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紧身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4091发布日期:2023-03-31 20:5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运动用紧身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用紧身衣(tights)。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一种运动用紧身衣,用于支持竞技者的运动时的动作,或者支持姿势维持(例如专利文献1)。此种运动用紧身衣是根据所要求的功能而将具有不同张力的材料予以组合而形成。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6019112号公报
[0006]
近年来,以增进健康为目的,跑步(running)备受瞩目。已知的是:在跑步时,尤其会对下半身持续地施加负载,因此重要的是维持固定的姿势。一部分运动用紧身衣是以支持跑步时的姿势维持为目的。
[0007]
在跑步时,作为竞技者的身体可能引起的现象之一,已知有所谓的“甩腿”。所谓甩腿,是指在一连串的跑步动作中的、其中一条腿触地而另一条腿未触地的单脚支撑期,另一只腿位于后方的情况。若引起过度的甩腿,则竞技者的脚将在身体更后方持续运动,从而难以进行适当的踢出。而且,若在进行长距离跑步时引起过度的甩腿,则竞技者的腿容易积累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过度的甩腿的运动用紧身衣。
[0010]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用紧身衣,至少将高张力部分、与具有比高张力部分的张力低的张力的低张力部分予以结合,而形成为规定形状,所述规定形状包含包围第一腿的第一筒部、包围第二腿的第二筒部以及包围下腹部的第三筒部,高张力部分是以下述方式而配置,即,至少从第三筒部的宽度方向中间沿着朝向第一筒部以及第二筒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下端的第一方向而延伸。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实施方式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
[0013]
图2是实施方式的运动用紧身衣的前身的概略展开图。
[0014]
图3是表示行走时的腿的动作的概略图。
[0015]
图4是将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一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0016]
图5是将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一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0017]
图6是将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一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0018]
图7是将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一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0019]
图8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
[0020]
图9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侧面图。
[0021]
图10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
[0022]
图11是实施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
[0023]
[符号的说明]
[0024]
10:运动用紧身衣
[0025]
12:前身
[0026]
14:后身
[0027]
16:第一筒部
[0028]
18:第二筒部
[0029]
20:第三筒部
[0030]
22:高张力部分
[0031]
40:拉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有时使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各方向是指在穿着运动用紧身衣者站立的状态下,相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方向。即,前方向表示穿着者所朝着的方向,后方向表示穿着者的后背所朝着的方向。宽度方向表示穿着者的身体的宽度方向。而且,以下的说明中,是举短裤型的短/中距离跑步用的运动用紧身衣为例,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长裤型或者中裤型的运动用紧身衣或长距离跑步用的运动用紧身衣。
