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9146发布日期:2021-07-27 14:2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冲击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劳保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手套。



背景技术:

目前的防撞手套背部的防撞条一般是实心的pvc材质压塑而成。比较厚重和笨重。撞击结构装饰在外部,可能会存在被挂掉的风险。本产品采用3d打印结构件,优化了受力的结构和空间,并且减轻了整体产品的重量。除此之外,在每个手指的指尖增加了指尖保护套,以满足新的防撞要求中对于指尖部位的测试和保护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冲击手套,以通过轻量化的产品实现对指尖部位、手指关节部位等位置的有效防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冲击手套,其包括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具有多个串联的抗冲击晶格单元,所述抗冲击晶格单元为三维贯通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采用3d打印技术对抗冲击晶格单元的具体构型进行设计制造,优选地,所述抗冲击晶格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空间多边形构型;优选地,每个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多边形构型,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多边形构型可以是结构相似的构型,也可以是结构不同的构型;更优选地,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多边形构型具有不同朝向的多个通孔,通孔之间彼此贯通,并且,形成抗冲击晶格单元空间多边形构型各边的经络可以是曲线形也可以是直线形。采用这种具有空间多边形构型的抗冲击晶格单元,使得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形成每一个通孔的多个经络朝至少三个方向延伸,确保了抗冲击晶格单元在受到不同方向冲击时都可以实现有效的收缩缓冲;当一个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具有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时,这种收缩缓冲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有效提升每个晶格单元吸收冲击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抗冲击层吸收冲击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抗冲击层具有三维阵列串联连接的抗冲击晶格单元。通过对抗冲击晶格单元的三维阵列,使得抗冲击晶格单元吸收冲击的能力在三维方向上部段叠加,由此确保手套中具有抗冲击层的部段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时,都可以有效缓和冲击,从而保护人手受到冲击的部位。

进一步,所述手套具有表层材料、抗冲击层和里层材料,所述抗冲击层布置在表层材料和里层材料之间;优选地,所述抗冲击层具有至少能够覆盖手指背部和手背的部段。将抗冲击层布置在表层材料和里层材料之间,颠覆了现有技术中将抗冲击结构外露的设计思路,可以有效保护抗冲击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外部环境中意料之外的其他物件勾扯挂划而掉落或导致其使用性能的降低。

进一步,所述手套上还布设有tpu保护件,所述tpu保护件布设在手套表层材料和抗冲击层之间、对应于手套上覆盖手指近节指骨部位的部段;优选地,所述tpu保护件还布设在手套上覆盖末节指骨部位的部段;优选地,所述tpu保护件是采用增材制造方式获得的。在具体制造过程中,tpu保护件可以通过热熔胶贴合在合适部位。采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方式,可以在结构、材料配比等方面实现符合人体工学的个性化合理设计,从而获得具有最优综合性能的抗冲击层和tpu保护件,从而提高手套的抗冲击防护性能。

进一步,所述表层材料一体包覆tpu保护件和抗冲击层,表层材料环围包覆tpu保护件向覆盖指掌关节过渡的部段上设有内凹的褶皱区。更具体地说,此处内凹的褶皱区设置在表层材料覆盖手指背部的抗冲击层和覆盖手背部分的抗冲击层之间,即该内凹的褶皱区设置在表层材料在手套中覆盖指掌关节的部位。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人手佩戴该手套后,在手指向手心弯曲时,该褶皱区域拉平,增加表层材料的面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弯曲操作对表层材料的过度拉伸而导致表层材料损坏的风险,因此可以延长手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表层材料覆盖指掌关节向手背过渡的部段具有斜线纹理结构。斜线纹理结构的设计,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撑开该纹理结构增大表层材料的使用面积,从而使手套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人手。

进一步,所述里层材料是采用一种或多种飞织工艺形成的手套基础形状,所述表层材料采用pu、tpu或高弹性改性丁腈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表层材料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即位于手套最外层的表层材料统一用透明强力的高分子材料(例如pu,tpu,高弹性改性丁腈等)统一包覆,颜色可以做透明或者有色,对手套各个部件完美的包覆和保护并提供足够的柔韧性。

进一步,手套覆盖手背的部段上设有附件安置区,所述附件安置区设有感应装置和/或指示装置。

进一步,手套覆盖手背的部段上设有附件安置区,所述附件安置区设有感应装置、指示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包括led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led灯相连,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光脉冲传感器和/或有害气体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光脉冲传感器和/或有害气体传感器与led灯相连。优选地,所述led灯以led灯带形式布置在附件安置区的边界处,一方面起到装饰和照明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提示传感器感应结果指示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和附接式集成构件,所述集成构件包括槽体、盖板和形成在槽底和盖板之间的芯腔,所述感应装置、指示装置和动力装置布置在所述芯腔内,所述手套本体预留附件安置区,所述附接式集成构件置于所述附件安置区中并通过槽体外廓与手套本体固定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抗冲击手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具有三维贯通的网状结构的抗冲击层,优化了受力的结构和空间,减轻了整体产品的重量,抗冲击层通过抗冲击晶格单元有效吸收和缓和冲击,可以充分保护受冲击的人手部位,同时通过设置tpu防护件,可以更好地防护人手易受冲击的部位;

