圆环形的外圈和一个由松紧带制成的圆环形的内圈,所述内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小于外圈的直径,所述内圈在径向外力的拉力下可大于或者等于外圈的直径;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间隙中连接有柔软的环状布料,所述环状布料的内环径至外环径之间的布料宽度大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内圈和外圈的直径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设置为成人规格和儿童规格,首先,外圈的外径要小于使用者的双肩宽度且大于头部的外径,另外,内圈以合适的松紧度套装在使用者脖颈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主要是以使用者的双肩支撑外圈和环状布料从而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内圈只是以合适的松紧度与脖颈接触,从而避免食物残渣或者流质物体从脖颈缝隙之间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用双手将内圈撑大,并将本实用新型套装在使用者的脖子上,另外,外圈被使用者双肩进行支撑,从而保持本实用新型固定,之后,将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布料向下拉扯至环状的布兜状态,因此,在饮食过程中,由于环状布料构成的环状布兜是围绕使用者脖颈一圈,因此,不论使用者如何摇头,食物总会掉落在环状布兜内,从而提高饮食效率和清洁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弹性的内圈套装在使用者脖颈上,因此,不需要系绳等繁琐的操作方式,且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系绳造成容易松动的问题;最后,当需要取下本实用新型时,只需要用手继续撑大内圈,而在撑大内圈的同时也意味着将环状网兜的顶部开口关闭,因此,食物残渣会被封闭在环状布兜底部,之后,将本实用新型穿过头部将其取下即可,继而穿戴和取下均比较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比较柔软且有弹性,因此,携带、清洗、晾晒也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与内圈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布料的材质采用具有弹性的弹性布或者没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或者无纺布制成。

为了固定安装外圈,所述环状布料的外环径边沿设有用于套装外圈的环形孔。

为了连接内圈,所述内圈缝制在环状布料的内环径边沿处。

为了实现外圈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所述外圈的材质采用pc或者pp或者pa或者弹簧钢材质构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巧,穿戴和取下均比较方便,能对掉落的食物进行全方位的接住,提高喂养和看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原始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圈在撑大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在使用者脖颈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该套圈式围兜包括一个能折弯后会自动复原至圆环形的外圈1和一个由松紧带制成的圆环形的内圈2,其次,如图2所示,该内圈2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小于外圈1的直径,如图4和图5所示,该内圈2在径向外力的拉力下可大于或者等于外圈1的直径;另外,在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环状间隙中连接有柔软的环状布料3,如图3所示,该环状布料3的内环径至外环径之间的布料宽度大于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宽度,即环状布料3在平展后的宽度要大于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宽度,因此,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穿戴在使用者脖颈上后,环状布料3的中部向下自然塌陷,从而形成用于盛接食物残渣或者流质物体的凹腔结构的环状布兜。

另外,本实用新型优选外圈1与内圈2同轴设置,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穿戴在使用者脖颈上后,可利用任一侧去盛接食物;当然,也可以使内圈2和外圈1处于偏心设置,继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一侧具有较大宽度的环状布料3部位,从而可将较大宽度的环状布料3部位调整至使用者的嘴部位置,从而更加方便的去盛接食物。

另外,该外圈1应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即外圈1受使用者压迫会出现弯曲变形,而外力消失后,外圈1可再次恢复至圆环形,因此,该外圈1的材质可以采用pc或者pp或者pa或者弹簧钢材质构成。另外,环状布料3的材质可采用具有弹性的弹性针织布或者没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或者无纺布制成;其次,为了固定安装外圈1,环状布料3的外环径边沿缝制有用于套装外圈1的环形孔,而外圈1被缝制在环形孔内;其次,为了连接内圈2,内圈2可被缝制在环状布料3的内环径边沿处,内圈2采用现有技术的松紧带即可,当然,也可以在环状布料3的内环径边沿缝制用于穿装松紧带的环形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内圈2和外圈1的直径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设置为成人规格和儿童规格,首先,外圈1的外径要小于使用者的双肩宽度且大于头部的外径,另外,内圈2以合适的松紧度套装在使用者脖颈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主要是以使用者的双肩支撑外圈1和环状布料3从而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内圈2只是以合适的松紧度与脖颈接触,从而避免食物残渣或者流质物体从脖颈缝隙之间流出,同时,内圈的穿戴高度要大于或者等于外圈的支撑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用双手将内圈2撑大,并将本实用新型套装在使用者的脖子上,另外,外圈1被使用者双肩进行支撑,从而保持本实用新型固定,之后,将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环状布料3向下拉扯至环状的布兜状态,因此,在饮食过程中,由于环状布料3构成的环状布兜是围绕使用者脖颈一圈,因此,不论使用者如何摇头,食物总会掉落在环状布兜内,从而提高饮食效率和清洁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弹性的内圈2套装在使用者脖颈上,因此,不需要系绳等繁琐的操作方式,且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系绳造成容易松动的问题;最后,当需要取下本实用新型时,只需要用手继续撑大内圈2,而在撑大内圈2的同时也意味着将环状网兜的顶部开口关闭,因此,食物残渣会被封闭在环状布兜底部,之后,将本实用新型穿过头部将其取下即可,继而穿戴和取下均比较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比较柔软且有弹性,因此,携带、清洗、晾晒也比较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