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针刺手套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1903发布日期:2021-06-15 21:4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防针刺手套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医用手套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防针刺手套及其制备工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疗活动中,医用手套容易被尖锐物刺破或是磨损,导致破损,手术中的血液或其他有害液体等可能通过破损的部位污染医护人员的手,造成医护人员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医用手套主要是采用乳胶、硅胶、pvc等材料制成,乳胶材料亲和性好,柔软有弹力,但穿戴时易与皮肤粘在一起,不便戴上取下,需要加入粉末作为隔离剂,以防粘折,使用后粉末会粘在手上且污染环境;pvc材质弹性不足,而丁腈橡胶手套因不含蛋白质不会导致过敏,同时耐油性、耐溶剂、抗老性比天然橡胶手套更明显优势,因此在医用和食品行业使用广泛。但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丁腈手套,需要经过硫化、氯化、漂洗等工序,制备过程废液污染环境,成品中含有氯化残留,而且易破损,使用时很多需要戴多层手套,十分不便,而且常规丁腈手套的柔软度低,拉伸之后应力大,长时间戴上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防针刺手套及其制备工艺,克服了现有橡胶手套指腹部位容易磨损或刺破的问题,在不影响触感的情况下,避免磨损手套,同时提高医用手套的防刺穿性能,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提高手套的耐磨性能和抗撕裂性能,增加了手套的牢固性和拉伸性能。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掌部分和手指部分,所述手指部分设有指尖加厚结构;

其中,所述指尖加厚结构包括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内层结构内置于外层结构中;所述手掌部分设有防滑结构。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中,可选地,所述内层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粘合而成,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的颜色不同。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中,可选地,所述防滑结构设置在掌心部分,防滑结构设置为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波浪线形的防滑条。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中,可选地,所述每条防滑条包括若干个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为间隔设置的小三角形凸起。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中,可选地,所述手套本体内壁设有光滑涂层,手套本体外部设有抗菌层。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中,可选地,所述手套本体底部的手腕部分设有边条。

防针刺手套的制备工艺,包括步骤:

s1、选取丁腈橡胶胶乳与稳定剂,形成混合液;

s2、选取手套模具,将手套模具浸入混合液中,浸凝固剂,沥滤干燥,成型脱模取出,将外层结构的模具浸入加了色素的混合液中,成型脱模取出,粘合外层结构形成指尖加厚结构;

s3、将手套本体浸入防粘涂覆剂中,形成内壁光滑涂层,将手套本体1预热,表面喷涂杀菌材料涂料,形成抗菌层;

s4、利用冷却装置将温度降低,包装形成成品。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的制备工艺中,可选地,所述丁腈橡胶胶乳与稳定剂的比例是,丁腈橡胶胶乳84%-88%,石墨烯粉末9%,水性聚氨酯乳液3%-7%,丁腈橡胶胶乳为改性丁腈乳液。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的制备工艺中,可选地,所述沥滤干燥时间10-15分钟,脱模时间60分钟,防粘涂覆剂浸渍时间3-5分钟。

在本申请公开的防针刺手套的制备工艺中,可选地,所述防粘涂覆剂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20%-50%,水性聚乙烯蜡5%,乙醇1%,乙酸0.1-0.5%,硝酸钙0.1-0.5%,超细无机硅粉末0.01%,余量为水,杀菌材料为纳米银离子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置不同的厚度,在不影响触感的情况下,避免磨损手套,同时提高医用手套的防刺穿性能,手套在使用时被锐物刺破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通过调整制备方法,提高手套的耐磨性能和抗撕裂性能,增加了手套的牢固性和拉伸性能,长时间穿戴更舒适,光滑易穿戴,也无需氯化,环保性能好,且对人体更健康。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防针刺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指尖加厚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防滑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手套本体;11-光滑涂层;12-抗菌层;2-指尖加厚结构;21-内层结构;22-外层结构;3-边条;4-防滑结构;41-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只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或/和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本发明,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手掌部分和手指部分,所述手指部分设有指尖加厚结构2;指尖加厚结构2的长度设置从指尖到第一关节处,既能防止针刺破指腹位置,又不影响指关节活动的灵活性。防针刺手套手背部分有加厚设计,厚度增加0.01mm,防止使用时割破,手背不需要很高的触感,加厚能够提高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性能。

其中,所述指尖加厚结构2包括内层结构21和外层结构22,内层结构21内置于外层结构22中;所述手掌部分设有防滑结构4。外层结构22的厚度设置是在0.01-0.02mm之间,不会影响把脉和注射以及拿取物品的触感。

所述内层结构21与外层结构22之间粘合而成,内层结构21和外层结构22的颜色不同。防针刺手套的双层结构,双层粘合成一体,使用时各层不会错动,能够提高手套本体1的防刺穿性能,而且厚度上稍稍加厚,能够防止指甲磨损指尖部分,内层结构21和外层结构22的颜色不同,利用颜色的反差,能够在手套被外物锐器刺破时第一时间发现,降低感染风险。

所述防滑结构4设置在掌心部分,防滑结构4设置为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波浪线形的防滑条。掌心面的防滑结构4设计,能够在手术时握持器械增大摩擦阻力,不易滑脱。在掌心的防滑设计,还能够直接便于区分左右手,方便穿戴。

所述每条防滑条包括若干个防滑凸起41,所述防滑凸起41为间隔设置的小三角形凸起。

所述手套本体1内壁设有光滑涂层11,手套本体1外部设有抗菌层12。

所述手套本体1底部的手腕部分设有边条3。边条3加宽加厚结构,能贴合手腕,防止手套卷边。

本申请,防针刺手套的制备工艺,包括步骤:

s1、选取丁腈橡胶胶乳与稳定剂,形成混合液;

s2、选取手套模具,将手套模具浸入混合液中,浸凝固剂,沥滤干燥,成型脱模取出,将外层结构22的模具浸入加了色素的混合液中,成型脱模取出,粘合外层结构22形成指尖加厚结构2;

s3、将手套本体1浸入防粘涂覆剂中,形成内壁光滑涂层11,将手套本体1预热,表面喷涂杀菌材料涂料,形成抗菌层12;

s4、利用冷却装置将温度降低,包装形成成品。

所述丁腈橡胶胶乳与稳定剂的比例是,丁腈橡胶胶乳84%-88%,石墨烯粉末9%,水性聚氨酯乳液3%-7%,丁腈橡胶胶乳为改性丁腈乳液。

所述沥滤干燥时间10-15分钟,脱模时间60分钟,防粘涂覆剂浸渍时间3-5分钟。

所述防粘涂覆剂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20%-50%,水性聚乙烯蜡5%,乙醇1%,乙酸0.1-0.5%,硝酸钙0.1-0.5%,超细无机硅粉末0.01%,余量为水,杀菌材料为纳米银离子涂料。超细无机硅粉末能够增强水性聚氨酯的光滑程度,分散在聚氨酯乳液中能够使覆层成膜均匀,有较好的拉伸性,致密性好,浸渍效果稳定,不但能够防止手套粘连在一起,且光滑易穿戴,无粉末,能防止人体手掌的汗液和微粒污染。

水性聚氨酯乳液是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单体,与聚乙二醇和二羟甲基丁酸聚合物树脂为原料,用量比例是1:1.2:0.6。水性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回弹性,综合性能优异,提高长时间穿戴舒适度。

无需拌粉末在表面进行光滑处理,也无需氯化,环保性能好,且对人体更健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