(2)通过先织造具有基本手套形状的里层材料,然后在里层材料基础上敷设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抗冲击层和tpu保护件,最后再以外层材料统一包覆抗冲击层和tpu保护件,使得抗冲击层和tpu保护件位于里层材料和表层材料之间,在使用时不外露,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抗冲击层和tpu保护件在使用过程中被外界物质所挂划掉落的风险,延长整个手套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附件安置区安置传感器和指示装置,可以在一些光化学高危环境中起到有效的危险提示作用,并且通过led灯带的布置可以起到照明提示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冲击手套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层抗冲击晶格单元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层抗冲击晶格单元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层抗冲击晶格单元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层抗冲击晶格单元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层抗冲击晶格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冲击手套,其包括表层材料300、抗冲击层200和里层材料100,如图1所示,抗冲击层200布置在表层材料300和里层材料100之间;其中,抗冲击层200具有至少能够覆盖手指背部和手背的部段。抗冲击层200具有多个串联的抗冲击晶格单元,所述抗冲击晶格单元为三维贯通的网状结构,如图3~图7所示。将抗冲击层200布置在表层材料300和里层材料100之间,可以有效保护抗冲击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外部环境中意料之外的其他物件勾扯挂划而掉落或导致其使用性能的降低。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3d打印设计和制造抗冲击晶格单元的具体构型,每个抗冲击晶格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当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包括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时,该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可以是结构相似的构型,如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是结构不同的构型,如图5所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具有不同朝向的多个通孔,通孔之间彼此贯通,并且,形成抗冲击晶格单元空间多边形构型各边的经络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曲线形也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的直线形。采用这种具有空间多边形构型的抗冲击晶格单元,使得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形成每一个通孔的多个经络朝至少三个方向延伸,确保了抗冲击晶格单元在受到不同方向冲击时都可以实现有效的收缩缓冲;当一个抗冲击晶格单元中具有多个空间多边形构型时,这种收缩缓冲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有效提升每个晶格单元吸收冲击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抗冲击层吸收冲击的能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抗冲击层具有三维阵列串联连接的抗冲击晶格单元。通过对抗冲击晶格单元的三维阵列,使得抗冲击晶格单元吸收冲击的能力在三维方向上部段叠加,由此确保手套中具有抗冲击层的部段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时,都可以有效缓和冲击,从而保护人手受到冲击的部位。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手套上还布设有tpu保护件400,所述tpu保护件400布设在手套表层材料300和抗冲击层200之间、对应于手套上覆盖手指近节指骨部位的部段;在更有选的实施例中,tpu保护件400还布设在手套上覆盖末节指骨部位的部段。为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良的tpu保护件,此处tpu保护件400最好采用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方式,以便在结构、材料配比等方面实现符合人体工学的个性化合理设计,从而获得具有最优综合性能的tpu保护件,由此而进一步提高手套的抗冲击防护性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里层材料100是采用一种或多种飞织工艺形成的手套基础形状,然后在里层材料100上布设相应的抗冲击防护层200,并将tpu保护件400通过热熔胶贴合在合适部位,最后采用透明度比较好的pu、tpu或高弹性改性丁腈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作为表层材料300对手套各个部件进行完美的包覆和保护并提供足够的柔韧性。表层材料300一体包覆tpu保护件400和抗冲击层200,表层材料环围包覆tpu保护件400向覆盖指掌关节过渡的部段上设有内凹的褶皱区301。更具体地说,此处内凹的褶皱区设置在表层材料覆盖手指背部的抗冲击层和覆盖手背部分的抗冲击层之间,即该内凹的褶皱区301设置在表层材料在手套中覆盖指掌关节的部位。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人手佩戴该手套后,在手指向手心弯曲时,该褶皱区301域拉平,增加表层材料的面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弯曲操作对表层材料的过度拉伸而导致表层材料损坏的风险,因此可以延长手套的使用寿命。

在更有选的实施例中,表层材料300覆盖指掌关节向手背过渡的部段具有斜线纹理结构302。斜线纹理结构302的设计,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撑开该纹理结构增大表层材料的使用面积,从而使手套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人手。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手套覆盖手背的部段上还设有附件安置区500,该附件安置区500内设有设有感应装置、指示装置和动力装置,其中,指示装置包括led灯504,动力装置包括电池503,电池503与led灯504相连,为led灯提供能量来源;感应装置包括光脉冲传感器501和有害气体传感器50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光脉冲传感器501和有害气体传感器502与led灯504相连。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led灯504以led灯带形式布置在附件安置区的边界处,一方面起到装饰和照明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提示传感器感应结果指示的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附件安置区500采用附接式集成构件的方式布设,即集成构件包括槽体506、盖板505和形成在槽底和盖板之间的芯腔,所述感应装置、指示装置和动力装置布置在所述芯腔内,所述手套本体预留附件安置区,所述附接式集成构件置于所述附件安置区中并通过槽体506的外廓与手套本体固定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及实施例中所述尺寸与具体实物无关,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物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变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