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00448发布日期:2022-12-02 18:5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病毒防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防护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脸部防护的要求,眼、鼻、口这些病毒与病菌容易侵入的器官更是要求做到全面防护。由于防毒面具太过沉重价格不菲,不宜长时间佩戴。由于防毒面罩采用较厚实材料,佩戴者发出声音难以透过面具传出,使得佩戴者难以和外界进行语言交流,因此较少被用于病毒防控检测检验医务或防疫人员佩戴。但为了防疫需要人们一般采取佩戴口罩、眼罩与面罩来进行防护。
3.这种眼罩、面罩、口罩佩戴方式有诸多不便,且繁琐,并且防护效果较差,如:面罩的防护只能起到防止飞溅物、水渍对眼睛的伤害,并不能防止有害的病毒与病菌的侵入;佩戴眼罩虽然能防止病毒、病菌的侵入,但眼罩在眼睛分泌的眼水的情况下眼罩镜片上易结雾,结雾后的眼罩严重影响佩戴者视线,严重者几乎不能视物,眼前模糊一片;佩戴口罩在呼吸过程中易在口罩内表面集水,集水的表面与佩戴者皮肤长时间接触易引起皮肤泡水溃烂,并且集水的口罩极易滋生细菌,给佩戴者带来隐患。特别是防疫医护人员,以及检验检测人员,他们防护用具佩戴时间长,引起的伤害与防护感染风险更高。而且传统的口罩、护眼罩等大多为一次性用品,不能循环使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而且由于口罩的不透明,加上防疫人员还需穿防护服,往往防疫人员根本就不能辨识对方,便只能将防护人员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来进行识别。
5.因此提出一种解决眼、鼻、口一体防护,同时又能去除佩戴者呼出的水汽凝结,相互间识别度高,佩戴方便,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活动的医用防护全面罩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
7.其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包括有罩体、固定头带、吸气单向阀、呼气单向阀及声道装置;所述罩体包括有一体式结构的第一防护部及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位于第二防护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部至少有部分区域为透明材料,所述吸气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上、或者安装于第一防护部偏上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呼气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二防护部上;所述吸气单向阀至少包括有进气盖、过滤片、阀壳及进气单向阀阀片,所述进气盖盖设于所述阀壳上,所述过滤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阀壳上,所述进气单向阀阀片固定安装于所述阀壳上,所述阀壳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防护部;所述呼气单向阀包括有阀座、单向阀膜片及防护盖,所述单项阀膜片及防护盖均固定安装于所述阀座上,所述单向阀膜片位于阀座与防护盖之间。
9.由一体式结构的第一防护部及第二防护部组成的罩体用于戴在人体头部以起到
隔离防护的作用,罩体的防护区域为眼、口、鼻一体式防护;
10.当佩戴者佩戴上医用防护面罩后,佩戴者面部与罩体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隔离空间,隔离空间的佩戴者体温与呼吸作用下,隔离空间内的温度高于外界空间,使得隔离空间内外形成温差带,当佩戴者面部表面毛孔与眼球表面散发出的水汽,以及佩戴者呼气中的水汽遇到有温差的罩体时,气体水汽饱和度迅速下降,气体中过盈水被乘出,乘出的水快速形成水雾凝结于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上,由于水雾的上升作用,尤其在第一防护部水雾凝结最为集中,佩戴者视线被遮挡。在佩戴者自吸气体时,罩体内产生一个气压低于外界的负压空间,外界气体在大气压强下顶开吸气单向阀的进气单向阀阀片,气体先通过进气盖进入,并通过过滤片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单向阀阀片、阀壳,由于阀壳的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朝向第一防护部,该出气口引导气流流向第一防护部,外界气体进入罩体后温度上升,气体水汽饱和度降低,且由于外界进入的气体本身水汽饱和度就较低,再加上气体升温水汽饱和度就更低了,当这种相当干燥的气体流过粘有水雾的第一防护部时,第一防护部上的水雾很快就被干燥气流将水吸干进入气体内部;失去水雾粘结的透明罩壳就又恢复透明,佩戴者视线也恢复正常,而增加水汽饱和度的气体有利于佩戴者呼吸;通过气流的作用将第一防护部上的雾气除去,防止水雾在透明材料的第一防护部上凝结,进而避免影响佩戴者的视线;