[0033]
图1是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如图1所示,运动用紧身衣10包括前身12与后身14。前身12覆盖穿着者的下半身的一部分的前表面,后身14覆盖穿着者的下半身的一部分的后表面。前身12与后身14在宽度方向端部上彼此结合。运动用紧身衣10通过将前身12以及后身14予以结合,从而具有包含分别包围穿着者的两条腿以及下腹部的三个筒部的立体形状。更具体而言,运动用紧身衣10具有包含下述部分的立体形状,即:第一筒部16,包围穿着者的第一腿(图示的示例中为右腿);第二筒部18,包围穿着者的第二腿(图示的示例中为左腿);以及第三筒部20,包围穿着者的下腹部。另外,筒部这个用语是为了简单地概略说明包含前身12与后身14的立体形状而使用。由以下的说明可知的是,第一筒部16、第二筒部18以及第三筒部20自身的功能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不直接相关,因此不对第一筒部16、第二筒部18以及第三筒部20之间的边界进行详细说明。
[0034]
第一筒部16与第二筒部18从第三筒部20朝下延伸。即,第三筒部20位于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的上方。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的下端分别延伸至与穿着者的大腿部下端附近对应的位置为止。在第一筒部16与第二筒部18的下端且筒的内侧,贴附有防滑垫s。防滑垫s是以包围大腿部的方式而沿着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的内侧配置。防滑垫s包含增加运动用紧身衣10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的摩擦力的结构或材料。作为防滑垫s,例如可使用在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的内侧安装有硅树脂等树脂材料的部件。防滑垫s既可通过配置摩擦系数比构成前身12及后身14的面料大的面料来形成,也可通过收缩尺
寸等而增大此部分的接触压力来形成。
[0035]
运动用紧身衣10具有整体上裹紧身体的各部分的结构。具体而言,运动用紧身衣10的前身12以及后身14是由具有伸缩性的面料(相当于“低张力部分”)所形成。伸缩性例如是由张力(n)表示的物理值。前身12以及后身14的大部分是由具有同一伸缩性(张力:f1〔n〕)的面料所形成。作为此种面料,例如有尼龙之类的化学纤维。通过使用此种面料来制作运动用紧身衣10,从而在穿着运动用紧身衣10时,第一筒部16从全方位裹紧穿着者的右腿,第二筒部18从全方位裹紧左腿,第三筒部20从全方位裹紧穿着者的下腹部。另外,前身以及后身的用语不过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使用,并非意味着前身以及后身各自由一片面料所形成。
[0036]
运动用紧身衣10具有由高张力材料所形成的高张力部分22。高张力部分22的张力f2比构成低张力部分的面料的张力f1大。高张力部分22是对构成低张力部分的面料适用(涂布、印刷等)高张力材料的一个汇总的区域。在对面料上适用高张力材料的本实施方式中,由符号22所示的六边形的区域整体为高张力部分22。即,高张力部分22是包含六边形区域内的面料与高张力材料的层叠体的概念。运动用紧身衣10对应于穿着者的右腿以及左腿的各腿而具有两个高张力部分22。作为高张力材料,有包含高张力弹性体的树脂材料。作为高张力材料,可使用具有比形成前身12以及后身14的大部分(即,高张力部分22以外的部分)的面料高的张力的各种材料。作为高张力材料,例如适合使用聚酰胺系、聚氨基甲酸酯系、聚乙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作为高张力材料,并不限于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使用热固性弹性体。
[0037]
图2是运动用紧身衣的前身的概略展开图。图2中,假想线l1表示正视运动用紧身衣10时沿着与穿着者的鼠蹊部对应的位置而延伸的线。另外,图2中主要表示设在穿着者的右腿侧的高张力部分22,以下,对设在右腿侧的高张力部分22进行详细说明。两个高张力部分22除了相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中心而呈线对称地设置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
[0038]
高张力部分22分别设在与穿着者的左右大腿对应的位置。高张力部分22包含多个连续的直线部分24,各直线部分24是大致平行地配置。高张力部分22是从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间朝宽度方向外侧且朝下(相当于第一方向)延伸。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是指各直线部分24所延伸的方向。
[0039]
