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伞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989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形伞伞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的骨架结构(支撑开合结构)。
近年来国内陆续有人提出偏心圆形伞面、方形伞面等实用新型,使伞面形状突破了传统的同心圆形的局限,更加实用、多样。不足之处在于,上述实用新型除将各水流骨(长骨)的长度根据各自的伞面形状作了相应调整外,仍采用着原同心圆形伞的骨架结构,即以等长的撑骨(短骨)来支撑不等长的水流骨进而支撑整个伞面,这就使得伞面的支撑强度受到影响,较长的水流骨所获得并向该部位伞面所提供的支撑强度明显减弱。因此非同心圆形的伞面必须有一种撑骨亦不等长的骨架结构与之相适应。但是,撑骨不等长在通常情况下又易使伞的开合发生困难。所以,适合非同心圆形伞面的骨架结构必须同时满足既可为整个伞面提供有效支撑,又仍能顺利开合二条件。
近年来国内还有人提出一种双人同用的椭圆形伞面的实用新型,其专用骨架结构符合上述二条件,但对其它异形伞面(相对于同心圆形伞面而言)却不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合于各种形状伞面的骨架结构,以弥补上述实用新型之不足并利于伞的实用、多样。
本实用新型系列用原有伞的骨架结构改进而成。其特征在于各撑骨长度可分别根据各对应水流骨的长度确定;伞开合时,马鞍(夹马)可沿水流骨上下滑动,撑骨及与之相连的中盘的运动方向与公知伞相反,从而既可为各种形状的伞面提供有效支撑,又解决了撑骨不等长条件下的伞的开合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制做材料、技术要求及工艺过程与公知伞相似,一般伞厂均可制造;其结构较之公知伞异中有同,消费者不难接受;根据需要,亦可用于同心圆形伞。
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将结合附图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


图1所示上盘(2)固定于伞杆(1)顶端,中盘(3)、下盘(4)套在伞杆上并与之滑动配合;开伞压簧(主簧)(5)套于上盘与中盘之间的伞杆上;各水流骨(长骨)(6)的长度根据伞面的具体形状确定,其上端与上盘连接;各定位骨(7)等长,其上端与上盘连接且连接点不高于水流骨与上盘的连接点、连接点所在圆的直径不大于水流骨与上盘连接点所在圆的直径,其下端与撑骨(短骨)(8)连接;各撑骨长度根据各对应水流骨的长度确定,其里端与中盘连接,外端与活马鞍(活夹马)(13)连接;各动力骨(9)等长,其上端与撑骨连接且连接点在定位骨与撑骨的连接点的外侧,其下端与下盘连接;定位圈(10)套在中盘与下盘之间的伞杆上并与之滑动配合;关伞片簧(11)〔带按钮(12)〕装在伞杆中下部的适当位置上;活马鞍与水流骨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开启方式有自开式和手开式两种。上述
图1为自开式,伞的开启通过按下按钮(12)来实现,具体动作如下当伞合拢时,下盘(4)被关伞片簧(11)勾住,开伞压簧(5)无法工作,按下按钮(12),关伞片簧(11)便被压入伞杆(1)并将下盘(4)放开。于是,开伞压簧(5)自动伸张并推动中盘(3)沿伞杆(1)下降;定位骨(7)外张并对撑骨(8)起定位作用;撑骨(8)里端随中盘(3)沿伞杆(1)下降,外端依杠杆原理向上抬起;撑骨(8)通过动力骨(9)带动下盘(4)沿伞杆(1)上升;撑骨(8)通过活马鞍(13)将水流骨(6)撑起;活马鞍(13)沿水流骨(6)上移;水流骨(6)带动整个伞面逐渐张开。直至中盘(3)、下盘(4)被定位圈(10)上下撑住,全伞便张开至最大限度并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伞的合拢靠驱动下盘(4)沿伞杆(1)下降来实现,直至其被关伞片簧(11)勾住为止,伞架的具体动作与开启时相反。图2为手开式,即去掉自开式的开伞压簧(5)和关伞片簧(11),而在伞杆(1)中上部的适当位置安装一撑伞片簧(14),除手动开启外,其开合、支撑机制与自开式相同。
本实用新型投入应用时,可根据伞面的具体形状及大小灵活设置水流骨及其对应的撑骨、定位骨、动力骨的数目,并将各水流骨及其对应的撑骨、定位骨、动力骨之间的间隔作相应的调整。
图3为本伞架所适用的异形伞面举例,包括偏心圆形,可增大伞的实用面积;偏心椭圆形,可二人合用;系列童伞伞面飞机形、树叶形、贝壳形,可增添儿童情趣。
权利要求1.一种异形伞伞架,由伞杆(1)、上盘(2)、中盘(3)、下盘(4)、水流骨(长骨)(6)、定位骨(7)、撑骨(短骨)(8)、动力骨(9)、定位圈(10)、活马鞍(活夹马)(13),及开伞压簧(主簧)(5)、关伞片簧[带按钮(12)](11)或撑伞片簧(14)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盘(2)固定于伞杆(1)顶端并与各水流骨(6)、定位骨(7)的上端连接;中盘(3)与伞杆滑动配合并与各撑骨(8)里端连接;各撑骨的长度根据各对应水流骨的长度确定;下盘(4)与伞杆滑动配合并与各动力骨(9)下端连接;各定位骨下端、动力骨上端分别连接在各对应撑骨上,且连接点至中盘的距离前者<后者;活马鞍(13)与水流骨滑动配合并与撑骨外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具有两种开启方式在上盘与中盘之间的伞杆上设置开伞压簧(5)和在伞杆中下部的适当位置上设置关伞片簧〔带按钮(12)〕(11)即为自开式;在伞杆中上部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撑伞片簧(14)即为手开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在中盘与下盘之间的伞杆上有一定位圈(10),其可与伞杆滑动配合亦可固定在适当位置上;可自成一个零件亦可与中盘或下盘合并为一个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上盘(2)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分别与水流骨、定位骨相连接的两个零件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伞的骨架结构(支撑开合结构)。原有同心圆形伞的骨架结构不足以为近年提出的非同心圆形伞面提供有效支撑。本伞架特征在于各撑骨(短骨)长度可分别根据其对应水流骨(长骨)的长度确定;伞开合时,马鞍(夹马)可沿水流骨上下滑动,撑骨及中盘的运动方向与公知伞相反。从而可为各种形状的伞面提供有效支撑,并仍能顺利开合。
文档编号A45B11/00GK2039517SQ8821458
公开日1989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30日
发明者陈鼎 申请人:陈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