11.佩戴者吸气后将气体从呼气单向阀排出,而单向阀膜片能够防止外界的空气倒流,阀座及防护盖均起到固定保护单向阀膜片的作用;声道装置利用薄膜片易传导气流震动,且不漏气原理,起到声音传导的作用,佩戴者在佩戴医用防护面罩时以便于相互间正常的语言交流;
12.由于过滤片的过滤时间有限,因此过滤片被设计成过滤片可更换的,将过滤片从吸气单向阀中拆卸后,对吸气单向阀、呼气单向阀及声道装置、以及罩体均能经过消毒处理,待面罩清洁消毒干燥后重新装上新的过滤片后的医用防护面罩便能循环使用,进而节约资源,同时可更换的过滤片也可根据过滤级别要求使用不同过滤系数的过滤片,适用性更加广泛。
13.所述第一防护部设有顶部,该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孔位、该第一安装孔位或者设于顶部偏上左右两侧、该第一安装孔位或者只有顶部偏上的单侧,所述吸气单向阀固定于该第一安装孔位上;所述第二防护部设有第二安装孔位及第三安装孔位,所述呼气单向阀固定于该第二安装孔位上,所述声道装置固定于该第三安装孔位上。
14.顶部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位以用于安装吸气单向阀,从吸气单向阀进入的气体能够斜着向下吹向第一防护部,第二安装孔位及第三安装孔位分别用于安装呼气单向阀和声道装置。
15.所述声道装置包括有固定盖、声膜、固定圈,通过所述固定圈将所述声膜固定安装于固定盖上,所述固定盖通过热压或粘结的方式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位固定连接。
16.固定圈能够将声膜稳定地固定在固定盖上,在本技术方案中,声膜为超薄弹性不透气膜片,当佩戴者说话时,通过声膜的传导作用将声音传出,进一步避免了由于罩体密封、太厚等原因使得佩戴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17.所述吸气单向阀还包括有压板,通过所述压板将所述进气单向阀阀片压牢固定于阀壳上,并通过超声波热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将所述压板与所述进气单向阀阀片固定为一
体。
18.压板的设置能够密封隔绝外界、固定进气单向阀阀片片、进而控制吸入气流流向的作用,防止气流由于泄露导致倒流,进而使得阀壳能够更好地引导气流冲洗第一防护部视线最需要清晰的区域。
19.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有软质封边组件,所述固定头带安装于软质封边组件上,所述软质封边组件通过热压或粘结的方式与罩体固定连接,所述软质封边组件通过人体工程学轮廓与佩戴者脸部周围的立体轮廓紧密贴合,并与所述罩体构成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隔离空间。
20.软质封边组件通过人体工程学轮廓与佩戴者脸部周围的立体轮廓紧密贴合,防止外界未过滤的气体进入隔离空间,以达到隔离防护的作用。
21.所述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部分的扁圆弧状、或基于人体工程学轮廓设计呈脸谱形状。
22.扁圆弧状、或脸谱形状以供佩戴者选择,满足佩戴者个人喜好。
23.更换相应的进气盖后,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能于其他设备联合使用的性能,包括互连的鼓风机、电源及呼吸管,所述电源用于给鼓风机提供电能,所述呼吸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更换的进气盖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插接于该插接孔上,所述呼吸管与该插接孔连通。
24.在本技术方案中,更换的进气盖不再设排列的进气孔,而只有与呼吸管连接的管插接孔,电源给鼓风机提供电能,鼓风机抽取气体进入呼吸管,并通过进气盖上的插接孔进入吸气单向阀,该模式为外接气源的方式进气。
25.本技术方案提供另一款进气盖,更换相应的进气盖后,所述进气盖设有若干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之间呈排列分布设置。佩戴者自行吸气,由于隔离空间内外气压差,进气盖上的进气孔自然进气,该模式为自呼吸式进气。
26.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有防护服头帽,该防护服头帽设有面孔开口边缘,所述软质封边组件通过粘接或热焊与防护服头帽的面孔开口边缘密封相连接合为一体。
27.医用防护面罩的使用原理为:
28.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佩戴使用:打开设有进气孔的进气盖,将过滤片放入吸气单向阀过滤片安装室,盖上进气盖,将罩体佩戴于面部,使罩体的软质封边组件与人体面部紧密接触,系紧固定头带,固定头带给罩体一定向面部直向拉力,使佩戴者由于拉力佩戴者面部皮肤与软质封边组件紧密接触,面部与罩体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隔离空间;由于隔离空间的形成佩戴者面部皮肤与眼睛散发的水汽、体温便无法进入大气中;佩戴者的体温与湿气在密封罩壳内外形成两个不同温度、湿度环境,罩体内环境温度与湿度是要明显高于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因此遇冷的高湿气体中的水分便形成细小水珠凝结在罩体的内表面上;凝结的细小水珠吸收、散射、阻挡光线与光线的直线传播,高透明的第一防护部变得模糊不清,佩戴者无法视物,如果罩体上的水珠不及时处理,水珠将越积越厚,小水珠变成大水珠,大水珠变成小水流,流下来的水堆积在佩戴者面部皮肤与软质封边组件的密封处,佩戴者面部皮肤在长时间水泡情况下会慢慢的溃烂,同时高温、高湿环境下会有细菌不断的滋生;戴好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后佩戴者开始吸气,由于佩戴者的吸气动作,罩体内产生一个负压环境,吸气单向阀阀片打开,外界气体在压差情况下通过吸气单向阀被吸入罩体,气
流先通过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中进气盖的进气孔进入,进入的气体经过滤片过滤掉粉尘、颗粒物、细菌、病毒等体积超过过滤层孔经的所有物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单向阀阀片,在设定好的气流道上进入罩体内,由于阀壳的出气口的设计,进入阀壳的气体被设计为直接冲刷第一防护部,由于进入的气体温度、湿度都低于罩体内原有的气体,当气流经过有细小水球凝结的第一防护部时,干燥的气体便吸走第一防护部上的水珠,水通过水汽进入气体内部提高气体水汽饱和度,提高水汽饱和度的气体有利于呼吸;气体通过视前的第一防护部后再流经视前的第一防护部稍下的区域,再转向进入人体鼻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带着肺内大量的水汽被呼出,呼出的气体使罩内形成正压,吸气单向阀阀片在自身弹性弹力与压力双重作用力下关闭吸气单向阀,吸气单向阀被关闭后气流只能通过第二防护部上的呼气单向阀流出;
29.整个罩体内气体的流动如此往返不断进行,使整个罩体内便始终保持呼吸畅通循环,同时罩体内也始终保持干燥清爽,为佩戴者创造一个舒畅的呼吸环境;同时由于佩戴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时面部与外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人体发音器官处于密闭环境中,罩体壁厚阻断声波传导,为使声波传出,声道起到传导作用。
30.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面罩佩戴使用:佩戴上罩体,将软质封边组件与人体面部紧密接触,戴好固定头带,并将呼吸管和通上电源的鼓风机佩戴在身上,此时佩戴者呼吸的气体只能通过吸气单向阀进入,并从呼气单向阀排出;
31.通过鼓风机将外界气体从呼吸管进入吸气单向阀,此时罩体内外形成气压差,因内外气压差进气单向阀阀片打开,呼吸气体先经过过滤片进行灰尘、悬浮颗粒、病菌、病毒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单向阀阀片、阀壳,阀壳的出气口引导气流流向第一防护部,由于气流的作用除去第一防护部上的雾气,进入到隔离空间后的气体进入佩戴者体内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被呼出;呼出的气体使面罩内外再次形成气压差,进气单向阀阀片关闭,出气单向阀打开,气体从呼气单向阀被排出,少量来不及呼出的含高水汽气体,与后续皮肤与眼内挥发的水汽又凝结于罩体内表面,等待下一个呼吸动作;
32.通过鼓风机、正压呼吸设备或呼吸设备的通气,在佩戴者罩体内形成正压通气效果,可以减轻佩戴者呼吸做功,减轻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呼吸疲劳,同时又可以转移佩戴者呼吸气源近距离获取,降低近距离感染风险,并且呼吸设备的进气前多级气体过滤,更能保证佩戴者呼吸气体质量;
33.当医用防护面罩佩戴使用超过4小时后需更换过滤片时,先用酒精等消毒液擦拭进气盖的边缘及四周,打开吸气盖,进气盖打开后用镊子将过滤片取出,取出后的过滤片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再将整个塑料袋连袋内的过滤片按当地法规要求处理;取出过滤片后的罩体、吸气单向阀、呼气单向阀及声道装置均经过消毒处理,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水分,水分干燥后的医用防护面罩再从新装入新过滤片重新使用。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吸式的医用防护面罩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吸式的医用防护面罩的爆炸图;