详情将后述,但在高张力部分22由多个不连续的要素所形成,且包含若干个要素的多个群彼此平行地排列的情况下(后述的图6的示例),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是指群所排列的方向。而且,详情将后述,但在高张力部分22是由随机地配置的多个不连续的要素所形成的情况下,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是指由所有要素的最长直径的平均矢量而定的方向(后述的图7)。
[0040]
直线部分24的粗度或直线部分24彼此的间隔是根据所要求的张力而决定。当加粗直线部分24或者缩窄直线部分24彼此的间隔时,可使高张力部分22的张力增加。直线部分24的粗度例如为1mm~50mm,各直线部分间的距离(直线部分24的中心间距离)例如可为1mm~50mm。
[0041]
高张力部分22从第三筒部20的下端延伸至朝上方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为止。另外,也可使高张力部分22延伸至第三筒部20的下端为止。高张力部分22的上端位于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间,更具体而言,在正视时位于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心附近。优选的
是,将高张力部分22的上端设在比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宽度方向外侧,以使两个高张力部分22不干涉。
[0042]
而且,也可以高张力部分22避开与穿着者的胯裆对应的部位的方式来定位高张力部分22的上端。此时,高张力部分22的上端设在比第三筒部20的中央附近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在行走时身体动作相对较多的胯裆附近,高张力部分22不易妨碍穿着者的动作。
[0043]
而且,高张力部分22是避开覆盖穿着者的骨盆的部分a1而配置。更具体而言,覆盖骨盆的部分a1是指在正视时与穿着者的髂骨重合的部分。由此,能够防止高张力部分22妨碍骨盆的动作。
[0044]
而且,高张力部分22是避开覆盖穿着者的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a2而配置。更具体而言,覆盖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a2是指左右的大腿部相向的部分。由此,能够防止高张力部分22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或者左右的高张力部分22彼此摩擦。
[0045]
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相对于沿着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心延伸的假想线l2而被设为规定范围(假想线l3与假想线l4之间的角度范围)内的锐角。具体而言,高张力部分22相对于假想线l2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度至80度之间。假想线l3与假想线l4的交点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从加大高张力部分22的面积而提高高张力部分22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交点设在相对较上方为佳。
[0046]
也可基于其他观点来决定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具体而言,高张力部分22所延伸的方向可相对于沿着与穿着者的鼠蹊部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假想线l1而成大致直角。此时,高张力部分22是与穿着者的鼠蹊韧带平行地延伸。此处,相对于沿着与穿着者的鼠蹊部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假想线l1成大致直角,是指高张力部分22相对于假想线l2所成的角度为40度至50度之间的范围。
[0047]
通过像这样配置高张力部分22,从而与在行走时刚刚踢出之后的腿的大腿部朝后方移动的动作相向地,使拉伸力作用于大腿部与下腹部之间。通过使拉伸力作用于大腿部与下腹部之间,从而能够防止行走时的过度的甩腿现象,期待运动用紧身衣10的穿着者的表现(performance)提高。
[0048]
以下,对运动用紧身衣1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行走时的腿的动作的概略图。图3中,将行走时的腿的动作分为状态(i)~状态(iv)这四阶段来表示。图3是从行走者的右侧观察行走者的图,为了明确化,将处于跟前的右腿以实线来表示,将处于里侧的左腿以虚线来表示。图3中的上段所示的模型表示未穿着运动用紧身衣10时的状态,下段所示的模型表示穿着了运动用紧身衣10时的状态。
[0049]
状态(i)表示右腿刚刚触地之后的状态,表示借助右腿的单腿支撑期前期。状态(ii)表示进行借助右腿的踢出的瞬间的状态,表示借助右腿的单腿支撑期后期。状态(iii)表示左腿即将触地之前的状态。状态(iv)表示左腿刚刚触地之后的状态,表示借助左腿的单腿支撑期前期。本说明书中,所谓“过度的甩腿”,是指从状态(ii)到状态(iii),踢出的腿(图3中为右腿)的大腿部与相对于地面g成直角的假想线l5所成的角度变大的状态。即,是指伸展角度α1与伸展角度β1之差变大的状态。