3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防护面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罩体呈脸谱形状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呼气单向阀的爆炸图;
3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声道装置的爆炸图;
4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吸气单向阀的爆炸对比结构图;
4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面罩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面罩的爆炸图;
43.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护面罩使用时的状态图;
44.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护面罩使用时的状态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0、罩体,11、第一防护部,12、第二防护部,13、顶部,14、第一安装孔位,15、第二安装孔位,16、第三安装孔位,20、固定头带,30、吸气单向阀,31、进气盖,32、过滤片,33、阀壳,34、进气单向阀阀片,35、出气口,36、压板,37、插接孔,38、进气孔,40、呼气单向阀,41、阀座,42、单向阀膜片,43、防护盖,50、声道装置,51、固定盖,52、声膜,53、固定圈,60、软质封边组件,61、隔离空间,70、鼓风机,80、电源,90、呼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8.实施例一
49.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医用防护面罩,包括有罩体10、固定头带20、吸气单向阀30、呼气单向阀40及声道装置50;罩体10包括有一体式结构的第一防护部11及第二防护部12,第一防护部11位于第二防护部12的上方,第一防护部11至少有部分区域为透明材料,吸气单向阀30安装于第一防护部11上,呼气单向阀40安装于第二防护部12上;吸气单向阀30至少包括有进气盖31、过滤片32、阀壳33及进气单向阀阀片34,进气盖31盖设于阀壳33上,过滤片32可拆卸地安装于阀壳33上,进气单向阀阀片34固定安装于阀壳33上,阀壳33设有出气口35,该出气口35的出气方向朝向第一防护部11;呼气单向阀40包括有阀座41、单向阀膜片42及防护盖43,单项阀膜片及防护盖43均固定安装于阀座41上,单向阀膜片42位于阀座41与防护盖43之间。
50.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吸气单向阀30还可以安装于第一防护部11偏上的两侧一边一个。
51.请参阅图1至3,第一防护部11设有顶部13,该顶部13设有第一安装孔位14,吸气单向阀30固定于该第一安装孔位14上;第二防护部12设有第二安装孔位15及第三安装孔位16,呼气单向阀40固定于该第二安装孔位15上,声道装置50固定于该第三安装孔位16上。
52.请继续参阅图3、图4,第一安装孔位14可以设于顶部13、或者设于顶部13偏上左右的两侧、或者只有顶部13偏上的单侧。
53.请参阅图2、图5,声道装置50包括有固定盖51、声膜52、固定圈53,通过固定圈53将声膜52固定安装于固定盖51上,固定盖51通过热压或粘结的方式与第三安装孔位16固定连接。
54.请继续参阅图2、图7,吸气单向阀30还包括有压板36,通过压板36将进气单向阀阀片34压牢固定于阀壳33上,并通过超声波热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将压板36与进气单向阀阀片34固定为一体。
55.请继续参阅图1,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有软质封边组件60,固定头带20安装于软质封边组件60上,软质封边组件60通过热压或粘结的方式与罩体10固定连接,软质封边组件60通过人体工程学轮廓与佩戴者脸部周围的立体轮廓紧密贴合,并与罩体10构成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隔离空间61。
56.请参阅图1至图3,罩体10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部分的扁圆弧状、或基于人体工程学轮廓设计呈脸谱形状。
57.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盖31,该进气盖31设有若干个进气孔38,多个进气孔38之间呈排列分布设置。
58.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有防护服头帽,该防护服头帽设有面孔开口边缘,软质封边组件60通过粘接或热焊与防护服头帽的面孔开口边缘密封相连接合为一体。
59.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60.1、由一体式结构的第一防护部11及第二防护部12组成的罩体10用于戴在人体头部以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罩体10的防护区域为眼、口、鼻一体式防护;