[0050]
在图3的上段的一连串动作中,若着眼于右腿,则在状态(ii)中进行借助右腿的踢出的瞬间,右腿的大腿部与相对于地面g成直角的假想线l5之间的伸展角度α1比下段的状态(ii)下的伸展角度α2大。而且,在继状态(ii)之后的状态(iii)中,上段的模型的伸展角
度β1也比下段的模型的伸展角度β2大。进而,在继状态(iii)之后的状态(iv)中,下段模型的右腿的大腿部比起假想线l5位于前方,与此相对,上段模型的右腿的大腿部位于假想线l5附近。即,在上段模型中,在从状态(ii)经过状态(iii)直至状态(iv)为止的一连串动作中,将右腿拉向前方的动作变慢,作为结果,可认为间距变慢等而行走的速度变慢。
[0051]
作为产生此种过度甩腿的原因,考虑在从状态(ii)直至状态(iii)为止的期间内,欲将腿(图3中为右腿)拉向前方的时机的延迟或用于将腿拉向前方的肌肉力量不足等。运动用紧身衣10对产生所述过度甩腿的原因进行改善。在图3中下段的一连串动作中,若着眼于右腿,则在状态(ii)下,伸展角度α2小于上段的伸展角度α1。而且,在状态(iii)下,伸展角度β2也小于上段的伸展角度β1。因此,伸展角度α2与伸展角度β2之差(β
2-α2)也小于伸展角度β1与伸展角度α1之差(β
1-α1)。这是因为,从状态(ii)到状态(iii),右腿朝后方伸展的状态下,收缩力作用于延伸的高张力部分22,此欲收缩的力作用于使股关节弯曲的方向。由此,伸展角度α2与伸展角度β2之差(β
2-α2)变小。伸展角度之差(β
2-α2)变小,意味着在从状态(ii)经过状态(iii)直至状态(iv)的过程中,使右腿更快地拉向前方。其结果,不易引起过度甩腿的现象,可期待有助有运动用紧身衣10的穿着者的表现提高的效果。
[0052]
如上所述,根据运动用紧身衣10,可不易产生过度的甩腿,从而能够期待对穿着者的表现提高的帮助。
[0053]
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使高张力部分22由贴附在前身12(参照图1)表面的高张力材料所形成。但是,高张力部分22也可通过在前身12的规定位置贴附或缝合与前身12不同的面料来形成。而且,高张力部分22也可为将高张力材料贴附于前身12的内侧(身体侧)而形成。而且,也可在与高张力部分22对应的位置,局部地提高形成前身12的面料的克重而在前身12内部形成高张力部分22。也可通过橡胶印刷、缝制、刺绣等来形成高张力部分22。
[0054]
而且,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张力不同的两种材料。但也可通过张力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材料来制作运动用紧身衣10。作为一例,也可使运动用紧身衣10的大部分由低张力部所形成,使与大腿四头肌对应的位置由支撑大腿四头肌的中张力部所形成,且将高张力部分22形成在所述的位置。此时,只要高张力部分22的张力高于在收缩高张力部分22时成为阻力的、覆盖穿着者的腘绳肌腱(hamstring)的部位的张力即可。因此,此种情况下,所谓高张力部分22,并非是指在运动用紧身衣10整体中具有最高的张力,而是指至少比覆盖穿着者的腘绳肌腱的部位的张力高。
[0055]
实施方式中,使构成运动用紧身衣10的前身12以及后身14由同一面料所形成,但前身12与后身14也可由张力不同的面料来形成。在由张力不同的面料来形成前身12与后身14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后身14的面料的张力小于前身12的面料的张力。
[0056]
本发明人对于行走时的运动用紧身衣的后身的张力变化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判明,在将腿朝前方甩出时,在臀部尤其是股沟附近,在腿的长轴方向上张力变大。因此,通过使后身14由张力相对较小的面料形成,股关节运动将不易受到阻碍,由此,也能够期待提高运动用紧身衣10的穿着者的表现的效果。
[0057]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的变形例中,对构成高张力部的要素的各种形状或配置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与图2所示的示例同样地,对右腿侧的高张力部的形状进行详述。图4至图7是将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一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0058]
如图4所示,也可使形成高张力部分22的直线部分24的粗度发生变化。此时,可使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直线部分24的粗度为最粗,且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而使直线部分24的粗度渐减。发明人等进行竞技者的动作分析的结果判明,在状态(ii)(参照图3)下,伸展力最为作用于前身12(参照图1)的部位为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附近。因此,通过在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附近加粗直线部分24的粗度,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甩腿不易产生。