61.当佩戴者佩戴上医用防护面罩后,佩戴者面部与罩体10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隔离空间61,隔离空间61的佩戴者体温与呼吸作用下,隔离空间61内的温度高于外界空间,使得隔离空间61内外形成温差带,当佩戴者面部表面毛孔与眼球表面散发出的水汽,以及佩戴者呼气中的水汽遇到有温差的罩体10时,气体水汽饱和度迅速下降,气体中过盈水被乘出,乘出的水快速形成水雾凝结于第一防护部11和第二防护部12上,由于水雾的上升作用,尤其在第一防护部11水雾凝结最为集中,佩戴者视线被遮挡。在佩戴者自吸气体时,罩体10内产生一个气压低于外界的负压空间,外界气体在大气压强下顶开吸气单向阀30的进气单向阀阀片34,气体先通过进气盖31进入,并通过过滤片32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单向阀阀片34、阀壳33,由于阀壳33的出气口35的出气方向朝向第一防护部11,该出气口35引导气流流向第一防护部11,外界气体进入罩体10后温度上升,气体水汽饱和度降低,且由于外界进入的气体本身水汽饱和度就较低,再加上气体升温水汽饱和度就更低了,当这种相当干燥的气体流过粘有水雾的第一防护部11时,第一防护部11上的水雾很快就被干燥气流将水吸干进入气体内部;失去水雾粘结的透明罩壳就又恢复透明,佩戴者视线也恢复正常,而增加水汽饱和度的气体有利于佩戴者呼吸;通过气流的作用将第一防护部11上的雾气除去,防止水雾在透明材料的第一防护部11上凝结,进而避免影响佩戴者的视线;
62.佩戴者吸气后将气体从呼气单向阀40排出,而单向阀膜片42能够防止外界的空气倒流,阀座41及防护盖43均起到固定保护单向阀膜片42的作用;声道装置50利用薄膜片易传导气流震动,且不漏气原理,起到声音传导的作用,佩戴者在佩戴医用防护面罩时以便于相互间正常的语言交流;
63.由于过滤片32的过滤时间有限,因此过滤片32被设计成过滤片32可更换的,将过滤片32从吸气单向阀30中拆卸后,对吸气单向阀30、呼气单向阀40及声道装置50、以及罩体10均能经过消毒处理,待面罩清洁消毒干燥后重新装上新的过滤片32后的医用防护面罩便能循环使用,进而节约资源,同时可更换的过滤片32也可根据过滤级别要求使用不同过滤系数的过滤片32,适用性更加广泛。
64.2、顶部13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位14以用于安装吸气单向阀30,从吸气单向阀30进入
的气体能够斜着向下吹向第一防护部11,第二安装孔位15及第三安装孔位16分别用于安装呼气单向阀40和声道装置50。
65.3、固定圈53能够将声膜52稳定地固定在固定盖51上,在本实施例中,声膜52为超薄弹性不透气膜片,当佩戴者说话时,通过声膜52的传导作用将声音传出,进一步避免了由于罩体10密封、太厚等原因使得佩戴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
66.4、压板36的设置能够密封隔绝外界、固定进气单向阀阀片34片、进而控制吸入气流流向的作用,防止气流由于泄露导致倒流,进而使得阀壳33能够更好地引导气流冲洗第一防护部11视线最需要清晰的区域。
67.5、软质封边组件60通过人体工程学轮廓与佩戴者脸部周围的立体轮廓紧密贴合,防止外界未过滤的气体进入隔离空间61,以达到隔离防护的作用。
68.6、扁圆弧状、或脸谱形状以供佩戴者选择,满足佩戴者个人喜好。
69.7、佩戴者自行吸气,由于隔离空间61内外气压差,进气盖31上的进气孔38自然进气,该模式为自呼吸式进气。
70.8、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佩戴使用:打开设有进气孔38的进气盖31,将过滤片32放入吸气单向阀30过滤片32安装室,盖上进气盖31,将罩体10佩戴于面部,使罩体10的软质封边组件60与人体面部紧密接触,系紧固定头带20,固定头带20给罩体10一定向面部直向拉力,使佩戴者由于拉力佩戴者面部皮肤与软质封边组件60紧密接触,面部与罩体10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隔离空间61;由于隔离空间61的形成佩戴者面部皮肤与眼睛散发的水汽、体温便无法进入大气中;佩戴者的体温与湿气在密封罩壳内外形成两个不同温度、湿度环境,罩体10内环境温度与湿度是要明显高于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因此遇冷的高湿气体中的水分便形成细小水珠凝结在罩体10的内表面上;凝结的细小水珠吸收、散射、阻挡光线与光线的直线传播,高透明的第一防护部11变得模糊不清,佩戴者无法视物,如果罩体10上的水珠不及时处理,水珠将越积越厚,小水珠变成大水珠,大水珠变成小水流,流下来的水堆积在佩戴者面部皮肤与软质封边组件60的密封处,佩戴者面部皮肤在长时间水泡情况下会慢慢的溃烂,同时高温、高湿环境下会有细菌不断的滋生;戴好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后佩戴者开始吸气,由于佩戴者的吸气动作,罩体10内产生一个负压环境,吸气单向阀30阀片打开,外界气体在压差情况下通过吸气单向阀30被吸入罩体10,气流先通过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中进气盖31的进气孔38进入,进入的气体经过滤片32过滤掉粉尘、颗粒物、细菌、病毒等体积超过过滤层孔经的所有物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单向阀阀片,在设定好的气流道上进入罩体10内,由于阀壳33的出气口35的设计,进入阀壳33的气体被设计为直接冲刷第一防护部11,由于进入的气体温度、湿度都低于罩体10内原有的气体,当气流经过有细小水球凝结的第一防护部11时,干燥的气体便吸走第一防护部11上的水珠,水通过水汽进入气体内部提高气体水汽饱和度,提高水汽饱和度的气体有利于呼吸;气体通过视前的第一防护部11后再流经视前的第一防护部11稍下的区域,再转向进入人体鼻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带着肺内大量的水汽被呼出,呼出的气体使罩内形成正压,吸气单向阀30阀片在自身弹性弹力与压力双重作用力下关闭吸气单向阀30,吸气单向阀30被关闭后气流只能通过第二防护部12上的呼气单向阀40流出;
71.整个罩体10内气体的流动如此往返不断进行,使整个罩体10内便始终保持呼吸畅通循环,同时罩体10内也始终保持干燥清爽,为佩戴者创造一个舒畅的呼吸环境;同时由于
佩戴自吸式的医用防面罩时面部与外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人体发音器官处于密闭环境中,罩体10壁厚阻断声波传导,为使声波传出,声道装置50起到传导作用。
72.实施例二
73.如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医用防护面罩还包括能于其他设备联合使用的性能,如相互连接的鼓风机70、电源80及呼吸管90,电源80用于给鼓风机70提供电能,呼吸管90的一端与鼓风机70连通,本实施例的进气盖31与实施例一进气盖3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进气盖31无实施例一自然进气的进气孔38,更换本实施例相应的进气盖31后,该进气盖31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37,呼吸管90的另一端插接于该插接孔37上,呼吸管90与该插接孔37连通。
74.请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更换的进气盖31不再设排列的进气孔38,而只有与呼吸管90连接的管插接孔37,电源80给鼓风机70提供电能,鼓风机70抽取气体进入呼吸管90,并通过进气盖31上的插接孔37进入吸气单向阀30,该模式为外接气源的方式进气。
75.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1,外接气源式的医用防面罩佩戴使用:佩戴上罩体10,将软质封边组件60与人体面部紧密接触,戴好固定头带20,并将呼吸管90和通上电源80的鼓风机70佩戴在身上,此时佩戴者呼吸的气体只能通过吸气单向阀30进入,并从呼气单向阀40排出;
76.通过鼓风机70将外界气体从呼吸管90进入吸气单向阀30,此时罩体10内外形成气压差,因内外气压差进气单向阀阀片34打开,呼吸气体先经过过滤片32进行灰尘、悬浮颗粒、病菌、病毒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单向阀阀片34、阀壳33,阀壳33的出气口35引导气流流向第一防护部11,由于气流的作用除去第一防护部11上的雾气,进入到隔离空间61后的气体进入佩戴者体内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被呼出;呼出的气体使面罩内外再次形成气压差,进气单向阀阀片34关闭,出气单向阀打开,气体从呼气单向阀40被排出,少量来不及呼出的含高水汽气体,与后续皮肤与眼内挥发的水汽又凝结于罩体10内表面,等待下一个呼吸动作。
77.通过鼓风机70、正压呼吸设备或呼吸设备的通气,在佩戴者罩体10内形成正压通气效果,可以减轻佩戴者呼吸做功,减轻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呼吸疲劳,同时又可以转移佩戴者呼吸气源近距离获取,降低近距离感染风险,并且呼吸设备的进气前多级气体过滤,更能保证佩戴者呼吸气体质量。
78.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1,当医用防护面罩佩戴使用超过4小时后需更换过滤片32时,先用酒精等消毒擦拭进气盖31的边缘及四周,打开吸气盖,进气盖31打开后用镊子将过滤片32取出,取出后的过滤片32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再将整个塑料袋连袋内的过滤片32按当地法规要求处理;取出过滤片32后的罩体10、吸气单向阀30、呼气单向阀40及声道装置50均经过消毒处理,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水分,水分干燥后的医用防护面罩再从新装入新过滤片32重新使用。
7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