[0059]
如图5所示,也可使形成高张力部分22的多个直线部分24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基于所述动作分析的结果,通过在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附近使直线部分24彼此的间隔最窄,能够有效率地使甩腿不易产生。
[0060]
如图6所示,也可使高张力部分22由不连续的要素所形成。图6的示例中,将多个菱形部30排列成直线状,且使大腿部宽度方向内侧附近的菱形部30的尺寸最大。通过此种不连续的要素来形成高张力部分22,也能够期待一定的防甩腿效果。
[0061]
图7所示的示例中,使高张力部分22由多个细长的三角形部32所形成。多个三角形部32与邻接的三角形部32是反向无间隙地配置,以提高高张力部分22的密度。像这样使直线部分24的形状发生变化,也能够期待一定的防甩腿效果。
[0062]
图8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10除了所述的结构以外,还包括拉伸结构40,所述拉伸结构40朝与沿着穿着者的鼠蹊部延伸的假想线l1(参照图2)正交的方向施加拉伸力。拉伸结构40是由收聚地缝合面料的、所谓的褶皱结构而形成。具体而言,拉伸结构40是通过沿着假想线l1来实施褶皱而形成。借助此种拉伸结构40,也能够通过与高张力部分22同样的作用来使甩腿不易产生。
[0063]
图9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侧面图。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10除了所述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下述结构,即,将位于前身12与后身14之间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合线l6设为在中间部分朝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图示的示例中,结合线l6是以在臀部的高度处朝臀部方向呈凸起的方式而弯曲。借助此种结构,也能够通过与高张力部分22同样的作用来使甩腿不易产生。
[0064]
图10是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变形例的运动用紧身衣10包括:防滑垫su,设在第三筒部20的内表面;以及防滑垫sl,设在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各自的内表面。高张力部22的上端部延伸至与设在第三筒部20的防滑垫su对应的位置为止。即,在正视运动用紧身衣10时,高张力部22的上端与防滑垫su重合。高张力部22的下端部延伸至与设在第一筒部16以及第二筒部18的防滑垫sl对应的位置为止。即,在正视运动用紧身衣10时,高张力部22的下端与防滑垫sl重合。通过像这样使高张力部22的上端以及下端与防滑垫su重合,从而在朝高张力部22所延伸的方向受到拉伸时起作用的阻力变得更大,可期待提高不易产生过度甩腿的效果。另外,也可为仅高张力部22的上端以及下端中的其中一端与防滑垫su、防滑垫sl重合的形态。
[0065]
图11是实施例的运动用紧身衣的正面图。更具体而言,图11是对在股关节的最大伸展时,运动用紧身衣产生的张力的方向以及大小进行调查的穿着模拟的结果。图11中,张力的大小是以颜色的浓淡来表示,颜色越浓,则表示产生了越大的张力。而且,张力的方向是以细线来表示,细线所延伸的方向对应于张力的方向。图11中的空心箭头是为了便于理解在鼠蹊部附近产生的张力的方向以及大小而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在鼠蹊部附近产生的张力的方向。而且,箭头的粗度表示在鼠蹊部附近产生的张力的相对大小,粗箭头的张力比
细箭头的张力大。另外,箭头的长度与张力的大小无关。
[0066]
模拟的条件如下。
[0067]
·
前身面料的张力:40%伸长时为2.0n/cm
[0068]
·
后身面料的张力:40%伸长时为0.8n/cm
[0069]
·
人体模型的动作:以10m/秒的速度进行短距离跑步动作
[0070]
在此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判明,如图11所示,在股关节伸展时,从第三筒部20的宽度方向中间沿着朝向第一筒部16(第二筒部18)的宽度方向外侧下端的方向产生了张力。根据所述模拟结果可明确,尤其在沿着鼠蹊部的部分且越往鼠蹊部的内侧,产生了越大的张力。因此,通过使高张力部22沿着将张力方向考虑在内的规定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期待防止过度甩腿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